文章目录[隐藏]
2021年的新年——元旦。马上就要到来。现在一说“元旦”。人们容易想起的就是每年阳历的1月1日。但在中国古代。“元旦”一词的意思。与今天有着很大的区别。内涵和习俗也要丰富得多。
距今已有五千年历史
按字面意思解释。“元”谓之“首”。“旦”谓之“日”。两个字结合起来。可以引申为“新年开始的第一天”。所以。“元旦”又称为“三元”。即岁之元、月之元、时之元。也就是现在常说的“正月初一”。
据说。古代“元旦”起源于三皇五帝之一的颛顼。距今已有5000余年历史。
唐朝时。房玄龄等人负责修《晋书》。里面出现了有关“元旦”的记载:“颛帝以孟夏正月为元。其实正朔元旦之春。”
对“元旦”比较早的记载。在南朝文史学家萧子云的诗作《介雅》中亦可见到。里边提到“四季新元旦。万寿初春朝”。很明确说明它的“开端”意义。
宋代吴自牧《梦粱录》中还有“正月朔日。谓之元旦。俗呼为新年。一岁节序。此为之首”的记载。
它的起源另有一个传说。相传在远古的尧舜时期。尧帝勤政爱民。尧年迈以后。禅位给德才兼备的舜。舜又禅位给治水立下大功的禹。他们都做了很多好事。十分受人民爱戴。
为了纪念他们。大家就把尧去世后。舜祭祀天地和尧的那天。当作一年的开始之日。称作“元旦”或“元正”。成为古代“元旦”的由来。
“元旦”时间曾一变再变
传说固然有趣。但实际“元旦”的来历与人类生活有密切关系。比如做农活。就需要一些准确的时间节点。而一年的开始。又有着特别的意义。所以。人类发明了历法。
古人发现了日夜交替、月缺月圆和四季轮回的自然现象。最终以昼夜交替的周期为一“日”。参照月相变化的周期确定“月”。谷物成熟周期代表了寒来暑往。叫“年”。也就是太阳绕地球一周的时间。
精确计算上述周期经历了很长时间。历法几经变化。“元旦”的时间也跟着变。
夏朝使用夏历。以孟喜月(元月)为正月。所有“元旦”就成了正月初一;商朝的殷历以腊月(十二月)为正月。“元旦”就改成了十二月初一;周朝又作修改。周历以冬月(十一月)为正月。“元旦”又变成了十一月初一。秦始皇统一之后干脆再往前提一个月。“元旦”就成了十月初一。
直到汉武帝时期。才不再折腾。司马迁横空出世。创立了一套历法。因为是在汉武帝太初元年创立的。所以又被称作是“太初历”。当时规定孟喜月(元月)为正月。把孟喜月的第一天(夏历的正月初一)叫作“元旦”。自此。一直沿袭至清朝末年。
直到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民国政府决定使用公历。将公历的1月1日称为“元旦”。后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为了更好地与世界交流。也决定采用世界通用的公历。也就是我们现在通用的阳历。所以。之前的“元旦”就成了春节。而阳历的1月1日则接替成为元旦。
古人在这天忙着“吃吃吃”
古代是农业社会。到了“元旦”。大规模的农事活动早已结束。娱乐活动又少。所以。大家很快琢磨出各种跟吃有关的点子。花样百出。
南北朝梁宗懔写了一本书。叫《荆楚岁时记》。记录了古代楚地的各种节日风俗。说到“元旦”时。提到拜贺毕。接着是进椒柏酒、饮桃汤、进屠苏酒、胶牙餳(táng)、五辛盘。进敷于散。各吃一个鸡蛋。其中有饮料、食品。还有药物。一应俱全。各有其特殊含义。表达希望来年福顺安康的心愿。
椒柏酒。是由花椒和柏树叶浸泡而成的。据古书记载。饮椒柏酒可去病长寿。而“元旦”节饮椒柏酒的传统习俗。主要在山东历城、浙江嘉兴一代。
比较有趣的。是某些地方要吃“汤饼”。这里的“饼”一般不是指烧饼。北宋《岁时杂记》说:“元旦。京师人家多食索饼。所谓年馎饦。或此之类。”索饼指像绳索一样细长的饼。长相类似现代的面条。
明清时。人们喜欢在“元旦”吃年糕。南方尤其流行。明末《帝京景物略》提到。正月“元旦”。“夙兴盥激。吃枣糕。日年年糕”。相当有趣。而在当时的北方。“元旦”时比较盛行吃饺子。如明万历年间沈榜《宛署杂记》说。北京郊区的宛平县“元旦”拜年“作扁食。奉长上为寿。”其中扁食指的就是饺子。
不同地区。年糕也换了名字。明正德广东《琼台志》记载当地吃春糕:“元旦前以糯粉濈(jí)蔗糖或灰汁笼蒸春糕……杂诸果品岁祀。递割为年茶。以相馈答。”形似今天的生日蛋糕。(《北京晚报》)
以上就是由优质生活领域创作者 生活常识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本文地址:http://www.shenzhoubaby.com/9721.html,转载请说明来源于:生活常识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qq.com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