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们平常交流时。会不会因为不同的观点产生争论呢?两个人谁也说服不了谁?争得面红耳赤。也没个结果。
小半在学校也会因为不同的观点跟同学起争执。然后回来就跟我诉苦。
所以趁着这个机会我就给他提前预习了一下《两小儿辩日》。让他从古文中学习学习。如何以理服人。
这篇小古文中又是三个主人公。分别是孔子和两个小孩。首先我先说说孔子。为什么这两个小孩要问孔子。而不是其他人呢。
要知道这篇小古文选自《列子·汤问》。这本书是战国初期道家代表人列子写的。他是在孔子死后三十年后出生的。几乎跟孔子是同一时期的人。
孔子代表的是儒家。主张仁义;列子代表的道家主张“以道为本”。就是凡事顺其自然。两个人的观点主张是不一样的。
他们生活的年代是春秋战国时期。各个诸子之间你来我往。互相争鸣。我说的你反对。你说的我拒绝。
孔子作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和列子不是一个学派的。甚至可以说是死对头。
所以列子为了更好地宣传本派主张。就在这本书中写了一些故事嘲笑孔子。以此抬高自己的学派地位。让别人更好地接受他们的观点。
〔 列子曰:吾爱前辈。更爱真理 〕
这就是《两小儿辩日》的创作背景。
这篇文章的故事有可能是真的。也有可能是假的。你可以想想。那个时候问太阳的远近不是为难孔子么。就像现在问宇宙到底有多大一样。估计只有天晓得。
但是不管怎样这则故事从侧面却说明不少道理。比如对待学问要诚实。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绝不能把不知道当做知道。
此外。还有一些辩论的技巧。接下来我们来具体看看这篇小古文。看看他们是如何辩论的。
原文:
两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说的是孔子向东游历。见到两个小孩在争辩。就问他们在争辩的原因。
注释
东:东方。游:游历、游学。见:看见。辩斗:辩论。争论。其:代词。他们。故:缘故。原因。
孔子为什么会向东游历呢?
据史书记载。孔子从小好学。长大后学问好。就在出生地鲁国做了官。但是因为那个时候各国之间关系特别复杂。没事就你打打我。我打打你。
在孔子35岁的时候。鲁国发生内乱。鲁昭公被迫逃往齐国。孔子也离开鲁国。到了齐国。而齐国就在鲁国的东北方。所以说的是孔子东游。实际上是鲁国待不下去了。去齐国避避风头。
可是孔子心态好。别人在逃亡。而孔子在游玩。所以路上遇到了俩个小孩在那里辩斗的时候才有心思问他们在干嘛。
其中一个小孩说:“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我认为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距离人近。而正午的时候距离人远。
这个小孩表达的是早晨太阳离我们近。中午离我们远。记住。这个是其中一个小孩的观点。至于这个观点对不对。我们到后边说。
这个小孩刚说完。另一个小孩就插嘴了。不对。你这个观点不对。
另一个小孩就说:“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我认为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距离人比较远。而正午的时候距离人比较近。就是他认为早晨太阳远。中午太阳近。
要知道观点代表的是你个人对某件事的看法。一般会说。我觉得。我认为。我想。我相信。最…等等。
这两个小孩的话里边都有“我认为”。所以表达的都是一个观点。并不是客观的事实。要想说服对方必须要给一个理由。就是why为什么。
注释
以:认为。始:刚刚。才。去:离;距离。日中:正午。初:刚刚。
两个小孩刚说完。孔子都还没问他们原因。他们就继续说出了各自的理由。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其中一个小孩就说:太阳刚出时像车的车盖一样大。到了中午时就如同盘子一般小了。这不是远小近大的道理吗?
他给的理由是早晨的太阳大。中午太阳小。按照远小近大的原理。所以早晨太阳近。中午太阳远。这是从视觉的角度来说的。这个观点对不对呢?我们看另一个孩子是如何反驳的。
你这话不对。凭什么从视觉出发。我要从触觉来反驳你。于是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太阳刚出来时凉爽。到了中午的时候热得如同把手伸进热水中。这不是近的就感觉热。而远就觉得凉的道理吗?
这个孩子的理由是早晨太阳凉、中午太阳然。按照近热远凉的原理。所以早晨太阳远。中午太阳近。
注释
车盖:古时车上的篷盖。像雨伞一样。呈圆形。及:到。则:就。盘盂:盛物的器皿。圆者为盘。方者为盂。为:是。沧沧凉凉:形容清凉的感觉。探汤:把手伸向热水里。
看到这里是不是非常佩服这两个小孩的逻辑思维能力。思路是非常清晰啊。有观点。有理由。也有论据。
这就像两个高手在交手。不分胜负。问另一个公认的高手孔子。结果“孔子不能决也”。就是不能判断对错的意思。
我几乎可以想象孔子站在那里的尴尬处境。想象孔夫子内心的自白:“这两个娃是不是故意整我的。我哪知道这玩意。从来都没接触过这种问题。”
只能老老实实地回答:“对不起。我不知道。”
两个小孩还没放过孔子。带着嘲笑的语气直接来了句:“孰为汝多知乎?”。你不是很厉害么?这种问题都回答不上来?是谁说你智慧多的?
尴尬。我要是站在那里。估计也得尴尬死。可能这也是列子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拿孔子开涮。以此来抬升自己的身价。
毕竟孔子是“万世师表”。也要面子的。后来为了缓解尴尬。老师在教这篇小古文的时候。会强调好好学习孔子对知识的谦虚态度。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现在想想似乎怎么说。都可以向孔子学习。要是孔子回答上来。就说他聪明;没回答上来。也可以说他有智慧。反正怎么说。就是不会落入列子的圈套。
注释
决:决断。判定。判断。孰:谁。为:同“谓”。说。认为。汝:你。知:zhì。通假字。“知”通 “智”聪明、智慧。
这篇小古文虽然告诉我们要学习孔子的诚实。不知道就是不知道。同时学习两个小孩对待问题的认真态度。打破砂锅问到底。
这些都没有问题。但是我想从另一个角度来分析这篇文章。如何去论证。更好地说服对方。这也是今后作文中会遇到的写作技巧。
论证就是你要证明你的观点是对的。并给出你的理由。而不是你觉得是怎样就是怎样。没有论证过的观点。是不容易服人的。
论证简单来说分为3个步骤:观点、理由、依据。
以其中的第一个小孩回复为例 :“早晨的太阳大。中午太阳小。按照远小近大的原理。所以早晨太阳近。中午太阳远。”
观点就是你对某件事情的看法和判断。比如这篇文章中第一个小孩的观点是“早晨太阳近。中午太阳远”。
理由就是观点的原因。一般是指事实。这句话中为什么他会说早晨太阳远。中午太阳近?理由就是从视觉上看早晨的太阳确实大。中午的太阳确实小。
依据就是支持这个理由背后原理。一般是大家公认的。有一定的权威性。比如这句话中的近大远小原理。就像我们看一个人。离得远看的时候觉得很小。离得近看的时候觉得很大。
看到这里可能会觉得有点复杂。
简单点说。就是当我们想要证明一个观点时。要给出一个理由。要用依据去支撑这个理由。论证在观点写作中也经常用到。也可以叫它“奥利奥饼干”写作法。
奥利奥OREO饼干的四个字母分别代表:
O: Opinion (观点)
R: Reasons (依据)
E: Examples (举例)
O: Opnion (观点)
比如梦想这一主题。可以以2020年感动中国人物张桂梅为例:
观点:我觉得有梦想的人是幸福。
依据:苏格拉底说过:“世界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梦想而奋斗。”
例子:2000年。张桂梅看到许多农村孩子上不起学。一个学校梦在她心中发芽。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的孩子可以读书。
2008年。张桂梅成立华坪女子高级中学。专门供贫困家庭的女孩读书。学校建校12年以来。有上千名大山里的女孩从这里走进大学完成学业。在各行各业做出贡献。
观点:我觉得她是我心中最幸福的校长。以后我也想成为这样的校长 。
EASTWEST
这篇小古文虽然是给小半讲的。我更希望看到这篇文章的同学也能更好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在我们以后与别人交流的时候。首先要明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然后通过论证让我们的观点更具说服力。
在今后的的学习中。同学们也可以多多练习观点类写作。以此提升我们的思辨能力。
好了。小半爸今天的古文分享就到这里了。我们下期见!
以上就是由优质生活领域创作者 生活常识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本文地址:http://www.shenzhoubaby.com/9314.html,转载请说明来源于:生活常识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qq.com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