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北京人来说。如果要买牛奶。那就买三元的奶。有老北京人曾说:三元牛奶给老百姓供的奶。和他们供给中南海的奶是一样的。北京人对三元牛奶确实有一种特殊的情怀。不光他们喝。他们的后代还会喝。但作为北京的强势乳企。上半年的三元却交出了一份不满意的答卷。
根据最近三元发布的2020上半年财报数据显示。公司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34.04亿元。同比下降18.4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01亿元。同比减少155.06%。
各公司明细为。河北三元净利润为1733万元。同比下降996万元;主营冰淇淋业务的北京艾莱发喜净利润为2136万元。同比减少5991万元;主营婴幼儿奶粉生产销售的唐山三元。净利润为94万元。同比增长723万元;主营涂抹酱和大豆酸奶产品的香港三元。净利润为3727万元。同比增加1531万元。
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01亿。对一家食品企业来说确实令人难以置信。要知道三元可是享受政府的补贴。在这种情况下。三元仍然不能实现盈利。三元可以说是“亏损王中王”。
而同期在A股上市的13家乳企中。从净利润看。10家企业处于盈利。比例超过7成。就算超过半数的企业利润出现了下滑趋势。但大部分还不至于到了亏损的地步。
其中。乳业巨头例如伊利、蒙牛营收都超过了百亿元。净利润都在几十亿元。领跑整个行业。
相比之下。不难看出三元乳业确实遭遇了巨大危机。
其实。作为一家背靠北京的区域性乳企。三元是当之无愧的北京乳业大佬。其对北京社区的渗透直到现在。蒙牛伊利也不能与之相媲美。但是在上市之后。三元却被冲昏了头脑。一步步烂棋最终把它拖入了深渊。
2009年。当时体量还不算太大的三元瞄准了曾经的巨头“三鹿乳业”。三鹿乳业的破败和之前的三聚氰胺事件有直接的关系。按理说这样的体量的负面企业对三元来说不是一个好的选择。但是三元却不管不顾直接选择了收购重组。而收购后的效果显而易见。当年的净利润直接断崖式下跌415.97%到-1.29亿元。
其实以三元当年的实力。收购一个名声好一点的小型企业或许更有利于三元的发展。但是三元收购了三鹿。而事实证明三鹿的并购并没有给三元带来新收益。反而让三元陷入了危机。直到今天。还有人拿三元收购三鹿奶粉做文章。这对三元的品牌形象是一种无形的污染。
而在2011年。三元又有了大动作。这次是湖南的太子奶。尽管太子奶的品牌影响力还在。但是整理瘫痪的销售渠道却让三元费尽了精力和财力。
可就在这时。老冤家蒙牛伊利突然出手。乳酸菌市场被火速抢占。这一番操作下来。等太子奶重组完毕推到市场已经物是人非。太子奶并未给三元带来多大的帮助。只能在伊利蒙牛的夹击下苟延残喘。
不难看出。三元的危机是因为它错估了市场发展的趋势。一直以来。三元都忙着收购企业来扩展市场。但是收来的品牌没有做出太大的贡献。反而因为销售费用的逐年攀升拖累了三元的业绩。
此外。三元陷入危机的另一个源头在于没有知名的产品。就拿和三元一样的区域性企业光明来说。鲜奶领域有优倍。奶酪方面有光明芝士片。酸奶领域莫斯利安更是引领了巴氏杀菌酸奶的潮流。至今仍然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而三元呢?恐怕土生土长的北京人也就知道个三元纯牛奶。真要说知名产品。你还真想不起来。现在乳企的竞争堪称白热化。三元想要偏安一隅纯粹是痴人说梦。如果不能建立竞争优势。恐怕北京市场都会沦为乳业巨头的盘中蛋糕。
著名品牌传播与危机处理专家曹保印表示。三元产生危机的原因有两个。一是乳企之间的竞争加剧。三元的产品竞争力不足。没有知名大单品。二就是。三元的盲目扩张导致企业没有把握住市场发展机遇。过多的销售渠道反而拖累了三元的业绩。目前来说。三元还是要重视北京的市场。相比较其他地区。北京市场对三元的认可度是非常高。这是三元的一大优势。而且北京地区城镇化水平较高。公众有大量的牛奶需求。所以在北京大力发展液态奶中的巴氏杀菌奶大有可为。
但如今。低温奶已经成为了兵家必争之地。入局者已经越来越多。三元想要垄断北京地区的鲜奶供应也不是一件易事。
以上就是由优质生活领域创作者 生活常识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本文地址:http://www.shenzhoubaby.com/7745.html,转载请说明来源于:生活常识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qq.com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