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离。又称背驰。是指当股票或指数在下跌或上涨过程中。不断创新低(高)。而一些技术指标不跟随创新低(高)。称为背离。
在几乎所有的技术指标功效中。都有一种背离的功能。也就是预示市场走势即将见顶或者见底。其中macD、RSI和CCI都有这种提示作用。投资者可以用这些指标的背离功能来预测头部的风险和底部的买入机会。但在选择的时间参数上应适当延长。
今天越声攻略(yslc688)将要给大家分享的是“MACD指标背离”的运用!
一、概述
出现背离。是判断股票趋势即将反转的标志。
背离的定义为:股价在趋势方向上不断前进的过程中。技术指标出现相反方向的变化。
简单的说。股价与指标不同步就是背离。分底背离和顶背离。严格地讲。底背离是指股价创新低。指标不创新低。顶背离则反之。
举例说明。如果股价在上升过程中。一顶比一顶高。但MACD的DIF线(白线)一顶比一顶低。即为顶背离。反之则反。为底背离。
背离出现的情况越多。股价趋势反转的可能性越大。一般来说。出现三次背离。99%的可能性会出现反转。
二、背离的形式
背离可以有许多表现形式(以下跌为例):
1、股价不断一波比一波创新低。MACD的DIF线的位置一波比一波高;
2、股价不断新低。MACD的绿柱逐波收敛或者DEA不断抬升;
三、背离的级别
正如股价的走势。背离也是分级别的。大级别的背离。引起大级别的趋势改变。
60分钟级别的波浪型的底背离(MACD出现几波绿柱)。在日线级别上不过是MACD绿柱的逐根收敛。
这也从另一个方面说明了。低级别的反转是高级别反转的条件。但低级别的反转。未必引起高级别的反转。如果高级别上没有出现背离的话。
例如。60分钟级别上。目前上证指数出现了两次背离(MACD逐波向上)。相对应出现了两次上升(5月21日和6月7日)。但在日线上。不过是MACD的DEA线在零轴以下的逐渐上升。在周线上不过是逐渐缩短的MACD绿柱。日线和周线级别上没有出现背离。所以目前不具备反转的条件。
根据目前的情况判断。大盘日线级别的大规模反弹。要在MACD在日线上再一次出现绿柱之后。指数再创新低之后。并且绿柱的最长的那根。不能超过上次绿柱最长的那根。此时如果出现股价上涨。则极有可能高度达20%以上。预计时间上至少为两周之后。
四、背离的原因
为什么会出现背离?弄清事物背后的本质比只知道事物的现象更为重要。背离的产生。本质上说是股价在原有趋势不变的情况下。对原有趋势的反判。也就是原有趋势力度的不断降低。相反趋势力度的不断上升。达到某个临界点。则出现趋势的反转。
其实所有的技术指标都是通过股价(开盘、收盘、最高、最低)、成交量和时间三个指标来计算的。无有例外者。
如果我们不看技术指标(其实真正的高手是不用看技术指标的。只看成交量、价格、时间、空间)来思考背离的原因。不过是如下两点:
1、本次下跌(上升)在相同的幅度上。比上一波所用的时间长。用时长则角度缓。角度缓则力度降。也就是下跌或者上升的效率降低。单位时间内干的活少;
2、本次下跌(上升)在相同的角度上。时间比上波少。效率相同。但用的时间短。说明总体力量不济(耐力不够)。单位时间内干活一样多。但你持续时间更短。说明后劲不足了。
简单地讲:背离的成因:大多数时候背离是由速率变化产生。少部分是由时间引发的。
上图是第一波下跌明显快于第二波下跌。这从下跌的趋势线的陡平对比就可以得出。由此导致价与指标的背离。这是通常意义上的底背离。
而上幅图。两段下跌的速率似乎相差不大。但时间后一波明显小于第一波。因此这个背离是由时间因素造成的。
底背离是下上下三段中的两段下跌速率或时间发生明显变化造成的。由此得出一个结论:第一次0轴下MACD金叉通常不是一个好的进场点。第二次金叉才是可操作点。
为什么一般底背通常有二到三次的背离市场才转势呢?原来与波浪有关。上升途中的调整是3浪。因此这个时候的背离是只有一次。而主跌势中。一般是5浪下跌。因此会形成二次背离。为什么有时候会形成多次背离呢。那是因为一段跌势走出了延长浪。在这个延长浪中形成了浪内的背离。由此得出一个结论:在调整中的操作点第一次背离(第二个金叉点)就可进场操作。而主跌浪中要第二次背离才可进场操作。
由以上论述得知:在3浪或5浪末形成的背离才是一个好点。
上图显示:第一次金叉和第二次金叉只是产生了一个小反弹。而最后一次金叉算一个不规则的底背离。产生了明显的空间。这是第5子浪末。所以是一个好点。
五、背离引起反转
顶背离的时候。如果出现成交量的放大。反转是一个大概率事件; 底背离的时候。如果出现成交量的放大。反转是一个大概率事件。 成交量会帮助我们确认反转。 所以我们在观察股票的走势的时候。要看它的价格、幅度(空间)、时间和成交量。四个方面缺一不可。
六、结语
背离之于炒股的重要性。在于其判断顶底和趋势的反转。炒股之利器。不可不用。
以上就是由优质生活领域创作者 生活常识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本文地址:http://www.shenzhoubaby.com/6816.html,转载请说明来源于:生活常识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qq.com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