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话实说。之前戴尔的G系列游戏本因为功率和散热的问题。让大家在希望和失望中“起伏跌宕”了两三年。
而随着RTX 30系显卡的登场。戴尔全新的G15游戏本登场。这次。它用回了“游匣”这个中文名。引入了四出风口设计。屏幕规格也追上了时代。采用了100%sRGB高色域165Hz高刷屏。在规格指标上不再有明显短板。那么。全新的游匣G15会是戴尔主流价位游戏本的逆袭之作吗?今天。我们就来给出答案。
提醒大家。在BIOS更新后。G15已支持独显直连。性能表现又有一定提升。另外处理器的功率输出情况也有所调整。所以。这篇评测代表了G15的最新情况。大家购买前一定仔细看。
配置与规格:
■屏幕:15.6英寸100%sRGB FHD 165Hz高刷
■处理器:i7 11800H(8/16。2.3/4.6GHz)
■内存:2×8GB DDR4 3200
■显卡:RTX 3060(最高125W)+UHD集显。支持独显直连
■硬盘:512GB M.2 PCIe SSD(可扩展第二根M.2 SSD硬盘)
■无线:英特尔AX201 wifi6无线网卡+蓝牙
■左接口:RJ-45千兆有线网口、3.5mm复合音频口
■右接口:2×USB3.0大口(5Gbps。其中一个支持关机充电)
■后接口:Thunderbolt 4接口、USB3.0 大口(5Gbps)、HDMI 2.1口、电源口
■重量:实测2.55kg(含86Wh电池)+0.94kg(线缆和240W适配器)
参考价:8499元
机身造型与瓷砖质感的“机能绿”外壳。都相当有特色
多年前我就说过“戴尔的游戏本在设计上总能与众不同”——这句话放在全新的G15上依然适用。相对于市面上绝大部分主流价位游戏本。G15的造型依然显得独特:家族式的屏幕前置设计。饱满的机身尾部。采用大量硬朗斜切边及斜线设计的机身、屏幕面及散热槽。使得该机在外形上颇具表现力。极富个性。
实际上。该机在设计中还贯穿着戴尔近年来一直使用的“远征”(Voyager)设计语言——这听上去有点虚。我们稍作解释:请大家先点上面的机身图放大。你会发现该机A面有个很大的三角形区域。而这个区域内。是多达290道平行纹理(见下图)。再结合上圆形的戴尔logo。以及该机外壳材质中的“颗粒”。以“点、线、三角、圆四个元素。来表达纯粹、力量和感性。致敬旅行者号探索飞船(名字也是Voyager)。以及人类对未知的远大征程”。
而从收集的读者购机咨询中。我们还了解到大家非常好奇“机能绿”的G15。外壳到底采用了什么材质。才能有这样特殊的颜色。而中间的“颗粒物”又是什么?这种材质的手感如何?
从大的材料类型来看。G15的外壳依然采用的塑料复合材料。且按照官方解释。这种复合材质应该就是绿色的。不是喷涂在塑料壳上的。而外壳材料在塑形时。加入了云母矿物质。所以里面也就有了这些“黑色颗粒物”。目的是让相对单一的材质看起来更有活力。另外。该机的机身线条相当锐利硬朗。这不是完全靠模具搞定的。而是利用了高精度激光切割处理。才能有如此精致的线条和表现力。
外壳的手感就更有趣了。它的手感有点像“磨砂瓷砖”^___^。不仅是视觉感受像(指质感而非外形)。手感也像(当然。肯定没有真正的磨砂瓷砖那么糙)。而这种外壳材质最直观的好处就是基本不沾指纹。长时间使用也没什么痕迹。恒久如新!
总体来说。在外观设计、外壳材料及工艺细节等方面。G15的确相当有造诣。已不仅是“有个性”。可说是达到“出位”的水平了。除了对“机能绿”这个词持保留意见外。其他的我们觉得都相当出彩,至少比“隔壁两家”的对位机型拉风不少。只是2.55kg的重量。作为15.6英寸游戏本。如今真不算轻了。
接口规格高且布局合理。基础人机交互不拉胯
G15机身接口采用三面布局。而且的确体现出了PC大厂的设计实力:
●首先。接口相对分散。没有挤在一堆儿。插接再多线缆也不会“打架”;
●其次。接口规格高。3个USB3.0 5Gbps大口。1个HDMI 2.1口(支持8K@60Hz和4K@120Hz输出)。还有一个双向40Gbps带宽的Thunderbolt4接口;
●左右两侧接口的排布都尽量靠后。对用户使用的干扰降到了最低。
当然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以上这些好设计。也源于不盲目追求轻薄(轻薄高性能本的接口布局相对麻烦。必须有所取舍和妥协)。
说完接口部分。来说说该机的基础人机交互环节:屏幕、键盘、扬声器的表现。
▲我们评测的G15屏幕来自京东方。实测99%sRGB色域。72%NTSC。78%的AdobeRGB。色准方面。最全的48色测试。△E最小值0.45。最大值4.31。平均1.65。作为游戏本来说是不错的表现。
▲键盘的键帽为磨砂质感。键程1.4mm。响应清晰明快。总体属于快速键盘。回弹力度适中。这对于玩游戏的确是利好。触控板虽个头不大。但响应依然灵敏。亦可优雅而轻柔地用指尖准确操控。
最后说一下该机的扬声器表现。算是比较规矩。音质不错。输出功率和同等定位的几款游戏本相仿。但谈不上惊艳。
总体来说。基础人机交互环节如果满分100分。G15可打85分。在同等定位机型中属中上水平。但也没特别出彩之处。
处理器单考72W。显卡单负载125W。双考也完全Hold住
游戏本。大家都很关心功率释放。以及双考时的功率和散热表现。虽然这不完全等于实际应用表现。但的确能够考验该机在极限负载时的承压能力。而大家也知道。G系列游戏本。既往几年的表现并不理想。因此G15的表现自然很受关注!
提示:以下全部测试都是在“独显直连+G模式开启”的情况下进行的。开启独显直连的方式是:开机按F2进入BIOS。选择“显示”标签页。关闭“混合显卡”选项。但注意。开启独显直连后。设备管理器中依然可看到集成显卡(英特尔平台款如此)。
▲开启独显直连后。“高级显示设置”界面中。连接到显示器的显卡会显示为独立显卡而非UHD集显。
▲室温25℃。处理器单负载考30分钟。封装功率在70W~73W小幅波动。全核频率3.94GHz左右(注意。实际应用时频率会更高。甚至可跑满全核4.2GHz)。处理器内部温度。不同核心在77℃到99℃波动。偶现100℃(瞬间值)。横向比对。G15的处理器功率表现算第一梯队的。内部温度的最高值虽不算低。但实际应用温度并不高。
▲RTX 3060显卡单考。功率125~127W。很不错。也是市售主流游戏本的第一梯队表现。核心频率1370MHz左右(实际玩游戏时会高得多)。温度83.8℃。热点最高温度为88.5℃——这在游戏本的显卡温度中不算低。但并没有什么问题。
▲双考机初期处理器功率很高。72W。而后缓降。2分钟左右都还维持60W+。4分钟左右还有45W。不过最终是36W~40W波动(也就稳定了)。全核频率3.9GHz左右波动。温度方面。不同核心在87℃~95℃波动。比单考时反而还降低一点。RTX 3060独显功率在103W~117W波动。温度88℃左右。热点92℃。频率在1000Mhz左右波动(实际游戏高得多)。
(看到这里。你可能会想:嗯?双考后期处理器只有40W?不给力啊!那你千万别走开。往后面继续看实际游戏表现)
▲双考机40分钟后的C面温度图。主要高热区域是C面中上部。但键盘区域中。即便是高热区域。上手也毫无问题。只是带有通风口的机身顶部区域摸起来有些烫。而大型3D游戏的主操控按键WASD只有34℃~38℃。没有明显热感。腕托区域和触控板也是凉爽的。总体来说。外壳温度表现没问题。
从三个考机表现和C面温度情况来看。全新的游匣G15在功率释放和散热方面彻底稳了!而且即便是高负载下。风扇噪音也不算大。用户位噪音49dBA左右。
▲G15的机身内部带有两根M.2插槽(机身中部左右各一根)。默认安装的是2230规格的SSD。注意。该机的处理器、显卡和散热为倒置。在C面下部▼
▲G15采用双风扇四热管设计。其中两个短热管“贴在风扇上”。比较有辨识度。
游戏实测表现优异。帧速表现甚至叫板130W功率RTX 3060
▲G15的RTX 3060显卡输出功率最高可达125W(其实考机时可高至127W)。所以在3DMark Time Spy基准测试中的得分达到了8868分(GPU分数)。这一基准测试分数甚至超过了部分130W RTX 3060游戏本的成绩。算是相当优异的。
▲这是光线追踪。以及开启光线追踪+DLSS后的帧数对比。大家参考一下即可。
提示:关于光追和DLSS大家一定要了解真实情况:支持光追的游戏。不开光追。画面的光线、阴影和反射效果也都很出色(如《赛博朋克2077》《看门狗:军团》等)。但开启光追后就必须打开DLSS作为补偿。不然RTX3060根本扛不住(甭管多少功率款)。必须到RTX 3080这个级别才能在FHD和2.5K分辨率下勉强扛住光追带来的巨大性能负担。相对来说。DLSS实用性更强。即便不开启光追。也可打开DLSS在渲染质量微幅降低的情况下大幅提升帧速。比如玩3D大作可以都设置最高画质。同时开启DLSS来提升帧率。
▲Unigine2 Superposition基准测试。默认的FHD中等画质。得分15832分。已经超过了RTX 2070的最好成绩(15400分)。而130W的RTX 3060得分最高为16000分出头。相差无几。都是RTX 3060显卡中的第一梯队。
▼下面开始游戏实测。前文提到。双考后期处理器功率只有40W左右。相信不少读者会以为G15的游戏表现不太给力。来看看实际游戏情况吧▼
同时。为了方便大家了解G15的游戏表现水平。我们引入了R9000P作为对比。该机搭载的是R7 5800H+130W的RTX 3060。也一度是RTX 3060游戏本的性能标杆。当然。游戏比对都基于1920×1080分辨率。
▲最新的“古装吃鸡”类游戏《永劫无间》。FHD最高画质。平均85fps~98fps。完全流畅。
▲而通过这个游戏。我们也正好科普一下“双考机”和“实际游戏”的功率及频率差异。很多玩家以为双考机时的处理器及显卡的功率和频率表现就是实际游戏时的表现。这是错误的。双考机时。无论处理器还是显卡。负载都是“持续的极限满负载”。但这在实际应用中几乎不存在。在游戏中。无论是处理器负载需求。还是显卡的负载需求都是动态变化的。有时高。有时低。且基本不会同时双满负载。
比如《永劫无间》这个游戏。大家可看到显卡的频率高达1600MHz。但实际上只用了83W功率;而处理器部分。负载只有28%。只输出了38W功率。但频率高达4.2GHz。说简单点就是:1.游戏实际表现远比双考机时好;2.不同应用。即便相同输出功率。也对应着不同频率。
▲《古墓丽影:暗影》。FHD最高画质。平均114fps。作为对比。R9000P的成绩是112fps。
▲《刺客信条:奥德赛》FHD最高画质68fps。作为对比。R9000P的同设置成绩为66fps。如果将画质设置为“高”。G15的帧速可飙升到93fps。
▲《刺客信条:英灵殿》FHD高画质。平均帧速77fps。作为对比。R9000P的同设置成绩为76fps。实际上。选择最高画质(相对高画质要提升两档)。G15也能跑65fps。同设置下R9000P为63fps。
▲《看门狗:军团》FHD高画质。平均86fps。作为对比。R9000P的同设置成绩为83fps。
▲《孤岛惊魂:新曙光》。FHD最高画质103fps!R9000P同设置成绩为95fps。
So。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得益于最高功率125W的RTX 3060和强大的i7 11800H处理器。以及不错的功率表现(实际游戏中)。G15的游戏成绩在同类机型中算是佼佼者。实际上这里还有个“隐含的加成因素”。那就是FHD分辨率的屏幕。市场中部分近万元的游戏本采用了2.5K屏。虽然提升了画面精度。但同时也降低了游戏帧速——就看大家的取舍了。
专业应用表现:部分项目竟登顶
虽是游戏本。主攻游戏。但视频转码、剪辑。特效视频制作。甚至简单的3D建模和渲染。也是当下年轻人的常见应用。实际上。大部分用户买8核处理器平台的游戏本。也是考虑到有一些视频或设计类应用。所以。我们也简单测试一下G15的视频和设计类应用表现。
▲先上Cinebench R15/R20/R23基准测试。说是基准测试。但实际上它是Cinema 4D这个常用的3D建模和渲染软件(可用于视频特效、海报、产品的设计。以及游戏场景设计等)的单帧渲染版。说直接点就是:它的成绩反映的是渲染效率。得分越高。渲染效率越高。
R15 2175的成绩虽不是最好的。但持续时间更长。更能反映真实渲染效率的R20得分5426。R23得分14042。则是我们测试过的所8核16线程移动处理器中的最好成绩!
▲Blender是另一个时下流行的3D建模和渲染软件。在老的2.79b版本上。大家熟悉的BMW轿车渲染。耗时3分41秒。打破了由钛钽Plus创下的3分48秒的纪录。创下该测试项成绩的新高。
▲采用新版本的Blender 2.91.2。批量测试。6个测试项中。前五个都打破纪录。成为我们测试过的机型中的最好成绩。尤其是BMW27渲染。第一次跨入了3分钟以内!
▲Media Encoder视频转码测试。CUDA方案。RTX 3060主导计算。处理器辅助计算。耗时仅5分10秒。也是该项目测试中极好的成绩。
▲用Premiere Pro将若干5K、7K分辨率超清图片做成一个特效视频。开启CUDA加速。总耗时49秒。已是很好的成绩——我们测试过的大部分8核16线程标压平台在56秒左右。但实际上。这还不是它的极限能力——如果将SSD升级到PCIe 4.0×4规格。耗时将进一步缩短到30多秒!
▲After Effects制作特效视频。我们制作18秒的粒子特效视频(开启CUDA加速)。总耗费14分1秒。仅次于钛钽Plus的13分42秒。是我们目前测试到的第二好成绩!
▲G15标配SSD的速度表现(分别是1GB和32GB下的各类读写)。作为2230款型。这个成绩很不错了。
结语:远超预期的精彩
戴尔游匣G15发布时。我想的是:这次希望能好点。功率和散热别太拉胯了!而当我拿到该机时。小吃一惊。该机的设计和质感甚至比官方图看起来更漂亮。而测试后。我是喜出望外的。虽然双考表现普通。但实际游戏表现却是第一梯队的。在同等定位机型中算是佼佼者。而得益于高且稳定的处理器性能发挥。该机在不少专业应用上甚至屡破纪录。成为专业应用的新标杆。所以。用“远超预期的精彩”来形容戴尔游匣G15(i7/3060款)款。是非常准确的。
当然。它也不是完美的。机身偏重。G模式切换响应较慢(建议在Alienware Command Center中根据G字样是否亮起来作最终判断)。但瑕不掩瑜。8499元常规价。7999元促销价。相当有竞争力!而更重要的是:它持续有货。不“耍猴”。这就是最强竞争力!
以上就是由优质生活领域创作者 生活常识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本文地址:http://www.shenzhoubaby.com/4130.html,转载请说明来源于:生活常识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qq.com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