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回答:
一部嬉笑怒骂的《儒林外史》里。“范进中举”堪称其中经典桥段。从范进中举后的癫狂。到各路当地“头面人物”们排队送钱送房的热闹情景。不知笑喷了多少读者。其背后的深意。更叫人笑声里连连感慨:明清年间的“举人”功名。就是这么牛气。
确实。虽说放在讲究出身的明清权力场里。“举人”功名显然要靠边站。举人出身的官员。有时更是吃苦背锅的命。但放在民间基层。“举人”这个身份。就是老百姓眼里。无比强大的荣耀光环。
特别是放在小说的主人公范进身上。从“秀才”到“举人”。简直是人生的大翻身:中了秀才以后。虽说吃上了老丈人胡屠户送来的肉食。却还是被胡屠夫骂的狗血淋头。上门借钱都被打出来。待到后来中了举人。却是吓得老丈人胡屠户唯唯诺诺。人前人后给范进赔笑脸。一个“举人”功名。就是一步登天。
如此奇特桥段。放在真实的明清历史上。却是无比写实。
《儒林外史》的故事背景。是明朝成化年间。这个年代。却也是明代秀才与举人。两个身份反差开始拉大的年头。
先说秀才功名。看上去只和举人差了一级。而且明朝开国后。也给秀才提供了丰厚的米粮补贴。看上去也应该很受尊重。但到了十五世纪中叶时。秀才身份却已严重贬值。一是明代物价飞涨。秀才的衣食补贴却百年没涨。生活自然越发贫困。外加读书应考的成本也增加。于是“穷秀才”就越来越多。很多明代名流名臣。功成名就后。常回忆起做秀才时的苦日子。以明朝名臣杨继盛的泪奔原话说:“其苦难言万一矣”。
那么既然苦到这个地步。为什么千千万万的明清秀才们。依然咬着牙挨着骂。忍受着一次次落榜的羞耻继续考呢?
因为这只比“秀才”高一级的“举人”。放在明清年间。身份待遇真是天壤之别。首先是级别高。只要愿意参加选官。基本能担任八九品官职。就算暂时不做官。却也是八九品官员的级别。放在乡间百姓眼里。就是惹不起的“大老爷”。
特权当然也更大。可不止是做秀才领的那点补贴了。而且有免赋税徭役的强大特权。名下的土地财产。都可以大摇大摆的免去国家赋税。于是好些田主都会把财产寄在举人名下。就为少交一点税。所以哪怕中举前是个穷光蛋。中举后没几天。就是各种田产财物排着队送上门。“范进中举”里“很多人送钱粮房屋”的桥段。实在是小儿科。
不夸张说。只要中得举人。一夜之间从穷草根变地方土豪。就是实实在在的人生神话。
最重要的是。举人的身份十分高。别看在国家高层权力场上不受待见。但放在乡间地方。却是如雷贯耳。本身就是八九品官员的级别。在乡间的话语权十分强大。属于地方上声望极高的士绅阶层。所以就算地方的父母官。见了举人也是客客气气。为了自家官位稳固。也必须维持好与当地举人的关系。“范进中举”里张乡绅慌不迭的跑来跟范进攀交情。就是这个原因。
如此社会地位。也叫明清年间的举人们。成了地方上盘根错节的势力。正如明朝学者陈益祥形容:故今一趾贤科。不得入官。便足自润!
所以。也就不难理解。古代那些莘莘学子们。就算考到满头白发。也要咬牙狠钻的执着。科考功名的诱惑。实在是太大了。
作者:我方团队张嵚
其他观点:
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 不信且看杯中酒。杯杯先敬有钱人。
范进中举的故事
说起《范进中举》大家都知道。这是一个穷光蛋书生。家里只有一个老母。年龄大了找不到媳妇。后来好不容易娶了胡屠的姑娘为妻。却被老丈人看不起。
明清是科举制度的巅峰。像范进这样没有一技之长的穷书生。只能通过科举入仕做官。但科举竞争十分激烈。加上官场腐败。舞弊突出。像范进这样没后台的穷光蛋。很难出头。
后来。范进好不容易考中了秀才。但秀才不能做官。无济于事。于是范进再去考举人。却屡试不第。在老丈人面前依然抬不起头来。整天挨训挨骂。
为了再次考举人。范进无心过问家事。家中无米下炊。老母和妻子饿的头昏眼花他也无心照料。最后只得把家中一个生蛋的老母鸡卖掉。眼看就要坐吃山空。突然有人报喜范进高中了。
这个时候的范进已经50多岁。但他中举的事依然成为爆炸性新闻。
众人为什么巴结范进
范进只是中了一个举人。不是什么大官。为什么这么多人来巴结他?
很简单。因为明朝举人可以做官。
明清时期信奉“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读书人如果高中进士。可就是祖坟上冒青烟。一个县城几百年出不了几个;范进中的是举人。比进士低一级。但也可以做官。
一个人考中举人就进入了朝廷人才库。可以参加吏部组织的大选。当有合适官缺。吏部大老爷们又瞧上了你。你就可以做官。虽然官品很低。只能做诸如教谕、县丞、主薄等正八品官。但好歹是公务员编制。国家正式干部。放到现在也是副县级。多少人奋斗一辈子熬不到。
巴结范进的不同目的
范进高中后。还没等对外宣传。消息就在全县城传开了。原本门可罗雀的范进家门。瞬间变得门庭若市。各色人等都来探望。他们每个人都是为了自己。但出发点又不相同。
1。张乡绅。送白银五十两。房子三进三间
张乡绅可是县城里的头面人物。他也是举人出身。做过一任知县。现退休在家。按理说。以他的身份没必要对一个刚中举人。还没正式做官的范进如此重视。
但张乡绅混迹官场一辈子。很清楚“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的道理。范进以后能仕途上进到什么程度谁也不知道。下一个海瑞也有可能。自己现在退休了。影响力小了。攀下范进这个新晋举人。也好日后有个照应。反正在官场上多交朋友绝对错不了。
2。其他人。送田产。送店房的
原著中没有提及给范进送田产、店房(商业门头)的是哪些人。推测应该是县城里拥有田产的地主、拥有店房的商人们。这些人送给范进田产、店房。意图就更明显了。
虽然范进还没正式做官。但眼光得放长远点。搞长期投资。趁现在还能巴结得上。抓紧拉拢感情。不然等范大老爷做官以后再巴结。就显得太落后了。
另外。这些人赠送田产可能还有一个目的。因为举人做官后可以免田赋劳役。那些地主把田产转到范进名下。可以减免赋税。这是古代官员和地主勾结偷税的常见手段。
3。破落户。两口子来投身为仆的
事实证明。张乡绅的眼光确实毒辣。范进中举后。因母亲病逝守孝三年。这三年时间内。范进不需要劳动。不用担心收入来源。可以依靠别人送的财产。从容准备考试。
三年后守孝期满。范进入京参加会试。又一举考中进士。正式步入仕途。最后一路升迁。官至正四品的京官通政。可以想象。范进一定会对当初赠送他财产的那些人给予帮助和回报。这便是他们当初巴结范进的目的所在。
我是专注历史文化的狄飞惊。欢迎关注我!
其他观点: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十年寒窗无人问。一朝成名天下知!
经过几十年的努力。范进同学中举了!
在此之前。他先中了秀才。岳父带来一瓶酒和一副猪大肠。说是贺喜。不过是趁机奚落他一番。等到他向岳父借盘缠进城考举人。岳父马上翻脸不认人。说他想吃天鹅屁。五十四岁的范进不甘心。冒着一家人饿死的风险偷偷赶考。结果一举高中。报帖是这么写的:捷报贵府老爷范讳高中广东乡试第七名亚元。京报连登黄甲。
单就这个帖子大家就能知道分量。广东第七名。那么科举考试是个怎么回事。我们大致说说。
儒林外史的背景设定在清代。清代沿袭了明代的科举制度。分成几等。循序渐进。
首先是童试。亦称童子试。童试是一种资格考试。如果你连童试都过不了。不好意思。后边的一切都与你无关。说明你不具备读书人的天分。赶紧改行。所以不要小看“童试”。许多读书人究其一生都没有迈过这个坎。
童试分为“县试”、“府试”及“院试”三个阶段。“县试”、“府试”每年举行一次。不同的是。“县试”每年二月举行。就在本县考试。“府试”在当地州府举行。时间在每年的四月。通过了“县试”才能参加“府试”。“府试”通过了才能参加由各省学政或学道主持的“院试”。
“院试”每三年举行两次。通过院试的童生都被称为“生员”。“生员”就是俗称的秀才。
到这大家明白了吧。您所鄙视的秀才的通过三级考试才能获得。中了秀才才算有了功名。这个功名听起来不大。其实好处大大的。首先是可以见官不拜。其次可以免除劳役。还可以连带连个亲属一起免除。这在古代是非常实惠的事情。除此以外还有很多好处。清朝的秀才分为三等。等级比较高的还能获得国家补助。按月发粮食。
怎么样?是不是改观了对秀才的看法!清道光年间广东曾经多次有百岁童生参加院试的纪录。活到老考到老!
秀才再往上走才是举人!
举人考试叫做“乡试”。三年举行一次。清朝的“乡试”都安排在子、卯、午、酉年举行。遇上皇帝喜庆亦会下诏加开。称为“恩科”。乡试于每年八月在两京及各省省城的贡院内举行。
“乡试”头名就是我们俗称的“解元”。唐伯虎的唐解元就是这么来的。比起“院试”。“乡试”的竞争难度成倍上涨。因为中了举人。意味着你具备做官的资格。通过乡试的举人。可于次年三月参加在京师的会试和殿试。会试第一名叫做会元。殿试第一名叫做状元。解元会元状元。就是我们常说的“连中三元”。
说到这大家可能就明白了。简单点说:“乡试”类似于高考。范进靠考了广东省第七名!换到今天。大家可以算算。广东第七名是什么级别?
全国高校专业基本可以随便选!
也许还有人不服气。毕竟不同时期有不同标准。那我们在看看录取率。以明朝为例:秀才考试的录取率大概是10%。举人录取率大概是3.95%。进士9.1%。殿试就不说了。
所以范进疯了。我们要理解!就凭人家这成绩。放在今天绝对是学霸。学神。励志典型!
考中困难。一旦中举。好处那是大大的!
首先:举人犯了罪。县官不能直接处理举人。要报上级。取消了举人功名。才能捉拿。相当于现在的人大代表的司法豁免权。
其次:比起秀才可以免除两个人的劳役。举人可以免数十人的劳役和百亩左右的田税。所以会有很多农民投身为奴。你想想国家规定你开公司不交税。那肯定会有很多人要求把公司挂你名下的。就凭这个挂靠的特权就不愁吃喝。完全可以脱离劳动了。
第三。举人有做官的权利。当然要等出缺。清朝这个比例比较低。但是并非没有。
最后:举人并非还可以考进士。虽然中奖率比较低。但总是有一定希望的。
正因为有这么多好处。所以古代有“一世中举。三世为爷”之说!
如此这般:你说。范老爷中举了。当地的有钱有势的人。要不要巴结!
必须啊!
我是历史达人日慕乡关。欢迎关注!!
以上就是由优质生活领域创作者 生活常识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本文地址:http://www.shenzhoubaby.com/285297.html,转载请说明来源于:生活常识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qq.com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论(2)
举人,秀才,乡试,放在,田产,功名,明朝,中了,明清,乡绅
没想到大家都对范进中举后为什么会有很多人送钱粮房屋等?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一部嬉笑怒骂的《儒林外史》里。“范进中举”堪称其中经典桥段。从范进中举后的癫狂。到各路当地“头面人物”们排队送钱送房的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