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回答:
姚璇秋老师。有名潮剧表演艺术家。潮剧一代巨星、国家一级演员、潮剧著名演员、国内最具有影响力的潮剧演员之一、潮剧旦角、潮剧名家、潮剧名角。
流传于广东潮汕地区的潮剧是个有着500年历史古老而又年轻的剧种。潮剧以其清冽芳香、雅歌妙曲成为中华梨园之中一朵迷人的奇葩。而在潮剧灿若星河的历史中有一个名副其实的扛鼎人物。她就是广东(省)首届文艺终身成就奖得主姚璇秋。
1935年。姚璇秋出生于粤东小城澄海。抗战期间。姚璇秋父母双亡。被大伯母收留艰难过活。因为两个哥哥被卖到了戏班。小璇秋在他们的演出中开始接触了潮剧。谁也没有想到。经常在剧场边手舞足蹈在偷师的那个小女孩日后会成为潮剧的一代巨星。
潮剧经常到澄海演出。从开始就演“天光戏”。就是做一晚到天亮十一点半十二点以后。剩下的位置就很便宜。一分钱两分钱就可以进去看。这样她就经常偷偷去看。当时。潮汕地区有一句话叫:父母不修世。卖仔去做戏。因为潮剧采用童伶制。小孩子被卖入戏班。既要从事强度极高的训练和演出。又没有人身自由。新中国成立以后。童伶制被废除。潮剧的发展桎梏被打破了。1952年。姚璇秋被镇上的广播站选去演唱。刚巧正顺剧团的两位老师到澄海乡下选演员。听到那个清澈甜美的声音。两位老师循声而去。找到了姚璇秋。可是。当他们邀请这位长相娟秀、声音清亮圆润的姑娘加入剧团的时候。她却没有马上同意。“开始说要我去唱戏。我没有这个想法。”因为她亲眼看见那些剧团的制度。那个小孩学戏的时候。学得好不好都是、老师都不是好好教的。都是靠打。
因为怕挨打。姚璇秋并没有马上答应进剧团。后来。剧团老师晓之以情、动之以理。终于说服了这位天才少女。开启了辉煌绚烂的潮剧生涯。戏改工作做了。烧了卖身契了。这些人都放心了。没有挨打。没有叫戏子了。就是演员了。这个工作很有意义啊。叫宣传员。为人民服务。五十年代初。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潮剧的改革和发展。一方面废除了童伶制。一方面剧团推陈出新。潮剧处于发展的黄金时代。一进去剧团的时候。第一天开始报到之后就开始学习了。进去学唱。有三个老师。教姚璇秋她的主要老师叫杨其国。还有黄蜜老师和陆金龙老师。姚璇秋优异的外形和唱腔被发觉出来之后。当时潮剧界三位著名的教戏先生集中精力培养姚璇秋。好学又聪明的姚璇秋得以很好地学习、继承了潮剧传统青衣的表演程式。五十年代初。潮剧正处于一个重要的转型期。姚璇秋也不知道自己肩负着承前启后的责任。吴殿祥说:“她在一个很特别的历史时期、很关键的转折期。我们国家也是一个转折期。她这个人、我(他)们潮剧也是一个转折期。”沈湘渠言。“潮剧的旦。过去是男旦。就是男孩子唱的、男孩子演的。然后吸收了姚璇秋这么一批人进来。都是年轻的姑娘、唱旦角。但是。教她的都是男的。这个很有意思的。中国戏曲的四大名旦都是男的。原来就是男旦。”所以在1953年以后。姚璇秋应该算是第一批走进这个门的。就是大人演戏了。而且有女的了。
姚璇秋作为一个女演员走到了舞台中央。这是一个历史性的转折。她继承了前辈的身段和唱腔。又为潮剧的青衣角色赋予了全新的韵味。1953年。仅仅受过八个月潮剧正规训练的姚璇秋便粉墨登场。到广州参加文艺汇演。那时候是1953年11月左右广州要搞一个全省的文艺汇演。那潮剧六个班要派谁去呢。在这个时候节目就选上《扫窗会》了。因为那个时候《扫窗会》是戏改工作的重点节目。她刚刚排练好的节目。看了以后就选上她了。这是姚璇秋第一次登台。而且一上来就是在陌生的舞台向来自全省的观众展示潮剧改革的成果。解放初期。潮剧第一次来广州。所以广州人都不知道汕头地区有这个戏。出来以后第一个台是叫苦。观众鼓掌但是她就很怕。她说。哎呀、糟糕、我怎么了。失态还是怎么了。哦、不是。后来观众就很安静看戏了。第一次上台演出。就获得满堂彩。当时有人赋诗以记:艺坛齐放百花娇。潮剧青衣独数姚。一曲扫窗颊座醉。情深似海恨如潮。一折《扫窗会》获得了全省文艺汇演的优秀奖。姚璇秋初露头角就发散出耀眼的光彩。1957年4月底。她又迎来了另外一次重要的演出。我(他)们都不知道。要到哪里演出都听指挥。要到哪里就到哪里。结果那场戏就到中南海。很突然。
在澄海广播站义务唱戏的那个小房间墙上挂着一幅照片。当时姚璇秋还不知道上面的人是谁。没想到五年之后她就要给照片上的人表演了。当时。中侨委组织了广东的潮剧、琼剧和汉剧联合演出团到北京汇报演出。这是潮剧第一次到北京演出。而且一演就演到了怀仁堂。那天晚上演出。很紧张。三个节目演出她排中间。“那个时候他们在演出我们在后台旁边。那个舞台有边幕的。离开有空间。我们在后面看看是谁。下面灯光半明半暗。有人坐定了以后。哇、第一排看见毛主席啊、周总理他们进场了。我们就紧张得不得了。很紧张啊。”虽然有点紧张。但是。姚璇秋还是将她最拿手的《扫窗会》演得入木三分。获得全场好评。京剧表演艺术家李少春评价道:“王金真出场后。只看她那一只短短的扫帚。怎样拿、怎样扫、怎样丢、怎样找。如何对它冷淡、如何对它寄予生命的转变。种种身段。都是由抒情的起点。通过艺术的锤炼。达到真实与美妙相结合的意境。戏剧家许幸之说:“姚璇秋的手很有表现力。能说话。又有雕塑的美”。时任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席的田汉先生向潮剧团赠诗。其中“清曲久曾传海国。潮音今已动宫墙\”两句生动准确地形容了潮剧上京表演取得的成功。京剧大师梅兰芳更是为姚璇秋挥毫写下“雅歌妙舞动京华”的赞誉。整台戏演完以后。就关幕了。可是并没有关幕。灯光亮着。毛主席带头上来。第一个上来跟他们见面。跟演出的演员握手。那可真是不可想象的。太高兴了。吴殿祥言。“那时候。不容易啊。很偏僻的一个小剧种演到了北京的怀仁堂里面去。而且主要领导都看了。还给了很好的评价。所以一下子名气就很大。北京演出期间。姚璇秋得到多位国家领导人的接见。也得到了与全国戏曲界的大师接触的机会。不同戏种之间的交流学习。让姚璇秋获益匪浅。特别是京剧大师梅兰芳他一直关心着姚璇秋这位潮剧新星的发展。梅兰芳先生在中山纪念堂看她演《陈三五娘》、《扫窗会》。他上台去。看完上台去就很高兴。你学了多少年。问她。三年左右。1953年到现在。啊。惊奇啊。三年。现在演《陈三五娘》整台大戏演得这样的情况、很好。后来。姚璇秋趁着赴北京演出的机会多次拜访梅兰芳。向这位大师取经问道。看了两三次《扫窗会》。他说。其中有一个动作你要加强。她说好啊您指教。他说你要打他。有一个动作。扫不下去。要打他打不下手。这个回手、几个动作要明显一点、强调一点、手软下去。而且。音乐。这个时候。打击乐配合。这个戏就更好了。他老人家看了几次潮剧后。对这个剧种就很重视。潮剧位列中国十大地方剧种之一。正是不断吸收民间艺术精华。潮剧的音乐、唱腔、表演形式才能得以日趋丰富。醉心于表演的姚璇秋在与同行的交流中为潮剧的繁荣发展积累着宝贵的素材。他(梅兰芳)说他们的表演功夫、身段、手的动作特别多、特别美。但是有一个兰花指。他们叫兰花指做“姜芽”。他京剧是这样的。兰花。他说花旦丶青衣。我们是这样。你们是这个。他说也好。但是好不好打开。打开一点。兰花指。丰富一点动作。加一个动作。这个有道理。后来我(他)们学了。也可以用一些。她学着学着有点改变。这样更显得像兰花。在潮剧黄金发展的十年里。以姚璇秋为代表的潮剧表演艺术家在继承传统潮剧精华的基础上以空前开放的姿态与兄弟剧种交流碰撞。积极吸纳各家所长。令潮剧迸发出了前所未有的艺术活力。梅兰芳先生在交谈之间他举一个例子。他说。我看你的《扫窗会》。这个戏是很悲惨的、很动人的。应该说掌握的人物是演员本身进入体会它。但是、你演到舞台上了。真的失声哭了、流眼泪了。哭声出了。就叫做失态了。他一点到这个。她就服了。她说是。一个是不美。艺术上要美、要演出真的人物。但是控制在七成就好了。三成是你演员在控制。哭。不是戏的人物哭。你是同情这个人物而哭。就失态了。梅兰芳大师重点突出这个。他说我看你演《扫窗会》还没有流泪。我都在下面流泪了。他说感动了观众。这个戏就是成功。所以姚璇秋她理解、大师跟你交流。谈话之中讲明这些、对我们帮助很大。姚璇秋在《辞郎洲》中饰演的陈璧娘。既吸收了京剧的双剑功和翎子功。又融入昆曲的趟马。还借鉴了川剧《白蛇传》的身段。融会贯通。使得这位巾帼英雄的表演显得更加丰满动人。六十年代前后。由姚璇秋主演的潮剧电影《苏六娘》和《荔镜记》由香港的影片公司拍摄完成。传统戏曲艺术与现代电影艺术的完美结合。为促进潮剧的发展和传播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从《扫窗会》、《荔镜记》到《辞郎洲》、《苏六娘》、《梅亭雪》。姚璇秋塑造了一个个光彩夺目的艺术形象。在实践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表演风格。她台风雍容大方。做工流畅自然。在塑造角色时能够保持形象的内在感情和形式美的统一。吴玲儿说:“她的角色是很大家闺秀那种。就是很传统的。每一个人物都刻画得让我们留下很深刻的印象。”那个时候。五十年代后期到六十年代初期。她出门都要戴口罩的。不然被人家认出来她跑不了啊、麻烦的事。1960年。技艺日臻成熟的姚璇秋接到了一次特殊的演出任务。第一次去东南亚就是去柬埔寨。柬埔寨到泰国。潮剧影响更广泛了。就是这个时间。
其他观点:
不知道
以上就是由优质生活领域创作者 生活常识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本文地址:http://www.shenzhoubaby.com/273801.html,转载请说明来源于:生活常识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qq.com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论(2)
潮剧,梅兰芳,演出,他说,剧团,都是,澄海,剧种,老师,看了
没想到大家都对历史上,姚璇秋是如何成长为潮剧的一代巨星的?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姚璇秋老师。有名潮剧表演艺术家。潮剧一代巨星、国家一级演员、潮剧著名演员、国内最具有影响力的潮剧演员之一、潮剧旦角、潮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