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回答: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南唐后主李煜一曲《相见欢》当时唱哭了多少文人?后来又有多少墨客借愁画”西楼”?
许浑的 《谢亭送别》
劳歌一曲解行舟。
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
满天风雨下西楼。
李清照的《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还有
水纹珍簟思悠悠。
千里佳期一夕休。
从此无心爱良夜。
任他明月下西楼。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西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古之”西楼”。面东背西。西面开窗。可以倚窗望西方。因此。我们常见诗词中“西楼”的黄昏落日、残月如钩……
晏殊写“斜阳独倚西楼。遥山恰对斜钩”、张耒有“芳草有情。夕阳无语,雁横南浦。人倚西楼”……
“西楼”看夕阳。可惜近黄昏。文人写忧愁。所以爱”西楼”。
其他观点:
西楼。是中国古诗词中的一个重要文学意象。从最早出现在南朝诗人鲍照的“始出西南楼。纤纤如玉钩”和庾肩吾的“天禽下北阁。织女下西楼”。到宋朝李清照的“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西楼早已不再局限于它所代表的实体建筑意义。
作为古诗词中的常见意象。西楼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早已成为文人墨客表情达意的重要载体。古人爱上西楼。绝不是为赋新词强说愁。而是西楼本就象征着哀怨愁思。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古人爱上西楼言说愁。与中国传统文化有以下关系:
首先。西楼蕴含着丰富的五行、五色、五声和四季观念。
西楼。顾名思义。在方位上属于西方。因而与“西”字蕴含的传统文化内涵有着紧密的联系。在五行中。西属金。正如《汉书·五书志》云。“金。西方。万物既成。杀气之始也。”故西楼。给人以肃杀之气。
在五色中。西为白色。《周礼·考工记·画缋》云。“东方谓之青,南方谓之赤,西方谓之白,北方谓之黑”。白色在古代是禁忌之色。象征着死亡与凶兆。《礼记》云。“丧服以送终也”。故西楼。给人以悲凉之感。
在五音中。西为商音。欧阳修《秋声赋》云。“商声主西方之音”。不仅如此。古人常常把商的重浊凄怆之音与秋天的萧瑟之气。联系在一起。如 郑玄曰。“秋气和则商声调”。故西楼。给人以凄怆之意。
在四季中。西为秋季。《隋书·天文志》云。“行东陆谓之春。行南陆谓之夏。行西陆谓之秋。行北陆谓之冬。”宋玉在《九辩》中曾云。“悲哉。秋之为气也!”秋天。象征着衰落。故西楼。给人以肃杀之气。
其次。西楼折射出古代建筑格局背后的阴阳观念与尊卑观念。
在中国古代。房屋建筑多以坐北朝南为主。由于“日归于西。起明于东”。西方属阴。东方属阳。因而在古代。东方成为尊贵的象征。比如古时太子居住在东宫。还有主人有“东道主”之称。西方。则象征着阴柔与位卑。
所以一般西厢房多为女子居住。西楼则成为女子闺房的代称。由于女子天性哀婉缠绵。多愁善感。她们所居住的“西厢”、“西窗”、“西楼”在古代诗词中就成为表达离合悲欢和相思情爱的最佳载体。尤其在唐宋以后成为男女之情的重要象征。
正因为西楼具有了如此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内涵。在古诗词中也形成了各种各样的文化意象。特别是与其它诗词意象的结合使用。使得西楼成为古代诗词中浓墨重彩的存在。深受文人墨客的喜爱。具体来看:
其一。与“风雨”意向结合。表达依依不舍的送别之情。
在古代诗词中。西楼有时还是诗人骚客的集会送别之地。象征着离别悲欢。古代有很多诗人将惜别离情。挥洒在这西楼之中。其中最为著名的诗句。莫过于唐代诗人许浑的《谢亭送别》。“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这句诗的独特之处。就在于不直接书写离愁。而是以景结情。将离别后的凄迷怅惘之情。融于被迷蒙风雨笼罩的西楼之中。诗人巧妙地将“风雨”与“西楼”两个文学意象联系在一起。为这份伤别之情更增添几分朦胧与凄清之意。
其二。与“夕阳”意象结合。表达韶华易逝的思归之愁。
太阳东升西落。西楼往往伴随着黄昏日落出现在古诗词之中。夕阳与西楼结合在一起。往往给人以岁月流逝之感。徒增游子思乡之愁。北宋文学家张耒的《风流子》。“芳草有情。夕阳无语。雁横南浦。人倚西楼”。是其中的代表。
词人独倚西楼。望着夕阳西下和大雁翩飞。内心油然而生的是对故乡的思念和对妻子的惦念。夕阳西下。给人以岁月迟暮之感。而独自倚靠西楼而眺望。则将这份愁思渲染地更加深婉动人。
其三。与“明月”意象结合。抒发回望历史的兴亡之叹。
西楼。不仅可以表达儿女情长。更可以抒发兴衰之叹。尤其。当它与明月结合在一起。这份故国之思就会变得更加凄婉蕴藉。如李煜的《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抒发了一代亡国之君的锥心怆痛。
词人独上西楼。无需言愁。明月如钩和寂寞梧桐就已经将他内心的故国之痛渲染地淋漓尽致。明月的阴晴圆缺。照应的是词人内心关于故国的兴衰交替。西楼独上。已让人孤寂。而目之所及更是凉透了人心。
其四。与“明月”意象结合。抒发缠绵哀怨的相思之情。
在西楼的诸多意象之中。与“明月”意象的结合最为密切。尤其是在宋词中。西楼里有一半多都沐浴在月光之中。成为传达男女离别相思的重要载体。明月不管是如霜皎洁。还是如诗朦胧。都为西楼抒情蒙上了多情而浪漫的面纱。
唐代诗人李益的“从此无心爱良夜。任他明月下西楼”。抒发了诗人面对佳人爽约之后的悲凉与无奈。是唐诗中较早将西楼与男女之情联系在一起的重要代表。而鲍家四弦的“西楼今夜三更月。还照离人泣断弦”。则更见男女相思的哀婉缠绵。
宋代作为西楼意象丰富发展的巅峰时期。与明月意象结合最为出色的代表。莫过于李清照的《一剪梅》。“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寥寥数语。将离人相思愁。勾勒得哀婉动人。缠绵悱恻。
除了表达男女之间的相思之情。西楼也可以用来表达友人之间的思念之情。苏轼的《渔家傲》。“送客归来灯火尽。西楼淡月凉生晕”。则是将对送别友人之后的惦念之情。融于西楼独上和淡月独望之中。充满了淡淡的忧伤。
总之。古人爱上西楼言说愁。多与西楼本身蕴含的传统文化内涵与丰富的文化意象有关。是古代骚客文人表情达意的重要载体之一。经过历史的发展。西楼的意象也逐渐丰富和完整起来。尤其以传达爱情与相思为重。
在诗词歌赋的字里行间。西楼多与风雨明月等诸多意象结合使用。在传情达意的功能上又有了质的飞跃。不管是“满天风雨下西楼”。还是“任他明月下西楼”。那些骚客文人。都爱上西楼。爱上西楼言说愁。
其他观点:
因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特定学说。“西楼”被中国古人寄予了特殊的意蕴。在中国古代诗词中频频出现。
一、“西楼”和月亮由于月亮升起地方的和西方有关。所以西楼在古诗词中被寄予了月亮的意象。
说到这里。可能有朋友会反驳。月亮不是从东边升起西边落的吗?这并非是绝对的。如果我们细心观察。除了月中月亮是从东边升起以外。月初和月末月亮都是从西边升起的。
因此人们在傍晚或者半夜之前如果要看月亮。到西边的楼阁更方便。所以西楼往往被古人与月亮联系起来。在中国古代文学中成为月亮的表征。具有月亮的意象。中国古代诗词中凡表达望月、赏月、对月兴叹。其中必有“西楼”的影子。
如南唐李煜的《相见欢》: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又如宋代词人晏几道的《蝶恋花》:
醉别西楼醒不记。春梦秋云。聚散真容易。斜月半窗还少睡。画屏闲展吴山翠。
因为西楼和月亮的渊源。古人在诗词中经常将“西楼”与“月亮”系联起来。
在中国古代文学尤其是诗歌中。相思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主题。而在中国古代。人们常常用月亮寄托相思。因为月亮和“西楼”的关系。在表相思的诗词中。“西楼”也会和月亮一起出现。
如唐代韦应物的《寄李儋元锡》:
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回圆。
又如李清照的《一剪梅》: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这样的用例在中国古代诗词中比比皆是。举不胜举。
二、“西楼”和哀愁、悲伤
根据中国古代的阴阳五行学说。西方主金。金主肃杀。对应的季节是秋天。秋者为愁。再者。在中国古代文学中。月亮也被寄予了哀愁的意蕴。而伤春悲秋是古代诗歌中非常常见的主题。中国诗歌界甚至有“不愁不成诗”的传统。如辛弃疾的《丑奴儿》: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这里的“爱上层楼”中的“楼”想必指的也是西楼。
所以。在很多表达哀愁和悲伤的诗句中我们都可以看到“西楼”的影子。如江淹的《别赋》:
情不深不生娑婆。愁不浓不上西楼。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
曾巩的《晚望》:
落日西楼凭槛久。闲愁唯有此心知。
这样的用例在中国古代诗词中也是比比皆是。举不胜举。
结语
因为中国古人特定的逻辑思维和文化学说。中国古代常常将“西楼”与月亮系联起来。“西楼”往往会成为月亮的代名词。具有月亮的一切文化意蕴。不管是望月兴叹还是望月思良人、思乡、思团圆。只要有月亮在的地方。我们都可以看到“西楼”的影子。
因为中国古代的阴阳五行学说。中国古代常常将“西楼”与哀愁和悲伤系联起来。成为中国古代诗词中的常见主题与表达意象。
因为以上两个原因。所以古人写诗词多爱言西楼。西楼在诗词中出现的频率很高。
以上就是由优质生活领域创作者 生活常识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本文地址:http://www.shenzhoubaby.com/260942.html,转载请说明来源于:生活常识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qq.com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论(2)
西楼,月亮,意象,中国古代,诗词,明月,之情,谓之,古人,古代
没想到大家都对古人爱言西楼,西楼在诗词中频率很高这是为什么?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南唐后主李煜一曲《相见欢》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