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觉得刘备在白帝城托孤是“真心”还是“假仁义”呢?
首发

大家觉得刘备在白帝城托孤是“真心”还是“假仁义”呢?

优质
请用语音读文章

热门回答:

大家觉得刘备在白帝城托孤是“真心”还是“假仁义”呢?

刘备白帝城托孤是假仁假义。迫不得已!为什么这样说呢?下面我从三个方面回答这个问题。

一。 孔明非可托付之人

二。 孔明之外更无人可托孤

三、不得不将阿斗托孤给不放心的诸葛亮

先说第一个问题:孔明非可托付之人

在常人看来。在社会看来。诸葛亮是千古忠臣。但在刘备心里。除了早期刘备在荆州处于无路可走之时。刘备是忠心佩服诸葛亮。而这个时期的诸葛亮是个新来的白面书生。处于孤立无援的地位。不说关羽、张飞看不起他。如糜竺、孙乾、简雍之流也不一定看得起他。论关系。这些人都是刘备生死不离的哥们。这时的诸葛亮面对这些人。不得不小心谨慎。他唯一的依靠是刘备。他得借刘备的权力来实现自己的理想。况且这时还谈不上实现自己的理想。只是靠刘备调和与这些人相处。只有这样。才能混下去。刘备离不开诸葛亮。诸葛亮离开了刘备也寸步难行。这个时期。他们真的是鱼水关系。

赤壁之战得了荆州之后。特别是有了庞统。他们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微妙的变化。由和谐的鱼水关系变成了生疏僵硬的师徒关系。刘备在诸葛亮那里是当徒弟使唤的。诸葛亮在刘备那里是以师傅自居的。你看东吴鲁肃来要荆州的时候。都是安排刘备装傻。一个劲的哭。然后是诸葛亮出面一次次说服鲁肃。鲁肃看在刘备哭得那么伤心的份上。无奈地走了。大家想想。刘备再是智术短浅。但毕竟在天下人看来他还是个英雄人物。能长期忍受他的军师如此摆布他吗?特别是有了庞统后。他受不了军师孔明的摆布。慢慢疏远了孔明。因为庞统也是军师。才能不在孔明之下。刘备在庞统面前可以争执。当他俩在相互争执中。刘备才心服口服的采纳庞统的计谋。如出兵益州。开始刘备是不同意的。是庞统不断地给他分析利弊。这样刘备才高兴的出兵益州。如征战刘璋。庞统为刘备提供了上、中、下三条计策。让刘备自己决策(《三国志.庞统、法正传第七》)。刘备在这里既体现了主子的尊严。又收获了军师的智慧。他在孔明那里。从未有过这般体会。

庞统之后。有了法正。法正被刘备赏识的程度超过了孔明!有了法正。有了汉中后。刘备与孔明的关系演变成了冷漠的君臣关系。开始了计不听。言不从的时代。在益州。孔明要杀魏延。刘备阻止了。百官劝谏刘备称帝。刘备心里反感。这时孔明的话也不灵了。孔明百般无奈。只得装病。逼刘备就范。刘备要出征东吴。孔明苦谏以至上表。刘备还是听不进去。不但没有听进去。还把孔明的表章掷到地上。如此不敬的行为。在刘备那里是从来没有发生过。由此。根本看不到刘备与孔明之间的鱼水关系。看得出的倒是池鱼关系。刘备是池子。孔明是池子中的鱼。刘备用池子将孔明圈养起来了。刘备称帝后。封孔明丞相。按理说孔明应该有自己独立的办公机构。刘备不但没有让孔明单独设署办公。连单独的办公楼都没有。而是让孔明在刘备那个左将军署里帮忙处理事件(《三国志.诸葛亮传第五》)。将孔明圈在池中看护起来。

刘备为什么这样做呢?在刘备看来。孔明越来越让他不放心。综合与孔明相处时。孔明的所作所为除了前面讲的那几件事外。刘备在心里放置不下的还有另外四件事。

第一件事。打击关羽。提高自己。关羽在刘备心里位置最高。偏偏这又是个不与士大夫为伍的家伙。诸葛亮初来乍到。关羽根本瞧不上诸葛亮。不听诸葛亮的摆布。然后诸葛亮借赤壁之战之机。设计狠狠地整治了关羽。大家认真去读《三国演义》有关赤壁之战的那段内容。就可以看出诸葛亮是有预谋的整治关羽的。而且是做好套子。一步一步让关羽往里钻。

第二件事。拉拢赵云。培植亲信。诸葛亮与赵云一直是很近的。这是诸葛亮的心计。赵云与关羽、张飞相比。在刘备心中的地位要次一些。诸葛亮要在刘备这个核心集团中找一个支持者。自然只有找赵云。但赵云这个人真的光明磊落。不管孔明怎样特别亲近他。他都按他的行为准则做人。诸葛亮对赵云的态度影响了刘备对赵云的态度。尽管刘备非常信任赵云。但从没有像关羽、张飞那样独当一面。甚至还比不上魏延。刘备占领汉中后。让魏延防守。也没有让赵云去。一般人看了《三国演义》。以为赵云真的是五虎上将。其实。赵云就是一个杂牌将军。不能与关羽、张飞、马超、黄忠等四人并列。这四人分别是前将军。右将军。左将军。后将军。赵云先是被刘备封为牙门将军。后被刘禅封为镇东将军。还是杂牌将军(《三国志.关、张、马、黄、赵传第六》)。

在刘备心里。诸葛亮拉拢赵云。是在搞帮派。培植自己的势力。只是一直没有明说。但也暗中做了防备。到了最后。他作了巧妙的点破。刘备在临终托孤时。见到马谡在场。然后支开马谡问孔明这个人怎样。孔明说是个经天纬地之才。刘备告诫孔明。这个人言过其实。一定要慎重使用(《三国志.董、刘、马、陈、董、吕传第九》)。在刘备心里。很多人是不称职的。他都没有单独交代。唯一的就是马谡。除了马谡真的只会纸上谈兵外。这个人与孔明走得太近。是主要原因。刘备此时已没有能力与资格说破。刘备的英明告诉他。说明了比不说危险更大。不说又不行。只有这样的巧妙点破了。后来的事实也证明了孔明是在培植自己的亲信。这个话题前面已经提过。

第三件事让关羽守荆州别有企图。如果说亲近赵云是拉帮结派。培植亲信的话。那么让关羽守荆州是另有企图。刘备征战益州。遇到麻烦。让孔明去帮忙。在留守荆州人选上。当时有张飞、赵云、关羽可供选择。让孔明自行作主。孔明见刘备派来的是关羽的义子关平。由此揣测刘备是想让关羽守荆州。关羽守荆州在当时看来是最好的选择。但从关羽的本身性格来看是最错误的选择。因为这人太清高。不与士大夫为伍。后来丢失荆州与关羽的性格有关。孙权几次派人到荆州。希望与关羽结为亲家。巩固孙刘联盟。关羽不但不领情。还把孙权大骂了一顿。由此惹恼了孙权。有个伟人对此发过感叹。说关羽不懂统一战线。从这个角度说。关羽守荆州更是最不合适的人选。诸葛亮对关羽的为人不是不清楚。他也深知关羽守荆州不放心。后来得了汉中。回到益州后。诸葛亮还向刘备提出这个问题。孔明为什么要将这么一个不放心的人放在一个最为重要而又不放心的地方呢?在诸葛亮看来。当时可谓一箭双雕。公开讲。于刘备那里讲。他迎合了刘备的心意。私下里讲。从诸葛亮自己的角度讲。关羽与他一直不和。将其留在荆州。他甩开了一个麻烦。带走一个赵云。他有了半个知己。所以说孔明让关羽守荆州是另有企图。

第四件事。夸赞刘禅。尽说假话。孔明在刘备面前经常夸赞刘禅。有些话言过其实。俗话说知子莫若父。刘禅到底怎样。他刘备心里有数。有些夸奖刘禅的话又不直接当刘备面讲。而是让人巧妙地传到刘备那里。让刘备察觉到孔明是个揣摩主人心态。溜须拍马之徒。虽说还不是悭吝小人。老是为迎合主子心态而说假话总归不是一件好事。

第五件事。是发生在眼前的这件事。出兵东吴是一件本不应该发生的事。他刘备在心里也希望孔明千方百计予以阻止。最好如庞统一般出谋划策。让他比较;或像征战汉中一样。能如法正。从过去、现在、将来给他作分析(《三国志.庞统、法正传第七》)。让他刘备明白为什么不能出兵东吴而理屈词穷言听计从。可是孔明没有这样做。终于使他刘备惨败而归。在此现实面前。在此无路可走的情况下。使他刘备自己被逼得不得不向他孔明认错的地步。他刘备为此付出的代价太高。几乎葬送了整个蜀汉政权。

刘备将这前后发生在孔明身上的这些联系起来。反复比较。他察觉到孔明是一个不放心的托孤大臣。是一个不可靠的人物。由此。刘备开始了第二个问题的痛苦思索!

孔明不是合适的托孤大臣。那么谁合适呢?孔明之外。更无他人。关羽、张飞已离他而去。而此时太子的老师许靖也撒手而去。庞统即使在也不一定合适。法正。他又一次想起法正。要是法正在。那就是一个不错的人选。可惜这人也离他而去。但这人在他刘备心里面太深。一下子总难丢开。由此他又想起了法正要为他娶老婆这件事来。法正让他娶了一个寡妇作老婆。而且这个寡妇还是刘焉的儿媳。刘璋的嫂子。无论从哪一个角度上说都不合适。一个皇帝要一个寡妇做皇后。谁都笑话。从宗族上讲还是刘璋哥哥刘焉的老婆。应是本家。从恩怨来讲。自己占了他婆家的地盘。应是仇人。可是法正却偏偏说是好事。说这个寡妇是大将吴懿的妹妹(《三国志.二主妃子传第四》)。因为法正的话。刘备一般是不大多想的。总觉得他讲的一定是有道理。所以刘备理解的也执行。不理解的也执行。尽管不情愿。还是讨过来作了老婆。今天想来。这法正还真是有眼光。莫非他当初就想到了这一天。想到了我刘备一旦离开。无人节度诸葛亮而布的一个棋眼。你看内政有姓吴的老婆当家。外面有国舅吴懿手握重兵。整个蜀汉江山由此二人就稳住了一大半。想到了这里。他真是佩服法正了。难怪曹操夸此人办事有远见(《三国志.庞统、法正传第七》)。可惜好人都走了!此时刘备的心思又回到了眼前。

在刘备身边的老将七零八落。赵云是武将。也是孔明的人。魏延忠心耿耿。戍边还可以。托孤不合适。就是合适也降不了孔明。他又想起了李延。李延是益州派人士。仍是一个不错的人选。他刘备不在益州时。两次派兵平息了叛乱。可惜的是还是降不住孔明。他无奈地摇了摇头。感到绝望。满朝公卿。却找不出一个辅政大臣。最后不得已将心思用在孔明身上。将阿斗托孤给这个不放心的丞相、军师!于是刘备开始了第三个问题的痛苦思索!

不得不将阿斗托孤给不放心的军师孔明!

既然被逼无奈。不得不将阿斗托孤给这个不放心的军师孔明。他心思就集中在如何托孤上。在托孤孔明这件事上。刘备还在这四个方面花了心思。一是地点的选择。二是用语言试探。三是用实例点拨。四是用人挟制。

先说地点的选择。刘备为什么要将托孤地点选在永安。也就是白帝城。而不是成都呢?这并不是偶然。也不是因病去不了成都。而是刘备精心安排。有意而为。选择永安托孤。朝廷大臣就应从成都赶来朝拜主子。显示了主子的地位。从永安到成都去是主子顺从了部属的意愿。这是其一。但不是主要的。主要的。根本目的是永安托孤。他刘备担心长时间离开成都。又是在打了败仗之时。弥留之际托孤。难免有人会趁机闹事。更担心有人蓄谋已久。以致到了成都遇到不测而措手不及。各位大臣包括诸葛亮离开成都来到永安。他们即使有什么行动也是措手不及了!这是从托孤的安全性上来讲的。后来诸葛亮离开成都。去白帝城。汉嘉太守黄元就乘机举郡反叛(《三国志.先主传第二》)。这证明了刘邦的担心不是平白无故的臆断。

再说以语言试探。刘备托孤与诸葛亮说了句:“君才十倍于曹丕。必能安国。终成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三国志.诸葛亮传第五》)。”这句托孤名言。历来受人歌颂。认为刘备大公无私。不但将太子托孤给孔明。而且将江山、社稷也托付给了孔明。任其裁决。表面上看是这样。联系刘备和孔明的关系来看。对孔明的猜疑看就不是这样。他将太子。将江山社稷不得不托付给一个令他不放心的军师。这是他无计可施而施的一条诡计。封建社会。读书人最看重儒家的忠信仁义。他就拿这个忠信仁义来压孔明。曹丕能称帝。你也能安邦定国。以曹丕与孔明相比。其意是告诉孔明。曹丕虽然称帝了。那是有违儒家经典仁义理智信的。曹丕最后的结局将和他父亲曹操一样遗臭万年。这是警告孔明。你敢这样做吗?后半句话是顺势而来的。如果你想和曹丕一样遗臭万年。那么你就取太子而代之吧!“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就是这个意思。嗣子到底可不可辅。到底有没有才能。他刘备不知道吗?刘备在给刘禅的遗书中就有这样的句子“丞相叹卿智量。甚大增修。过于所望。审能如此。吾复何忧!”“审能如此。吾复何忧”就说明刘备对刘禅的智量是不放心的。刘备心里是十分担心刘禅是扶不起的阿斗。明明是扶不起的阿斗。为什么还要说“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这就是明白无误的告诉孔明。刘禅尽管不才。尽管扶不起来。你还得尽心尽力。不然你就会知道自己是什么结局。这是给孔明施加心理压力。在公开场所。逼孔明表态。让所有在场的部属见证孔明的表态。让孔明永远处在部属的监督之下。这是给孔明制造外部压力。由此可以看出刘备的此计之毒。所以后来。孔明一而再地写《出师表》。其意思是告诉天下。我不会变心。我也不敢变心。这种表忠心就是因刘备这一毒计让孔明不得不小心而为之。

其三。是以事例暗示。在托孤时。刘备见马谡在场。告诫孔明此人言过其实。不可大用。这件事在前面刚刚提过。有必要再次作深入分析。

刘备为什么唯独要以马谡为例。告诫孔明此人不可大用呢?其意思是告诫孔明。你不要拉帮结派。这样说有什么理由呢?因为在蜀汉内部不称职的人多的是。为什么单说马谡一人言过其实。不可大用呢?因为马谡这个人与孔明走得太近。与言过其实。不可大用关系不大。如果刘备此时真的只是就才能而言。除前面的理由不说。只有两种情况。一是马谡有真才实学。如果刘备明确马谡有真才实学。而却不顾事实偏说他言过其实。不可大用。那么刘备就是“王顾左右而言其他”。其意思再明白不过了。第二种可能是马谡确实没有真才实学。如果马谡确实没有真才实学。你诸葛亮还十分器重他。那么就可以证明刘备对诸葛亮的暗示是有根据的。也证明了诸葛亮的所作所为是令刘备不放心的!

其四。用人挟制。辅政大臣的安排是“托孤于丞相亮。尚书令李严为副(《三国志.先主传第二》)”这也是刘备绞尽脑汁、作的精心安排。这个安排从情理上讲是合适的。是顾全大局的。一是刘备对孔明不放心。必须有一个人挟制。这个人最合适的是李严。为什么一定是李严呢?李严符合两个条件。一是自身有能力。这一点刘备对李严是放心的。李严当太守时两次平息了暴乱。而且没有动用其他兵力。有一次刘备还在汉中与曹操作战。二是人缘关系广。因为蜀汉人脉复杂。最少有三股势力。第一股势力是土著人。第二股势力是刘璋集团。第三股势力是长期跟随刘备的人。这三股势力在益州都有市场。而李严恰好是从荆州刘表那里过来的。从地域上讲与后来的刘备有关系;从时间来讲。他是刘表被曹操打败后就投奔了刘璋。与刘璋一派有同僚关系。而刘璋部属有不少土著人。所以李严和土著人也有关系。所以用李严顾全大局。便于团结。稳定。从另外一个角度讲。用李严有挟制孔明的作用。所以李严为副。于公于私都令刘备放心。刘备为了更好的体现李严的挟制作用。对李严来了个突击提拔。先是将李严从地方提到中央。由太守拜尚书令。不到一年又托孤于李严。尽管是为副。却拜为中都护。统内外军事。留镇永安。给了实权。由此更加明白地看出刘备的用意。孔明为正。留守朝廷。主持行政。李严为副。统辖军权。镇守永安。一正一副。一文一武。一内一外。互相牵制。可惜的是刘备只顾得了生前。料不到死后。尽管希望给李严以兵权来提高李严的威望。终因李严不是孔明的对手。被孔明借机贬为平民。让刘备的如意算盘变成了落花流水。

其五。刘备在托孤问题上。除了以上精心安排外。刘备在这个棋局上有意无意地还布了一粒冷子。这粒冷子。就是赵云。托孤时。刘备对赵云说。“朕与卿于患难中相从到今。不想于此地分别。卿可想朕故交。早晚看觑吾子。勿负朕言。”赵云听了。非常感动。流着眼泪跪拜说。“臣敢不效犬马之劳?”这看似一着闲棋。认真想来却意味深长。赵云是一诺千金的正人君子。牢记了刘备托孤时的重托。当孔明第一次北伐时。想撇开赵云。赵云不但要参与北伐。而且要争先锋。这与刘备那句“早晚看觑吾子”不能说没有关系。

刘备走了。蜀国“咸决于亮”。可悲的是诸葛亮代刘禅执政。虽既没有取刘禅而代之。也没有让蜀国兴旺。最后因六伐中原。累死在前线指挥所!

其他观点:

人将欲死。其言也哀。应该是真心的。没办法。不这样交待又能怎样。

其他观点:

刘备的托孤。让人怎么看都不像是真心的。

当年。刘备在弥留之际。召见身边群臣。宣布诏令\”托孤于诸葛亮。尚书令李严为副\”。共同辅佐太子刘禅。复兴汉室。接着。刘备又对诸葛亮说:\”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这段话的意思是。你的才智比魏国目前的皇帝曹丕高多了。一定能消灭他们。复兴汉室。如果你觉得我的太子刘禅还行。就好好辅佐他吧;如果你认为他真的太差。不妨自己称帝吧。

刘备的这段遗言很有名。令诸葛亮为之惊悚不已。连忙痛苦失声说:\”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但刘备不放心。又让诸葛亮帮他写封信给刘禅。诸葛亮照做了。刘备还是不放心。自己又写了封短信给刘禅:\”要好好跟诸葛亮相处。把他看成你爸爸。\”唉!刘备心里还是不踏实。他再把儿子刘永和刘理叫来。要他们给诸葛亮磕头。一一交代完了。刘备也瞑目了。

我在想。刘备如果真心要让诸葛亮继位。大可明说。并公开举行\”禅让议式″。将皇位让给诸葛亮;如果刘备从心底里就不想禅让。只希望诸葛亮好好辅佐刘禅。也可明说。相信以他们俩多年的君臣交情。诸葛亮能不答应?

但上面两种方式。刘备都没用。而选择了第三种方式。让诸葛亮自己决定!这既表明了刘备太虚假。也表明了他对诸葛亮的不信任。

我们试想。假如诸葛亮真的答应了\”自取\”。刘备会真的会同意吗?或者说刘备真的同意了。也安详的死去了。诸葛亮也顺利接了位。那外面的人又会怎么说呢?社会上肯定会流传诸葛亮趁刘备病亡而篡位。与逼汉献帝退位的曹丕一样。那诸葛亮的名声从此就臭掉了。北伐曹魏的正当性不就从此消失了吗?

一个将快要死掉的人还汲汲于搞权谋。刘备这样做。能是真心吗?

以上就是由优质生活领域创作者 生活常识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很多古桥下悬挂着文物“斩龙剑”,为何没人敢偷?专家也不敢研究?

请用语音读文章热门回答:俗话说的好:“天黑雾大出妖怪”。一物降一物。“斩龙剑”为[&...

怎么样成为职场精英?

请用语音读文章热门回答:个人觉得想要职场精英必须具备以下特点:谢谢大家。如有疑[&h...

有关于王者荣耀的小说吗?

请用语音读文章热门回答:王者荣耀小说我分三大类推荐一部。题主可以自行选择观看。[&h...

三国魏蜀吴混战,为什么就没有外族大面积入侵?

请用语音读文章热门回答:三国魏、汉、吴混战期间。是有外族对中原进行入侵的。只不过[&...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评论(2)

  • 陌上柳絮倾城雪 永久VIP 2022年10月3日 11:15:23

    刘备,关羽,荆州,益州,不放心,的是,阿斗,嗣子,关系,永安

  • 渭城曲 永久VIP 2022年10月3日 11:15:23

    没想到大家都对大家觉得刘备在白帝城托孤是“真心”还是“假仁义”呢?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浮生三叹 永久VIP 2022年10月3日 11:15:23

    大家觉得刘备在白帝城托孤是“真心”还是“假仁义”呢?刘备白帝城托孤是假仁假义。迫不得已!为什么这样说呢?下面我从三个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