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回答:
解缙的死。纯粹是自己作出来的。解缙这个人。恃才傲物。觉得自己什么都行。得罪了太多的人。最要命的是。他插手了当时最为敏感的太子位之争。这就让他不得不死了。
要想说明白这事。还得从头说起。
作为明朝最有名的天才之一。解缙在聪明这方面。真的是无人能及。据说解缙五岁时过耳不忘。七岁时可以自写文章。十岁背诵文章终身不忘。十二岁通读四书五经。十九岁参加乡试。轻轻松松拿了个全省第一……
类似的故事。真的还有很多。
不得不承认。人和人真的有很大不同。比如解缙这种人。天生就会读书。天生就会考试。一般人是真的比不了的。
洪武二十一年。解缙中进士三甲第十名。进入翰林院工作。这一年。解缙刚满二十。
二十岁的小伙子。参加一场不限年龄、不限地域的全国考试。结果第一次就考进了全国前一百。解缙的成绩。大概就是这个概念。
但是。会读书会考试。未必就能一路平步青云。官运亨通。解缙就属于那种极致加点的技术性人才。读书考试方面。无敌;但是进入仕途之后。可能就没那么顺了。
入朝为官之后。年轻的解缙起步还是比较顺的。因为实在太过年轻。加之才学出众。很快就引起了朱元璋的重视。老朱甚至和解缙说:在道义上。咱俩是君臣;但是在私生活当中。我其实拿你当我儿子一样看待。
我们有理由相信。老朱能说出这话。确实是相当看好解缙。但同时。老朱这话大概也是勉励的意思更多一些。
然而解缙只听出来了前者。没听出来后者的意思。
解缙当真了。
第二天。解缙马上就给老朱上了万言书。大肆指点江山。评论朝政。然后多次上书进谏。指责兵部官员玩忽职守。一时间成了朝堂的焦点人物。
做学问。一鸣惊人。当然很好。
但是做官。更多的时候。是讲究一个和尘同光。如果你把周围的同僚都得罪光了。就算你再有学问。说的都是真理。谁帮你干活啊?
老朱懂这个道理。但可惜。解缙不懂。
解缙认为。既然老朱都把自己当儿子看待了。自己就应该士为知己者死。玩了命的干好工作。对于这样的解缙。老朱本着惜才的心思。也是能忍则忍。然而没过多久。解缙又做了几件事。终于让老朱忍无可忍了。
解缙替人上书。给开国功臣李善长伸冤;替人写弹劾文章。弹劾一位御使贪赃枉法。
估计老朱收到这些东西的时候。也觉得很头疼。
这不就是让人当枪使吗?
朱元璋处死开国第一公爵李善长。这是明初一个很重要的政治案件。说起来很复杂。简单来说。就是李善长身为开国功臣。又是文臣之首。威胁到了老朱的皇权。所以老朱不得不借谋反之名。干掉李善长。
几乎满朝文武。都知道这个深层次原因。唯有解缙不知。还傻乎乎地替别人上书。给李善长伸冤。
至于帮人写弹劾文章。去弹劾另外一位御使。那就更傻了。你真以为只有你有上奏的权力?为啥人家要让你来帮着写。而不是自己写?真的因为你文笔比较好?
洪武二十四年。老朱下令。把解缙他爹给叫到南京。让他把解缙给领回家去。再学十年之后再回朝做官。
客观来说。老朱这样做。真的算是很仁义了。对于一个给自己找了不少麻烦的年轻官员。还特意让他爹来领人。回去好好教育。然后还允诺十年之后再回朝做官。老朱对解缙的这份厚爱。估计能让洪武年间那些被莫名其妙就被砍了脑袋的官员。郁闷到想撞墙。
被老朱赶回家的解缙。心里估计会觉得很憋屈。明明自己拼了命地干活。为啥最后反倒被赶回家了呢?以解缙的性格。估计不会觉得老朱是在保护他。而会觉得老朱是在打压他。但不管怎么说。接下来的八年里。解缙一直在家做学问。这段日子过得还算比较舒服。
不得不说。解缙是真的聪明。天生就是做学问的材料。被赶回家的这几年里。解缙校改了《元史》。补写《宋书》。删定了《礼记》。这几项工作。寻常文人能够完成一项。就已经有资格名垂青史了。而解缙却只花了几年的时间。就做完了这些。而且做完的时候。才刚刚三十出头。
如果解缙要是老老实实在家做学问。知道自己的长处短处。不再掺和朝堂的那些事情。估计后来会成为更加有名的学问大家。但可惜。大概是因为实在太聪明了。解缙觉得做学问无法消耗掉自己的旺盛精力。还是玩了命地往朝堂那一摊去凑合。
洪武三十一年。朱元璋病逝。解缙感觉自己机会来了。回京给老朱吊孝。结果回京之后。当年那位被他弹劾的御使。马上上奏。说解缙老妈还没下葬。就来吊孝。有矫旨的嫌疑。新上位的朱允炆也不太清楚解缙的情况。大笔一挥。直接把解缙远远赶去甘肃。直到四年之后。才因为朝中有人帮解缙说好话。把解缙找了回来。继续在翰林院上班。
问题是。朱允炆总共就在位四年。
好不容易在甘肃那边吃了四年的挂落。终于回到京城。解缙还没来得及松口气。就赶上朱棣靖难成功。打进了南京城。这运气。委实也是背到家了。
不过。这也是解缙运气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朱棣不同于朱允炆。作为老朱的四儿子。对于朝中的事情知道的也比较清楚。朱棣知道。解缙到底是多么有才。所以朱棣上位之后。很快就把解缙选做自己的秘书。
柳暗花明又一村。
在家憋了八年。又在甘肃吃了四年挂落之后。解缙终于迎来了自己人生的春天。
朱棣和他爹老朱同志一样。对于这种真正有才的人。还是比较爱惜的。而且朱棣还知道。像解缙这样的人。其实不适合做主政一方的封疆大吏。让他在朝中给自己做秘书。让他老老实实做学问。才是最佳的选择。
于是。在选拔解缙做秘书之后。朱棣开始让解缙主编《太祖实录》、《列女传》等比较重要的书籍。后来。朱棣在确定解缙的学问确实名不虚传之后。终于下令。让解缙主编永乐大典。
解缙由此迎来了自己人生的顶点。
永乐二年。解缙晋升为翰林学士兼右春坊大学士。为内阁首辅。
这里要插句话。朱棣那会儿的内阁首辅。和后来明朝中后期的内阁首辅。是完全两个概念。明朝后期的内阁首辅。基本上等同于宰相。比如万历年间的首辅张居正。权力大得吓死人。但是朱棣这会儿。明朝的内阁制度才刚刚开始实行。内阁相当于是皇帝的私人秘书处。而内阁首辅。也只相当于是皇帝本人的秘书长而已。
但这也已经很了不起了。
当时的朱棣同志。也和老朱一样。对解缙极为重视。甚至说出了‘我不可以一日没有解缙’这样的话。
身为内阁首辅。主编《永乐大典》。光是这两件事。就已经可以让解缙的名字。永远被后人记住了。问题是。这时的解缙。又开始不安分起来了。当年老朱在位时的教训。解缙似乎还没有吸取到。又开始往朝堂最汹涌的漩涡当中去钻。
永乐三年。朱棣召解缙入宫。探讨立储之事。
立储之事。向来都是朝堂最大的一个忌讳。古代大多数的时候。在位的皇帝都比较胆小。怕太子跟自己争权。而立储一事。又往往是朝堂争斗的核心漩涡。毕竟这关系到以后谁当老大的问题。
所以。真正有政治智慧的高手。是绝不会在老皇帝去世之前。表明自己的态度。
但是解缙不一样。
解缙被召见之后。只说了三个字:好圣孙。
这就直接表明态度了。
当时朱棣一共有三个儿子。比较有望争夺皇位的。是大儿子朱高炽和二儿子朱高煦。朱高炽身体不太好。而且靖难之役的时候。常年坐镇后方。军功差点。而老二当年则是一直跟着朱棣打仗。战功不错。但要是立老二的话。又有违古代的嫡长子继承制。
所以。解缙的这句话。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解缙的意思是:虽然老大本人差点。但是老大的儿子(朱瞻基)是真的不错。
朱棣觉得。解缙说得对。
于是。朱棣将大儿子朱高炽。立为继承人。
解缙说的这句话。对于朱高炽而言。无疑是起了极为关键的作用。但是。解缙说了这句话之后。也同样犯了大忌。从朱棣的角度来看。老子还没死。你一个内阁首辅就开始站队了。你到底想干嘛?如果解缙是个知进退的人。在说完‘好圣孙’这三个字以后。老老实实工作。从此不再说话。估计朱棣也未必会太为难他。等到将来朱高炽上位以后。估计还会念他一份香火情。对他多加礼遇。
但解缙从来都不是这样的人。
朱高炽被立为太子之后。解缙不但没有撇清关系。反倒是彻底站到了老大朱高炽那边。这一下。朱棣终于忍不了了。随即找了个由头。将解缙远远丢到了越南那边去做官。
朱棣的这个处理方式。其实也还算厚道。而且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算是对解缙的一种保护。让解缙去越南那边当官。可以让他最大程度上远离朝堂核心。最后还能落一个善终。可惜解缙到底还是没能领会到朱棣的意思。完全不知半点进退。
用了八年。解缙依例回京述职。因为当时朱棣没在北京。带着兵去北边打仗了。所以解缙就没见到朱棣。接下来。解缙做了一个极为愚蠢的事情:因为朱棣不在北京。他直接去觐见了当时正在监国的太子朱高炽。更要命的是。见过朱高炽之后。他竟然直接回去了!
你来京城到底是干嘛的?
不是为了见皇帝吗?
那你见了太子之后就回去。意思就是说。你已经把太子当皇帝了吗?
远在北方的朱棣。当即下令。以‘无人臣礼’为由。让锦衣卫抓了解缙。下诏狱。
被关押到诏狱之后。朱棣像是忘了解缙这个人一样。也不提审他。也不释放他。就把他一直关在牢里。如此。一晃就是五年。五年之后。永乐十三年。当时锦衣卫的老大纪纲。按照惯例清点犯人。朱棣看到名单上有解缙的名字后。就只问了一句话:缙犹在耶?
明白了。
纪纲作为锦衣卫的老大。朱棣身边的第一狗腿子。自然瞬间就明白了朱棣想要干嘛。朱棣的意思。就是‘解缙怎么还活着’。但同时。朱棣又不想落一个随意杀戮大臣的名声。毕竟明朝的法治建设。还是很不错的。如果朱棣想要走正规途径杀了解缙。就必须得有一个合理的理由。但这个理由。很容易牵扯到太子朱高炽。所以需要在没有理由的情况下弄死解缙。
在皇帝默认的情况下。想要无理由地杀掉一个人。很难吗?
当然不难。
纪纲回去之后。当即下令。把解缙灌醉。然后把他扔到雪地里。用雪给盖上。活活冻死了解大才子。这样一来。解缙在名义上就等于是喝多了自己被冻死。而非朱棣杀了他。
解缙死后。抄家。家人流放辽东。直到后来朱棣的重孙子朱祁镇在位时。才归还了当初抄没解家的家产。成化年间。才恢复了解缙的声誉。
从解缙的这些经历当中。我们不难看出:解缙根本就是一个只懂读书、考试、工作。根本不懂半点政治的人。这样的人。工作、学问都能做得很好。可以主编《永乐大典》。对工作的预判也比较准确。他生前给朱棣提的一些意见。后来几乎无一例外。全都成了现实。
但可惜。他不懂政治。不懂帝王人心。贸然站队。插手皇家立储。
解缙这个人。可以说是成于做事。败于做人。
其他观点:
皇帝一句模棱两可的话。锦衣卫灌醉解缙。埋进入雪堆。活活冻死。既凶残。又狡猾。这就是明朝大臣惧怕锦衣卫的原因。解晋这个政治白痴死在了自以为是、恃才傲物的性格上。还连累了妻子儿女。
年少气盛喜欢掺和朝廷大事
解缙文采出众。19岁中进士。朱元璋看中他年轻有思想。曾经对解缙说:\”从道义上我们是君臣。从恩情上如同父子。你应当知无不言。\”解缙激动得一晚上没睡觉。挥毫奋笔。第二天就呈上万言书。主张应当简明律法、并赏褒善政 。朱元璋对他大加赞杨。解缙一鼓作气。再次呈上《太平十策》。大臣们对他另眼相看 。
最要命的是解缙还掺和皇家立太子的事。怀疑太子朱标不是嫡出。支持朱棣。朱元璋一看这孩子被惯坏了。玩的出格了。不修理一下难成大器。直接叫家长。告诉解缙他爸:“把你儿子领回家吧。再读读读书镀镀金。10年后我再重用他。”
因支持过朱棣再次被重用
朱棣把他侄子建文帝朱允炆整蒸发后。当了皇帝。因为解缙当年因太子之争支持过朱棣。也看重他的文采。让他负责编纂《太祖实录》、《列女传》、《永乐大典》。书成后朱棣很高兴。嘉奖银币。皇后还召见他老婆。解缙风光得一塌糊涂。
再次栽太子之争
如果解缙经过10年的静心修养。聚心于他的长处文化领域。会大展宏图。但江山易改。禀性难移。他政治素养仍然停留在懵懂状态。对一些朝廷大事总是过于固执。
在定太子的事上。明成祖朱棣很纠结。按礼制就该是嫡长子朱高炽。但这货外表不敢恭维。身体肥胖。而且是个瘸子。按迷信说法他没有天子相。次子朱高煦能力很强。累立战功。朱棣想让他当太子。解缙又跑去干预立太子的事。他口无遮拦:\”当然是立老大了。如果立次子。会引起争端。\”朱棣还是对朱高炽没信心。解缙猜出他的心思。说:\”好圣孙!\”就是说朱高炽虽然逊了点。但他儿子。你的孙子朱瞻基聪明。很厉害。江山可以长久稳定。这三个字决定了朱高炽的太子地位。
次子朱高煦只当了个汉王。心里不爽。知道立太子的事是被解缙搅黄的。经常在朱棣面前诋毁解缙。朱棣依然宠爱次子朱高煦。虽然封他为汉王。不让他去封地。而且享受待遇超过了礼法标准。解缙知道后又屁颠屁颠跑去劝朱棣:\”超过礼制会起争议的。\”朱棣本来对立太子的事不太满意。看到解缙又来搅和。大怒:“我的家事。你管个屁啊!”
因一句模棱两可的话丢了命
一转眼解缙已经入大狱五年了。永乐十三年严冬。朱棣翻阅囚犯名册时。看到好好久没提起的解缙的名字。就随口对锦衣卫统帅纪纲说:“解缙还在啊?”锦衣卫最擅于揣摸皇帝心思。咂摸着话中话。却又猜不准是什么意思。杀。还是不杀?于是纪纲想出一个让解缙自我了断的阴招。他拎了大壶酒去监房。解缙借酒消愁喝得酩酊大醉。纪纲命令锦衣卫把他拖到院子里。埋在雪里做成了雪人。一代名流在冰冷的雪中结束了风风火火的一生。
解缙就是一个迂腐文人。把朝政当儿戏。不避政治风险。不但害了自己的性命。还连累妻子儿女流放辽东。真是悲哀!
其他观点:
解缙醉死于雪中的原因主要由于他在政治上的不成熟。其次便是因为解缙主动卷入了一场让所有人都唯恐避之不及的问题。那便是“国本之争。”
明朝有三大才子的说法。在永乐年间担任过内阁首辅的解缙就是三大才子之一。而且是公认的三大才子之首。从此就可以看出解缙的才智超群。但天才总会有一些缺陷的。用现在的话来说。解缙就是那种智商很高但情商却极低的人。
永乐十三年(1415年)正月十三。锦衣卫都指挥佥事纪纲献上犯人囚籍。以备朱棣勾选新年大赦的名单。
在密密麻麻的名单中。朱棣一眼就瞧见了解缙的名字。随口问道:“缙尤在耶?”
解缙还活着吗?
我们无法从书面上得知朱棣讲此话的心情是怎么样的。但我想应该是一种很平淡的语气。没有任何的感情波动。帝王者。喜怒不形于色。
早在永乐七年(1409年)三月。明成祖朱棣巡视北平。翻阅奏章时见到平安(平安字保儿)的名字。同样说了一句类似的话:“平保儿尚在耶?”
平安得知后。也比较知趣的自尽了。他是比较了解朱棣这位曾经的对手。今日的主子的。
纪纲同样很会体会圣意。听罢。心领神会的退了下去。
当晚。纪纲提着好酒菜走入了关押解缙的牢房。看着这位曾经的内阁首辅独自饮酒至大醉。然后命人将喝得不醒人事的解缙埋在了牢外的积雪中。
这一晚。正月十三。明朝三大才子之首、主持编撰了《永乐大典》的解缙醉死于雪中。时年47岁。
前面已经介绍过。解缙被醉杀的原因是因为他卷入了“国本之争”。皇长子朱高炽与次子朱高煦的太子储君之争。在这二人的争斗中。解缙是站在朱高炽这一派的。因为解缙的心中很清楚。最终胜出的肯定会是朱高炽。这既顺应天意(朱元璋亲自指定的朱高炽为王世子)。同时也合乎礼法(嫡长子继承制)。
这在永乐三年(1405年)。朱棣召解缙入宫讨论储君之位时就定下来了。当朱棣为立储君一事还在犹豫不决时。解缙讲了三个字便说服了朱棣。“好圣孙”。朱高炽之子朱瞻基。正因朱棣极其疼爱这个孙子。所以才定下了主意立朱高炽为储君。
事后。解缙以为所有事情都结束了。因为太子之位已定。那么立下从龙之功的解缙更会得新皇恩宠。朱元璋视解缙如子、朱棣视解缙为大才。朱高炽同样会信任解缙。正当解缙在心中盘算这些时。有人却准备对他动手了。朱高煦是不会屈服的。本以为已经结束。没想到这斗争才刚刚开始。
朱高煦。朱棣次子。朱高炽的竞争对手。在朱高炽正式成为储君后被封为汉王。但他从未放弃过争夺皇位的野心。
(影视中的朱高煦形象)
在朱高炽被立为储君之后。朱高煦仍未放弃争位的念头。但太子之位已定。于是他决定从朱高炽的身边人找问题。首当其冲者便是解缙了。
因口无遮拦而被贬
解缙是一个文人。虽然他没有文人之风骨。但他却有那些文人孤傲清高的毛病。常认为天降大任于我也。必须干一番大事业。所以在所有人、哪怕是皇帝再亲近的大臣都唯恐避之不及的立储问题上。只有解缙一个人冲了上去。
立储。是王朝政治的头等大事。历史上有许多立不好储君导致权力内斗乃至颠覆的教训。解缙作为皇帝身边的红人。不可能让悲剧重演。因此。他主动介入并干预立储之争。
朱棣喜欢在靖难之变中征战有功的二子朱高煦。不喜欢身体肥胖、性格柔仁的长子朱高炽。解缙在多个场合向朱棣委婉进言。说服其早立长子为太子。在永乐三年的最后一次会面。解缙终于用“好圣孙”三个字解决了这个问题。但他也因此遭受朱高煦的忌恨。
在如何钻研文学上。解缙确实是一个大才。但是在官场的政治斗争中。解缙却是一个大大的蠢才。他的口无遮拦终究会害死他的。这个早在洪武时期就有体现
太祖朱元璋深爱解缙的才华。命其常侍御前。并对解缙说:“朕与尔义则君臣。恩犹父子。当知无不言”(《明史.解缙传》)。
意思是我和你从道义上是君臣。而从恩情上如同父子。你应当知无不言。年青气盛的解缙立即上《万言书》和《太平十策》。主张应当简明律法、赏褒善政。朱元璋读后称赞其才。
“缙以冗散自恣耶”。解缙恃才傲物、仗义执言。不懂官场规则的他得罪了许多达官贵人。朱元璋认为他锋芒太露。便令解缙回家。十年之后再回归朝廷。
等到解缙再次步入众人眼光中时已是燕王靖难之后了。解缙主动依附朱棣。并得到朱棣的赏识。不久后升任“右春坊大学士”为“内阁首辅。”
朱棣靖难成功后。与解缙说:“天下不可一日无我。我则不可一日少解缙。”(《明史.解缙传》)
朱棣的这一番话与当年朱元璋对解缙讲的话起到了相同的作用。那便是令解缙亢奋了起来。解缙素以天下事为己事。何况是国本乎?古人云:“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古代文人的终极追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永乐三年(1405年)。解缙上书弹劾朱高煦僭越礼制。令朱棣不喜。称解缙是在离间骨肉。
永乐四年(1406年)。淇国公邱福将朝廷机密“传达延外”。朱高煦却嫁祸解缙“禁中语”五年。解缙又被诬为“试阅卷不公”贬为广西布政司参议。临行前。礼部郎中李至刚因与解缙有宿怨。又诬缙。故即改贬交趾(今越南)。命督饷化州。
在政治上的正直敢言是解缙的美德。但这一点在涉及到一些敏感问题。比如国本之争时。却是不那么成熟。解缙是一个不怎么擅与政治斗争的人。却以政治投机而出头。最后又因政治投机而丧命…
因政治投机而飞黄腾达。又因政治投机而丧命
建文四年。朱棣兵临南京城下。靖难大业即将完成。城中人心惶惶。特别是那些达官贵人。此后何去何从是一个问题。解缙与好友胡广、李贯、王艮相聚。席间三人陈说大义、痛斥燕王之不忠。并纷纷许诺。若是南京城破。必以身殉国。唯有王艮一言不发、默默流泪。席散后。王艮以身殉节。而义愤填膺的解缙早已逃出城外向燕王示忠。史载:“缙驰谒。”
第一次政治投机很成功。朱棣对这位主动来投靠的文人欣赏。在解缙代替方孝孺为朱棣撰写《登极诏》后。解缙得到了重用。并让朱棣说出了那番“天下可一日无朕。而朕不可一日无解缙”的话。
三年后。解缙就像建文四年那天一样。他将全部身家押注在世子朱高炽的身上。并竭力辅佐。多次隐晦、或暗示朱棣。立朱高炽为储君才是最好选择。
因此。解缙被朱高煦一党谋害。加上解缙自身在政治上的不成熟。参与国本之争。弹劾汉王僭越。导致朱棣对他越来越厌恶。最终以无人臣礼被关入诏狱(锦衣卫负责)。
五年后。永乐十三年(1415年)。锦衣卫都指挥佥事纪纲奉上意。灌醉解缙后。命人将其埋入雪中。解缙冻死于雪中。
结束语
解缙有大才。所以得大明三代帝王赏识。但因在政治上的仗义执言。使他屡屡碰壁。后解缙以迎接归附朱棣而得势。其人才高而勇于任事。但喜欢评说他人。常常口无遮拦而没有顾忌。最后也因此而身亡。
总的来说。解缙是一个不善于政治斗争的人。但其却是因政治投机而兴。在尝到了甜头之后。解缙开始了他的第二次政治投机。没想到却因此而下狱。最终醉死冻亡于雪中。
可能解缙在政治上最大的成就即是参与朱高炽夺嫡。帮助朱高炽成为储君。但这个成就对于他的另一成就来说是不值一提的。作为《永乐大典》的总编撰。大典的成书才是其一生最为高光时刻。世人不会记得谁帮助了朱高炽夺嫡。世人只会记得《永乐大典》与总裁解缙。
以上就是由优质生活领域创作者 生活常识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本文地址:http://www.shenzhoubaby.com/220806.html,转载请说明来源于:生活常识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qq.com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论(2)
太子,永乐,的人,纪纲,锦衣卫,内阁,明朝,政治,朱元璋,皇帝
没想到大家都对明朝第一才子解缙因何被“醉杀”?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解缙的死。纯粹是自己作出来的。解缙这个人。恃才傲物。觉得自己什么都行。得罪了太多的人。最要命的是。他插手了当时最为敏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