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中的起承转合具体指什么?
首发

诗中的起承转合具体指什么?

优质
请用语音读文章

热门回答:

谢谢。我是每天一首诗。

我来回答。关于起承转合。是写诗时。必备的技巧

诗是有灵魂的生命。有气息。有肢体。有灵魂。

诗。要有主题。这是灵魂。要有起承转合。这是身体。要衔接不断。这是呼吸。

起句如同人之面庞。要鲜明。有个人特征。一望而知。所以起句要迅速入题点明主旨。承句好比人项。脖子。连接头与躯干。既承头脸又接躯干。听以承句要延伸起句的写实。又要留下写虚的由头。

转句如躯干。强大的显示。故而转句入情要推向强大。结句如四肢。既可抚脸拂发。又可伸向体外。因此。结句既要呼应起句。又要结于题外。余味有盈。 起句。多以景起。写实。起兴。承句由起句顺延而来。继续写实。这里要讲的是。写实多用名词。写虚多用动词。

但。起承句写景写实用名词是正道。也不可肆意使用。造成名词堆砌。一定要节省。一句中不超两三物。名词之外用形容词修饰。但不是说名词在起承和转合句中可同样使用。这里有个“象”的问题。

象。分物象。具象。意象。

怎么分呢怎么用呢?比如。马。是物象。就是概念上的物。白马。是具象。是感官上看得到摸得到的具体物体。烈马。是意象。是感官之外内心体会的。在起承句中。要写景。写实。用物象。具象。不可用意象。转合句写情写虚。要用意象。烘托。抒发情感不用具象。

起承句用名词写景。用形容词烘托名词的景与物。由物象到具象。起承写景写实。多用名词。而转合。尤其转句入情。写情写虚。多用动词!可以错开名词叠加。造成物象过多而移景移情造成主题分散。又可以使字词灵动。形象地塑造主题。

以上的回答。不知是否满意!

其他观点:

有你才幸福。与我共分享:

提起诗中的起承转合。想必作诗之人都了解一二。具体内容是什么?元朝杨载《诗法家数》有完整的回答。

“大抵诗文作法有八:曰起句要高远。曰结句要不着迹。曰承句要稳健。曰下字要有金石声。曰上下相生。曰首尾相应。曰转折要不着力。曰占地步。盖首两句先阔占地步。然后六句若有本之源。源源而来矣。地步一狭。犹无根之潦。可立而竭也……律诗要法:起、承、转、合。”

从以上这种关于“起承转合”的详解中。不难发现格律诗。不能随便而作。是有严格要求和规范体制的。当然了。不仅仅是对律诗而言。绝句也应符合此规则。

“起承转合”在诗中如何应用的?

下面仅用一首诗来细析“起承转合”的作用: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这就是唐代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的五言绝句。

首先看起句:日暮苍山远。用“日暮”和“苍山”。描述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远”。表示距离。说明走路辛酸。

第二句承上一句。天寒白屋贫。用“天寒”与“日暮”相对应。“白屋”。是指白雪落在屋顶上。

第三句。意境突然转向。由于上二句写的凄凉景象。此句些许暖意。听到“柴门闻犬吠”。仿佛在困境中看到了希望。

结尾句是合。前三句都写景物。为的是给后一句作铺垫。“风雪夜归人”。可认为是屋主人。但若是诗人本人的话。这种反客为主的写法。更是维妙维肖了。

总体来说。这首诗前两句很有凄凉感。后两句突变路转。又有很多的暖和意。当然。最精妙的地方。是“起承转合”衔接得好。

“起承转合”有哪些内容?

起:以事起、就题起、对景起等多种。关于“起”的作用。如明朝谢榛《四漫诗话》中所言:“凡起者当如爆竹。骤响易彻。”

(明起)直接言明事物景。

(暗起)不见题名。只见题意。

(引起)以事物景联想到的主题。包括(兴起:一时之兴而抒情言志。)

(反起)不正面言。只反面说。

承:紧扣前一句。注意与题之相关性。可接续前句写景或引言列证。

《诗法家数》中言:“要如骊龙之珠。抱而不脱。又如草蛇灰线。不即不离方称佳妙。”

转:指照顾好上下前后句的转折句。注意和起承相应合。不能跑题。

主要分:进(退)转折、反向逆转和扩展范围等。

合:结束语。就是尾句。到头话。其主导思想是对起承转的根本总结。要有提升精华的意味。且言尽而道不尽。给人激励或想象空间。

正如杨载《诗法家数》云:“作诗结句尤难。无好结句。可见其人终无成也。”

简言之。绝句和律诗。都要求“起承转合”。绝句第一句、律诗一二句。为“首”联。即“起”;绝句第二句、律诗三四句。称“颌”联。即“承”;绝句第三句、律诗五六句。谓“颈”联。即“转”;绝句后一句、律诗七八句。叫“末”联。即“合”也。

其他观点:

通俗的说。起承转合是文艺作品创作构思的一种思路。也是诗或者其他文章写作的顺序和方法。起承转合的提法出自元代范德玑的《诗格》:“作诗有四法:起要平直。承要舂容。转要变化。合要渊永。”。大概意思如下:

一、起

起。顾名思义就是开始。也就是我们说的开头。一般“起”主要交代时间、地点和背景。一个文字作品。把要中心思想确定后。从哪开始下笔。怎么下笔就是“起”。

开头。有的是按顺序的起始开头。先因后果。有的先说结果后再说原因。有的是从过程先开头然后再分析原因和产生的结果。对于格律诗而言。就是首联怎么写的问题。运用上有的为了把问题交代的更清楚需要开头做一些铺垫。有的开门见山直奔主题。

“起”。确定了整首诗或其他文章的基本架构。对一篇文章起重要的作用。以诗为例。第一句一旦确定。这首诗的格律、层次、顺序也就确定了。尤其是第一句的第二个字一旦确定。整个诗的平仄也就基本确定了。所以“起”是文章的突破口。对整篇文章有重要作用。

二、承

承。顾名思义就是过程和承接的意思。可以理解为发展。是在“起”所确定的方向、路线的基础上过渡。承前启后。一方面要顺其自然的把“起”的精神和意图传承下来。另一方面要为以后中心思想要表达的东西做好铺垫。使得后面的字、词、句、段落顺理成章。过渡顺溜。承是为主题服务的。主要是交代事物发展的来龙去脉。起桥梁作用。

三、转

转。顾名思义就是转折、变化。其变化是在发展到一定条件下发生的转折或进展。写诗或者写文章不是记流水账。有的需要用多条线去分别描写、论述。有的对一件事需要从不同角度去分析。这才有了诗或其他文章的厚度。这中间需要“转”;另一方面事物的发现都不是一帆风顺的。跌宕起伏的情节或者情感变化。更能引人入胜。更能体现作者的艺术水平。这些都需要很好的去“转”。通过“转”使得作品的故事情节或者感情达到高潮。

四、合

合。即结尾。是对情感、逻辑、意义等方面的揭示和升华。有画龙点睛的作用。一个文艺作品的结尾。一般要点名主题。要能够通过作品给读者一启发。从而产生共鸣。达到回味无穷的艺术效果。类似于现在戏剧或者电视剧的大团圆、大结局。

五、举例

现以《朝发白帝城》为例作一粗略分析:

原文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第一句就是“起”。作者主要交代了时间、地点、场景;第二句是“承”。虽然从场景上重复了“千里江陵”但关键是“一日还”。是对第一句“朝辞白帝”的基础上的情调、意思的延续。并对第三句要说的“两岸”的见闻做引导。否则。只是离开了白帝城。如果不在江里面运行。就没有发表对两岸见闻的背景基础。第三句是“转”。将“彩云间”的欢快场面。转到了“岸猿声啼不住”。这就和一、二句的情调、意思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和对比。最后一句是“合”。用“轻舟”过“万重山”总结全文。发人深省。引发共鸣。

六、总结

起承转合是相互联系和协调的。期间有逻辑上的必然联系。既不能相割裂。也不能无逻辑的跳跃。文艺作品通过“起、承、转、合”的过程。形成了一种章法结构框架。反映了文艺作品构思、创作的的基本规律。是对文艺作品创作的经验总结。是对文艺创作的抽象和升华。为我们现代写作提供了一个可以借鉴的通用公式。

以上就是由优质生活领域创作者 生活常识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相关推荐

中国34个省级行政中心的名字是怎么来的?

请用语音读文章热门回答:谢谢邀请!要详细回答此问题。篇幅太长。我想简约介绍一下[&h...

防伪标签是怎么实现防伪的?

请用语音读文章热门回答:产品做防伪其实很简单。防伪公司会根据品牌商的需求定制防伪[&...

软件测试是做什么的,这个行业怎么样?

请用语音读文章热门回答:主要来说该职位日常工作主要有:需求分析。编写测试用例。用[&...

李存孝用的是什么兵器?

请用语音读文章热门回答:谢邀。李存孝的武器应该就是马槊。在演义故事中为了夸张[&he...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评论(2)

  • 一路有晗 永久VIP 2022年10月2日 07:13:08

    起承转合,一句,律诗,绝句,名词,物象,具象,苍山,作品,要有

  • 寄心梦 永久VIP 2022年10月2日 07:13:08

    没想到大家都对诗中的起承转合具体指什么?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擦掉眼泪我依然是王 永久VIP 2022年10月2日 07:13:08

    谢谢。我是每天一首诗。我来回答。关于起承转合。是写诗时。必备的技巧诗是有灵魂的生命。有气息。有肢体。有灵魂。诗。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