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回答:
所谓“古之所谓曲全者。幾语哉!诚全归之”。是说。古人所说的“曲全”。辞甚微妙。却是晓畅玄机。如果确然需要得以保全。自然要循其道而行啊!所谓“曲全”。是指适时委屈。从而得以保全;所谓“幾语”。是指微言大义。言辞虽微。蕴含大义。洞悉了玄妙之枢机;“诚”者。确实、实在也;“全”者。保全、成功且全身也;“归之”也。遵照、执守“曲全”之道也。循其道而行也。而于“曲全”一词。“曲”为方法、途径和手段。“全”为目的、结果和追求。于例。帝舜“曲全”。成就大而不丧其身。可谓大智大慧、道德具足之圣人也。
父顽母嚚弟傲。全身以成至孝。舜也。大智慧。有道德。
【版本】
本句。帛书本作“古之所谓曲全者。幾语哉。诚全归之”。河上公本、王弼本作“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傅奕本作“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也哉。诚全而归之”。“幾”者。微也。又通“机”。关键。鉴于“故幾于道”。可知“幾”义胜“虚”多矣。有微言大义之韵。帛书本最古。且义胜。故从帛书本。即“古之所谓曲全者。幾语哉。诚全归之。”
【释义】
“曲全”:适时委屈。从而得以保全。“曲”。委屈。是方法、途径和手段;“全”。保全。是目的、结果和追求。“木秀于林。风必摧之”。遭受飓风。不委屈。则立见摧折。则何以保全?
“幾语”:微言大义。“幾”。微妙而有关枢机、旨通枢要。虽则微妙。蕴含大义。“诚”:确实。确实。的确。《楚辞·九歌·国殇》:“诚既勇兮又以武。”《战国策·齐策》:“臣诚知不如徐公美。”“全”:保全。
“归”:返回。回来。这里指归功于、终归要之义。《广雅》:“归。返也。”西周金文《矢令彝》:“明公归自王。”《论语·先进》:“冠者五六人。童子五六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孟子·尽心上》:“久假而不归。”
【简评】
所谓“古之所谓曲全者。幾语哉!诚全归之”。是说。古人所说的“曲全”。辞甚微妙。却是晓畅玄机。如果确然需要得以保全。自然要循其道而行啊!所谓“曲全”。是指适时委屈。从而得以保全;所谓“幾语”。是指微言大义。言辞虽微。蕴含大义。洞悉了玄妙之枢机;“诚”者。确实、实在也;“全”者。保全、成功且全身也;“归之”也。尊照、执守“曲全”之道也。循其道而行也。而于“曲全”一词。“曲”为方法、途径和手段。“全”为目的、结果和追求。于例。帝舜“曲全”。成就大而不丧其身。可谓大智大慧、道德具足之圣人也。
得时乃能驾。不时蓬累行;良贾藏若虚。去执断欲行
舜行大孝而身全。可谓尽得“曲全”之妙。《史记·五帝本纪》:“舜父瞽叟盲。而舜母死。瞽叟更娶妻而生象。象傲。瞽叟爱后妻子。常欲杀舜。舜逃避。及有小过。则受罪。顺事父及后母与弟。日以笃谨。匪有懈。”又云。“舜父瞽叟顽。母嚚。弟象傲。皆欲杀舜。舜顺适不失子道。兄弟孝慈。欲杀。不可得;即求。常在侧。”又云。“后瞽叟又使舜穿井。舜穿井为匿空。旁出。舜既入深。瞽叟与象共下土实井。舜从匿空出。去。瞽叟、象喜。以舜为已死。象曰:‘本谋者象。’象与其父母分。于是曰:‘舜妻尧二女。与琴。象取之。牛羊仓廪予父母’。象乃止舜宫居。鼓其琴。舜往见之。象愕不怿。曰:‘我思舜正鬱陶。’舜曰:‘然。尔其庶矣。’舜复事瞽叟爱弟弥谨。”舜之父瞽叟、继母、弟象如此这般反复欲置舜于死地。而舜却更加恭谨。并未有任何怨言。而危险来临之时。舜每次都能巧妙地予以化解。由此。舜是至孝。却非愚孝。而是有大智慧。正如孔子教导曾参那样。“小杖则受。大杖则走”。舜是尽孝以道。是道德与智慧的完美化身。
与帝舜之“曲全”所表现的智慧相比。孔子的弟子曾子(曾参。参音伸)就太过迂腐。据说。有一次曾子和父亲一起耘苗。误把苗给锄掉了。父亲非常生气。情急之下拿着大杖打在他背上。而曾子却没有躲避。一下子被打昏在地。孔子很生气。狠狠地批评了曾子。告诉曾子应该“小杖则受。大杖则走。”为什么要“小杖则受”呢?是因为。如果父亲用小柳条来打他。怎么打都不会受伤。这是如果跑掉。会惹得父亲更加愤怒。这种做法有违孝道。为什么要“大杖则走”呢?是因为老人在气头上。用大杖打人。顾不上轻重。很容易把人打伤。甚至打死。而老人对于子女的气。不会持续太长。一旦把人打死打伤。会给老人带来无穷无尽的痛苦。甚至痛不欲生。这时不跑掉。反而最后有违孝道。由此可见。孔子是高度的原则性和高度的灵活性的完美结合。作为“大圣先师”绝非浪得虚名。【可笑的是。后世和当今无穷无数的无知之辈(有的甚至都没有读过孔子的哪怕一本原著)却拾人牙慧。蚍蜉撼树。妄自指擿孔子的所谓“过失”和“不足”。令人顿生“无知者无畏”之感。如波涛般汹汹涌来。】
经史子集所记载的历史。并非非黑即白。绝非是非昭然。而是混混沌沌。因愚忠、愚孝而屈死的冤魂。在人世间游丝如织。比比皆是。因而人世间。恍若心灵之炼狱。正所谓“天地为炉兮。造化为工;阴阳为炭兮。万物为铜”。创立“阳明心学”。以“致良知”、“知行合一”著称于世的阳明先生。其所创阳明心法。便是明朝官场之人间炼狱所得之真丹。阳明先生原名王云。五岁改名“守仁”。名、心相应。既然“守仁”。于是“始以直节著”。很快便是遍体鳞伤:”因“抗章救”南京给事中御史戴铣而得罪太监刘瑾。于是被谪贵州龙场驿丞;平定南康、赣州民乱。随后平定宁王朱宸濠之乱。继而平定嘉靖六年的思恩、田州土酋叛乱。然“当是时。谗邪搆煽。祸变叵测”。屡屡被人进谗言。无法当面觐见明武宗。不得已而“曲全”。通过太监张永上奏。最后。有“立德、立功、立言”这“三不朽”的阳明先生。却落得个心力憔悴。郁郁病终。由此可知。阳明先生之“直”。与波诡云谲的明朝官场之间。是如何的难以相容。
格物致良知。心外无物理;执行当合一。内观求诸己
孔子到了周都。问礼于老子。据《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记载。老子对他说:
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已朽矣。独其言在耳。且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是皆无益于子之身。吾所以告子。若是而已。
人生绝不会一帆风顺。有顺境。必然更有逆境。有时又如过山车。有时繁花似锦。有时雨打风吹。有时万丈高楼平地起。有时呼啦啦大厦霎时倾。所有成就功业之人。必然是饱经风霜雪雨之人。必然是能够承受常人难以忍受之苦难重压之人。事业一帆风顺之时。自当“得其时则驾”。扬鞭纵马。快意人生;事业相如低谷之时。理应“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含藏内敛。韬光养晦。这种含蓄内敛。韬光养晦。固本培元。苦练内功。这便是所谓的“曲全”。绝非丧失原则和底线。缴枪投降了。而是静待时机。相时而动。
“曲全”背后所蕴含的大道。是高度的原则性和高度的灵活性完美结合。换句话说。“条条大道通罗马”。因而实现同一目的。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手段。核心在于达到目的。而不论手段如何。在这里。“曲”是方法、途径和手段。而“全”则是目的、追求和结果。
然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判断。都有自己的理想追求。各从其道。各从其好。故而没有统一的标准。不能一刀切。《论语·微子》有云:
“微子去之。箕子为之奴。比干谏而死。孔子曰:‘殷有三仁焉。’”
按照孔子的逻辑。“殷有三仁”。微子、箕子、比干都可以说是上是“得仁”。其中。比干虽然被“剖心而死”。却是“求仁得仁”。因而无需怨恨。故而。人到尘世走一遭。不过是一场修行之旅。种下因缘。求得果报。各从其道。各从其好。自度度人。随缘欢喜可也。
人生天地间。俯仰如是观;至刚皆摧折。委屈得保全。
【文章均原创。图片自网络;自度度人随喜。转发分享多谢。】
其他观点:
曲径通通途。山路十八湾。上行需努力。石玉雕琢始成器。千变万化。百转千回珊珊迟。悟道空灵浓香郁。原来一切刚刚好。不迟也不早。此为道中妙
没有经历如何长大?
其他观点:
这句话的原文应该是这样的:“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出自《老子.道经》二十二章本经中之句。整句的意思是说:古人所说的曲折才能保全。难道是空话吗?实在是因为这样做能保全自己。所以大家都才信服这个道理的。
其中“曲则全”一语。本是一句古老的格言。并非老子的新发明。而老子主张的“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可以说都是“曲则全”的具体运用。一切事物都将向自己的对立面转化。这一原理没有谁比老子讲得更透彻了。“曲则全”是指曲己从众。不自专。而全其身也。这其实是古人处世为人的哲学。主张以柔克刚。以曲胜直。以弱攻强。采取迂回战术。委屈求生存而全力保全自我。等待时机以利最终击败对手的生存策略。
以上就是由优质生活领域创作者 生活常识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本文地址:http://www.shenzhoubaby.com/205781.html,转载请说明来源于:生活常识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qq.com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论(2)
孔子,目的,是指,微言大义,而行,老子,其道,委屈,自己的,枢机
没想到大家都对“老子说:“古之所谓'曲全'者,岂语哉?”诚全归之”中的″曲全”指什么?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所谓“古之所谓曲全者。幾语哉!诚全归之”。是说。古人所说的“曲全”。辞甚微妙。却是晓畅玄机。如果确然需要得以保全。自然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