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的真是形象与小说里的形象相差多大?
首发

曹操的真是形象与小说里的形象相差多大?

优质
请用语音读文章

热门回答:

首先给出对于曹操最中肯的定位:奸雄。

关于曹操。许多我们口口相传的故事都是真的吗?并不是。

奸雄。即“奸”和“雄”两者兼备。这是他的两个特征。对于曹操的身份。历史上众说纷纭:反贼。奸贼。英雄。奸雄。政治家。诗人。。。这里要先提到的一点是:在中国历史上。很多人对于魏蜀吴三国时期的支持倾向都是依据“正统”来划分的。那样的话。自然就是太多人支持“刘皇叔”。而贬低“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操了。但是现在。我们能够以更客观的眼光去看待这个问题。而不是一再地以“汉室正统”为标准来对其进行衡量。

曹操这个人物的形象实在太多面化了。接下来我就选择从两个方面来对其“奸”和“雄”做一个描述:诗人。政治家。

作为诗人: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这首《观沧海》的豪迈。绝对不是一个只会以阴谋奸计处于乱世之中的领袖所为。而曹操自攻颍川黄巾军起家。能够成为三国群雄的翘楚。俯视天下英豪。如果没有过人的气度和胆识。怎么能够立于王者之地?

鲁迅先生曾经在《魏晋风度与文章及药与酒之关系》中提到:“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我虽然不是曹操一党。但无论如何。总是非常佩服他。”能够被鲁迅先生所“佩服”。那想必是在才华、头脑、作为等诸多方面被认可的人。曹操就是其中一个。

作为政治家:大家都听说过“杨修之死”。在小说中。杨修之死被认为是曹操嫉妒杨修的聪明头脑。下令杀死这个炫耀的人。这在后世流传的故事中。便是对曹操“奸诈狡猾。不能容人”的一个有力论据。但事实上并不是这样。

曹操手下名士如云。如果真要因为嫉贤妒能就杀人。那曹操手下还能有人吗?曹操是因为政治因素才杀死杨修的。原因很多。这里列举一个最重要的方面。

曹操认为在夺嫡之争中杨修表现太差。杨修是支持曹植的阵营。在曹操的子嗣中。曹丕和曹植在夺嫡之争中竞争地最为激烈。《三国志》中有一个故事。曹丕当时处于夺嫡之中。凡事要小心谨慎。不能被人察觉。为了与谋士吴质商讨策略。用车上载着筐。里面装着吴质运进自己的府邸。杨修发现之后。告诉了曹操。曹操将信将疑。但是来不及验证。第二天。又发现同样的车载着筐运往曹丕的府邸。这一次杨修不能放过机会。曹操派人前去查看。发现里面只是布料。原来是曹丕得知杨修向曹操汇报。情急之下问吴质如何应对。吴质说:“不用怕。明天在筐中装上绢布。杨修明天一定会再向主公(曹操)汇报。让他验证发现里面只是布料。就是他们受罪了。”

在夺嫡之争汇总。曹丕渐渐占据了优势。而曹植处于下风。曹操对其也就相对疏远了。而杨修不懂得变通。始终支持曹植。违背曹操的意愿。曹操作为杰出的政治人才。当然不会让自己死后。子嗣因为继承之事大打出手针锋相对的局面出现。所以必定要在自己再世时决定下一任继承者。而如果还有其他世子有着其他强大的势力。那必然会造成兄弟反目。基于这一点。曹操杀死杨修之类的顽固党羽。确实有必要。

现在我们所能够见到的历史人物。会越来越立体化。客观化。从文学作品中脱离出来的人物形象。我们能够在史书中找到较为真实可信的一面。

曹操作为魏国开国之人。其才华。政治手段和军事才能都是百年一遇。故东汉末年著名品评家许勋称:“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其他观点:



回来后的曹操彻底明白了。什么忠臣什么信义全是狗屁。乱世活下去就要让自己变强。哪怕不择手段。那个满怀激情要匡扶汉室兼济天下的少年死去了。重生出的是奸雄曹操。之后招兵买马。求贤纳士。不管是奉天子以讨不臣也罢。挟天子以令诸侯也罢。曹操凭实力打出了自己的一片天下。他三下求贤令。提拔寒门有识之人。打压权贵。开垦荒田。一个他理想中的国家慢慢建立。等到一统天下。他可以名正言顺地登上帝位。开创一个和汉一样伟大的帝国。


以上就是曹操的一生。只能说这是一个十分复杂的人。他让人敬佩。又让人憎恨。又让人怜悯。

其他观点:

王国维称: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罔不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界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界也。“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界也。

曹操在我心目中的形象也经历了三次根本性的变化。

读大学以前。关于曹操的印象来自于教科书、连环画、戏剧、人们间接的评论及三国演义的浅层知识。是对所接受知识的完全认同。也是对世人关于曹操之评论的直接吸收。“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这句话其实是落脚在后面。此时曹操在我心中是一个唱白脸的奸雄。阴险狡诈。诡计多端。常常是一脸奸笑。尤其是他杀杨修和孔融的故事。让我认为他是一个虽然本身很有才能。却妒贤忌能。为权力不择手段、残暴的统治者。

读大学时。随着阅读面的扩大。尤其是接触到疑古派和鲁迅等关于曹操及有关曹操文本的论说。才明白其实每一个论史者都是在以自己的观点涂抹历史。他们笔下的曹操形象不过反映了他们自己的道德观点罢了。这一时期。伴随着刘备在我眼中成为一个最善于作假的伪君子。关羽不过是一个欺世盗名的假英雄。曹操在我心中成为一个在他的时代纵横捭阖的大英雄。但这一正面形象并不坚实。因为疑古派观点本身也包含着对它自身的否认:既然每个人看待历史都摆脱不了基于自身观念的有色眼镜。那历史就像康德的物自体一样。是谁也无法揭示其真面目的不可知。并且由于这一阶段。在阅读中了解到曹操性格的丰富性。我开始认为。曹操只属于他自身。是一个不可能完全解读的魔方。就曹操自身来讲。他的所作所为无所谓邪正。更不应当从道德上来评论。

读研以后。接触解释学理论并渐渐形成自身的理论体系后。我发现前面两个阶段都是对文本的执着。区别只是在于第一阶段执着于正面的文本。第二阶段是执着于反面的文本。第一阶段是执着于文本的真实性。第二阶段是执着于文本的非真实性。其实。历史的真实性正是存在于后人不断的评说中。真正的历史既不是纯粹物质实物的。也不是纯粹精神的。而体现在一种交互的呈现中。将这一理解纳入整个历史解读之流。又可以明白后人批评与赞扬的必然性。明白每一个时代都必然形成和应当形成它基于自身立场的褒贬。由此我认为。曹操本身是什么样子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理解各个时代的人们为什么把他刻画成那样的形象。在这个理解的基础上理解各个时代。进而理解整个历史。再进而在整个历史的光照下。理解我们自己的时代和自己所应当做的事情。

正是在解释学的背景下。我们明白了:西晋承接曹魏。所以西晋史学家陈寿会褒扬曹操(陈寿《三国志》:“太祖运筹演谋。⋯⋯不念旧恶。终能总御皇机。克成洪业者。惟其明略最优也。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而南北朝时期。东晋南朝的立国形势又类似蜀汉。所以裴松之赞诸葛而贬曹操(现存文献中,最早对曹操进行明显诋毁的是《三国志》裴松之注所引东吴人的著作《曹瞒传》)。

而只有贯通历史。了解不同时代之精神变化之后。再回到曹操的时代。才能明白。正是东汉末年礼教维系体系与宗法政治制度的全面解体。使气质层次的个性第一次觉醒。才造就了千古一曹操。他全方位的才能以及他让人震惊的猜忌和残忍。都是因为时代精神的影响。也是为了应对时代问题的不得不然。此前时代说曹操猜忌或奸诈。那是那个时代人带着道德眼镜看曹操的结果。而现代说曹操雄才大略。其实是因为汉末是一个个性觉醒的时代。必然会产生那样的人物。他们不在意道德。所以能不受教条的局限。又因为战乱的背景。智慧有实验的战场。也是因为现代又是一个气质欲望成为时代主导精神的时代。所以现代人会认同曹操。曹操未称帝。既不是因为奸诈也不是因为忠于汉室。只是因为不称帝是一种更有利的策略;曹操没有想象得那么伟大。他只是因缘际会。成就了一番功业。如果没有曹操。也会有另外一个张操、王操在竞争中胜出。而被今人视为英雄。一句话。重要的不是曹操是什么样的人。重要的是你眼中看到的曹操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这三个阶段可以印证于佛家三个境界。第一个阶段直接吸纳别人的观点和文本的内容。是“因缘所生法。众生以为真”。是“以假为真”的众生境界;第二个阶段认为历史文本都自觉或不自觉作伪。真正的历史在文本之外。是“万有皆是幻。佛性本真空”。是“离假求真”的小乘境界;第三个阶段认为我们只能从各时代历史文本的叙述中解读历史。但又需要有一种能够跳出来的眼光。与历史文本须是一种不即不离的关系。是“因缘即菩提。佛不外众生”。是“即假证真”的大乘境界。

以上就是由优质生活领域创作者 生活常识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白居易和韩愈同为中唐文坛巨匠,却为何形同陌路?

请用语音读文章热门回答:韩愈。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河南人;白居易。唐代现[&...

在新世纪初,李贞贤与黎明相比,你觉得谁的电音歌曲更火更流行呢?

请用语音读文章热门回答:2000年左右的李贞贤简直火爆了。网络时代来临前最后的偶[&...

孟美岐、吴宣仪现在已经算是顶级流量女星了吗?有什么依据吗?

请用语音读文章热门回答:孟美岐、吴宣仪算不上是顶级流量女星。只能算是名气比较高一[&...

在KTV怎么点歌?

请用语音读文章热门回答:你好!我是火音妹。根据我20年点歌经验!气氛最重要。前面[&...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评论(2)

  • 退到无路可退 永久VIP 2022年10月1日 22:39:07

    的人,时代,奸雄,历史,杨修,自己的,都是,是一个,文本,的是

  • 归属感 永久VIP 2022年10月1日 22:39:07

    没想到大家都对曹操的真是形象与小说里的形象相差多大?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意中人 永久VIP 2022年10月1日 22:39:07

    首先给出对于曹操最中肯的定位:奸雄。关于曹操。许多我们口口相传的故事都是真的吗?并不是。奸雄。即“奸”和“雄”两者兼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