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回答: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放弃镐京。迁往东都洛邑。即现在的河南洛阳。至此开启了东周时代。东周在历史上又划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不过这个划分都是后世史家对东周的再次划分。在当时并没有使用这两个称呼来对应时人所处的时代。
春秋作为东周时期列国国史的通称也是有着历史渊源的。由于秦朝“焚书坑儒”。将各国的史籍都焚毁了。到了汉代其他各国的国史基本上都已经散佚失传。唯独剩下鲁国的国史《春秋》流传下来。其中记载了从鲁隐公元年。即公元前722年到鲁哀公十四年。即公元前481年。将近二百四十二年的历史。其中不仅包括了鲁国本国的国史。还包括了当时其它诸侯国的编年史。据传孔子也曾修订过《春秋》。因此也被儒家学派奉为经典。到了汉朝时期。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下。将《春秋》列入五经之一。成为了重要的典籍。至此。一方面由于书籍本身的重要性。一方面由于所记载的内容与历史上具体的历史阶段大致吻合。所以后人便将这一历史阶段称作为“春秋”。
“战国”这个名称具体来源于西汉刘向编注的《战国策》。公元前453年。晋国的贵族韩、赵、魏三家卿大夫联合灭掉了另一个大族知氏。之后三家分晋。公元前403年。这三家贵族又逼迫当时的东周周威烈王承认他们的诸侯地位。至此。战国时代开启。公元前386年。姜氏齐国又被田氏齐国所取代。“战国七雄”的局面逐渐确定。随着时间的发展。战国策中所记载的这些史实又被后世史官所采用以及认可。并且在多方考证的基础上不断的完善。最终使用了“战国”这个名称、其中。战国时期的结束在秦朝统一中国那一年。即公元前221年。
其他观点:
历史上把东周分为两半。一为春秋。一为战国。跨时超过五百年。从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开始。至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六国结束。
对于春秋与战国的分界线。史学界有不同的看法。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观点:
第一。以公元前476年周敬王去世为分界线。这是主流观点
“春秋”名称的由来。是来自鲁国的史书《春秋》。《春秋》是一部编年史。春秋之意。即是“年”的意思。我们有时侯说。人的一生有几个春秋。春秋一个循环。就是一年。
《春秋》这部史书。后来经孔子的编撰整理。纪事终结于公元前481年。《春秋》虽是一部史书。对史事的记录非常简单。没有细节。故而孔子的弟子左丘明在其基础上。把历史的细节给补充上去。叫《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纪事延长到公元前468年。
《春秋》与《左传》所记载的历史时期。后来就被称为春秋时代。那问题是。春秋的结束时间。为什么是公元前476年。而不是《春秋》纪事终结的公元前481年。也不是《左传》结束的公元前468年呢?
这是因为后世儒家历史学者。从尊王的角度出发。要突显周天子的地位。故而选择周敬王去世这一年。即公元前476年。作为春秋的结束;以周元王元年。即公元前475年。作战国时代的开始。考虑到春秋后期周王实际毫无作用可言。这种划分时代的方法显然只有某种政治上的象征意义。并没有实际意义。
第二。以公元前481年或公元前468年为春秋、战国的分界线
考虑到公元前476年周敬王去世。并没有实际意义。故而也有人认为。既然春秋的历史。与孔子整理编撰的《春秋》。在时间上大体一致。孔子只纪录到公元前481年。理应以该年作为春秋的结束。
但是这个观点也有一个缺陷。因为从史事纪录的详细程度来看。《春秋左传》比《春秋》要详尽得多。而且时间也要延长十三年。这一段历史纪事是连续性的。故而另一种观点。就是以《左传》结束的公元前468年为春秋的终点。
为什么要以《春秋》或《左传》的纪事终点来划分春秋与战国呢?因为这两本书都是完整的编年史。特别是左传。历史非常详实。此后的历史记录。开始变得简略与混乱。因此我们对战国时代。特别是战国早期的历史。知道的反而不如春秋多。
我们在看春秋的历史时。线索清晰。内容完整;相反。在看战国的历史时。出现大量时间段的史料空白。还有各种史料的混乱、矛盾。史料给我们展示了两个截然不同的画面。这也是后世史家要把东周划分为春秋与战国两截的一个原因。
第三。以公元前403年为春秋、战国的分界线
这种观点主要依据是司马光的《资治通鉴》。
《通鉴》是从公元前403年开始写起。这一年发生一件大事:魏、韩、赵正式从晋国分裂出来。被周天子册封为诸侯。
在儒家学者看来。这是一个划时代的事件。
传统的儒家史学认为。赵、韩、魏三家身为臣子。竟然剖分晋国。君君臣臣的政治体系完全被破坏。在这种纲常散坏的情况下。周天子册封三家为诸侯。承认他们瓜分晋国的合法性。使得君臣之礼完全崩溃。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痛心疾首地说:“君臣之礼即坏矣。则天下以智力相雄长。遂使圣贤之后为诸侯者。社稷无不泯灭。生民之类糜灭几尽。岂不哀哉!”司马光认为。正是因为周天子自毁纲纪。才导致战国时代的祸乱。
以我们今天的观点看。传统史观的结论太简单了。只是站在君王的立场上来看问题。似乎周天子不承认三晋诸侯。周王室就可以走向复兴似的。事实上。战国时代的周天子。比起春秋时代更加羸弱。完全没有任何权力。所谓的“册立诸侯”。无非是对既存事实的承认罢了。
第四。春秋与战国。有什么本质的区别?
以上几种划分法。都有其依据。在不少人看来。春秋与战国都是乱世。似乎没有什么不同。其实不然。春秋与战国。是有本质区别的。
春秋是旧秩序的瓦解。但新秩序还未建立起来。春秋的历史。是一部权力不断下移的历史。先是周天子失去权力。诸侯的势力兴起;诸侯失去权力。卿家势力兴起;到了春秋晚期。有的国家比如鲁国。权力甚至转移到陪臣之手。从春秋的历史。明显看到权力不断下移的趋势。
战国是在旧秩序瓦解后。建立起新的秩序。三家分晋意味着旧的诸侯制解体。新的诸侯制兴起。由卿大夫篡夺君位而来的新诸侯。吸取春秋时代旧诸侯丧失权力的经验教训。进一步强化独裁。把权力牢牢掌握在手中。不得与臣下分享。君主专制制度由是兴起。战国时代。便是贵族政体向君主独裁政体转变的阶段。到最后演变为皇权制度。并统治中国达两千年之久。
其他观点:
以上就是由优质生活领域创作者 生活常识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本文地址:http://www.shenzhoubaby.com/196436.html,转载请说明来源于:生活常识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qq.com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论(2)
春秋,公元前,战国,东周,诸侯,历史,左传,晋国,孔子,儒家
没想到大家都对春秋与战国是如何定义划分的?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放弃镐京。迁往东都洛邑。即现在的河南洛阳。至此开启了东周时代。东周在历史上又划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