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回答:
韩信不仅是个军事奇才。而且是个有故事的人。且不是一般故事。而是能发人深省、振聋发聩的成语故事。最让人称道的是。这类故事在他身上随处可见。可谓是“一步一故事”的成语专业户。比如早年受乡霸欺凌诞生了“胯下之辱”;日后报答漂母赐食之恩又有了“一食千金”;萧何所交口称赞的“国士无双”;感刘邦恩惠的“解衣推食”;自诩能力爆表的“多多益善”;围歼项羽的“十面埋伏”等等。不一而足。
(韩信剧照)
上述成语均源于韩信生平事迹。而在他去世后。还诞生了两个著名成语。足见他在历史上举足轻重的一面。究竟是那两个成语呢?我们须从韩信的一生说起。
初遇萧何。走上成功之路。
韩信早年落魄。空有一腔志向。仗剑项梁军后本想大展鸿图。但混迹数年。依然浑浑噩噩。毫无建树。经一番思考。豁然明白。原来自己站错了位置。因为项羽本身就是一个自负且能力超强的将军。自然也不给韩信“抛头露面”的机会。那怕是一次牛刀小试都不行。
穷则思变。人只有不断寻找新的机会才能有更大的作为。因此。韩信郁闷过后。决定“良禽择木而栖”。而纵观天下衮衮诸公。将来能成大器者也就是敢同项羽明争暗斗的刘邦。因此。当项羽于咸阳封分诸侯东归后。韩信选择了同刘邦进入巴蜀之地。
秦汉时期的巴蜀边陲还属蛮荒之地。曾经同刘邦一起入关的那些关东兵士大都不愿意再去“开荒”。所以。一路上开溜的人比比皆是。但是韩信的意志很是坚定。一路跟随刘邦到达南郑(今陕西西南)建都。
(夏侯婴剧照)
到达南郑不久。韩信就了犯错。论罪当斩。幸亏太仆夏侯婴(刘邦的赶车司机)及时将其救下。随后。经一番深度沟通。夏侯婴终于感觉到韩信绝非“池中之物”。于是请求刘邦重用韩信。
而刘邦虽然对夏侯婴信任有加。但对韩信为人却并不甚了解。为了不拨夏侯婴的面子。刘邦干脆给了韩信一个治粟都尉的官职。何谓治粟都尉?简单说就是粮库库管。明显。这是大才小用。韩信觉得自己被用错了地方。但是抱怨归报怨。但韩信还是花一小点儿功夫把复杂的工作完成的井然有序。如此一来。韩信便引起了刘邦大总管萧何的注意。
(萧何剧照)
经萧何暗中观察发现。别人每天费九牛二虎之力、忙到焦头烂额的工作。到韩信手里尽然探囊取物一般轻松。因此。出于好奇。萧何开始主动关注韩信。经过闲下交谈。萧何确信韩信绝对是不可多得的大才。遂决定向刘邦举荐。但是还没等萧何去向刘邦开口。韩信就拎包开溜了。因为他看不到出头之日。不愿意就此埋没一生。如此可急坏了萧何。所以。萧何也顾不上同刘邦打声招呼。便匆匆去追韩信。
好在韩信没走太远。几天后被萧何赶上。萧何向韩信保证。必在刘邦面前鼎力推荐。让其统领千军万马。韩信相信萧何在刘邦心目中的地位。遂一起返回。刘邦当然不明白其中缘由。认为萧何不辞而别。见面就是一顿臭骂。经萧何解释。刘邦还对韩信将信将疑。不肯委以重任。但萧何愿以身家性命作担保。如此。刘邦才认为萧何是认真的。并没诓骗自己。于是决定给韩信封坛拜将。
(刘邦剧照)
事实证明。萧何成就了韩信。而韩信成就了刘邦
公元前205年。项羽前往齐国平定田横兄弟叛乱。刘邦趁机率军杀出关中。直取项羽都城彭城。韩信则于“三津”一带继续围剿雍王章邯、塞王司马欣、翟王董翳等人的残部。刘邦彭城兵败后。开始于荥阳、成皋、广武与项羽展开对峙。而韩信则一路北上灭魏国、代国、赵国、挟迫燕国投降。然后吞并齐国。从而在战略上掏空了项羽的大后方。
不仅如此。韩信还于澭水一战全歼项羽20主力大军。被项羽视为左膀右臂的龙且也殒命疆场。致使项羽只剩下10万人马的家当勉强应对刘邦。因此到目前为止。楚汉之争的胜负以见分晓。项羽不得已做出让步。同刘邦定下“鸿沟之约。”然后率军东撤。显然。刘邦认为这是消灭项羽的绝佳机会。于是命韩信南下布局。全歼项羽。
公元前202年秋。韩信率30万大军南下。并亲自指挥刘邦、英布、刘贾、彭越、周殷等军团做为策应。一张合围项羽于垓下的大网铺天盖地而下。项羽苦战数日。无奈回天乏术。于是自刎于乌江。项羽落幕。韩信功成名就于齐王。
鸟尽弓藏。功败垂成
然而。当韩信刚刚返回定陶大本营不久。刘邦便尾随而至。并且趁韩信毫无觉察的时候夺了其将印。顺便连齐王之位也一起撸下。好在刘邦就地称帝。又封韩信为楚王。都下邳。
楚国虽是韩信故乡。但于富庶广袤的齐国自然不能同日而语。但于韩信还够得上是心里安慰。于是。韩信怏怏不乐、衣锦还乡。但是。还没有等韩信在楚地“生根发芽。开枝展叶”。又被刘邦用陈平的“伪游云梦泽”之计抓到长安。再次贬为淮阴侯。
刘邦此举并不是让韩信坐享轻福。而是如犯人一样囚禁。所不同的是尚有一些人身自由。此时。韩信才知道自己被刘邦戴上了“紧箍咒”。越挣扎越紧。插翅难飞。但是韩信虽被“废了武功”。而只要活着。于刘邦就是一种威胁。不光是韩信的能力让刘邦忌惮。而且最现实的问题是自己垂垂老矣、行将就木。韩信则年富力强、生龙活虎。
所以。刘邦一旦去世。韩信极有可能冲出“牢笼”。甚至威胁到汉室江山的安全。而吕后对于这一切早已了然于心。并未雨绸缪。所当。刘邦于代国一带平定国陈豨叛乱时。吕后遣萧何将韩信诱骗到长乐宫。斩杀于长乐宫钟室之中。
一代名将。意气风发之年。没有马革裹尸于沙场。却死于宫女的竹竿之下。其命运结局让人唏嘘不已。
两个成语流传后世
到此。韩信的人生结局可用两个成语概括。即“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与“钟室之祸”。显然。如果没有萧何这个伯乐赏识。韩信这匹千里马极有可能一生默默无闻。但是。最终萧何把韩信推向神坛。但又亲手将其埋葬。因此才有流传千古的“成于萧何。败于萧何”的成语典故。
而钟室之祸。更多的是对韩信命运多舛的一种惋惜。因为。他曾经为刘邦出生入死。立下赫赫战功。打下半壁江山。本应该安享荣华富贵。但却因功高震主、备受猜忌。最终。飞来横祸。功败垂成。
感谢朋友们的点赞、关注!欢迎发表不同看法!
其他观点:
韩信作为汉初三杰。浑身上下到处都是成语有没有?甚至连死的时候。都能搞出一堆成语来。不得不称呼这位大哥为:中华成语之王!
有关韩信的成语。目前来看。至少有30个。战无不胜、推陈出新、国士无双、独当一面、多多益善、妇人之仁、匹夫之勇、解衣推食、明修栈道暗度陈仓、背水一战、拔旗易帜、置之死地而后生、问路斩樵、十面埋伏、居常鞅鞅、功高震主、金石之交等等。
我们都知道。韩信的结局是相当悲惨的。由于他是名震天下的大将军。所以吕后并没有用刀斧斩杀韩信。而是让一帮宫女。用竹签子活活捅死了。谁也想不到。这位征战多年的兵仙。最后却死于妇人之手。那么他的死留下几个成语故事呢?
一、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韩信当初在项羽那儿打工。可惜项羽整天让他捧着戟。啥正经事也不让他干。韩信一气之下就跳槽到了刘邦这儿。
刘邦当时好歹也是汉王了。妥妥的上市公司老总。你一个小兵前来投靠谁能认识呢?因此韩信的发迹。多亏了两个人。一个是给刘邦开车的御用司机夏侯婴。一个则是大名鼎鼎的丞相萧何。
韩信到了刘邦这儿。因为识几个字。所以就被任命为治粟都尉。也就是粮仓管理员。结果韩信还是郁郁不得志。不小心就犯了法。在被杀之前。韩信大喊着:汉王不想得天下了吗?为啥要杀我这么靓的仔?
夏侯婴一听就知道韩信不是普通人。立刻放了韩信。并且和韩信聊了几次。发现这家伙简直是个人才啊!于是果断将韩信推荐给了萧何。萧何是见过世面的人。但是跟韩信聊了一会儿以后。终于也忍不住大加赞叹。
可是刘邦偏偏就是瞧不起韩信这家伙。因此韩信打算再次跳槽。就这么跑路了。萧何得知以后。二话不说。月下追韩信。终于把韩信找回来了。
但是韩信是个生气宝宝。他表示:不给我大将军做。那就让我走!
萧何对韩信狮子大开口的行为。虽说有点疑惑。却也很感兴趣。所以力荐韩信为大将军。这就是成也萧何。
为啥败也萧何呢?因为当时韩信从楚王贬谪为淮阴侯以后。心里非常难受。一直不愿意搭理刘邦。甚至和陈豨商量好了。打算一起谋反。
这事儿被吕后知道以后。吕后便打算先发制人。可是直接叫韩信过来。人家肯定不会犯傻。因此吕后就让萧何这个老好人前去。萧何在韩信这儿是有点面子的。看在萧何的份上。韩信就这么去了。结果韩信就被吕后诛杀了。
二、钟室之祸。
韩信到了吕后那儿以后。谁也想不到。吕后是要灭了他。但是吕后并没有特别极端。而是在长乐宫中。让武士将韩信绑了起来。
为啥不直接杀掉呢?因为韩信对汉朝是有很大功劳的。这么直接杀掉似乎不妥。而且吕后想要羞辱一下韩信。
所以吕后让自己后宫的宫女。拿来了一堆竹签子。将韩信弄到悬钟之下。用竹签子给活活戳死了。
有意思的是。韩信临死前还说了这么一句话:我很后悔没听蒯通的计谋啊。要不然咋会被你这个妇人给害死呢!
蒯通表示很无奈啊:大哥。你要死就快点啊。临死前把我供出来是几个意思?我以后不要混饭吃了吗?
刘邦后来果然把蒯通抓了。甚至要煮了他。不过蒯通是个奇人。口才特别好。一番劝说之下。刘邦居然还真的把他给放了。
三、生死一知己。存亡两妇人。
这个故事就有点长了。韩信早年很穷苦。到处混饭吃。现在简称街溜子。时间长了。周围的人。就不给他蹭饭了。甚至连他哥哥嫂子都嫌弃他。
为此他只好到处流浪。可他不曾见过海洋。要是这么下去。韩信非活活饿死不可。一直等到有一天。他遇到了漂母。也就是在河边洗衣服的阿姨。他才算是勉强吃饱了肚子。所以说是漂母给了他小命。支撑到他去参军为止。
后来他的小命落在了吕雉手里。是吕雉这个女人。终结他的小命。这就是存亡两妇人的故事。
至于生死一知己。也就是当初萧何月下追韩信的故事。萧何就是韩信最重要的知己。没有萧何就没有韩信的未来。
四、飞鸟尽良弓藏。
这个成语显然不是韩信的专用成语。其实此前在《史记》中。范蠡就曾经说过这么一段话: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
讲的就是范蠡和文种帮助越王勾践击败了吴王夫差以后。范蠡打算游猎江湖。不问世事。而文种却打算在勾践这儿享受荣华富贵。
结果正如范蠡所言。文种没能享受多久。便被勾践给宰了。而范蠡知道。勾践这个人只可以同患难。不能够共富贵。所以他就提前开溜了。
到了韩信这儿。这个成语同样很管用。而且后人知道这个成语。大多数都是从韩信的故事里得知的。
因为韩信对刘邦的事业帮助太大了。可以说没有韩信的话。当初的大汉上市公司早就濒临破产了。没有韩信的话。压根就无法建立大汉王朝。
可是到了论功行赏的时候。韩信不仅没有获得巨大的赏赐。反倒是被刘邦和吕后给算计了。你说这是不是鸟尽弓藏呢?
总结:韩信稍微动点歪脑筋。天下可就三足鼎立了。
韩信太牛了。带着一票人出蜀地。先平定三秦。后灭了魏国、代国、赵国、齐国。可以说北方的半壁江山。都被韩信给打下来了。
这个时候的韩信完全可以按照蒯通的策略。选择自立为王。和刘邦平起平坐。因为他立下的功劳足以如此。
当初刘邦不也只是项梁手下的一员将领嘛!现在他还不是要跟项梁的侄子项羽争夺天下?而韩信实力强大。威信也很高。如果选择叛汉。必然会造成三足鼎立的局面。
可是韩信对刘邦是充满感激的。他感念刘邦的知遇之恩。所以只要了一个齐王的封号。其实要我说。你要真的感念。那就什么都别要。让人家主动封赏。趁着刘邦和项羽对峙的时候。来要这个封号。这不就是威胁嘛!所以说韩信带兵打仗一流。人情世故太弱。而江湖不是打打杀杀。而是人情世故。
参考资料:《史记》
其他观点:
韩信有一块“免死金牌”。是刘邦对他的诺言:“见天不杀。见地不杀。君不杀韩信。铁不杀韩信。”
后来吕后想要除掉韩信。但又不好违背这道诺言。于是就在一个叫做“钟室”的密室里。让人把韩信吊了起来。让他头见不着天、脚沾不着地。然后让宫女用竹杆把他活活捅死。
这个情节出自一部野史小说《西汉演义》。在《史记》里对韩信遇害的说法是:吕后使武士缚信。斩之长乐钟室。
说起韩信这位“有故事”的男同学。两个成语怎么够?!
韩信作为汉初三杰。除了军事才能之外。他最大的特点就是他的人生经历。衍生了许多发人深省、振聋发聩的成语故事。小编数了数。大概有30多个。活脱脱的“成语专业户”。(文末有惊喜。)
不仅如此。人家还是个伟大的发明家。他在吕后诱捕入狱后。在监狱里发明了象棋。在垓下之战中发明了风筝。制造出“四面楚歌”终结了楚霸王项羽。
谁也想不到。这位征战多年的兵仙。这样一位技能满满的奇才。人生结局却相当悲惨。竟然被一帮宫女用竹签子活活捅死了。
韩信的死也成就了两个成语。拨开历史的云烟。来看看韩信的事迹留给后世的文化瑰宝。
一、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1、成也萧何
韩信的人生起点非常低。出生于贫穷的百姓之家。母亲去世后甚至连安葬费都拿不出来。
除了食不果腹。韩信还备受嘲弄。他走在街上。被当地的年轻人嘲笑:“你虽然长得高大。喜欢佩带刀剑。其实是个胆小鬼。”
韩信不与其计较。没想到那人又说:“你要不怕死。就拿剑刺我;如果怕死。就从我胯下爬过去。”韩信仔细地打量了他一番。低下身去。趴在地上。从他的胯下爬了过去。从此满街的人都笑话韩信。认为他胆小。
早年落魄。空有一腔志向的韩信。后来仗剑投奔了项梁。默默无闻地混了几年。毫无建树。军后本想大展鸿图。但混迹数年。依然浑浑噩噩。毫无建树。
项梁死后。韩信又归属了项羽。但项羽一向自负且傲娇。压根没正眼瞧韩信。韩信多次向项羽献计献策。也始终得不到施展拳脚的机会。
屡次碰壁之后。韩信开始改变思路。决定“良禽择木而栖”。纵观当下时局。将来能成大器者也就是敢同项羽明争暗斗的刘邦。于是。当项羽于咸阳分封诸侯东归后。韩信选择了同刘邦进入巴蜀之地。
跟随刘邦后。韩信依旧没有得到重用。他从刘邦那里只得到了一个管理粮饷的官职。
管理粮饷虽说有点大材小用。但韩信却花最少的时间将工作完成得井然有序。他这个工作效率。成功引起了刘邦大总管萧何的注意。
萧何与韩信交流之后。发现这小伙子能力不错。是个不可多得之才。就决定向刘邦举荐韩信。
韩信左等右等。没等到升职。他以为刘邦不买萧何的账。自己注定无出头之日。便开溜了。
这一头。萧何还没来得及向刘邦举荐。听闻韩信跑了。他赶紧去追韩信。被刘邦的大军误报萧何逃跑。刘邦十分崩溃。因为这时候他手下跑的多。萧何就像刘邦的左膀右臂。如今萧何跑了。刘邦可就尴尬了。
过了两天。萧何回来了。刘邦虽然生气。但心里早已乐开了花。他佯装骂道:“你逃跑。是为什么?”
萧何回答道:“我不敢逃跑。我是追逃跑的人”
刘邦疑惑:“你去追回来的是谁?”
萧何答:“韩信啊。”
见刘邦毫无反应。萧何力荐道:“像韩信这样的人才。是普天下也找不出第二个来的。大王假如只想老做汉中王。当然用不上他;假如要想争夺天下。除了韩信就没有可以商量大计的人。”
刘邦还对韩信将信将疑。不肯委以重任。但萧何愿以身家性命作担保。最终。在萧何的一番“洗脑”操作之下。刘邦决定给韩信封坛拜将。
韩信在萧何的大力举荐下。成功晋级为刘邦手下的大将。这便是“成也萧何”的典故。
2、败也萧何。
成为大将军的韩信。将自己的军事才能发挥得淋漓尽致。在战场上战无不胜。给大汉朝的建立立下了赫赫战功。成为了和萧何、张良齐名的汉初三杰。
而且他还是三杰里地位最高的。萧何、张良是侯爷。而韩信是王爷!刘邦忌惮韩信。不断削弱韩信。韩信从齐王变楚王。后来又从楚王变淮阴侯。最终也成为了侯爷。
韩信一路被贬。心里非常难受。对刘邦也产生了抵触情绪。也不怎么愿意搭理刘邦。他甚至和陈豨商量好了。打算一起谋反。
汉十年(前197年)。陈豨反叛。刘邦亲自率兵出击。韩信一边装病不去。另一边私下派人密报陈豨:“只管起兵。我在这里协助您。”
按照韩信的计划。只要等到陈豨的消息。他便让家臣在夜里假传诏书赦免各官府服役的罪犯和奴隶。打算发动他们去袭击吕后和太子。
没想到韩信的家臣中有一位得罪了韩信。被韩信囚禁起来了。这位家臣的弟弟怀恨在心。便跑去吕后面前告密。揭发了韩信谋反的内幕。
吕后得知消息后。决定先发制人。铲除韩信。
吕后是个颇有心术的人。她知道直接喊韩信过来肯定不行。于是便绕了个圈子。让萧何出面去请韩信。
吕后就和萧何谋划。萧何给韩信来了个大招。他说刘邦打败陈豨回来。请韩信去庆功。
这其实就是一场心理战。韩信听萧何这么一说。内心已经绝望。同时还伴随着心虚和害怕。他丝毫没有怀疑萧何所说的真实性。便直接去了。结果这一去。无异于“请君入瓮”。韩信被吕后杀害。再也回不来了。
韩信临斩时说:“我后悔没有采纳蒯通的计谋。以致被妇女小子所欺骗。难道不是天意吗?”
韩信死后。吕后又诛杀了韩信三族。
二、钟室之祸。
话说韩信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进了宫。他没有见到凯旋而归的刘邦。而是看到笑得很得意的吕后。
胜券在握的吕后早已等候多时。见到韩信后。她命令武士将韩信绑了起来。
鉴于刘邦之前对韩信的承诺“见天不杀。见地不杀。君不杀韩信。铁不杀韩信。”
吕后也不好直接动手。更何况韩信对汉朝立下了显赫功劳。直接诛杀也不太妥当。
但心狠手辣的吕后怎舍得轻易放过韩信呢?她要用更残忍的方式羞辱韩信。
吕后让自己后宫的宫女。拿来了一堆竹签子。将韩信弄到悬钟之下。用竹签子给活活戳死了。
韩信临死前说道:“我后悔没有采纳蒯通的计谋。以致被妇女小子所欺骗。难道不是天意吗?”
这句话不说啥事没有。一说反而给蒯通招来了杀身之祸。
刘邦知晓后。把蒯通给抓捕了。甚至扬言要要煮了他。幸好蒯通是个奇人。口才特别好。一番辩护之下。刘邦居然还真的把他给放了。
韩信死后。吕后又诛杀了韩信三族。
三、生死一知己。存亡两妇人。
“生死一知己。存亡两妇人”。这句话是韩信墓前的祠堂中的对联。寥寥十字。却高度概括了韩信一生。
“一知己”指的是萧何。韩信说“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与“生死一知己”的意思是一样的。由于萧何的巨眼识才。强力推荐。韩信才得以施展胸中抱负。而韩信也就萧何视为知己。
“两妇人”。指的是“漂母”和吕后。这两个决定了韩信存亡的两个女人。
早年无依无靠的韩信经常饿肚子。有一次。一个在河边漂洗衣物的大娘见他可怜。便给他端来饭食。这一送饭就连续送了几十天。韩信十分感动。他对那位大娘说:“我一定重重地报答老人家。”
没想到大娘生气地说:“大丈夫不能养活自己。我是可怜你这位公子才给你饭吃。难道是希望你报答吗?”
后来韩信混得好了。真的回报了当年“漂母”的一饭之恩。如果没有这位“漂母”送饭。韩信估计年纪轻轻就饿死了。
“漂母”赐饭。保存了韩信的生命。吕后设计。断送了韩信的生命。这便是“存亡两妇人”。
与韩信有关的成语集锦:
1. 战无不胜。刘邦建立汉朝后对韩信的评价。指的是打仗没有不取得胜利的。形容力量十分强大。百战百胜。
2. 国士无双。萧何在向刘邦推荐韩信是说他是国士无双。指一国独一无二的人才。
3. 一饭千金。韩信落魄时曾对施舍给他的老妇说以后定当后报。韩信衣锦还乡时并赏赐她千金比喻厚厚地报答对自己有恩的人。
4. 多多益善。刘邦和韩信有一次对话。刘邦问韩信“你能带多少兵”韩信回答说“多多益善”形容一样东西或人等越多越好。 又有韩信将兵多多益善之意。
5. 十面埋伏。韩信设伏兵于十面以围歼项羽。指周围布置了重重埋伏。
6. 背水一战。在韩信攻打赵国的时候。他采取背水一战的计谋。赢得了战争胜利比喻在艰难情况下跟敌人决一死战。
7. 拔旗易帜。韩信北上灭赵的一个计谋。拔掉别人的旗子。换上自己的旗子。比喻取而代之。
8. 置之死地而后生。韩信北上灭赵的一个计谋。原指作战把军队布置在无法退却、只有战死的境地。士兵就会奋勇前进。杀敌取胜。后比喻事先断绝退路。就能下决心。取得成功。
9. 明修栈道。暗渡陈仓。韩信为了东进中原。采取麻痹敌人的办法。让士兵去修理栈道。而却领大军从陈仓出来。占领了关中。在军事上的含义是:从正面迷惑敌人。用来掩盖自己的攻击路线。而从侧翼进行突然袭击。这是声东击西、出奇制胜的谋略。
10. 兵仙神帅。比喻韩信出神入化的用兵艺术。
11. 胯下之辱。韩信落魄时。一个同乡人欺负他。让他从自己的裤裆下钻过去。韩信果真从那个人裤裆下钻过去。指极大的侮辱。
12. 解衣推食。韩信说刘邦把穿着的衣服脱下给自己穿。把正在吃的食物让自己吃。形容对人热情关怀。
13. 居常鞅鞅。刘邦建立汉朝后。夺去了韩信的兵权。而韩信从此称病不朝。闷闷不乐。也指的是因不平或不满而常常郁郁不乐。
14. 功高震主。指的是韩信功劳太大。使君主地位受到威胁而心有疑虑。
15. 金石之交。武涉曾经劝说韩信自立。说道:你和汉王刘邦的关系这么好。但是最终还是被他所擒的。指的是如同金石般坚不可摧的交谊。
16. 独当一面。张良和刘邦的一次谈话中。张良对韩信的评价。指的是单独负责一个方面的工作。
17. 略不世出。指的韩信的功劳很大。天底下没有人可以与他比的。后用于夸奖人等。
18. 不赏之功。说的是韩信在战争中功劳。后形容功劳极大。
19. 匹夫之勇。指不用智谋。单凭个人勇气行事的行为。
20. 妇人之仁。韩信在和刘邦的一次说话中。评价项羽。说项羽是妇人之仁。指的是妇女的软心肠。旧指处事姑息优柔。不识大体。
21. 推陈出新。当年韩信刚投奔刘邦时。刘邦让他管理粮仓。韩信提出了\”推陈出新\”的管理理念。即把粮仓开设前后两个门。把新粮从前门运送进去。把旧粮从后门运出来。这样可以防止粮食在蜀中炎热潮湿的环境下腐败变质。从而使蜀中粮仓不再有变质浪费的现象。指的是去掉旧事物的糟粕。取其精华。并使它向新的方向发展
22. 勋冠三杰。三杰指的是萧何、张良和韩信。意思是说。三杰之中。韩信的功劳最大。
23. 伐功矜能。司马迁对韩信的评价。指吹嘘自己的功劳和才能。形容居高自大。恃才傲物。
24. 伪游云梦。指刘邦伪游云梦。诈捕韩信事。
25. 乘人之车者载人之患。衣人之衣者怀人之忧。食人之食者死人之事:韩信当年说的一句话。指的是坐人家车子的。要与人家共患难;穿人家衣服的。要替人家的事担忧;靠人家养活的。要为人家的事拼命。
26. 愚者千虑。必有一得;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李左车在和韩信谈话中。李左车提出的这个观点。指的是聪明的人在上千次考虑中。总会有一次失误;愚蠢的人在上千次考虑中。总会有一次收获。
27. 人心难测。韩信北上灭赵的时候。说张耳与陈余两人为刎颈之交。后两人翻脸。人的内心难以探测。喻指人的心思难以揣测。多用于贬义。亦做“人心莫测”。
28. 钟室之祸。楚汉相争。韩信屡建奇功。刘邦称帝后。封信为淮阴侯。因遭吕后忌。被斩于长乐宫悬钟之室。
29.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成事由于萧何。败事也由于萧何。比喻事情的成功和失败都是由这一个人造成的。
30. 生死一知己。存亡两妇人。参见:生死一知己。存亡两妇人
31. 问路斩樵。楚汉相争的时候。韩信协助汉王刘邦同楚兵作战。韩信为出奇谋袭楚。绕道而行。然而道路方向未明。遂下马问樵夫路向。韩信听后。把樵夫斩杀。部将问为什么。韩信称恐樵夫泄露他们的行踪。
以上就是由优质生活领域创作者 生活常识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本文地址:http://www.shenzhoubaby.com/184379.html,转载请说明来源于:生活常识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qq.com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论(2)
韩信,刘邦,项羽,吕后,成语,的人,是个,指的是,妇人,存亡
没想到大家都对军事奇才韩信之死被一群宫女用竹子捅死,成就了两个什么成语?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韩信不仅是个军事奇才。而且是个有故事的人。且不是一般故事。而是能发人深省、振聋发聩的成语故事。最让人称道的是。这类故事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