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回答:
这里的“讷”是忍而少言。“敏”是机敏、积极。
毛泽东同志熟读经典。给她的两个女儿分别取名:李敏、李讷。便是出于论语。
其实。当今的我们每个人。不但说话时要三思而后说。行动时也要三思而后行。翻译成大白话就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弄清楚5W1H。这是管理工作中。对目标计划进行分解。和进行决策的思维程序。
这六个问题是:
(1)Why——为什么干这件事?(目的);
(2)What——怎么回事?(对象);
(3)Where——在什么地方执行?(地点);
(4)When——什么时间执行?什么时间完成?(时间);
(5)Who——由谁执行?(人员);
其他观点:
感谢邀请。先说这句话的出处。“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出自四书之一的《论语》第四章。里仁篇。
由此可见。孔子说。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可用一句话概括:君子少说多做!
少说多做。孔子的这句话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突出特点:重行。重实践。
重实践。务实效。是中国传统文化流传几千年的一个优秀传统。从上古的神话到尧舜禹。从孔子到孟子、荀子再到宋明理学。“行”在中国文化中都是一个重要的词语。重行大于重知。
孔子为什么如此强调、重视实践?原因其实很简单。说话容易做到难。
这个问题。到今天。仍然是许多人的通病。说话时能说上天。落到行动处却连影子都没有。所以。孔子认为。嘴上功夫不重要。是否君子看行动!满嘴仁义道德的人。不一定是君子。不标榜自己的人。倒有可能是那个“该出手时就出手”的真君子。
“一念发动处即是行”。一个人。你心里想了什么、起了什么念头。其实就是你的行为。所以。要在一念发动处修养自己。这才是真正的君子。阳明的思想固然有反对者。但一个人。如果能看到自己每念发动处的“善”和“不善”。这样的人格。一定可以称得上君子品格的。
今天。我们身边仍不乏嘴上的伟人。行上的矮人。殊不知。人生苦短。转瞬即逝。再好的念头。再美的理想。没有实践。只是黄粱一梦。
如果您也喜欢传统文化。欢迎关注繁星国学。和我们一起寻找儒道文化的智慧!
其他观点: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出自《论语·里仁》篇。这里的“讷”是忍而少言。“敏”是机敏、积极。意思是君子说话要谨慎。而行动要敏捷。这句话告诉我们讲话要慎重。三思而后言;做事要积极敏捷、雷厉风行。不然言多必失。祸从口出。却不知所以然。岂不误了大事;而做事优柔寡断。机会必将贻误殆尽。
这句话既富有劝诫之意。又具有辩证的哲理;慎言不是不言。而是要言之有理。言之有物;孔子强调真正的君子应该少说话多做事。夸夸其谈并非最佳选择。东晋时期。王徽之三兄弟曾到太傅谢安家里做客。王徽之和王操之说话较多。且谈的多为琐事俗事。而王献之简单问候之后再无多言。事后谢安的宾客问这三兄弟谁更胜一筹。谢安认为是王献之。其理由是“吉人辞寡”。
孔子不仅强调“讷于言”。更强调“敏于行”。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孔子知道。说大话容易。做成事困难。许多事情。尤其是社会性事物。表面上看着简单。实际上却是千头万绪。而且。许多时候是有一利必有一弊。看起来是做件好事。实际上可能会带来更大的隐患。再说。任何事物都处在时时变动之中。眼前有利。并不代表将来有利;对有些人有利。并不代表着随社会大众有利。如此等等。不加深思和认真实践。很难理解做事之难。也不会有长远眼光。少说话。勤观察。理清头绪;重实践。多做事。识得轻重缓急。才是正确的思路。只有知道哪些该做。哪些不该做。才能兴利除弊。造福社会;只有知道先做什么。后做什么。才能提高自己办事的效率。事半功倍。
“君子讷于言而敏于行”。因此。我们在评价一个人的时候。不应该只听他的语言是否动听是否漂亮。“听其言”。还要“观其行”。
判断一个人当然不是看他的声明。而是看他的行动。不是看他自称如何如何。而是看他做些什么和实际上是怎样一个人
——(恩格斯)
在一个正气上扬的社会。“脚踏实地干一刻”应该永远比“夸夸其谈一整天”强百倍!我们的社会需要更多的求真务实扎扎实实做事的人。
以上就是由优质生活领域创作者 生活常识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本文地址:http://www.shenzhoubaby.com/181262.html,转载请说明来源于:生活常识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qq.com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论(2)
君子,孔子,的人,这句话,看他,论语,说话,有一,少说,多做
没想到大家都对如何理解这句话“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这里的“讷”是忍而少言。“敏”是机敏、积极。毛泽东同志熟读经典。给她的两个女儿分别取名:李敏、李讷。便是出于论语。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