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回答:
乾隆十四年(1749年)正月。西川班拦山脚下。刺骨的寒风中。漫天雪花飞舞;一片萧瑟之中。一个衣着华贵、但是脸如死灰的中年人。手握着一把紫呢刀套、绿鲨鱼皮刀鞘的名贵腰刀。绝望地跪在冰冷的地上。口中喃喃自语。仿佛在说些什么。
他旁边站着一个穿着黄马褂的御前侍卫。周围还有几十名侍卫模样的军士牢牢守住周围。严密看守者这个中年人。
那个御前侍卫冷冷地看着中年人自言自语了好一阵。眼看时辰不早。走上前去。恭敬中带着一丝丝鄙视的说:
“中堂。时候不早了。皇上的旨意您已经听过了。还是尽早奉旨吧。皇上本来是要将中堂在军前正法的。念在令祖太师恪僖公功勋卓著。及当今皇太后亲亲之情。所以后发上谕。以令祖亲配腰刀赐予你。止僻静处自尽罢了。还请中堂不要为难卑职。早早上路吧!”
中年人听了御前侍卫的话。木然无语。伏地向北磕了几个头。站起身来。左手持鞘。右手缓慢地抽出腰刀。端详了一会儿自己的祖父曾经挥舞过的这把锋利兵刃。叹了一口气。猛地将刀夹在自己脖子动脉上使劲一拉。鲜血顿时喷洒而出。飞溅数尺。染红了四周雪白大地;随即其身体扑通一声扑倒在地。口中“嗬嗬”数声。想要说话。但是已经说不出来。手脚开始不断抽搐。一会儿后。渐渐不再动弹。无声无息。
御前侍卫又等了一会。见中年人身上已经盖满白雪。于是上前试了试鼻息。确定其已死。便吩咐周围的军士将早就准备好的棺材抬过来。把中年人装进去。然后井然有序地离开了这里。大雪不止。不一会儿。地面上的血迹就被掩盖。白茫茫一片。再也看不出来曾经发生过什么。
谁也没有想到。在这里自杀的中年人。就是军机处领班、保和殿大学士、吏部兼兵部尚书、一等果毅公。皇帝之下的臣子第一人—-讷亲!
为什么堂堂领班军机、大学士、一等公爵。会在西川偏远之地。被乾隆帝赐以其祖父遏必隆(即上文所说的太师恪僖公)亲配腰刀(即遏必隆刀)。勒令自裁呢?这件事还要从头说起。
讷亲。满洲镶黄旗。钮钴禄氏。是清开国大臣弘毅公额亦都曾孙。康熙帝顾命大臣之一、果毅恪僖公遏必隆之孙;领侍卫内大臣、议政大臣、果毅悫敬公尹德次子;其姑母(遏必隆之女)为康熙帝孝昭仁皇后。
讷亲出生高贵、家世显赫。又是皇室姻亲。可以说根正苗红。而讷亲自己也因为办事得力。为人机敏。得到了皇帝赏识。
早在雍正五年(1727年)。讷亲之父尹德去世后。雍正帝就提拔他为散秩大臣、兼銮仪使。着重培养他。讷亲也不负所望。以恭谨勤廉的行事风格。颇得雍正帝欣赏。在雍正晚年的时候。顺利进入军机处。辅佐雍正帝处理日常政务。就此进入清中枢权力机构。此后近二十年。讷亲一直担任军机大臣。操柄大权。为雍正、乾隆两代皇帝所已倚重。
讷亲在军机二十年。一直以廉洁奉公、不结私党、不行私利为座右铭。平常从不因权力而谋取私利。对于钻营奉承的人也是拒而远之。为了表示自己杜绝疏通营私。他在家门口养了一只凶恶的獒犬。以此避免上门溜须官员车马之繁。对于讷亲的这种做法。后来的乾隆帝都表示过赞赏。
雍正十三年(1735年)八月二十一。雍正帝在圆明园突发疾病。八月二十三。已经病危的雍正帝自知将不久于人世。急忙宣三位军机大臣连夜赶到圆明园。弥留前告诉他们自己密立皇储人选。并授予三人为辅佐新帝的顾命大臣。三人中。两个是我们后来都很熟悉的鄂尔泰、张廷玉;第三个。就是讷亲。
鄂尔泰、张廷玉。是自康熙帝时期就参与政务的老臣。数十年辅佐国政。经历康熙、雍正两代皇帝。经验老到、政务熟迩。被授以顾命重任不出意外。而讷亲。年轻资浅。建树不丰。居然也被授以顾命职责。这可以看出他是多么受雍正帝看重。所以才委其以要职。寄希望他担负更大的重任。
乾隆帝继位后。对于两位老臣是明扬暗压。不动声色地加以裁抑。鄂尔泰、张廷玉历宦三朝。身边自然聚集了大批党羽。不管其内心如何。总归是对年轻的乾隆帝独揽大权有一定的阻碍和威胁。为了紧握皇权。太阿在执。乾隆帝必然要培养自己的势力。而最让他看重的人选自然就是雍正帝所留下最年轻的顾命大臣–讷亲。
讷亲与乾隆帝年纪相仿。幼年时的乾隆帝。因生母崇庆皇太后(孝圣宪皇后)钮钴禄氏的缘故。还和讷亲有过很愉快的交往(崇庆皇太后。是讷亲曾祖额亦都堂弟额亦腾的曾孙女)。所以于亲、于近、于才。讷亲都是乾隆帝最为器重、最为亲近的臣子。年轻的皇帝自然要重用年轻臣子中的佼佼者。
自乾隆二年(1737年)起。讷亲就走上了飞黄腾达的仕途之路。先后任兵部尚书、吏部尚书、军机大臣(乾隆二年。军机处重开)。并在乾隆九年(1744年)奉诏代天子视察河南驻军、江浙河道海塘。各处地方官员知道讷亲是皇帝宠臣。深受重用。所以对他揣摩逢迎、阿附攀营。
讷亲对此却一概避之。并不接受攀附。回京后还把地方官趋奉之事详细奏明与乾隆帝。乾隆帝对讷亲不受攀附、不结私党的行为非常欣赏。因此对他的信任愈发强烈。
乾隆十年(1745年)。领班军机大臣鄂尔泰病重。无法继续承担职责。讷亲也顺理成章地担任的更多职责。以协助乾隆帝处理政务。当年。讷亲先后授协办大学士、国史馆总裁。然后晋升保和殿大学士。几乎已经替代了鄂尔泰的全部职权。
五月。鄂尔泰去世。讷亲立即被乾隆帝诏命为军机处领班大臣。排名在另一位老臣张廷玉之前。讷亲十分谦虚。上奏乾隆帝说自己资历浅显。不足以服众。张中堂元勋重臣、齿德俱尊。自己不敢居于其之前。乞伏皇上将自己排名于张廷玉之后。以示国家尊重老臣之意。
乾隆帝心里觉得讷亲谨慎。是好事。所以对人事稍做修改。下诏说:
“内阁奏事。讷亲为首。吏部行文。张廷玉在前面。”、“军机处奏事。满臣以讷亲为首。汉臣以张廷玉为首。”
这样。即满足了国家尊崇老臣的优容之意。又在实际上达到了重用讷亲的本意。而讷亲。也因皇帝的器重和欣赏。达到了他人臣生涯的顶点。
如果一切没有意外的话。讷亲将和同为顾命大臣的鄂尔泰、张廷玉两位前辈一样。操执权柄数十年。为乾隆帝鞍前马后处理政务。直至寿终。身后很大概率会配享太庙。享受后世景仰。而他与乾隆帝君臣相得相知的佳话。也是美谈一件。如果。如果没有后来发生的事。那该多好。
乾隆帝闻讯勃然大怒。为了平息地方土司挑衅叛乱。同时也是为了杀鸡儆猴、压服其他土司的不臣之心。所以罢免了之前平息瞻对土司作乱时不利的川陕总督庆复。调云贵总督张广泗为川陕总督。率领重兵出征大金川。希望利用他之前在处理苗疆起义时经验。来平定大金川叛乱。
张广泗抵达大金川后。开始时用兵顺利。连下毛牛、马桑等被大金川兵攻占之地。并利用土司之间的矛盾。让小金川土司泽旺投诚清军。出兵协助攻击大金川莎罗奔。
乾隆十二年(1747年)七月。清军攻至大金川主要据点刮耳崖。莎罗奔率领大金川军退守领地内各碉楼。继续对抗清军。在川西所特有的藏、羌碉楼面前。清军进攻受挫。一筹莫展。而莎罗奔利用这些高达十余米、全部用坚固石头砌成的碉楼防御群。坚守不出。并伺机偷袭清军。给清军的进攻制造了巨大障碍。
川西碉楼大都依靠险峻地势建造。大者前后左右有数个独立碉楼。组成相呼应的防御圈。其中提前掘好水源。囤积了大批粮食。易守难攻。号称固若金汤。莎罗奔将大金川兵撤入碉楼防守。清军无论用火攻、地道、投毒、炮击、围困等攻击手段。都不能奏效。而且碉楼内守军还可以趁楼外清军疲惫时出来偷袭。使清军损失惨重。
张广泗在西川半年。多次以重兵攻打大金川驻守的刮耳崖碉楼群。都不能奏效。束手无策。最后只得向乾隆帝上奏。说明困难。及请增派援军。
乾隆帝得报后。对于能够轻松平定大金川的信心有些动摇。但是没觉得事情有多么棘手。只是下令张广泗把军队移驻平地。稍缓进军。等第二年开春后。再行征讨。
但是就在这一年底。大金川军趁清军攻击不畅。被迫退兵的当口。利用地形和气候的掩护。在马尔邦袭击了清军后队。一举歼灭三千清军。并夺走大量军服物资、毁坏了多门清军用来攻击碉楼的大炮。此后。莎罗奔再接再厉。趁清军退兵之时。出击其余土司领地。占据多处关隘。并尾随攻击撤退中的清军。致使张广泗所属大军折损过万。粮秣物资损失巨大。归附清军的其他土司也有叛乱的企图。清军迅速平定大金川的计划彻底破产。
乾隆十三年(1748年)正月。清军失利。惨败撤退的消息传到京师。乾隆帝怒气大发。下诏斥责张广泗劳师糜饷。无功而返。严令其继续作战。一定要将大金川平定。张广泗为了减轻压力。上奏乾隆帝。说明当初大金川作乱。都是受到前川陕总督庆复在平息瞻对作战中一味姑息。纵容当地土司而导致大金川莎罗奔起了轻视朝廷之心。乃至作乱(这这个确实是事实。但是张广泗此时提出来就有分责推脱之嫌了)。
乾隆帝经过调查。确定其所言属实。顿时龙颜震怒。将庆复免官。逮捕入京。审讯后处死。以此来威慑大金川前线诸文武官员。让他们以此为戒。奋力作战。
乾隆十三年(1748年)六月。半年时间过去。但大金川战事却毫无进展。清军没有摆脱被动局面。而且经过一年的山地作战。大多疲惫不堪。士气也因此低落。主帅张广泗也毫无办法。只能苦苦支持。以待朝廷援兵。
就在当年三月。乾隆帝原配皇后富察氏在随同其南巡途中病逝于山东德州。乾隆帝与皇后感情深厚。对发妻的去世悲痛万分。并由此迁怒于群臣。处罚乃至处死了多名在皇后丧事期间犯错的大臣。所以。对于臣子们在西南平乱作战中毫无进展的结果。已经极度不满的乾隆帝无法再容忍。准备换将指挥。
而换谁前去指挥作战。乾隆帝想当然的认为军机大臣讷亲是最合适的人选。他机敏干练、办事扎实。而且贯彻皇命坚决彻底。为人也是公正廉明。让他前往西川。统筹大军。平定叛乱。一定是手到擒来。于是乾隆帝下诏以讷亲为经略、“钦差大臣”。前往西川。接替张广泗指挥对大金川作战。
乾隆帝对于讷亲的优点确实没有说错。讷亲也是一个勤勉能干的循吏。如果是平常办差。那不会让乾隆帝失望。但是。乾隆帝唯独少分析了一点:那就是讷亲的军事指挥能力!在军事上。讷亲可以说毫无经验。完全不懂究竟。绝非统兵良将。
但是对于皇帝的指令。讷亲从来是不加任何条件的去执行。以往也都能将差事办好。所以此次乾隆帝让他以钦差身份领兵平叛。他也是毫不犹豫就接受下来。并立即带领随员奔赴大金川前线。准备统领大军。一举平定叛乱。为皇上分忧。
但是乾隆帝没有想到。这一去。居然就是讷亲的人生终点。乾隆帝亲手把自己最器重的臣子送上了绝路。而讷亲此去西川。出发时是多么的踌躇满志。归来时却已变成一具冷冰冰的尸体。
乾隆十三年(1748年)六月。讷亲抵达大金川清军大营。对于劳师无功的主帅张广泗。讷亲毫不留情的痛斥。将他一顿臭骂。张广泗畏惧讷亲钦差大臣、天子宠臣的身份。又不知道讷亲其实不懂军事的实情。不敢反驳。只是一味讨好。以求减轻责任。
讷亲处理政务还算内行。对于大军作战根本不明就里。为了显示手段。威压诸将。他刚到大营就下达军令。限期三天攻克刮耳崖。在之前作战中吃过苦头。深知大金川碉楼难攻的清军诸将得到军令后大惊失色。向讷亲力陈不可盲目用兵。如果一定要攻。得准备大量器械物资。然后徐徐推进才好。
讷亲不知道其中道理。认为是诸将推诿畏敌。于是大怒。以不听号令、畏敌不前罪将为首几个辩解的军官军前正法。悬头营门。震慑诸将。其余将领见新任经略如此严苛。也不敢再辩。只得百般不愿的准备进攻。
次日。清军发动全力。向刮耳崖批拼命进攻。果不其然。因为地势险要。准备不足。清军再次遭遇大败。损失惨重。而此次失败。让张广泗及诸将都了解到原来经略大人其实是个绣花枕头。中看不中用。于是对其不再尊敬。而是阳奉阴违。暗地里轻视。
讷亲出师不利。气势顿时全消。为了挽回威严。他再次指令军队出兵。而清军见识过了讷亲外行指挥。绝对不会再犯傻死拼。于是出工不出力。几千人进攻一个碉楼。磨磨蹭蹭停滞不前。楼中敌人一旦放箭放枪。立即装作不敌。赶紧撤退。以敷衍讷亲这个钦差经略。
而以张广泗为首的诸将。明白讷亲是个军事白痴后。对他鄙视不已。讷亲所下的军令。张广泗都要分辨争论。吵个不停。使讷亲权威不再。
没有军事经验的讷亲说到底还要倚重武将。对于他们的不合作竟也没有办法。只能用身份压他们出战。效果可想而知。在明白自己不可能完成皇帝下达的平定大金川任务后。讷亲一下子没有了主见。六神无主。再也不主动发布军令。而是凡事都和张广泗一同署名下令。以分担责任。在前线的时候也大部分时间呆在帐篷里。任由张广泗指挥调兵。不再过问。
经过讷亲一番折腾。本来士气就不高的清军。更是军心涣散。不堪再战。而这些。乾隆帝毫不知情。H还以为讷亲到了大金川前线后。会以他的干练。立马改变局面。很快平定叛乱。
乾隆十三年(1748年)七月。乾隆帝下旨要求讷亲上报最新军情。及作战计划。讷亲不敢汇报败战。只得先奉承皇帝策略英明、后向朝廷索要大批军械物资、再向皇帝建议以碉楼对碉楼。大修堡垒。围困大金川。如此三年之内。必将功成。
乾隆帝得到讷亲的奏报后。简直是大失所望。原本自己所倚重的肱股之臣。怎么会是这样一个毫无军事经验、又瞎出主意的庸碌之辈。经过一番思考。乾隆帝知道讷亲的才干不足以担任平定大金川的重担了。自己恐怕是选错了人。
但是为了证明自己用人正确。以及一丝丝地希望。乾隆帝没有立即将讷亲招回。而是在给了他一些时间。期盼他能够拿出领班军机的气魄。打一个说得过去的胜仗。自己再顺势将他调回来。这样大家都有体面。自己也不算识人不明。
但是乾隆帝这个愿望也落了空。讷亲也许是被之前的受挫失败打击了信心。从此对于作战指挥一概不管。诸事都推诿与张广泗等人。自己天天坐在大营里。向朝廷要军粮、要援军。
这也罢了。在不断的受挫下。讷亲居然昏了头。向乾隆帝上奏要朝廷派道士、喇嘛、和尚等前来大金川做法助战。这下彻底激怒了乾隆帝。对于讷亲颠三倒四的行为忍无可忍的皇帝直接下诏。命撤去讷亲所有职位官爵。发往塞北军前效力。以示惩戒。
其实这个时候。乾隆帝还是没有要处死讷亲的意思。他也知道自己应该是看错了人。不该让讷亲去担本来就不擅长的军事指挥。既然办差不利。那么撤职查办就是。发往塞北去受些苦。磨砺一下。以后再招回就是。
但是讷亲在大金川短短几个月。外行指挥内行的事干得太多。得罪人也太多。被撤职后。以前遭受过打击的官员们纷纷上书弹劾他。把他失利后推诿畏敌、隐瞒失败不报、与诸将不和。坐地观望等事都捅了出来。乾隆帝得知全部真相后。怒火中烧。隐隐动了杀机。
更加要命的事。讷亲被撤职后。按规矩还是要上折谢恩。就在折子里。他居然还在大谈“金川之事。不可妄动”。这简直就是在打皇帝的脸。因为力主对大金川用兵的。就是乾隆帝本人。这岂不是说皇帝没有远见。发动对大金川的作战得不偿失。
所有事情加起来。使得乾隆帝对于讷亲彻底失望。并深恶痛绝。为了严明法纪。同时也为了督促警示诸臣。及大金川前线诸将。乾隆帝下诏。说:
“讷亲误国之罪。岂可轻纵!不重治其罪。将视朕为何如主?”
决定杀讷亲以正军法。
乾隆十三年(1748年)十二月。乾隆帝命御前侍卫鄂实(鄂尔泰次子)奉宫中所藏的遏必隆刀(讷亲祖父遏必隆当年使用过的腰刀)。吩咐其前往大金川前线逮捕讷亲。并
“将讷亲带往军前。会同经略大学士傅恒。一面讯明。一面即将伊祖遏必隆之刀于营门正法。令军前将弁士卒共见之。”
要用讷亲祖父的刀。将其公开斩杀于大营所有将士之前。以彰国法。
不过。就在鄂实奉命出发后。乾隆帝思虑再三。还是念在讷亲祖父遏必隆的功劳、及自己的祖母孝昭仁皇后(讷亲姑母)的脸面、还有生母崇庆皇太后(讷亲族姐)的感受上。再发出谕旨。加恩免去讷亲公开处决。让他用遏必隆刀自尽了事。以保全功臣国戚家族颜面。而代替讷亲被公开在军前处决。以警示诸将的。是和讷亲不和、导致作战失利的川陕总督张广泗。
于是。就有了本文刚开始的那一幕。御前侍卫鄂实于乾隆十四年(1749年)正月。刚刚到达大金川军营逮捕讷亲。准备把他带到军营前处斩。马上就接到了第二道让讷亲自尽的谕旨。于是在半路的班拦山下。鄂实对讷亲宣布了乾隆帝的谕旨。让他用遏必隆刀自裁。
就在讷亲被乾隆帝勒令自裁的第二年。乾隆十五年(1750年。)京师一个同样姓钮钴禄的高官–福建副都统常保家里。诞生了一个男孩。这是常保的长子。幼年时名叫善保。而他更为人所知的名字。是成年后所改的大名—-和珅!
其他观点:
作者:史遇春
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乾隆(公元1736年~公元1796年)时期的重臣钮祜禄·讷亲。曾经被乾隆帝信任和重用。
话说。金川乱起之后。乾隆帝曾派讷亲前往。主导战事。
讷亲在协助处理朝政上。有他被皇帝认可的地方。但是。在战事督导上。他似乎有些乏善可陈。
到了后来。因为金川战事处理不力。结果。讷亲被乾隆帝杀掉了。
不知道。讷亲之死。乾隆帝在用人上有没有可议之处?
不知道。讷亲之死。是不是就是朝廷想要借一颗人头。以此来掩盖其处理战事的章法不整?
不知道。讷亲之死。是不是就是皇帝借讷亲的身份和地位。对其进行惩处。并以此来杀鸡儆猴?
既然这里是在讲讷亲之死。那么。就需要先说一说讷亲其人吧!
讷亲。生年不详。卒于清高宗乾隆十四年(公元1749年)。钮祜禄氏。满洲镶黄旗人;清世宗(爱新觉罗·胤禛)雍正(公元1723年~公元1735年)中。承袭公爵。授散秩大臣;乾隆帝即位。授镶白旗满洲都统、领侍卫内大臣、协办总理事务、进封一等公爵;后官至保和殿大学士兼吏部尚书、军机大臣;乾隆九年(公元1744年)巡阅河南、江南、山东诸省营伍。同时勘察海塘、河工。建言颇多;四年后。任经略大臣。率禁旅督师讨伐大金川土司莎罗奔;以师久无功获罪。削官;乾隆十四年(公元1749年)被乾隆帝处斩。
关于讷亲的事情。还需要补充一下:
讷亲在雍正朝末期进入军机处;到了乾隆朝。以保和殿大学士的身份位列首席军机大臣。兼管吏、户二部。是一时权倾朝野的大人物。讷亲是与鄂尔泰(西林觉罗氏)、张廷玉同时参与顾命、辅佐新帝乾隆的大臣;在雍正朝的一班老臣中。讷亲最为年轻。也是被新帝乾隆视为最可造就的一位;当日。在雍正帝大丧期间。讷亲以都统、领侍卫内大臣的身份。奉命协办总理事务。
说完讷亲的简单情况之后。再讲讲讷亲的身世。
讷亲的曾祖额亦都。清朝赫赫有名的开国元勋。恩封一等公。
讷亲的祖父遏必隆。康熙初年的四个辅政大臣(另外三人为赫舍里·索尼﹑纳喇·苏克萨哈﹑瓜尔佳·鳌拜)之一。
讷亲的父亲尹德。历官都统。领侍卫内大臣兼议政大臣。。
讷亲为尹德次子。
讷亲的姑母是康熙帝的孝昭仁皇后(孝昭仁皇后是康熙帝的第二任皇后;清朝开国名将额亦都的孙女;太师、果毅公、前辅政大臣一等公遏必隆之女;。康熙帝早年辅政大臣之一鳌拜的义女;其妹为康熙帝的温僖贵妃。)
从讷亲的身世来看。可以说。他是一门显贵。世为皇族姻戚。
就是这样的家族身世、这样仕宦经历。最终还是没有逃过被诛杀的厄运。
下面。就来具体来讲述讷亲之死。
以下文字。出自清人昭梿的笔记《啸亭杂录》卷一《杀讷亲》一节。
乾隆帝即位之初。因为看到果毅公讷亲勤勉谨慎。认为讷亲可以托付大事。所以。乾隆帝对讷亲非常信任。
讷亲这个人呢。他本身也明敏机智。每次筹划判断事情时。都会与乾隆帝不谋而合。这也是乾隆帝喜欢讷亲的原因之一。
在官场上行事。讷亲常常以清正廉直自期。并且严格要求自己。正因为这样。一般人都不敢私下里对讷亲有所动作。不敢以私利来请求讷亲行公便。
为了杜绝官场上的串门子、走关系。讷亲在自家门前拴了一条很大的藏獒。藏獒的凶猛。大家都知道。所以。讷亲家的门前。并没有填塞行情钻营的车马之迹。
因为出身的原因吧。讷亲自恃是皇亲国戚、身为贵胄。所以。在处理一些事情时。他都显得十分地严苛、刻薄。这样。也就使得讷亲被那些德高望重的大臣公卿们私下里暗暗地妒忌和怀恨。
戊辰(乾隆十三年。公元1748年。农历戊辰年)年春天。金川乱作。于是。朝廷派制军(明、清时期总督的称呼。)张广泗率兵前去攻打。因为金川的地势险要。清兵前进受阻。所以。张广泗率领的军队无法获胜。
接着。乾隆帝钦派讷亲前往统军平乱。并任命讷亲为经略(明及清初有重要军事任务时特设经略。职位在总督之上。)
讷亲到了金川之后。因为自视甚高。恃才傲物。所以。他根本就不把张广泗放在眼里。加之经略职位在制军之上。故而。讷亲对张广泗的态度。甚至于是深深的蔑视。
讷亲刚到金川的军营。就下令:限期三天之内。一定要攻克刮儿崖;并且。讷亲还不让将士们说话。只要是对他的这一命令有所建议、异议、规劝的。讷亲就立即以军法处置。正因为如此。金川的清军都十分震惊惧怕。于是。清军竭尽全力去攻打刮尔崖。结果。战事失利。清军损伤惨重。
这次战事的结果。如上所说。清军损失惨重。正是因为这样。所以。战事暂停之后。才让讷亲因为惧怕罪责和无所成就而有所忌惮。也是从这以后。讷亲才不敢再自作主张。随便下令。
随后。每次面临战斗任务时。讷亲自己都躲避在军帐之中。他从来不会亲自出战。而是远远地进行遥控指挥。
讷亲这样的作为。只会留下笑柄。只会让兵士们在底下争着对其进行取笑。这也导致讷亲在金川清军中的威望一日不如一日。导致其声望逐渐扫地。
话说。有一次。讷亲指挥着三千清军去攻打对方的碉堡。对方只有十几个人大喊着从碉堡冲击下来。清军三千多人的队伍竟然鸟兽一般四散奔离了。这是多么可笑又可悲的场面。
这时。金川的战况传到了京师。乾隆帝也知道讷亲不足以再任金川的战事经略了。但是。基于他以往对讷亲能力的认知、以往他对讷亲的信任。乾隆帝还是对讷亲抱了一些希望。就这样。乾隆帝还是期望。或许。稍待时日。大约就可以听到金川传来的好消息。然后。可以借着捷报。再把讷亲召回来。这样。讷亲体面、皇帝体面、朝廷也体面。
但是。等了一段时间。乾隆帝的期望还是落了空。时间一直在向前推移。可是。讷亲在金川用兵上。并未随着时间的前行而有大的举措、大的进展、大的收获。
乾隆帝在朝堂之上收到的金川军报。都是讷亲天天要求朝廷增兵、天天请求朝廷转运粮饷。
当日。更为荒唐的是。因为出师不捷。讷亲竟然上书朝廷。请求让首领喇嘛、终南道士前来助战。
于是。乾隆帝大怒。下令褫夺了讷亲的职务。
最初。乾隆帝对讷亲并没有非常严厉的处罚。只是命令他在塞外效力。
后来。乾隆帝知道讷亲一直在隐匿自己惨败的事实。这才非常愤怒。他立即封好讷亲祖父遏必隆的遗刀。授权给侍卫。命令监管讷亲。降其逮至军前。杀掉讷亲以警示军队。
最终。侍卫在半途又接到命令。走到班拦山时。中途就把讷亲处决了。
讷亲死后。大家一想。这样的人物都是可以杀掉的。
于是。众将士十分悚惧。再遇到战事时。都会拼命搏杀。没有人敢有半点苟且偷生的念头了。
这里。再来补充一下相关的资料。
金川之战中的制军张广泗。
张广泗(?~公元1748年)。清世宗雍正、清高宗乾隆时期的名将。以监生的身份被授职为知府;清圣祖康熙六十一年(公元1722年)。任职贵州思州;后平定准噶尔、苗疆等地。晋升为轻车都尉;从雍正四年(公元1726年)开始。追随鄂尔泰征讨苗疆。屡立战功;雍正六年(公元1728年)六月。出任贵州巡抚;深得鄂尔泰信任。是其最得力的助手;雍正十三年(公元1735年)七月二十四日。从西路军前线撤回的张广泗升任湖广总督;一年后。出任贵州总督。继续负责平息苗疆叛乱事宜;清高宗乾隆十二年(公元1747年)三月。转任川陕总督。经略平定金川军务。与此同时。加太子太保衔;因进剿金川的事务久无进展。乾隆十三年(公元1748年)。乾隆帝命大学士讷亲为经略前往。又起用岳钟琪至军营效力;讷亲、钟琪俱劾张广泗玩兵养寇。贻误军机。被革职解京。乾隆帝亲自在瀛台审讯。张广泗拒不服罪。最后以失误军机罪处斩。
《啸亭杂录》作者昭梿。
爱新觉罗·昭梿。字汲修。自号汲修主人。另说号檀樽主人;满清贵族;生于清高宗乾隆四十一年(公元1776年)。卒于清宣宗(爱新觉罗·旻宁)道光十三年(公元1833年);努尔哈赤次子礼亲王代善的第六世孙。父名永恩。原封康亲王;爱好文史。精通满洲民俗和清朝典章制度。与魏源、龚自珍、纪昀、袁枚等名士有往来;清仁宗(爱新觉罗·颙琰)嘉庆二十年因虐下获罪。革除王爵。圈禁三年;半年后释放。但未复其爵;清宣宗(爱新觉罗·旻宁)道光(公元1821年~公元1850年)时病故。其文稿大多散失。后由端方搜集整理。有《啸亭杂录》十五卷;《清史稿》卷三十礼烈亲王代善传附昭梿传。
(全文结束)
这是我的头条号网址:
https://www.toutiao.com/c/user/6134662558/#mid=6134493673
谢谢大家关注!
其他观点:
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乾隆皇帝正式撰写《御制十全记》。讲述了自己一生的“十全武功”。并就此开始自称为“十全老人”。
然而。乾隆皇帝这所谓的“十全武功”。并非每一项都能称得上是“实至名归”。其中的乾隆十二年(1747年)至乾隆十四年(1749年)“一平大小金川之战”。便是如此。尽管清军取得了最终的胜利。但也付出了极为惨重的代价。除了损兵折将外。还耗费了大量的军费。可以说这就是一场彻彻底底的惨胜。
之所以会有这样的结果。曾任军机大臣、保和殿大学士及吏部尚书的讷亲对此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而他也因为自己在“一平大小金川之战”的巨大过错。被乾隆皇帝赐以自尽。下场十分凄凉。
讷亲。出身名门。地位显赫。
讷亲。是内大臣尹德的次子。同时也是康熙朝初年四位辅政大臣之一的遏必隆的孙子。以及清朝“开国五大臣”之一的额亦度的重孙。
额亦度儿子众多。但在朝堂上真正享有名望和殊荣的。也只有其八子图尔格和十六子遏必隆两个家族分支。而这其中。遏必隆家族则是更加为人所熟知。除了遏必隆本人担任辅政大臣外。他的两个女儿也先后的嫁给了康熙皇帝。分别是历史上的孝昭仁皇后钮祜禄氏、以及十阿哥胤䄉的生母、温僖贵妃钮祜禄氏。遏必隆去世后。尹德的弟弟、遏必隆的第七子阿灵阿袭承了遏必隆的一等公爵位。并且长期担任领侍卫内大臣、议政大臣等重要职务。深得康熙皇帝的信任。成为了钮祜禄氏家族在朝堂上的代言人。
然而。阿灵阿由于在康熙朝晚年的“九子夺嫡”中全力扶保八阿哥胤禩。从而遭到了雍正的不满与嫉恨。于是在雍正二年(1724年)的时候。雍正将早在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就已经过世的阿灵阿的墓碑改为了“不臣不弟暴悍贪庸阿灵阿之墓”。随后又将阿灵阿之子阿尔松阿夺爵发配。与此同时。雍正开始大力扶持、提拔尹德。不仅让其袭承了二等公的家族爵位。还让其担任了众多要职。使其成为了整个钮祜禄氏家族新的代表。
雍正五年(1727年)。尹德致仕退休。他的儿子讷亲承袭了他二等公的爵位。并就此在朝堂上开始崭露头角。
雍正十三年(1735年)。雍正皇帝去世。按照雍正“遗诏”的安排。庄亲王胤禄、果亲王胤礼以及在此之后享有“配享太庙”殊荣的张廷玉和鄂尔泰成为了辅政大臣。共同辅佐年轻的乾隆皇帝。当然。这个时候已经担任军机大臣的讷亲。也被雍正委以了“顾命”职责。成为了又一位雍正留给乾隆的“托孤”重臣。
而在乾隆皇帝登基之后。由于胤礼过早离世。胤禄深陷“弘晳逆案”而被罢黜。张廷玉与鄂尔泰也因为党争为乾隆所不满。随即开始遭到打压。于是讷亲成为了乾隆的重点培养对象。这个时候的讷亲除了被晋封为一等公外。更是担任了保和殿大学士、兵部尚书、议政大臣等要职。并且在鄂尔泰去世后开始担任军机处领班大臣。就此成为了实际上的“百官之首”。
如果没有之后发生的事情。讷亲想必也会如同额亦度、遏必隆、图尔格、尹德等一众他的那些钮祜禄氏家族的前人们一样。在清朝的历史长卷里留下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然而。随着“一平大小金川之战”的爆发。讷亲就此迎来了人生的反转。
平定“大小金川叛乱”失利。讷亲难辞其咎。
雍正在位时期。推行了“改土归流”政策。加强了对于西南地区少数民族部落的管理。取得了非常好的成效。然而。在“改土归流”推进与实施的过程中。各地官员并没有按照统一的标准与方式实施。期间出现了以权谋私与暴力镇压的状况。这就使得一些少数民族部落开始不服从于朝廷中央的统一管理。部落间开始出现了矛盾与纷争。
乾隆十二年(1747年)初。大金川土司莎罗奔在已经控制了小金川地区的基础上。又开始对革布什咱土司控制的正地寨、以及明正土司所管辖的鲁密、章谷等地区发动了进攻。大小金川地区就此陷入乱局之中。
时任四川巡抚纪山以及川陕总督庆复。多次派兵前往镇压。而莎罗奔则是依靠复杂的地形条件。不断对清军实施打击。清军损失惨重。数次进攻均无功而返。乾隆十二年(1747年)四月。此前平定苗疆叛乱有功的张广泗出任川陕总督。率兵入川。使得包括小金川在内的一众土司望风而降。然而。在组织军队进攻大金川的时候。再次遭到了莎罗奔的顽强抵抗。张广泗损兵折将。平定大金川的计划再次破产。
在这样的情况下。乾隆皇帝紧急召回此时正在山东地区赈灾的讷亲。授其为经略。指挥平叛。
“由可信大臣亲履行间。既可察明军中实情。据实入告。又可相机指示。早获捷音。”
可事实却证明。乾隆皇帝对于讷亲的这次任用。是极为错误的。
首先。讷亲完全不懂得用兵。并且是刚愎自用、专横跋扈。
讷亲的仕途起点非常的高。同时升迁的速度又是非常的快。前文中也说了。这个时候的他已经做了十多年的军机大臣。更是位列“百官之首”的位置。讷亲对于地方官员的盛气凌人也就成为了一种必然。加上在此之前。讷亲一直在朝廷任职。尽管担任过兵部尚书的职务。但却没有一点带兵打仗的经验。可他却一意孤行的要按照自己的方针和策略来平定叛乱。俨然是彻头彻尾的“外行领导内行”。
而最终的结果便是。讷亲在尚未完全掌握敌战场我态势的情况下。做出了错误的判断与部署。并且是盲目出兵。直接导致清军损失惨重。总兵任举、参将买国良阵亡。副将唐开中身负重伤。军队士气也彻底跌落谷底。
其次。战败之后的讷亲。他性格上的懦弱与毫无责任心的缺陷也瞬间暴露无遗。
盲目派兵进攻昔岭。致使清军损兵折将。而这一次的惨败也彻底击垮了讷亲的信心。就此变得意志消沉。畏首畏尾。以至于面对乾隆皇帝催促他率兵出征的旨意。他都选择了“阳奉阴违”。不敢再有大规模的军事行动。
再次。讷亲与张广泗长时间的不和。内耗极为严重。
起初的时候。张广泗畏惧讷亲的权势与地位。对其是俯首帖耳。唯命是从。然而。在讷亲率兵打了败仗之后。张广泗便一改对于讷亲的态度。不仅对其颇为轻视和不服。并且对讷亲是处处掣肘。这更加使得讷亲是无心恋战。整个金川的战事也就此搁浅了下来。
乾隆十三年(1748年)。面对毫无进展的平叛局面。乾隆皇帝终于彻底失去了耐心。而此时讷亲与张广泗之间的矛盾也进一步激化。双方各执一词。互相弹劾。这让乾隆对这二人是失望透顶。九月。乾隆皇帝正式降旨将讷亲和张广泗传唤到了北京。
与此同时。乾隆皇帝还让大学士傅恒接替了讷亲的职务。并安排辅佐康雍乾三位帝王的名将岳钟琪协助征讨。这两人通力协作。指挥得当。在第二年的时候就迫使莎罗奔投降。“一平大小金川之战”也就此宣告终结。
讷亲最终被乾隆皇帝赐以自尽。
乾隆皇帝安排讷亲入川平乱。对讷亲是抱有着极大的希望的。然而最终的结果却让其失望至极。而更加令乾隆所气愤的是。讷亲自己已然是手足无措。但还在为自己极力开脱。将罪责推卸到了张广泗身上。并且还不肯向乾隆“说实话”。
“讷亲素性谨慎公正。朕所深知。今奉差委。自然臧臧否否、事事据实陈奏。岂因地方官之趋承与否。遂意为轩轾。”
而也正是因为讷亲的愚昧与渎职。不仅导致了军队损兵折将、伤亡惨重。同时带来了极大的军费与粮草的消耗。以至于当傅恒率兵打到最后的时候。早已是人困马乏、物资紧缺。如果不是莎罗奔的乞降。清军也很难继续支撑下去。
乾隆十四年(1749年)。回到北京的讷亲被乾隆皇帝议罪。并赐以自尽。而讷亲自尽时所用的。正是他的祖父遏必隆的遗刀。
就这样。权势、地位显赫一时的权臣讷亲只能以如此屈辱的结局方式收场。然而。如果从全局的角度来看。讷亲虽然罪责难逃。但他也确实是不折不扣的“替罪羊”。乾隆皇帝才应该为“一平大小金川之战”的巨大损失承担首要责任。
一来。乾隆在起初的时候并没有对大小金川地区的矛盾给予足够的重视。对于大金川土司莎罗奔不断的扩张也没有进行有效的遏制。最终让其在形成了气候。开始与朝廷形成对峙。
二来。乾隆在平叛的官员任用上出现了很大的问题。不管是张广泗。还是讷亲。都是典型的“内战内行。外战外行”。将大部分的精力都用在了相互扯皮与推卸责任上。尤其是对于讷亲的任用上。乾隆皇帝完全没有考虑到其只会纸上谈兵。没有任何领兵作战的经验。最终导致了军队的巨大伤亡与钱粮的极大损耗。
三来。乾隆对于平叛的局势过于乐观。同时对于讷亲有过于信任。以至于在北京的乾隆全然不知大小金川前线的具体情况。没有做出有效的部署和应对。直到局面即将失控之时。才安排傅恒和岳钟琪入川。同时也是在这个时候。开始紧急组建“西山锐建营”。训练针对大小金川战场的“特种部队”。进而最终取得了“一平大小金川之战”的胜利。
而在这样的情况下。乾隆皇帝赐讷亲自尽。既是要挽回些许的朝堂颜面。也是也是要借重臣讷亲的死重新树立自己的威信。
到了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大小金川地区再度发生叛乱。乾隆皇帝前后历时五年才最终将这一地区彻底平定。而在这“两平金川”期间。清朝共计投入兵力60余万人。耗费帑银更是超过了7000万。可以说是不折不扣的惨胜。
由此可见。虽然乾隆皇帝的这“十全武功”。为维护国家的统一与边疆的安定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持续不断的征战。也带了沉重的负担。雍正留下的“家底”。几乎全部被打光。更为重要的是。不仅仅是“两平金川”。此后的征讨缅甸。代价都是极为惨重。而将其也纳入“十全武功”之中。确实是难以称之为“实至名归”。
以上就是由优质生活领域创作者 生活常识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本文地址:http://www.shenzhoubaby.com/175342.html,转载请说明来源于:生活常识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qq.com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论(2)
乾隆,乾隆帝,雍正,大臣,清军,碉楼,经略,军机,土司,公元
没想到大家都对乾隆帝为何杀掉遏必隆之孙、孝昭仁皇后之侄、保和殿大学士兼吏部尚书、军机大臣讷亲?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乾隆十四年(1749年)正月。西川班拦山脚下。刺骨的寒风中。漫天雪花飞舞;一片萧瑟之中。一个衣着华贵、但是脸如死灰的中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