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回答:
上世纪七十年代上高中不太难。
我是一九七七年上的高中。就在我们公社中学的高中部学习。一九七九年毕业。
当时我们公社有两所中学。一所在公社所在地敖桥。就叫敖桥中学。这所中学地处山区与丘陵的分界线上。它北靠大山。面向低缓丘陵。一条省道从门前经过。环境优美。风光秀丽。现在这所中学已撤销。改名新昌五小。另一所中学叫桂丰中学。地处县城东郊。那时它只有初中。现改名为宜丰二中。为一所完中。市级重点中学。
当时。两所中学共四个初二毕业班。我们升入高中时还有两个班。升学率应在50%左右。
记得当时每个公社都设有高中部。班级多在2一3个班。当时我们高中部的师资力量较强。记得语文老师戴羽是复旦大学毕业的。后又考入复旦读研。数学老师李西全、物理老师曾为民是江西师范学院毕业的。语文老师易志坚、物理老师何钦元是宜春大学毕业的。语文老师蔡丽萍是高安师范毕业的。化学老师胡德宝是上海知青。宜春师范毕业的。
当时也有毕业班的升学考试。但没有现在这么紧张。当时怎么考的。我都忘了。有一次我问在医院工作的同村同班的发小:\”我们是怎么升入高中的?当时我有升学考试吗?\”同学很肯定地回答:\”当时有升学考试。\”可见那时的学习、考试是轻松愉快的。要不然有人还会把这么关键的初升高考试都忘了。
不过。当时成份不太好的同学应该受到了一点影响。记得我有一个家在山区的同学叫李怀忠的。为人老实本分。大家都叫他\”女妹叽\”。他学习很好。但我们上高中时。他没有再来。据说他们家成份有点高。好像是地主家庭。
当然。那时还作兴留级。有些同学因为各种原因留在下一届毕业了。有的因学习好。再读一年可能考中专、大学的机会更大。有的因为学习差些。留一级巩固加强一下。所以。有些同学并未在七九年毕业。而是八0年毕业的。
总之。一句话。当时读高中比现在还容易一些。初升高的升学率比现在还高。现在的孩子读书太苦太累了。特别是初中毕业班的孩子。因为考高中比考大学还难了。
(照片为作者所拍一一我的家乡.渊明故里.世外桃源)
其他观点:
当时如果想上高中是相当难的。
主要是因为:
一。教育资源奇缺。一般一个县只有一所高中。而且班级又很少。所以很多学生没有机会升高中。
二。学习成绩一定要很优秀。并且还要品学兼优。这个学生在学校里。放假回到生产队一定要热爱劳动。热心帮助别人。敢于和坏人坏事做斗争。
三。政审不合格的。学习成绩不管如何优秀。也不可能去上高中。比如:农村的地主。富农。带着帽子的坏分子和反革命分子子女是不允许上高中的(右派。贪污犯。服刑人员及刑满释放人员)。
所以。那个时候的青年能上高中。和范进中举一样是很受农村人羡慕的。他们就是当时的知识分子。
其他观点:
六十年代不清楚。我们那里七十年代的情况是这样的:对一些人来说。难于上青天;对一些人来。却易如反掌!原因如下;
我们那儿。处在云南边疆。相对发达的县城。最多两所中学——拿我县来说。文革中有一段时间高中还停招了。直到一九七二年。两所中学才恢复高中。也就总共十几个班吧。
较差的县。就一所中学。每届两个左右班。初高中一样。
再差的。就不好说了。
另外。即使相对发达的县。也并不是每个公社都有中学的。没有中学的公社。初中教育就采取“戴帽”的形式。在小学附设初中班(这种形式。基本每个县城都有)。
这种情形下。别说上高中。上个正规点的初中都不容易!
即便有条件上高中的县城。也因僧多粥少。竞争很激烈的!这个“竞争”。并非是指学习成绩的竞争。而是指“关系”的竞争。“出身”不好的学生。竞争力是非常差的。即便你的学习成绩在全校拔尖也没用。但若有关系。照样是可以上的。竞争力最强的。则要数部队的子女了——即便他的学习成绩全校倒数第一。只要你愿意上。高中的大门都是向他无条件敞开的!
以上就是由优质生活领域创作者 生活常识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本文地址:http://www.shenzhoubaby.com/168328.html,转载请说明来源于:生活常识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qq.com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论(2)
高中,中学,公社,学习成绩,毕业班,县城,初中,宜春,同学,一所
没想到大家都对六七十年代,上高中难不难?怎样才能上高中?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上世纪七十年代上高中不太难。我是一九七七年上的高中。就在我们公社中学的高中部学习。一九七九年毕业。当时我们公社有两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