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牙绝弦为什么有两个版本?
首发

伯牙绝弦为什么有两个版本?

优质
请用语音读文章

热门回答:

估计是题主把舍琴和绝弦两个词语搞混了。其实著名的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首见于《列子•汤问》。兹引原文于下: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r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像犹吾心也。吾于何逃声哉?”这里的舍琴是放下琴对钟子期称赞。

后来《吕氏春秋•本味集》也记录其事。其文曰: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这里又用到了摔琴绝弦。意为知音已去。不再弹琴。

后来。明代戏曲家冯梦龙把这个故事写成话本小说(估计也是戏曲)。虽然故事扩展了一些内容。但主要情节基本是按照《吕氏春秋》版本来的。载在其《警世通言》上。于是。高山流水不但成为了名动中外的琴曲。也成为了知音难觅的代名词。流传后世。根据故事的发生地还建有琴台。

特别是后来的以蔡锷将军与小风仙的故事拍成的电影《知音》。其主题歌《高山流水》在八十年代初期家喻户晓。歌词如下:

山青青\r\r水碧碧\r\r高山流水韵依依\r\r一声声如泣如诉\r\r如悲啼\r叹的是\r\r人生难得一知己\r\r千古知音最难觅





其他观点:

佰牙学琴为什么有二个版本?

因为一个出自《列子·汤问》。一个出自《吕氏春秋·本昧篇。

《列子·汤问》版:

伯牙是一位有名的琴师。琴术高明。钟子期善于欣赏音乐。伯牙弹琴的时候。想像着在登高山。钟子期高兴地说:“弹得真好啊!我仿佛看见了一座巍峨的大山!”伯牙又想像着流水。钟子期又说:“弹得真好啊!我仿佛看到了汪洋的江海!”伯牙每次想像什么。钟子期都能从琴声中领会到伯牙所想。 有一次。他们两人一起去泰山的北面游玩。游兴正浓的时候。突然天空下起了暴雨。于是他们来到一块大岩石下面避雨。伯牙心里突然感到很悲伤。于是就拿出随身携带的琴弹起来。开始弹连绵细雨的声音。后来又弹大山崩裂的声音。每次弹的时候。钟子期都能听出琴声中所表达的含义。伯牙于是放下琴感叹地说:“好啊。好啊。你能想象出我弹琴时所想的意境。我的琴声无论如何也逃不掉你的听力!”

《吕氏春秋·本味》版:

大凡贤德之人的品德是有办法了解的。伯牙弹琴。钟子期听他弹奏。刚弹琴时表现出攀登大山的志向。钟子期说:“弹琴弹得真好啊!好像泰山一样高大。”过了一会儿。琴声表现出了随流水常进不懈的志向。钟子期再一次说:“弹琴弹得真好啊!好像长江黄河一样激荡。”钟子期死后。伯牙摔破琴。拉断弦。终身不再弹琴。认为世上再没有值得为之弹琴的人了。不是只有弹琴像这样。贤德的人也这样。即使是有贤德的人。如果不以礼相待。贤德的人如何尽忠呢?这就如同驾驭不好。良马也不能跟随他跑千里远一样。

其他观点:

前一个出自《列子》。后一个出自《吕氏春秋·本昧篇》。

继《列子》之后。秦国丞相吕不韦主秦国编了一部古代类百科全书似的传世巨著。即《吕氏春秋》。斗胆说。《吕氏春秋》在编辑翻译“伯牙绝弦”中因故字面上略有差异。但核心本意上一样。并无变化。

以上就是由优质生活领域创作者 生活常识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单纯个人能力分析,仙道与牧,到底谁才是神奈川的最强第一人?

请用语音读文章热门回答:其他观点:谢邀~~这个问题感觉也是SD的老生常谈了。[&he...

晚上有时间,还有周末也休息,有什么样得兼职可以推荐?

请用语音读文章热门回答:根据你们当地情况和自身有利条件而定。依当前的全国发展状况[&...

如果一个已婚男人,被你发现了小秘密,告诉你是玩玩,怎么看?

请用语音读文章热门回答:保留个人的私密空间。维护面上的爱情其他观点:没有一辈[&he...

为什么学习很用功,但是成绩却提不上去呢?

请用语音读文章热门回答:为什么有些人很努力学习但是成绩还是不理想?虽说成绩不理[&h...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评论(2)

  • 陌念 永久VIP 2022年10月1日 06:08:13

    列子,善哉,泰山,好啊,知音,贤德,春秋,吕氏,的人,高山流水

  • 曾温暖 永久VIP 2022年10月1日 06:08:13

    没想到大家都对伯牙绝弦为什么有两个版本?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长街听风 永久VIP 2022年10月1日 06:08:13

    估计是题主把舍琴和绝弦两个词语搞混了。其实著名的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首见于《列子•汤问》。兹引原文于下:伯牙善鼓琴。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