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回答:
其他观点:
原来黄河浑浊。之后黄河水变清。再后开始变绿。恰恰反映了黄河水不同区段不同时期的水文特征。也反映了我们对黄河的治理程度。
河水的颜色受流量大小。泥沙含量、水中微生物多少等因素影响。对于黄河来说。从东到西长达5000多公里。落差达4000~5000米。跨过高山冰雪苔原带、沙漠带、黄土高原区、平原农耕带。河水中不同的物质含量差别很大。对不同波长的光反射、散射程度也不同。就会形成不同颜色。如黄河入海口处颜色相差很大。下面这张图。水平距离上千米。却分成了三种颜色。分别为泥土色、绿色、海蓝色。
壶口处黄河变绿。这反映出这一时期这段黄河水文特征受地理环境影响发生了很大变化。下面我们看看壶口的地理位置。
壶口地处黄河“几”字边的右侧 。处于黄河出河套平原向南流动的途中。这段黄河水流量小。这是因为黄河出兰州沿着腾格里沙漠边缘扎入大漠中。气候干旱。蒸发量高。落差又大。河水中泥沙含量很高。随着河套平原地势变缓。泥沙不断的沉积。河水颜色开始发生变化。
随着泥沙的淤积。河水变清。河水颜色变蓝。出了河套平原后。穿过黄土高原。经过壶口瀑布时。泥沙含量再次增加。颜色变成泥土色。我们平时媒体上见到的壶口瀑布风景画多是泥土色。如下图:
上面这张图是壶口丰水期瀑布颜色。而壶口丰水期多在夏秋两季。副热带高压北抬。沿着副高边缘往往形成较为丰沛的降水。例如前几天黄土高原区降下了大暴雨。延安区降水量达到100多毫米。这场暴雨会冲刷高原面。把泥沙带入黄河主干流。如果你现在去看壶口瀑布。肯定是泥土色。
黄土高原区降水变率很大。到了冬春枯水期。汇入黄河各支流基本上断流。泥沙含量变少。河水变清。颜色也会呈现出浅蓝色。
我们国家季风性气候非常显著。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因泥沙含量有季节变化。河水颜色也随季节变化。不仅黄河是这样。南方的长江、珠江也是如此。没有例外。
为什么壶口黄河水变绿呢?
上图。这主要是微生物大量繁生所致。河水中含有大量微生物。含量高低与沿途气候带、河床发育的地质条件有关。
壶口上游经过肥沃的河套平原。河套平原是人类重要的农垦区。使用了大量化肥。这些物质除了转储到在农作体内。还有一部分营养物质N、P、K和一些无机盐离子溶于河水中。改变了河水中的水文特征。特别有利于微生物繁殖。使得下游河水中有大量微生物繁殖。河水颜色开始变绿。
其次。壶口这段黄河夏季汛期无汛。区域内暴雨机会少。河道没有洪水的冲刷。河道得不到时清理。微生物就会一年一年累积。也给微生物爆发创造有利条件。
第三。目前壶口区黄河段来水受上游龙羊峡水库、刘家峡水库控制。特别是龙羊峡水库有着惊人的调控能力。在它的调控下。中游地区因上游洪水基本汛期无汛。
第四。随着河套平原不断开发利用。人类生产活动不断加强。对黄河水需求也越来多。近期就有引黄河水入内蒙古城市。沿途不断截流。使得壶口区水的流量越来越小。这也有利于微生物繁生。
第五。近几年黄土高原降水量增多。许多荒山开始长出了绿䓍。加之城市化进程加快。实施退耕还林。使得河水泥沙含量越来少。河水变清了。颜色也改变了。
自然的和人为的两大因素使得黄河水开始由清变绿。
黄河有“肥水病”的前兆吗?
“肥水病 ”就是水体富养化。是水质变坏的征兆。当水中含有大量过剩的营养物质(N、P、K)就会使用微生物过量繁生。吸收大量氧气。导致水中生物鱼虾类死亡。
一般农耕地周边的池塘。水没有流动性。会出现“肥水病”。对于黄河来说。水体处于流动状态。很难达到“肥水病”条件。
目前黄河水变绿只能说河流处于萎缩状态。预示着“断流”现象发生。历史上黄河断流出现在下游。九十年代一年中最长断流200多天。自从小浪底水库修建以后蓄水。春季枯水期才保证不断流。
对于壶口区河段。周边没有大支流汇入。区域内产水率较低。只等上游来水。加之河套平原区用水量太高。流量得不到保证。我们可以调控。断流不容易发生。但河水变绿就没难以解决。河水变绿是河流发育晚期的产物。
当然黄土高原连续几年降下大暴雨。黄河水绿波奔腾这种现象会消失。所以黄河水是什么颜色取决于这里暴雨频繁程度。
几千年治理黄河。黄河水颜色变化已经告诉我们。黄河在人们的手中终于被驯服了。面对黄河水患人们的心里越来越踏实了。
其他观点:
黄河。发源于三江源地区。位于“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巴颜喀拉山北麓。全长5464千米。流域面积75万平方公里。是中国第二长河。世界第五长河。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流经黄土高原后。携带大量泥沙)。自西向东流经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原、华北平原等九个省。自治区。在山东省东营注入渤海。成“几”字形。在内蒙古境内冬季出现“冰凌”奇观。黄河支流众多。主要有四大支流:汾河、渭河、洮河、湟水等。我国太平洋七大水系之一。
黄河。我国的母亲河。华夏文明的发源地。中原文化的摇篮。“黄河之水天上。奔流到海不复回”这是唐代诗人李白《将进酒》中的诗句。来描述黄河的水是从天上奔腾而来的磅礴气势。
近些年。我们听说黄河水变“清”了。黄河流经黄土高原后。才开始变混浊的。而在黄河上游。黄河水是清澈见底的。近些年。黄河的的确确在变清。向好的方向发展。原来黄河每年携带泥沙量为16亿吨。近些年。黄河携带泥沙量下降的主要是因为。上中游地区提倡植树造林。 致使土壤沙化减少。水土流失现象得到控制。此外。气候变化、水利工程、经济社会发展也是导致黄河泥沙锐减的重要原因。根据《黄河流域综合规划》认为。目前的黄河水利水保措施年均减沙4亿吨左右。但每年依然有12亿吨泥沙被“携带走”。规划中计划到2030年适宜治理水土流失区得到初步治理后。每年可减少入黄泥沙6亿~6.5亿吨。届时。入黄泥沙可减少至9.5亿~10亿吨。远期可减少至8亿吨。到时候黄河就真的变“清”了。但是任重而道远。
黄河水变黄是因为携带大量泥沙所致。俗话说:“一碗水。半碗沙”是黄河水的真实写照。而黄河水变绿。肯定是有“绿色”的植物出现。像一些浮游的绿色藻类、或者是河道中的绿色水草。当然也可能是上游排放的一下化学用品污染了河水。但后者第一时间被我们排除出现的可能性。因此就是有绿色植物存在。使黄河变“绿”了。
在山西省临汾市吉县“黄河壶口瀑布”区出现了这样的一幕。那就是“河水呈现青色”。看起来变绿了。这与我们之前说的“黄河水”变清似乎呈现出了不一样的情况。但这绝对不是偶然现象。早在2012年5月就出现种现象。吸引大批游客驻足观赏。拍照留念。而且这种情况近两年越来越“常态化”。这是不是说明“水质”变差了?当然不是的。
答案恰恰相反。近半年来黄河流域降水量的稀少。导致黄河水上流供应不足。水势减小。减少了水中的含沙量。水位下降。水中含有大量的氮元素。水质肥沃。大量绿色藻类生长。说明黄河水“变肥”了。水位下降。人们能够直接看到水底的绿色植物。在阳光的映射下显得水质变绿。但其实这是水质清澈的征兆。
当然多年来治理的功效“功不可没”。黄河水的变绿还有着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黄河两岸生态系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黄土高原上出现了绿色植被。终于不会再被黄河水裹走众多的泥沙。高原的固水能力增加。从光秃秃的荒漠高原变成了绿树成荫的人间仙境。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综上。黄河水变绿是生态向好的方向发展的趋势。我们不必过分“焦虑”。好感动庆幸。
以上纯属个人观点。原创作品。谢谢阅读。
以上就是由优质生活领域创作者 生活常识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本文地址:http://www.shenzhoubaby.com/162700.html,转载请说明来源于:生活常识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qq.com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论(2)
黄河,泥沙,黄土高原,河水,黄河水,壶口,河套,微生物,颜色,平原
没想到大家都对黄河水为什么会变绿?壶口瀑布绿波奔腾,真是“肥水病”的前兆吗?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其他观点:原来黄河浑浊。之后黄河水变清。再后开始变绿。恰恰反映了黄河水不同区段不同时期的水文特征。也反映了我们对黄河的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