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回答:
大师您好。关于古代科举考试内容。出题目由朝中翰林学士定题。监考官传达于举子的。”举子”史称读书优生。经过乡试。省试合格成为举子!才能上京考状元的!这个科举制度从隋唐开始的。一般题目都围绕中心以”治国之道。为策略。要求严谨。帖子外不露实名。事先点名进考场。文章优秀字体正楷为准则。考完等待录取!补充一下。到明代以八股取士。读书人只知诵读程。朱注解。就比较容易!不过严重引起了举子们困惑。因为脱离社会现实变革。应关乎国计民生。致力于实际问题密切相关的!题目大都以”工商皆本”明代商品经济蓬勃发展!提倡商业为优。农为次之。轻农重商的也不互合事实的!谢谢大师兄祝好早晨曦!
其他观点:
古代科举考什么?考八股。这只答对了一部分。八股文是古代科举考试的形式。就像一种文体。答题的程式。科举考试对书写也有要求。馆阁体。草书、行书的书写方式都不行。因为阅卷必须字体清晰。不能潦草。卷面整洁、字体工整。给阅卷人的好印象。对于录取多多少少有关系。
考试内容自然也有规定。县试考试四场都是四书题的八股文。中间有一场必须作赋或古诗的。名为考古。或称古场。第一场没有上榜的(成绩不合格)。不能参加第二场考试。以后每场都要减人。如与试者共有一百人。则末场所剩不过三几十人。
乡试考三场。第一场考四书。第二场考经文。第三场考策论和表判断。乡试考中的就是举人。《儒林外史》有范进中举一章。叙述范进参加乡试高中举人的前后情况。
有了举人资格。就可以参加进士考试。即会试。
会试考什么?唐代进士科考三场。第一场试策。考对国家颁布的律令和政策的理解;第二场考杂文。第三场考帖经。进士及第分为甲乙两种。经和策考全通的为甲第。帖经过四以上的为乙第。所谓帖经。就是将经书前后两边全部帖封。中间只留一行。再用纸将一行里的三字帖上。让考生回答出被帖三字的内容。文字考试中又有策问。考察应试人对时事政治、国家法令的见解。
明清时期的会试内容与乡试相同。只是难度的差异。会试也考三场。
会试之后是殿试。参加殿试是已经高中的举子。即进士。但是此时还没有发榜。尚不能称进士。殿试主要是皇帝主持的笔试和面试。决定进士的名次。
殿试不考八股文。而是考对策。对策的字数与卷子格子的字数一样。一字不多。一字不少。时务策题目有三至五题。千字文。用1000字阐述。看似简单。实则难度颇大。
其他观点:
以唐代为例。
作为科举考试正式兴起的朝代。唐代的科举考试所考的内容自然就是了解科举内容的范例。
唐代的科举考试分常科和制科两类。每年分期举行的称常科。由皇帝下诏临时举行的考试称制科。
首先是常科。
据《唐六典•尚书礼部》载:“凡举试之制。每岁仲冬。率与计偕。其科有六:一曰秀才。试方略策五条。此科取人稍峻。贞观已后遂绝。二曰明经。三曰进士。四曰明法。五曰书。六曰算”。唐代的常科。在贞观之前共有六科。即秀才、明经、进士、明法、明书和明算。
一、秀才科。秀才科始于汉武帝元封四年(前107年)。这一年武帝下诏求贤:“其令州郡察吏民有茂材异等可为将相及使绝国者”。让各地郡县长官推举出众的优秀人才入朝为官。始开秀才科。秀才科最重策问。所考内容也以策问为主。所谓“策问”。就是皇帝提出问题。考生给出答案。《晋令》载:“策秀才。必五策皆通。拜为郎中”。也就是说要想通过秀才科。就必须连过五策。方可授予官职。
简单的说。秀才科很难。是唐代所推行的六项常科中最难的一个。能够通过的人是少之又少。据史所载。唐初。从武德到永徽年间。每年通过秀才科的不过一、二人。因此在永徽二年(651年)。高宗李治见秀才科每年录取的人才实在太少。索性就下诏将其停办。此后。终唐一代。除玄宗、代宗时曾短暂恢复过秀才科。其他时期皆处于停办的状态。
据《新唐书•选举志》载:“凡秀才。试方略策五道。以文理通粗为上上、上中、上下、中上。凡四等为及第”。通过五策的考生。主考官根据其文理通粗情况。定上上、上中、上下、中上四等。而后以等授官。
二、明经科。明经科始于汉武帝时期。是汉代察举中的最为重要的一项特科(不定时举行)。所谓“明经”就是通晓经学(经学指的就是儒家经典。即《诗》、《书》、《礼》、《易》和《春秋》)。汉代若想通过“明经科”。就必须精通五经。因为“明经科”所考的内容就是五经中的内容。当时汉代许多名臣。如孔安国、贡禹、韦贤、韦玄成等都是以明经科入仕的。
到了唐代。“明经科”成为了其科举考试的常科之一。与进士科同为最重要的科举考试科目。据《新唐书•选举制》载:“明经之别。有五经。有三经。有二经。有学究一经。有三礼。有三传。有史科”。
唐初。明经科的考试内容以经学为主。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和熟悉程度。选择相应的儒家经典进行考试(唐初的经学不再是五经。而是九经。这时他们将五经中的礼拆为仪礼、周礼与礼记。春秋拆做左传、公羊传与谷梁传。即《诗》、《书》、《仪礼》、《周礼》、《礼记》、《易》、《左传》、《公羊传》和《谷梁传》)。然后以通经比例来决定等第。通五经者最高。通三经者次之。通二经者最次。而后分别授官。
其中。通五经者。大经、小经皆须通(唐初。在定九经后。又将《礼记》、《左传》称大经。《诗》、《周礼》、《仪礼》称中经。 《易》、《书》、《公羊传》、《谷梁传》称小经);通三经者。需通大、中、小经各一部;通二经者。需通大经一部加上小经一部。或取中经两部。
同时。需注意的是唐初。除了会考九经。因唐初诸帝皆有自己喜欢的儒家经典。所以会额外增加一些其他的儒家经典来作为“明经科”必考内容。如高宗上元二年(675年)。高宗下诏将《老子》列为考试内容;长寿二年(693年)。武则天下令停试《老子》。改试由她自撰的《臣轨》两篇。
神龙元年(705年)。中宗李显改革“明经科”考试。明定“明经科”考试考三场。第一场帖经。第二场试义。第三场试时务策(开成十二年后。因唐文宗于九经上增《尔雅》、《论语》、《孝经》等三经。因此帖经所考的经学。也由九经变成十二经):
帖经。何为帖经?《通典》载:“帖经者。以所习经掩其两端。中间开唯一行。裁纸为帖。凡帖三字。随时增损。可否不一。或得四、得五、得六者为通”。大意就是帖经。就是将需要考的经书左右两边遮住。只开中间一行。然后再用纸遮盖住若干个字。此时考生需根据前后经文补充句子。将所缺的字写出来即可。简单的说。帖经主要考察考生对儒家经典的熟悉程度。类似于现在的填空题。
试义。何为试义?就是由主考官从儒家经典中挑选出一段话。然后由考生来试着去解释这段话是什么意思。先圣想要表达出一种什么样的意境。类似于现在的阅读理解。
试时务策。何为试时务策?就是由主考官根据当时朝廷所面临的重大时政问题出题。然后由考生按题陈述政见。发表对时政的主张。类似现在的作文。
据《唐六典•尚书礼部》所载:“旧制。诸明经试每经十帖、《孝经》二帖、《论语》八帖、《老子》兼注五帖。每帖三言。通六已上。然后试策十条。通七。即为高第。开元二十五敕:诸明经先帖经。通五已上。然后口试。每经通问大义十条。遍六已上。并答时务策三道”。开元二十五年之前。帖经考九经十帖、《孝经》二帖、《论语》八帖、《老子》兼注五帖。每帖需填写三字。只要写对六帖。即合格;时务策考十条时政问题。通过七条。即合格。开元二十五年之后。唐玄宗李隆基更改“明经法”考试内容。先帖试。帖试内容与此前相同。但只要通过五帖。即合格;再试义。九经每经口试大以十条。通过六条。即合格;最后时务策。考三条时政问题。需全部通过。
三、进士科。“进士科”始于隋代。在唐代成为常科中最重要的一项科目。为读书人所特别重视。唐中书舍人李肇在《唐国史补》一书中。就说道:“进士科。始於隋大业中。盛於贞观永徽之际。缙绅虽位极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当时。即使是位极人臣的重臣。若没有通过进士科。他们也会觉得十分遗憾。由此。可以看出。进士科在唐代却是十分受到读书的重视与欢迎。
当然。唐代的“进士科”是六项常科中最难考的一个科目。因此唐代的读书界流传着这么一件谚云:“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意思是说三十岁考上明经科。已算是年老。但五十岁登进士第。却尚属年轻。但是。进士科虽难考。可是若中进士科。其日后的成就却要比其他常科的成就来得更大。据统计。唐进士科位及宰相的较之其它科目出身之人要多得多。唐代宰相368人。进士出身者143人。占总人数的39%。由此可知。进士科出身的官员。其政途较之其他常科真的要宽广的多。
唐初。其“进士科”考试内容沿袭隋代。只试“时务策”一项。一般为“试时务策五道”。考生需要根据皇帝所给出的五道涉及或政治、或吏治、或教化、或生产等问题。给出自己的答案。贞观八年(634年)。唐太宗下诏:“加进士试读经史一部”。在五道时务策的基础上。再加试一场有关于儒家经典一部和历史知识的内容。
高宗时期。高宗李治对“进士科”再次进行了调整。首先。上元二年(675年)。“加试贡士《老子》策”。加试《老子》策三道。其次。调露二年(680年)。李治又下诏加试帖经。最后。永隆二年(681年)。因考功员外郎刘思上奏高宗:“进士惟诵旧策。皆无实才”。所以高宗下诏:“加试杂文二篇(诗赋)”。自此“进士科”明定考三场。第一场帖经。第二场试杂文。第三场试时务策。
《唐六典•尚书礼部》载:“例帖一小经并注。通六已上;帖《老子》兼注。通三已上。然后试杂文两道、时务策五条。开元二十五年。依明经帖一大经。通四已上。余如旧”。开元二十五年前。先是帖经考《易》、《书》、《公羊传》、《谷梁传》等小经。及《老子》。小经通过六条。即合格;《老子》通过三条。即合格。而后。再考杂文两道、策问五条。若文取华实兼举。策须义理惬当者则为通。反之若事义为滞、词句不伦者则为不。开元二十五年后。玄宗改小经为大经。帖试考《礼记》、《左传》等大经。且通过四条即合格。
四、明法科。明法科始于西汉建元时期。建元初。武帝下诏让各郡县长官向朝廷举荐人才。设四科。其三曰明习法令。此为明法科的开始。
“明法科”考试的内容以高宗永隆二年为界限。永隆二年前。唐代的“明法科”考试内容以试策为主。即“试律七条、令三条”。考察考生对唐律的熟悉程度。全通为甲第。通八为乙第。永隆二年后。在试策的基础上。增加了帖经。“所试律、令。凡每部试十帖。策试十条:律七条。令三条”。增加了帖经十道。同时。在此之后。还增加有问义的考试内容。《通典》载:“明法举亦请不贴。但策问义并口问准经业科”。就是主考官提出一个法律上的问题。考生进行解答。
五、明书科。明书科是唐代用来选拔文字训诂方面的专门人才的科目。据《新唐书•选举志》所载:“凡书学。先口试。通。乃墨试《说文》、《字林》二十条)。通十八为第”。就是说参加明书科的考生。要先通过口试。主考官所问的问题从《说文》、《字林》中选出。而后通过口试。就可以继续接下来的笔试。只要答对主考官从《说文》、《字林》选出的二十条内容中的其中十八条。就为合格。
六、明算科。明算科是唐代用于选拔算学方面的专门人才的科目。据《新唐书•选举志》所载:“凡算学。录大义本条为问答。明数造术。详明术理。然后为通。试《九章》三条、《海岛》《孙子》《五曹》《张丘建》《夏侯阳》《周髀》《五经算》各一条。十通六。《记遗》、《三等数》帖读十得九。为第。试《缀术》、《辑古》。录大义为问答者。明数造术。详明术理。无注者合数造术。不失义理。然后为通。《缀术》七条、《辑古》三条。十通六。《记遗》、《三等数》帖读十得九。为第”。
唐代的明算科。有两种考试方式。其一口试《九章算经》三条。《五经算经》、《五曹算经》、《夏侯阳算经》、《张丘建算经》、《周髀算经》、《海岛算经》、《孙子算经》等各一条。十条过六条即合格。之后。再笔试《记遗》、《三等数》十条。十条过九条即可及第。被授予官职。其二口试《缀术》七条、《辑古》三条。由主考官提出相关算术问题。考生回答这个算术的解答方法。及其原理。十条过六条即合格。通过后。再笔试《记遗》、《三等数》十条。十条过九条即可及第。被授予官职。
其次是制科。
唐代的制科。十分的繁杂。
那唐代的制科到底有哪些呢?
一、文词类十八科:文学优赌科、文艺优长科、文以 经国科、文经邦国科、文史兼优科、文词雅丽科、文词秀逸科、文穰宏丽科、文词清丽科、文擅词场科、词蝉文律科、词腊文华科、词标文苑科、蓄文藻之思科、藻思清华科、手笔俊拔超越流辈科、讽谏主文科、博学宏词科。
二、军武类十六科:军谋宏远材任将帅科、军谋弘达材任将帅科、军谋宏远材任边帅科、军谋宏远堪任将帅科、军谋越众科、武足安边科、武艺超绝科、超绝科、绝伦科、知合孙吴可以运筹决胜科、韬略学孙吴识天时人事者科、将科、智谋将帅科、识洞韬略堪任将帅科、韬铃科、穿杨附枝科。
三、吏治类二十四科:材可播国科、材堪经邦科、经邦科、文以经国科、宰臣科、岳牧科、牧宰科、才堪刺史科、才可宰百里科、龚黄科、才膺管乐科、寄以宣风则能与化变俗科、道停伊吕科、王伯科、文武官甜堪刺史者自举科、清廉守节政术可称堪任县令科、详明政术可以理人科、才识兼茂明体识用科、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达于吏理可使从政科、详明吏理达于教化科、吏职清自科、洞晓章噩科、五臣科。
四、长才类二十一科:多才科、绝伦科、拔萃科、韬晦奇才科、贤才科、茂才异等科、良才鼻 等科、良才异行科、材堪应幕科、才兼文武科、英才杰出科、英才杰出业奥大经科、超拔群类科、明堂大礼科、南郊大礼科、明四子科、堪任绝域者科、学综古今科、下笔成章科、日试百篇科、日式万言科。
五、不遇类二十科:长才广度沈迹下僚科、才高位下科、抱器怀能科、藏名负俗再 藏器晦迹科、藏器下僚科、高蹈丘园科、高蹈不仕科、处士科、山人科、高才沉沦草泽自举科、草露无人举者亦昕自举科、草泽遗才科、才高未达沉迹下僚科、乐道安贫科、有道科、消声幽辈科、幽章科、才称栋梁志标忠梗科、政均卓鲁字俗之化通科。
六、儒学类十九科:儒学博通科、抱儒素之业 、文儒异等科、博学通艺科、博学专门科、经学优深科、博通坟典达于教化科、风雅古科、博通坟典科、精通经史科、经明行修科、长念九经科、善六经文字辨声象者科、明三经通大 科、能习三经通大义者科、经术优深可为师法科、两经科、三史科、一史知本末者科。
七、贤良直类十五科:贤良科、贤良方正科、志烈秩霜科、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科、直言极谏科、临难不顾衔 节宁邦科、哲人奇士逸伦屠钓科、道德资身乡间共担科、安心肤亩力田之业鼠彰科、养志邱园嘉遁之风载远科、隐居邱园不求闻达科、孝弟力田同于乡间科、孝弟廉让科、孝弟蟹直科、疾恶科。
八、玄遭类三科:洞晓玄经科、整理阴阳科、通三教宗旨究其精微科。
九、方伎类二科:博雅典度和六律五音科、畅于辞气聪于受领善敷奏吐纳者科。
因唐代的制科实在太多。所以这里并不能详细的介绍。但是。这些制科的考试。其考试内容无外乎《诗》、《书》、《仪礼》、《周礼》、《礼记》、《易》、《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尔雅》、《论语》和《孝经》等十三经。《孙子》、《吴子》、《司马法》、《三略》、《六韬》等兵书。及《九章算经》、《五经算经》、《五曹算经》、《夏侯阳算经》、《张丘建算经》、《周髀算经》、《海岛算经》、《孙子算经》等算书等书籍。
正如宋人洪迈在《容斋续笔》一书中所说:“唐世制举科目猥多。徒异其名尔。其实与诸科等也”。其制科的考试内容与常科是大同小异。形式也差不多。无外乎帖经、试义、试时务策等。
以上就是由优质生活领域创作者 生活常识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本文地址:http://www.shenzhoubaby.com/161852.html,转载请说明来源于:生活常识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qq.com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论(2)
进士,唐代,时务,秀才,科举,儒家,考试,考生,开元,十条
没想到大家都对古代的科举考试都考些什么?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大师您好。关于古代科举考试内容。出题目由朝中翰林学士定题。监考官传达于举子的。”举子”史称读书优生。经过乡试。省试合格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