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回答:
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豆蔻、及笄、知天命、花甲、古稀、耄耋和期颐等。都是古代用来表示年龄的词语。
它们形象而含蓄。深邃而雅致。充满浓厚的文化底蕴。可见。古人表示年龄通常不用数字。而是用文字。那古代是怎样表示年龄的呢?
01:豆蔻
豆蔻。对应成语“豆蔻年华”。那豆蔻年华到底是多少岁?其实。古代“豆蔻年华”指的是13-14岁的女孩子。一起来看下。
豆蔻。又名草果。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产自岭南。外形像芭蕉。花淡黄色。秋天结果。果实扁球形。种子像石榴子。有香味。可入药。
《本草》记载:“豆蔻花生于叶间。南人取其未大开者。谓之含胎花”。就是说。南方人根据豆蔻尚未大开而像怀孕的形态来给它命名。
而古人常用豆蔻来比喻少女。
唐代诗人杜牧在《赠别》诗里写:“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这句诗意思:少女姿态美好举止轻盈。正是13岁年华。就像二月初含苞待放的豆蔻花。
豆蔻一般初夏开花。花是一串串的。上面一个个小花朵。在含苞待放时。花骨朵带有一丝淡黄色。非常符合13岁左右小女孩的形象。
因此杜牧那两句诗是最经典形象的。
杜牧曾在扬州做官。后来要回长安了。分别时就给扬州相好的歌妓张好好写下了这首《赠别》诗。当时张好好正是13岁左右的少女。杜牧就用豆蔻花来形容她柔美轻盈的身姿。
综上。豆蔻一是指有果实和种子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开出的淡黄色小花就是豆蔻花;二是用豆蔻比喻为13-14岁的少女。
其他形容女孩子年龄的优美词语。碧玉年华指16岁。桃李年华指20岁。花信之年指24岁等。中华文化形象生动、含蓄唯美。韵味悠长。
02:及笄
及笄(jí jī)。又叫既笄。对应成语“及笄之年”。在古代汉族女子年满15岁就可结发。用笄贯之。
什么是笄?《说文》解释:“笄。簪也”。笄。就是古代女子用来装饰发耳的一种簪子。用来插住挽起的头发。或插住帽子。
古时行笄礼表示成年。说明到了结婚的年龄。如“年已及笄”。《礼记》记载:“(女子)十有五年而笄”。
我们在一些古装剧里也会看到。古代女子结婚后都是束发及笄的。而在少女时期则披发留刘海等。说明古代女子结婚前后装束不一致。
因此。及笄指的是古代15岁的女孩。
那么古代15岁男孩呢?古代男孩一般15岁束发。这时还要学会各种技艺。归有光《项脊轩志》提到:“余自束发读书轩中”。
关于及笄。我们还可联想到这些。如“总角”指幼年的儿童。把头发挽成小髻。很是可爱。垂髫。同样指儿童幼年。古代儿童未成年时。不戴帽子。头发下垂。
弱冠。古代汉族男子20岁行弱冠礼。弱冠之年就是20岁。弱即弱小。冠即戴成年人的帽子。还要举行大礼。如同现在举行成人礼。左思《咏友》诗:弱冠弄柔翰。卓荦观群书。
综上。古代男女成年及结婚年龄。与现代都大不相同。这就是古今差别。同时。我们也感受到了浓浓的古文化。何其幸哉。
03:知天命
这里要提到“万世师表”、“大成至圣先师”-孔圣人。子曰:“吾十有五而至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这是孔子总结他自己的。说他15岁致力于学习。30岁自立。40岁不被外界事物迷惑。50岁懂得顺应天命。60岁能正确对待各种言论。70岁能随心所欲不越规矩。
所以。“知天命”就是指50岁的年纪。
“五十而知天命”就是说:
人活到了50岁年纪。就应该懂得顺应天命。当然顺应不是要听天由命、无所作为。而是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努力作为但不企求结果。
也就是说。人到了50岁之后。知道理想实现很难。因而做事不苛求结果。毕竟50岁前全力以赴希望有所成。但在50岁后。虽然仍然发愤图强。但对个人荣辱等也已看得淡然了。
毕竟。一般来说。人活到了50岁。生活阅历丰富。心智更加成熟。而且累积了半生财富。因而大多数人不会在这个重要年龄段。再去大力冒险、苛求成功。而是求稳。
我身边一些人50岁内退后。还想凭借之前的人脉、平台等。好好发挥“余温”。于是大力投资、开店等。不断折腾。结果弄得半生积蓄毁于一旦。更有甚者还倒欠了一屁股债。
因此。不得不说。孔圣人是有先见之明的。他告诫人们在各个年龄段里应该持有怎样的态度。这值得我们深思与学习。五十而知天命。50岁了。努力但不苛求。顺应就是进步。
04:花甲
花甲。对应成语“花甲之年”。那花甲之年到底是多少岁?这涉及到古代的干支纪年法。它是以天干和地支依次错综来搭配的。这较为复杂。我们的父辈对此很熟悉。
简单说下甲循环。古代以10天干配12地支。以60为一循环。有6个甲。分别为:甲子、甲戌、甲申、甲午、甲辰、甲寅。这样一个循环。古人称为周甲。又称“花甲”。
然后。以此类推。古代用这种方法来纪年。60年周而复始。后来也就用“花甲”来代称60岁。相关成语有年逾花甲、年登花甲等。
唐代诗人赵牧在《对酒》中写:“手挼六十花甲子。循环落落如弄珠”。范成大《丙午新正书怀》写:“祝我賸周花甲子。谢人深劝玉东西”。这里花甲就指60甲子。也叫花甲。
清孔尚任《桃花扇》:“年时此日。问苍天。遭的甚么花甲”。这里花甲指年月或时代。
还有《说岳全传》第六十四回:“凡有人祭奠的。必是叛臣一党。即要拏去问罪。况且行文画影。有你面貌花甲。如何去得?”这里花甲指年纪或年岁。
综上。这里花甲不是指吃的食物。一般称花甲为60岁。最常见的成语是“花甲之年”。
05:古稀
古稀。对应成语“古稀之年”。那古稀之年又是多少岁?古稀也叫“古希”。“人生七十古来稀”。说的就是一个人到了70岁的年纪。
一个人活到了70岁。算是高龄了。尤其是在人均寿命不高的古代。因而古人认为人活到70岁是很稀少的。故而称70岁为古稀之年。
关于古稀。最经典的两句诗是杜甫写的《曲江》:“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意思是:到处都欠着酒债。那是寻常小事。人能够活到七十岁。古来也是很少的了。
明朝唐寅(唐伯虎)为感慨自己活过了“古稀”而填了一首《七十词》:
“人生七十古稀。我年七十为奇。
前二年幼小。后十年衰老。中间止有五十年。一半又在夜里过了。算来止有二十五年在世。受尽多少奔波烦恼”。
古代活过70岁“古稀”老翁等大家。堪以稀少称奇。而他们在古稀之年回首往事时。如果毫无建树。仍不免长吁短叹。唏嘘不已。
在一千多年前名家中。古稀者寥寥。但几百年前与唐寅同时代的名家如《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西游记》作者吴承恩、“三言”作者冯梦龙、书画家郑板桥等。都过了古稀之年的。而现代古稀者更是比比皆是。
06:耄耋
耄耋。读作mào dié。对应的成语是“耄耋之年”。这个词语相对比较生僻。我们见得也不多。很多人也不知其读者和意义。
耄。从汉字看。耄是形声字。上形下声。读音为“冒”。“耄”指年纪约为80-90岁。耋。读音为“迭”。年纪为80岁。耄耋之年。就是指80-90岁的年纪。有时也指人年纪很大。
人活到80-90岁耄耋之年。不仅在古代属于高龄高寿。在现代也不是很普遍。毕竟人活到较高的年纪后。身体各个器官衰老速度加快。
曹操在《对酒》写到:“人耄耋。皆得以寿终”。意思是人活到八九十岁。也算是寿终了。蒲松龄《聊斋志异》:“君无大贵。但得耄耋足也”。
不是人人都能富贵和福寿兼得。能占其中之一。成为耄耋老人。也算知足了。对于福和寿。古时称谓有区别。一般来说。男性称寿。女性称福。我们现在是福寿通用。
07:期颐
期颐。读意为qī yí。对应成语“期颐之年”。期颐老人。一般指100岁老人。期颐这个词形象、生动。期是期待、指望。颐是供养、赡养。期颐意思是:100岁老人饮食起居等都不能自理了。一切都期待他人来供养与照顾。
期颐也是有出处的。《礼记.曲礼上》记载:“百年曰期、颐”。
郑玄解:“期。犹要也;颐。养也。不知衣服食味。孝子要尽养道而已”;
孙希旦解:“百年者饮食、居处、动作。无所不待于养”。
百岁。在古代与现代。都是少之又少的高龄。古时称百岁为“期颐之年”。我们现代没有这样文绉绉称呼百岁老人。除非在文学作品中。
期颐一词。最早源于汉朝戴圣编辑的《礼记.曲礼篇》中。我们一起来学习下古代是如何从小到老来称谓的。
人生十年曰幼。学。
二十曰弱。冠。
三十曰壮。有室。
四十曰强。而仕。
五十曰艾。服官政。
六十曰耆。指使。
七十曰老。而传。
八十九十曰耄。廿年曰悼。悼与耄。虽有罪。不加刑焉。
百年曰期。颐。
“百年曰期。颐”。是说人生以百年为期。因此称百岁为“期颐之年”。颐即颐养。我们还对一个成语非常熟悉。那就是“颐养天年”。
“期颐之年”还有一个近义词叫“颐养人瑞”。同样也是指百岁老人年事已高。需要或指望儿孙等来供养或赡养。
“期颐之年”这个词见证我国传统的孝文化。我们对于哺育、养育儿孙成长的老人。在他们含辛茹苦一辈子后。更要老有所依。老有所养。以及“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写在最后
综上。豆蔻年华指13-14岁的少女。及笄之年指女子15岁结婚年纪。知天命是50岁。花甲之年是60岁。古稀之年是70岁。耄耋之年是80-90岁。期颐之年是100岁。
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影响深远。充满了浓厚的中华文化底蕴的脉流。让古文化的馨香、雅致、丰润、含蓄及唯美等。流传并沿用至今。为老祖宗的智慧点赞!
如今。豆蔻、及笄、知天命、花甲、古稀、耄耋、期颐等古代表示年龄的词汇。在流传数千年以后。我们仍在使用。这足以说明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我们为此自豪!
大家怎么看呢?欢迎留言~~
(文中图片来自网络。如侵则删)
其他观点:
古人的年龄有时候不用数字表示。而是用其他称谓来表示。年龄称谓大多是记载在书籍之中。然后被沿用至今。古人不直接说出某人多少岁或自己多少岁。而是用一种与年龄有关的称谓来代替。有些称谓现在还能听到。显得形象而含蓄。深邃而雅致。
豆蔻:指女子十三岁。“娉婷袅袅十三余。豆蔻枝头二月花。”《赠别》(杜牧)柔弱美丽的十三岁多的少女。像是二月初起刚发芽的豆蔻梢头的嫩芽。豆蔻原来比喻嫩芽。这里比喻芳龄十三岁的少女。再加上“年华”二字。点明了这个令人喜爱、亭亭玉立、含苞欲放的美丽年龄。
及笄:指女子年满十五岁。笄:束发用的簪子。古时女子满十五岁把头发绾起来。戴上簪子。古代女孩子十五岁就可以结婚了。“复有双幼妹。笄年未结䄜。”《对酒示行》
知天命:指五十岁。“知天命”是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努力作为但不企求结果。五十之前。全力以赴希望有所成就。而五十之后。虽然仍是“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但对个人荣辱已淡然。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
花甲:指六十岁。甲是天干的第一位。用于作顺序第一的代称:甲子。由天干、地支组合。每一干支代表一年。六十年为一循环。因干支名号错综参互。故称花甲子。年满六十为花甲。《论语》中有“六十而耳顺。”
古稀:指七十岁。“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曲江》(杜甫)七十岁称为“古稀”。意思是说古时候的人能够到七十岁。这是一件很稀少的事情。应该值得珍惜剩下的时光。
耄耋:指八九十岁。年纪很大的人。耄指八十岁。耋指九十岁。语出东汉曹操《对酒歌》:“耄耋皆得以寿终。恩泽广及草木昆虫。”
期颐:指百岁高寿。语出《礼记·曲礼上》“百年曰期颐”。谓百岁老人应由后代赡养。苏轼《次韵子由三首》:“到处不妨闲卜筑。流年自可数期颐。”
茶寿:指108岁。茶字上面廿。下面为八十八。二者相加得108岁。“茶”字的草字头即双“十”。相加即“二十”。中间的“入”分开即为“八”;底部的“木”即“十”和“八”。相加即“十八”。中底部连在一起构成“八十八”。再加上字头的“二十”。一共是“一百零八”。故名茶寿。
现代人对年龄的划分与称谓。往往是以年岁的增长而定的。阅读古文时。我们经常会碰到一些表达年龄称谓的词。类似这样的词还很多。是我们读古文时所必须了解的知识。
其他观点:
古人说来倒是十分的有趣。说话就是喜欢用一些拐弯抹角的词语。对于现代的人来说。就像在打哑谜一样。猜来猜去。也不一定能猜到准确答案。
他们为什么喜欢这样用词呢?这还要落实到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上来。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中国。
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其妙无穷。它们可以成为我们生活中的引领者。也可以成为我们精神之上的指路人。
所以古人们对一些专业词汇的用法。也是经过了千百年的打磨和锤炼而雕刻出来的。看似复杂的背后其实蕴藏着深厚的文化内涵。
这样看来。读古人的书还是要多喝点墨水。否则那就是在看天书。就如当你看到豆蔻、及笄、知天命、花甲、古稀、耄耋、期颐这些词汇时。你能一眼就能看明白它的意思吗?别说含义了。有的恐怕对读音都很陌生!
那这些词是用来形容什么的呢?这个问题可能大部分人都知道。就是形容人的年龄的。那么每一个专有名词它对应的是人的哪个年龄段?又有何深意?这些问题就有待大家斟酌了。
用这些词去形容人的年龄其实是有一种高级感在背后做支撑的。所以古人们也都喜欢用。包括现代的人也一直在沿用。否则用一个数字就能说明的问题。何必搞得这么复杂呢!
传统文化之年龄称谓
那么今天我就来推敲推敲这些词语。与古人们进行一次谈话。看看这些用来形容年龄的词语背后到底盖着一层怎样的神秘面纱!我们一一将它们揭开。来一睹其真容:
杜牧曾有诗云:“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这话诗的意思是:少女姿态美好举止轻盈。正是13岁年华。就像二月初含苞待放的豆蔻花。
含苞待放的豆蔻花宛如十三四岁的少女
在这里杜牧把十三岁的美少女比作了豆蔻。加上他的诗影响广泛。因此在后世发展中。也衍生出了“豆蔻年华”一词。
古人为什么会用豆蔻之名去形容十三四岁的娇羞少女呢?主要原因还是因为它的花。它开的花是含苞花。有一种“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娇羞之感。
再加上在二月枝头的豆蔻花姿态袅娜。举止轻盈。正要含苞待放的样子。正好非常的符合十三四岁少女的模样。
所以杜牧用豆蔻花来形容这个年段的少女。也确实比喻得恰如其分。
豆蔻其实只是一种名不经传的植物。但因诗人的这首名作也算赫赫扬名了。
古代文化常识
2、及笄 [jí jī],有及笄年华之称。指女子年满15岁。
在古代。对于十五岁之内(包括十五岁)的各年龄段的小女孩。除了十三四岁的少女可以用豆蔻去形容之外。其他的年龄段所用的专有词皆和头发所呈现的状态有关。
例如垂髫、总角、及笄。这三个年龄段的小女孩皆是以头发的变化特征来做命名的。垂髫顾名思义。
垂就是垂直的意思。髫这个字我们一看就知道是和头发有关系。所以这两个字联系起来指的是儿童头顶自然下垂的短发。
用在年龄上其实也很好理解。小孩子小的时候头发细软。不太好扎。干脆就给留个短发。
放在今天也同样适用这个道理。一般大一点的小孩才扎辫子。那么垂髫是指的多少岁的小孩呢?那就是3-7岁之间的小孩子。
黄发垂髫。怡然自乐
到了总角又不一样了。证明小孩子又长大了几岁。可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
形如两个丸子。看起来十分的可爱。当小女孩的头发可以梳这种发型的时候。那就代表着是8-12之间的孩子。
十三四岁的少女我们在前面已经讲了。那再来看长到15岁的女孩子。呈现的又是一个什么发型呢?
在古代女子长到15岁就要行及笄之礼。类似于我们现在的成人礼。意思就是长大了。成人了。可以出嫁啦!
及笄之礼中最明显的一个特征。就是女子的头发。笄指的是女子束发用的簪子。行了笄之礼之后。
女孩子的发型是又升级了。需要把头发绾起来。戴上簪子。也有一种吾家有女初长成的味道。
女子十五岁行及笄之礼
古人用头发的状态不同去呈现出女孩子们各个阶段的年龄。是不是在智慧中还蕴藏着一种含蓄的美呢!
首先知天命在这里不是听天由命。一个人活到了五十岁。已经年过半百。
前半生的所有经历已经足以为自己的人生上一堂生动的课。这堂课上到了五十岁也该领悟得差不多了。
五十岁已经到了活得通透的年纪
知天命在这里所要表达的意思就是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努力作为但不企求结果的一种人生态度。
所以“五十而知天命”。就是说人到了五十岁之后。知道了实现理想之路的艰难。以及在人生当中需要扮演的各种不易的角色和身份。
而到了五十岁之后。生活应该回归本真。五十岁之前为了追求理想而全力以赴。五十岁之后对于这种精神也应该继续发扬。
但对于个人名利显然多了一份淡薄和坦然。这也是因为人活到了五十岁。通过前面这几十年的阅历。也从中探到了人生之真理吧!
孔子箴言
用现在的眼睛来看花甲二字。让你想到是不是美食中的花甲呢?在古代的花甲可不是指吃的美食。而是和年月、时代、年纪、年岁有关。
说到这一个知识点。我们就必须来深入地了解一下古代的一种纪年法。那就是“十天干和十二地支”。因为“花甲之年”就是十天干和十二地支配出来的。
在中国传统历法中。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被称为“十大天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叫作“十二地支”。两者按固定的顺序互相配合。组成了干支纪法。
十天干
天干中甲、丙、戊、庚、壬为阳。乙、丁、己、辛、癸、为阴。地支中子、寅、辰、午、申、戌为阳。丑、卯、巳、未、酉、亥为阴。
十个天干和十二个地支相配是阳配阳。阴配阴。如甲为阳。子为阳。可配成甲子。乙为阴。丑为阴。可以配成乙丑。以此类推。天干用六轮。地支用五轮。正好配一周为60年。我们可以依次将之排列出来:
01.甲子 02.乙丑 03.丙寅 04.丁卯 05.戊辰 06.己巳 07.庚午 08.辛未 09.壬申 10.癸酉11.甲戌 12.乙亥 13.丙子 14.丁丑 15.戊寅 16.己卯 17.庚辰 18.辛巳 19.壬午 20.癸未21.甲申 22.乙酉 23.丙戌 24.丁亥 25.戊子 26.己丑 27.庚寅 28.辛卯 29.壬辰 30.癸巳
十二地支
31.甲午 32.乙未 33.丙申 34.丁酉 35.戊戌 36.己亥 37.庚子 38.辛丑 39.壬寅 40.癸卯41.甲辰 42.乙巳 43.丙午 44.丁未 45.戊申 46.己酉 47.庚戌 48.辛亥 49.壬子 50.癸丑51.甲寅 52.乙卯 53.丙辰 54.丁巳 55.戊午 56.己未 57.庚申 58.辛酉 59.壬戌 60.癸亥
从甲子开始。排到癸亥结束。一轮刚好是60年。60年之后又从甲子开始继续。周而复始。这就是干支纪法。
轮60年就是一个甲子。也叫六十花甲。所以人到了六十岁称为花甲之年也是由此而来。
读到这里。你搞清楚了花甲之年的含义了吗?它和现代的美食花甲所表达的意思那是天差地别噢!
并且理解起来还有点难度。为了寻找这只“甲花”。只能穿过千年的时空隧道。从老祖宗身上去查寻答案。
六十称作花甲之年
5、古稀。古稀之年。指70岁
俗话说:“人生七十古来稀”。这句话的意思也就是说。在古代的时候。人能够活到七十岁就算高寿了。
因为在医疗条件和物资条件相对落后的时代。导致人活到七十岁的比较少。
所以要是生活在古代。人活到七十岁那就是一个奇迹了。当然同现代是不能相比的。随着科技医疗的进步。
现代人活个七十岁那就是小菜一碟。现如今的社会80岁、90岁。更有上到100岁的也是大有人在。不足为奇。
这样看来。把古稀这个词放到现代。最少要把它移到100岁才比较合适。古稀的含义呢也就不言自明了。
它是在特定环境下所衍生出来的用来形容一部分寿命相对比较长的人。故称古稀之年。
七十称作古稀之年
在古代。七十岁就算古来稀了。能活到八九十岁。那就可堪称奇迹。
耄耋在古代大致有两种意思。一种是指具体的年龄80-90岁之间的人。一种是泛指高寿。
八十为耄。九十为耋。八十耄称“高寿”。九十为耋称“大寿”。将八十岁与九十岁重合在起。
也就有了耄耋之年的由来。有句俗语说:“人望年高树望春”。也表示仰望长寿的美好含义。
孔子在《论语为政》中关于人的年龄有过一句精辟的表达。“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而偏偏没有说耄耋之年。其实这也不能怪孔子。
指高寿老人
因为在古代耄和耋是被分开来说的。在《盐铁论.孝养》中写道:“七十曰耄”。而在《礼记曲礼》中又有记载:“八十九十曰耋\”。
也就是说七十岁称作耄。八九十岁称作耋。而两者加在一起。那便是高寿的一种泛称。
人能活到一百岁。无论是在古代还是现代。这都是一件十分难得的事。在现代人的身体进入花甲之年。各种机能也就随之下降了。
一个能活到一百岁的老人基本上也丧失了劳动能力。行走能力和自理能力。处在这个时段的老人连基本的生活都是需要后人们来照顾的。
期颐100岁老人
然而“期颐”这一词虽然是用在形容100岁老人的身上。但更多的在这一词中是寄予了老人们对后代的期望。期从字面意思上来理解。很简单就是期望的意思。
那颐呢。有保护调养之意。到了百岁之后的老人。要想做到颐养天年。当然还需要子孙后辈的孝心。
“期颐”一词也是在间接的告诉后人。对待将我们含辛茹苦养大的长辈。要让他们老有所依。安享天伦。
豆蔻、及笄、知天命、花甲、古稀、耄耋、期颐有什么含义呢?这大约就是在诠释着人这一生的生长过程吧。这些名称虽然把它们翻译到数字。仅仅指的是人的年岁。
守住文化根脉。弘扬文化精华
看来简单。实则在这每一个用词的背后都暗藏着一番深意。豆蔻是象征着少年正要准备绽放的一朵含羞花;
及笄是人生中的一份成人礼;知天命让我们知道了人生的意义和真谛;花甲古稀之年回归本真。了悟人生;耄耋、期颐从容放下。安享天伦。
对于这些词汇所对应的年龄你都知道了吗?古人称年龄不用数字。那是因为在这背后涂抹了一层浓厚的文化底蕴。现代的人古文不到十级水平。估计都得靠猜谜语。
虽然将传统文化应用到现在的生活中。没有那么方便快捷。但守住文化根脉。弘扬文化精华。依然是吾辈需要继承的遗志。
一份雅致。一份从容。一种情怀。一种自信。在人的举手投足间所表现出来的这些特质。皆是从优秀的传统文化之上所吸取的养分。
我是彩虹之南R,感谢您的阅读!
以上就是由优质生活领域创作者 生活常识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本文地址:http://www.shenzhoubaby.com/159677.html,转载请说明来源于:生活常识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qq.com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论(2)
豆蔻,花甲,古代,古稀,耄耋,年龄,头发,古稀之年,活到,花甲之年
没想到大家都对豆蔻、及笄、知天命、花甲、古稀、耄耋、期颐……都有什么含义?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豆蔻、及笄、知天命、花甲、古稀、耄耋和期颐等。都是古代用来表示年龄的词语。它们形象而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