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宋词的名头相信不用笔者多说。大家早已是耳熟能详。毕竟这两个朝代的文人将诗词拔高到了后世难以企及的高度。使其成为了各自朝代的象征性文学体裁。
但实际上。唐宋年间除了诗词一骑绝尘之外。散文这一文学体裁在他们手中也是佳作层出不穷。像王勃的《滕王阁序》。刘禹锡的《陋室铭》、韩愈的《马说》、柳宗元的《捕蛇者说》、周敦颐的《爱莲说》、范仲淹的《岳阳楼记》、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
这些都是我们曾经在课本中学过的唐宋年间的散文。而且当时都是要求全文背诵的。如果说入选课本的古诗词。唐诗宋词占据了绝大多数;那么。入选课本的古代散文。唐宋年间的作品同样是占据了半壁江山。
虽然我们一直说“文无第一。武无第二”。但其实在大多数读者心里。一个文人处于什么水平大家都有一杆秤。就像说起唐诗。首推李白、杜甫;谈及宋词。必是苏轼、辛弃疾。那么论到唐宋年间的散文。又有哪些人能够“技压群雄”呢?
其实这个问题。古人已经给我们给出了答案。公认的散文高手当属“唐宋八大家”。他们分别是唐代柳宗元、韩愈和宋代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这八位的散文水平早已被世人认可。尤其是他们入选课本的散文经典程度更是无需多说。但近些年来。不知道为什么。很多文人都喜欢从这些经典中“找茬”。好像唯有如此才能彰显自己的“卓尔不群”。
欧阳修刚写出《醉翁亭记》时。天下莫不传诵。家至户到。一时为之纸贵。很多文人都专门赶赴琅琊山一睹碑文。后世文人对于这篇散文也是推崇备至。这篇火了900多年的散文。它的经典程度可想而知。但就是这篇散文流传至今。却被现代文化名人马未都先生找到了一处“硬伤”。
提起马未都。很多人可能只知道他是个古董收藏家。但实际上他同时也是一名作家。对于古典文化有着不俗的见解。在他的脱口秀节目《嘟嘟》中他就时常针对古今的文学作品发表自己的看法。
对于《醉翁亭记》。马未都认为这篇散文通篇都是“也”字句。也就是判断句。这样的写作手法太过单调。美则美矣。却容易让人觉得是流水账。以现代高考的标准来判定。这篇散文肯定会得0分。
那么他的观点到底有没有道理呢?
不可否认。《醉翁亭记》确实用“也”字句很多。全文多达21处。如果是一般人这么写。那毫无疑问会让文章通篇累牍。给读者以赘烦之感。但欧阳修这么写。通过他的遣词用句。使文章参差多变。不仅不让人觉得繁琐。相反充满了灵动的感觉。具有一唱三叹的韵味。
这不仅不是这篇散文的“硬伤”。相反是这篇散文的“精髓”之所在。欧阳修没有故意去堆砌辞藻。而是将心中所想。以自然不矫饰的笔触付诸于笔端。这样的写作手法其实是他创造力的表现。推陈出新。能人所不能。达至浑然天成之境。要说这是这篇文章所谓的“硬伤”。在笔者看来还真不是那么回事。
很多看了马未都先生对《醉翁亭记》赏析的网友。对于他的观点也不是很认同。说他这是“鸡蛋里挑骨头”。对于马未都先生对于《醉翁亭记》的观点。大家有什么看法?欢迎在评论区畅所欲言。
以上就是由优质生活领域创作者 生活常识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本文地址:http://www.shenzhoubaby.com/15769.html,转载请说明来源于:生活常识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qq.com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