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面埋伏”是一个汉语成语。意为设伏兵于十面以围歼敌军。楚汉相争时期。韩信被刘邦封为齐王后率30万大军和彭越的军队会师。把项羽围困在垓下(今安徽省宿州市灵璧县东南)。他采取十面埋伏的战术。逼使项羽在乌江自刎。取得决定性的胜利。
公元前202年10月。汉王刘邦率本部人马。追击向彭城撤退的项羽。追到阳夏的南边。刘邦下令暂停追击。派出使者与韩信、彭越等人联络。许诺日后与他们共分天下。并把临淄、大梁、淮南大片土地封给他们。果然。使者纷纷回报。诸侯即将发兵。不久。各路诸侯出兵。攻击项羽军队。韩信三十万兵马自齐南下。切断了项羽向彭城的退路;彭越率数万兵马到达固陵与刘邦会师。担任主攻;刘贾与英布自寿春率兵北进。切断项羽南逃之路。项羽军队不断收缩。退至垓下(今安徽灵璧东南沱河北岸)。中了韩信的"十面埋伏"。诸侯军队蜂拥而至。把项羽军队重重包围了起来。
汉军"十面埋伏"。形如天网。楚军固守垓下。势如鸟雀。此刻。项羽军的反击好似困兽犹斗;刘邦军的进攻捷报频传。 垓下战场。杀声震天。两军拚搏。你死我活。著名的“垓下之战”就这样展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