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回答:
隋末大乱的时候。共有四个人认为当先取关中长安。但是只有一个人的计策得以实施并最后得逞。唐高祖李渊起兵时候的第一智囊。刘文静。
按照时间顺序。提出西取关中长安的。分别是这四个人:
李密、柴孝和、刘文静、凌敬。
一。李密
李密最早看出关中乃取天下之根本。
613年杨玄感黎阳起兵。当时隋炀帝正率领百万大军征讨辽东高句丽。李密向杨玄感献了上、中、下三策:
上策是北取幽州。切断隋炀帝的退路。天下可传檄而定;中策是西取长安。据关中四塞之地与隋师争锋;下策是攻打东都洛阳。顿兵于坚城之下。生死决于胜负!
偏偏杨玄感取了下策。率军攻打洛阳。他的理由听起来也很充分。隋室、百官都在洛阳。攻陷洛阳就可以动摇隋朝的根本。
所以。李密的计策没能实施。
二。柴孝和
柴孝和是李密的护军(军师)。
617年4月。李密已经取得瓦岗军指挥权。柴孝和给李密献计。说:
“秦地阻山带河。项羽刘邦得失天下都是因为它!如今您让裴仁基守虎牢。让翟让守洛口。自己带兵西入长安。众附兵强。然后东向。天下可定矣。现在不取。恐怕会被别人抢先!”
当时隋炀帝被困在江都醉生梦死。王世充率十万江淮劲卒守卫洛阳。李渊在太原尚未起兵。而关中长安守备空虚。正是夺取的好时机。
李密说。“我早就这么想的!但是我的手下都是关东人。洛阳还没有攻下。岂肯随我西去?并且。诸将都是强盗出身。互相不服气。一旦遇到挫折。就会一哄而散啊!”
李密的担心也是实情。他的手下土匪多。
但是结合后来的史实来看。李密部下的忠诚度还是可以的。即使他虎牢之败投降了李渊。还是有那么多人效忠于他。
所以。李密多虑了!
三。刘文静
李渊起兵最晚。他617年九月太原立白旗造反的时候。天下已经大乱。用刘文静的话说。“兵填河洛。盗贼蜉结。大连州县。小阻山泽。以万数。”
这样的情况下。应该先取哪里呢?
从太原出兵。最近最方便的路径是东都洛阳。但是那里正是天下精兵汇集的地方。王世充、李密、以及后来的宇文化及酣战不休。窦建德也在不远处窥探。
刘文静和秦王李世民的意见都是:“鼓而入关。以震天下。王业成 矣。”
先取关中长安!
李渊九月起兵。十一月就已经兵临长安城下。夺取关中。在隋末群雄中抢得先机!
四。凌敬
我们知道。窦建德没有采纳凌敬的计策。而是列二十里长阵。鼓噪向西攻打虎牢关。结果被李世民一战而擒。遗憾退场。
其实。凌敬给窦建德的献策。并不是西取关中。
窦建德西进救王世充已是621年3月。此时中原地区的形势是。李渊牢牢控制关中三年多。山西、河北西南部也在唐军手上。王世充困守洛阳孤城。河南大部。包括虎牢关都被李世民攻占。
这个时候已经没办法西取关中了。除非窦建德飞过去!
凌敬的计策是。“如今唐军重兵包围洛阳。我们应该避实就虚。全军北渡黄河。攻占怀州(焦作)、河阳(孟县)。然后重兵防守。翻越太行山。攻取上党(山西长治)。大张旗鼓地进攻壶口。威胁蒲津。”
不得不说。这实在是一个妙计!
打到蒲津。就已经到了关中家门口了。老家受威胁。李世民不得不回军救援。
照此计策去做。虽说未必能攻下关中。但是洛阳之围可解。窦建德救郑的目的就达成了!
并且。照此计策。避免了决战的发生。李世民将不得不渡河进攻窦建德。攻守之势逆转。胜败尚未可料。
凌敬的计策是弱势情况下的万全之策。可惜窦建德没有听从。
不过。即使窦建德采纳了凌敬的意见北渡黄河。也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中原地区的形势。隋末的天下大局。从高祖起兵。攻占关中的那一刻。就已经确定了!
图片源自网络。侵删!
参考书目。新唐书。本纪一。李密列传。刘文静列传。窦建德列传。
其他观点:
隋朝末年。基本上形成了三足鼎立的状态:
关中地区是李渊的唐国。
河北地区是窦建德的夏国。
河南地区是王世充的郑国。
这个时候李世民要带着唐国的军队进攻郑国。你觉得河北的窦建德能够袖手旁观吗?当然不能。因为论实力。王世充压根就不是李世民的对手。
因此。本着唇亡齿寒的原则。就算窦建德和王世充私交不好。也必须要派兵救援。可窦建德犯浑的地方是。他居然亲自带着大军去救援王世充。这可把王世充给感动坏了。
其实最感动的。还是李世民。因为本来收拾完王世充。才能再收拾窦建德。可窦建德这回亲自跑过来。那就省得李世民再跑一趟了。打包带走难道不香吗?
所以说李世民在半路上就把窦建德给收拾了。王世充一看。完犊子了。没戏了。还是出来投降好了!于是乎李世民把王世充和窦建德一起打包送到了长安。差点没把李渊给乐死。
窦建德是真的亏大发了。自己手里有几十万大军。声势浩大。他本人在河北的名声又倍儿棒。要是安安稳稳地在河北待着。至少可以集中全力和李世民一较高下吧?这回等于是被人家截胡了。你说冤枉不冤枉?
按照小品里的说法:钱还在。人没了!窦建德肠子都悔青了。偌大的家业好端端在河北放着。自己却已经成了李世民的阶下囚。那么窦建德是不是有其他路可以选呢?
一、谋士凌敬曾经给窦建德出了一个好主意!
按照谋士刘斌的说法。窦建德必须要去救王世充。主要负责在外面攻打唐军。而王世充则出城在里面攻打唐军。双方夹击自然可以击败唐军。此外。刘斌还补充道:如果唐军被打败的同时王世充也损失惨重的话。那么可以顺道把王世充给收拾了。再集中力量对付唐军。
时世充弟世辨为徐州行台。遣其将郭士衡领兵数千人从之。合众十馀万。号为三十万。军次成臯。筑宫于板渚。以示必战。又遣间使约世充共为表裏。经二月。迫於武牢。不得进。秦王遣将军王君廓领轻骑千馀抄其粮运。获其大将张青特。虏获甚众。---《旧唐书》
这可真是一盘大棋啊!可是在施行的过程中却出了意外。窦建德的大军的确声势浩大。号称有30万大军。实则也有十来万。但是李世民打仗厉害啊。他只用了1000多骑兵冲到窦建德的背后。将他们的粮草给切断了。这下窦建德傻眼了。
还没开始救援。就先被李世民揍了一顿。连粮草都被人家给切断了。你说军心能不涣散嘛!为此窦建德此时便打算撤军回家。可这个时候谋士凌敬给窦建德提出了一个很不错的建议:
老大。这个时候不挥军北上。攻占怀州河阳。逼近上党。以长安为目标。不仅能够解王世充被围的局面。还有机会一举夺取关中。哪怕都不能办到。至少可以扩大地盘。增加人口。
这盘大棋似乎比刘斌的还要大。窦建德连连点头。觉得凌敬是个厉害的角色。可惜的是。窦建德的部将们有不少都被王世充的使者给收买了。他们一个劲儿地劝说窦建德留下。并且声称凌敬只是个书生。能懂什么呢?
凌敬进说曰:“宜悉兵济河。攻取怀州河阳。使重将居守。更率众鸣鼓建旗。逾太行。入上党。先声後实。传檄而定。渐趋壶口。稍骇蒲津。收河东之地。此策之上也。行此必有三利:一则入无人之境。师有万全;二则拓土得兵;三则郑围自解。”---《旧唐书》
这话倒是说进了窦建德的心坎里。窦建德是泥腿子出身。家里世代务农。本身就没读过几本书。却能够成就如此大业。他心里当然也发自肺腑地瞧不上读书人了。
因此窦建德拒绝了凌敬的建议。这可坏了大事儿了。因为正是没有听从凌敬的建议。直接导致了后来窦建德兵败被俘的惨剧。
二、如果窦建德按照凌敬说的去做。那历史或许会改写。
其实凌敬的这一招。无非就是围魏救赵。当初孙膑利用这一招。把魏国打得够呛。同时也打击了赵国的力量。可谓是一举两得。
第一。李世民回程救援。
如今凌敬也是这么个目的。让李世民放手猛攻王世充。而窦建德的部队可以直奔长安而去。当时李世民带走了唐国的大多数精锐。压根就无力阻挡窦建德的大军。
因此窦建德拿下长安的希望非常大。而李世民在猛攻王世充以后。肯定会得到战报。得知长安被围。自然要返回救援。
这个时候王世充被打得损兵折将。而李世民的部队肯定也有损失。再加上连夜奔袭救援。自然战斗力也会下降。
如果窦建德在半路上设下埋伏。就像桂陵之战和马陵之战中。孙膑半路给回援大梁的庞涓设下埋伏一样。你觉得李世民不会中招吗?
一旦李世民损兵折将。那么三国实力的天平将会发生反转。窦建德一家独大。王世充和李渊都被打残了。紧接着窦建德杀入长安。灭亡唐国。再回过头来收拾李世民的残部和王世充的残部。就容易太多了。
第二。李世民把心一横。不去救援长安。
这事儿我觉得李世民干得出来。毕竟他能诛杀自己的俩兄弟。自然也能狠下心来放弃救援长安。当年庞涓也是先攻入赵国的邯郸城。才回援魏国大梁的。如果真的这样的话。那么历史又要换一种玩法了。
窦建德肯定能顺利攻下长安。而经过血战。没有外援的王世充。肯定也会被李世民给灭了。这么一来三足鼎立的状态。就会变成南北分治的状态。
这个时候就要看看李世民和窦建德这两个人的本事了。论实力。两者旗鼓相当。毕竟窦建德吞并了关中。而李世民吞并了河南。论能力。李世民还要强过窦建德。
因此我认为结局就是李世民将窦建德击败。完成天下一统的事业。虽说还是建立唐朝。可李世民将会成为唐朝的开国之君。当然。也不排除李世民中途掉链子。让窦建德捡便宜的可能。
总结:窦建德绝对非常可惜。
窦建德这个人很讲义气。在河北地区的声望很高。因此他起义的时候。几乎是一呼百应。拥有超高的人气。这是普通人所不具备的。
李渊起兵。靠的是他唐国公的招牌。王世充起兵。靠的是他乃隋炀帝的重臣。唯独窦建德起兵。靠的是自身的个人魅力。这完全没法比。
从普通人的角度来说。李渊和王世充。都是可望而不可即的。可窦建德却是普通人都应该崇拜的典范才对。
窦建德和刘备很类似。大家都是泥腿子出身。靠自身的魅力和能力。一点点打下了属于自己的江山。可惜窦建德在救援王世充这件事上犯了糊涂。否则不至于落得如此凄凉的下场。
窦建德被抓以后。其实他还有生还的希望。可窦建德的部众们。觉得李渊是天命所归。因此没有继续坚持对抗唐朝。而是把夏国国库里的钱拿出来给分了。随后纷纷投降了唐朝。
李渊一看。哟呵。河北的力量如此不堪一击?既然窦建德部下们都投诚了。那窦建德还有存在的必要吗?因此李渊就放心大胆地把窦建德给宰了。谁知道。这么做却惹来的大祸!
参考资料:《旧唐书》、《新唐书》
其他观点:
导语:如果窦建德不在虎牢关地区与李世民周旋。而是听从谋士凌敬的建议。渡过黄河。翻越太行山。攻打关中。直取长安;那么。恐怕李唐王朝就会陷入危机之中。说不定中国的历史也要改写了。
隋朝末年群雄并起、天下大乱之际。盘踞河北的窦建德是一位声势仅次于瓦岗寨李密的豪杰人物。公元621年。李唐王朝、河北的窦建德、洛阳的王世充形成了三足鼎立之势。为了统一天下。李唐王朝决定先去消灭力量较弱的王世充。
王世充兵力没有唐军强大。于是。他就派人去向窦建德求救。
秉持着“唇亡齿寒”的原则。窦建德决定出兵去支援王世充。
窦建德崛起于河北;他在河北地区发展经济。恢复农桑。使河北百姓都归心于他。因此。窦建德的力量很强大。又有非常稳固的后方根据地。
正是因为如此。李唐王朝才避免过早地去招惹窦建德。
当李唐王朝集中全部兵力去攻打洛阳的时候。窦建德刚刚消灭了两股小割据势力:徐园朗和孟海公。
决策援救王世充之后。窦建德并没有征调自己在河北根据地的军队。而是带领着收编以后的孟海公和徐园朗的全部军队。前往洛阳去与唐军作战。
由于刚刚整合组成的军队战斗力不强。窦建德的这支大军被唐军牵制在虎牢关地区。接连失利。一筹莫展。
此时。窦建德的亲信部队已经不愿再打下去了;因为他们在打败孟海公、徐园朗的战事中。抢掠到了很多战利品。所以。急于返回河北老家去。
而孟海公、徐园朗的军队。刚刚被打败收编。士气自然是非常低落的。
军心如此。当然是打不了硬仗恶仗的。
窦建德的谋士凌敬是一个谋略出众的人。他对此情况非常焦急。认为不能在虎牢关与李世民统率的唐军对峙下去了。于是。他向窦建德提出了一个建议:
乘唐军的主力都在洛阳作战。而李唐王朝的大本营——关中地区防守空虚。窦建德可以率领大军渡过黄河。翻越太行山。攻掠关中要地。有机会就乘势直取长安。
这样一来。李世民不得不从洛阳撤围。回师来救长安。那么。洛阳王世充的危险也就解除了。
而如果有意外战机出现的话。窦建德还很有可能一举攻取长安。灭掉李唐王朝。
窦建德粗疏豪阔。缺乏战略目光。他否定了凌敬的建议。依然在虎牢关地区与李世民胶着在一起。最终。善于用兵的李世民打败了窦建德。并且还活捉住了他。
其实。凌敬的建议是非常具有可行性的。就连窦建德的老婆都认为凌敬的建议是正确的。她也劝说窦建德采纳凌敬的计策。直取关中。再联络突厥。请突厥军队配合包抄关中地区。这样。唐军就必须回师救援关中。洛阳的危机也自然就解除了。她劝窦建德不要滞留虎牢关地区。屯兵于坚城之下。以免劳师无功。反遭不测。
可是。自称夏王以后的窦建德。再也听不进忠言了。最终。窦建德兵败被俘;李渊因为窦建德在河北深得人心。就下令处死了他。
结语:窦建德如果听从凌敬的建议。率军转进关中。直取长安;那么。只会有两种结果:
1.窦建德攻入长安。消灭掉李唐王朝;
2.逼迫李世民撤军回援。解除王世充的危机;从此。天下出现李唐王朝、夏王窦建德、郑王王世充三足鼎立的局面。
以上就是由优质生活领域创作者 生活常识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本文地址:http://www.shenzhoubaby.com/140933.html,转载请说明来源于:生活常识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qq.com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论(2)
关中,长安,王世充,洛阳,河北,李渊,王朝,李密,计策,都是
没想到大家都对如果窦建德不救王世充,听从凌敬的建议西进长安,结局会怎样?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隋末大乱的时候。共有四个人认为当先取关中长安。但是只有一个人的计策得以实施并最后得逞。唐高祖李渊起兵时候的第一智囊。刘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