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回答:
都别抢。我来答。
①政变
自秦武王举鼎而死以后。秦王宫就陷入了风云诡谲的权力斗争之中。宣太后并不是立刻就获得了秦王宫里的权力。彼时的她还有另外一个政治对手。惠文后。即秦惠文王的正室。
此外秦王宫外还有另外一股势力。即赵武灵王扶持的在燕国当人质的公子稷(秦昭襄王)。此时三股势力都在对空缺的秦王宝座虎视眈眈。
这一点很奇怪。魏冉是宣太后的异父长弟。按理来说应该一起支持宣太后。我猜测这是因为魏冉也想培养自己的势力。不愿屈居人下。而彼时无权无势的秦昭襄王无疑是最好的选择。
想必这时候的魏冉和宣太后最终在私底下达成了某种政治协议。最终宣太后放弃扶持二儿子。转而支持秦昭襄王。并最终通过发动政变的方式击败了惠文后扶持的公子壮。
庶长壮与大臣、诸侯、公子为逆。皆诛。及惠文后皆不得良死——《史记·秦本纪》
但是秦昭襄王虽然成功上位。但朝政却被宣太后和魏冉把持。他毫无疑问成为了一个傀儡君主。
昭王少。宣太后自治。任魏厓为政——《史记·穰侯列传》
②隐忍
从秦昭襄王和第一次和范雎见面时就可以看出。当时范雎故意刺激秦昭襄王说:
“秦安得王?秦独有太后、穰侯耳。”——《史记·范睢蔡泽列传》
这句话充分说明彼时秦昭襄王的权力被架空的局势。所以秦昭襄王立刻谦虚的跪下去向范雎请教。但是范雎并没有立刻给出解决的办法。范雎和秦昭襄王在秦王宫里的这次会面更像是范雎的一次自荐和密谋。
范雎成功抓住了秦昭襄王的软肋。使得自己能够为秦昭襄王器重。
而这就是范雎逐步替代魏冉的一个过程。秦昭襄王把范雎拜为了客卿。命令他专门和自己一起谋划军事。而此时的秦国军事权力主要掌握在魏冉手中。所以不难看出这是秦昭襄王在逐步减弱魏冉的权力。
乃拜范睢为客卿。谋兵事。卒听范睢谋。使五大夫绾伐魏。拔怀。后二岁。拔邢丘——《史记·范睢蔡泽列传》
他们在朝中不断培养自己的势力。直到秦昭襄王羽翼丰满时。就分别抓住魏冉和宣太后的把柄对他们下手了。
③夺权
魏冉从扶持秦昭襄王上位开始。就逐步获得了秦国的权力。他四度出任秦国的丞相。培养了大量的势力和积蓄了大量的财富。当时范雎来到秦王宫和秦昭襄王见面时。都害怕被魏冉的耳目听到不利于魏冉的言论。
然左右多窃听者。范睢恐。未敢言内。先言外事。以观秦王之俯仰——《史记·范睢蔡泽列传》
不过魏冉虽然一定程度上把持了秦国的朝政。但是总体上对秦国还是忠心。因此秦昭襄王只能抓住魏冉的一件把柄。
那就是魏冉以权谋私。大敛财富。当时的魏冉多有钱呢?叫做“于是穰侯之富。富于王室(《史记》)”
昭王三十二年。穰侯为相国。将兵攻魏。走芒卯。入北宅。遂围大梁。梁大夫须贾说穰侯……明年。穰侯与白起客卿胡阳复攻赵、韩、魏。破芒卯于华阳下。斩首十万。取魏之卷、蔡阳、长社。赵氏观津。且与赵观津。益赵以兵。伐齐。齐襄王惧。使苏代为齐阴遗穰侯书——《史记》
魏冉不仅私底下和帝国的信使以及君主通信。有理由相信。尽管魏冉也有出于现实的考量。但是这其中想必也存在着收受贿赂的行为。
所以当范雎对秦昭襄王分析利害时就说:
今太后擅行不顾。穰侯出使不报。华阳、泾阳等击断无讳。高陵进退不请。四贵备而国不危者。未之有也——《资治通鉴》
于是秦昭襄王从魏冉手中的财富作为切入点。免去了魏冉的相国职位。而魏冉深知自己也并非是清白的。所以也不敢反抗。
因为他必须为自己的以后做打算。所以他离开都城时。他积蓄的财富和家私浩浩荡荡的装了一千多辆车的队伍。这就是他必须要保护的东西。
穰侯出关。辎车千乘有余——《史记》
魏冉知道。范雎已经越来越受到秦昭襄王的信任。他们的势力也已经日渐强大。此外。魏冉并不是一个权臣。实际上他只是懂得为自己投资。
但是他在大方向上没有问题。他是忠于秦王的。所以当秦昭襄王暗示他引退时。魏冉并没有不愿放下手中的权力。
他已经得到了很多东西。没有理由拼的鱼死网破。
有理由相信。在魏冉和秦昭襄王之间达成了某种约定。秦昭襄王不追究魏冉的过失。代价是魏冉离开都城。交出手中的权力。
而宣太后也并非没有把柄。那就是她和情夫魏丑夫通奸的事情。这件事必然也被秦昭襄王了然于心。而这也足以成为扳倒宣太后的重要筹码。
不仅如此。宣太后还和义渠王私通。并且产下了两个儿子。究竟是政治需要。还是宣太后情不自禁?
从以后宣太后的表现来看。我更加相信这是宣太后情不自禁的表现。而为了弥补自己犯下的过错。宣太后和秦昭襄王密谋。最终诱杀了义渠王。
因此也可以推测宣太后是为了安抚义渠。最终不得不委身于义渠王。
而这些事情也许都成为秦昭襄王用来扳倒宣太后的资本。因为我们可以通过秦昭襄王对待宣太后的态度上可以看出。
宣太后和魏冉尽管都剥夺了秦昭襄王的权力。但是他们并没有专权乱政。相反在魏冉和宣太后的联合下。秦国的国力反而走向了一个巅峰。
不管她和义渠王私通是有情还是无奈。毕竟都为秦国消灭义渠做出了贡献。而且在位期间也没有做出祸害国家的事情。
那么秦昭襄王完全有理由逐步解除宣太后的权力。而不是废除她。
显然秦昭襄王不愿意和宣太后达成这种和解。而是要抓住她的把柄一劳永逸的废除她。这位君主的心中或许存在着某种常年以来受制于宣太后等人的怨气。
尽管魏冉和宣太后总体都是功大于过的。但是对于秦昭襄王来说。作为一位君王却处处受制于人。或许这是令他最为愤怒的地方吧。
当然。秦昭襄王也或许应该庆幸魏冉和宣太后对秦国是忠心的。他们并没有做出危害秦国的事情。即便秦昭襄王在解除他们的权力时。他们也没有反抗。
没有把这一次夺权的行为演变为流血事件。
从另一方面来说。这也是秦昭襄王能够顺利的夺回权力。却没有遇到来自魏冉和宣太后反抗的原因。毕竟魏冉和宣太后把持朝政长达几十年。
相信他们拥有足够的能力和秦昭襄王做对抗。但是于国于己。这都是不利于两人的。为此他们最终没有反抗。而是退出了权力中心。
关注【围炉谈史】。每天阅读深度历史内容喲~
其他观点:
历史上的秦昭襄王在位56年。前四十一年里。都是在他母亲宣太后掌控中度过的。说白了就是一个傀儡。
宣太后的势力实在太大。连白起也是她的人。白起是受魏冉保举为将的。也就是说。宣太后在当时。一手掌控住了秦国的军政大权。
(宣太后剧照)
在历史上。魏冉后来被罢相。白起被杀死。昭襄王的这一次“收王权”是非常成功的。那么在手中无权的情况下。昭襄王是如何做到的呢?
第一点:隐忍不发。
跟我们平常生活中说的“惹不起那我还躲不起嘛”一样。在前四十一年里。昭襄王选择了隐忍。他听从母亲的安排。不揽权、不搞小动作。一切任由母亲大人来安排。
不像后世的光绪帝一样。一当上皇帝就开始野心勃勃。想要从慈禧太后手中夺回属于皇帝的权力。结果被慈禧毒死了。
(宣太后临朝听政)
昭襄王是一个有耐心的人。因为他知道。不管他喜不喜欢宣太后的临朝听政。他都不能搞小作。如果宣太后发觉了。他只有被废的下场。到那个时候连喜不喜欢的资格都没有了,昭襄王还有两个弟弟。都是宣太后与惠文王的儿子呢!
第二点:等到宣太后病老交加再动手。
年轻人就是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这个世界终究还是属于年轻人的。这一句话就非常有道理。不管不愿不愿意。人终会有老死的那一天。当死神来临的时候。宣太后终究也有放手的那一天。
后世名声显赫的武则天。同样也是败给了时间。她八十多岁的时候。张柬之等人发动了“神龙事变”。武则天就不得不把权力还给了李唐家族。
而秦昭襄王选择动手的这年。正好是宣太后死的这一年。宣太后死了之后。昭襄王强势罢相。魏冉被赶到了他的封地“陶”。
见于《秦本纪》:四十二年。十月(秦国十月为岁首)。宣太后薨。葬芷阳郦山。九月。穰侯出之陶。
第三点:拉一派打一派。
秦昭襄王拉拢了关东系。所谓关东系。就是从关东其它六国过来为秦国效力的士人。成份比较复杂。这一股势力的代表人物就是范雎。
范雎刚到秦国的时候。就‘收王权’问题与秦昭襄王有过一次谈话。见于《史记·范雎蔡泽列传》:范雎说曰:“臣居山东时。闻秦之有穰侯。不闻其有王也。然则权安得不倾。令安得从王出乎?臣窃为王恐。万世之后。有秦国者非王子孙也。”
昭王拉拢了关东系。以范雎为“集权推手”。帮助他来收王权。从此之后。关东系也成了为秦国大王左膀右臂。成了秦国朝堂上的集权先锋。比如昭王时代的范雎、蒙骜(掌军权)。秦始皇时代的李斯、尉缭等等。
为什么会选择关东人。其实也是有原因的。因为在秦国效力的关东人也有很多。他们在异国他乡为官。都会相互照顾。因此也形成了派系。而他们本身来自于关东各国。在秦国没有根基。因此更要依附于王权而生存。
其实。看古代帝王所谓的集权、变法等等。无非也就是将一批人的权力过渡给另一批人罢了。就这一次魏冉被罢相之后。范雎就当上了秦国的丞相。封为应侯。
歪眼小史工作室
文——千古
其他观点:
就距离秦朝最近也最有可能切近史实的《史记》和《战国策》而言。两书中均无宣太后执政的记录。而唯一一处有此类嫌疑的资料也只是被附在了《史记.穰侯列传》之中:
昭王即位。以魏冉为将军。卫咸阳。诛季君之乱。而逐武王后出之魏。昭王诸兄弟不善者皆灭。威震秦国。王少。宣太后自治。以魏冉为政。
而更加不和常理的地方则是。倘若宣太后真像传言所说威势霸道。杀伐果断;而穰侯魏冉又是行事猖狂。肆意妄为的话。那么以其秉政四十余年的经历而言。他们在秦国的势力也应该早已根深蒂固、盘根错节。如此说来。区区入秦才五年的范睢和苦苦做了四十多年傀儡的昭襄王。又凭借在不过五年的时间里完成废黜宣太后。罢免穰侯魏冉的政治目标?
话再说回来。就以我们自小就学过的几篇文言文而言。无论是《廉颇蔺相如列传》还是《信陵君窃符救赵》。出现在文章中的。一言九鼎、威猛霸道的都是秦王。而不是宣太后。话说。区区傀儡哪来如此威势?更何况。如果你是宣太后和魏冉。你可有放任傀儡掌权、率军、会盟诸侯的胆量?换言之。就此一点。就足以说明。昭襄王并不是什么傀儡。
此外。秦国自商君变法之后。国君的权势就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和巩固。一如我们现在所知道的。“商鞅变法”的实质就是“封建君主的集权专制”。虽说后来商鞅被惠文王车裂而死。但商鞅的秦法却一直被坚定不移的贯彻着。秦国“君王独尊”的政治格局早在惠文王时代就已经被确立下来。而这种限制宗室贵族。发展王权的政治策略也是秦国之所以能够脱颖而出。成为担负天命。完成“席卷天下。包举宇内”的大任的原因。
最后。再来说说范睢为什么被重用的问题。话说。秦自“商鞅变法”以来。因为国力的壮大和国际地位日渐提高的。除秦孝公之后的每一任后嗣之君。无不梦想着在自己手上完成一统天下的旷世伟业。
公元前271年左右。因被怀疑有通敌嫌疑的范睢进入秦国。同年。在面会昭襄王时。自诩拥有三寸不烂之舌的范睢随即以“远交近攻。蚕食天下”的策略游说昭襄王。此举深受此时正雄心勃勃想要一统四海的昭襄王的喜爱。于是在当年就被坚决贯彻下去。并在此后一直都是秦国的基本国策。所谓“爱屋及乌”。“一计得逞而骤然显贵”的范睢亦因此成为一心只想统一天下而无所不用其极的昭襄王的谋主。对他言听计从。无所不任。
就此而言。在我看来。范睢的“王权卑弱”不过是他抓着秦王野心。趁着圣眷正隆。借势而为攫取秦国丞相权位的手段罢了。不然。如果实情真如范睢所言。那么以区区傀儡的昭襄王。又如何能罢黜位高权重。执政达四十余年之久的宣太后和魏冉?换言之。正是范睢夸大其词。危言耸听的策士之言。使后世之人产生了昭襄王是傀儡的错觉。
我是狐笔春秋。欢迎大家批评指教。谢谢!
以上就是由优质生活领域创作者 生活常识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本文地址:http://www.shenzhoubaby.com/133220.html,转载请说明来源于:生活常识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qq.com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论(2)
秦国,太后,襄王,秦王,史记,王权,权力,傀儡,列传,都是
没想到大家都对秦昭襄王手上无权怎么废宣太后跟魏冉等外戚呢?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都别抢。我来答。①政变自秦武王举鼎而死以后。秦王宫就陷入了风云诡谲的权力斗争之中。宣太后并不是立刻就获得了秦王宫里的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