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原文翻译及注释(《大学》原文及注释)
首发

大学原文翻译及注释(《大学》原文及注释)

优质
请用语音读文章

引言:《大学》原为《礼记》第四十二篇。约为秦汉之际儒家作品。提出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的三纲领和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八条目。宋代程颢、程颐兄弟从《礼记》中把它抽出。以与《论语》、《孟子》、《中庸》相配合。至南宋淳熙年间(1174-—1189)。朱熹撰《四书集注》。将它和《中庸》、《论语》、《孟子》合为“四书”。

1、“三纲八目”原文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自天子以至于庶(shù)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1、“三纲八目”译文

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弃旧图新。在于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

知道应达到的境界才能够志向坚定;志向坚定才能够镇静不躁;镇静不躁才能够心安理得;心安理得才能够思虑周祥;思虑周祥才能够有所收获。每样东西都有根本有枝末。每件事情都有开始有终结。明白了这本末始终的道理。就接近事物发展的规律了。

古代那些要想在天下弘扬光明正大品德的人。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要想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先要修养自身的品性;要想修养自身的品性。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思;要想端正自己的心思。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要想使自己的意念真诚。先要使自己获得知识;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认识、研究万事万物。通过对万事万物的认识、研究后才能获得知识;获得知识后意念才能真诚;意念真诚后心思才能端正;心思端正后才能修养品性;品性修养后才能管理好家庭和家族;管理好家庭和家族后才能治理好国家;治理好国家后天下才能太平。上自国家元首。下至平民百姓。人人都要以修养品性为根本。

若这个根本被扰乱了。家庭、家族、国家、天下要治理好是不可能的。不分轻重缓急。本末倒置却想做好事情。这也同样是不可能的!

2、“格物致知篇”原文

所谓致知在格物者。言欲致吾之知。在即物而穷其理也。盖人心之灵莫不有知。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惟于理有未穷。故其知有不尽也。是以《大学》始教。必始学者即凡天下之物。莫不因其已知之理而益穷之。以求至乎其极。至于用力之久。而一旦豁然贯通焉。则众物之表里精粗无不到。而吾心之全体大用无不明矣。此谓物格。此谓知之至也。

2、“格物致知篇”译文

说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认识、研究万事万物。是指要想获得知识。就必须接触事物而彻底研究它的原理。人的心灵都具有认识能力。而天下万事万物都总有一定的原理。只不过因为这些原理还没有被彻底认识。所以使知识显得很有局限。因此。《大学》一开始就教学习者接触天下万事万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去进一步探究。以彻底认识万事万物的原理。经过长期用功。总有一天会豁然贯通。到那时。万事万物的里外巨细都被认识得清清楚楚。而自己内心的一切认识能力都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再也没有蔽塞。这就叫万事万物被认识、研究了。这就叫知识达到顶点了。

3、“诚意篇”原文

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3、“诚意篇”译文

所谓从意念中体现真诚。就是不要自己欺骗自己。就如厌恶难闻的气味。喜爱漂亮的美人。这便叫做自我满意(自我觉悟)。所以。君子即使独自一人时也一定谨慎不苟。小人平日做坏事。没有什么事干不出来;一旦遇见君子便气馁躲闪。掩盖自己的坏行为。显示自己的好行为。但旁人观察他。就像能看见他的肝肺一样。那掩饰又有什么益处呢?这叫做。只有心中意念真诚才能在外表上显现出来。所以君子即使独自一人时也一定严格谨慎。

4、“正心篇”原文

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懥(zhì愤怒)。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此谓修身在正其心。

4、“正心篇”译文

之所以说修养自身的品性要先端正自己的心思。是因为心有愤怒就不能够端正;心有恐惧就不能够端正;心有喜好就不能够端正;心有忧虑就不能够端正。心思不端正就像心不在自己身上一样:虽然在看。但却像没有看见一样;虽然在听。但却像没有听见一样;虽然在吃东西。但却一点也不知道是什么滋味。所以说。要修养自身的品性必须要先端正自己的心思。

5、“修身篇”原文

所谓齐其家在修其身者。人之其所亲爱而辟(pì)焉。之其所贱恶(wù)而辟焉。之其所畏敬而辟焉。之其所哀矜(jīn)而辟焉。之其所敖(áo)惰而辟(pì)焉。故好而知其恶(è)。恶(wù)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故谚有之曰:“人莫知其子之恶(è)。莫知其苗之硕。”此谓身不修不可以齐其家。

5、“修身篇“译文

之所以说管理好家庭和家族要先修养自身。是因为人们对于自己亲爱的人会有偏爱;对于自己厌恶的人会有偏恨;对于自己敬畏的人会有偏向;对于自己同情的人会有偏心;对于自己轻视的人会有偏见。因此。很少有人能喜爱某人又看到那人的缺点。厌恶某人又看到那人的优点。所以有谚语说:“人都不知道自己孩子的坏。人都不满足自己庄稼的好。”这就是不修养自身就不能管理好家庭和家族的道理。

6、“齐家篇“原文

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国.

孝者。所以事君也;弟(tì)者。所以事长(zhăng)也;慈者。所以使众也。《康诰》(gào)曰:“如保赤子。”心诚求之。虽不中(zhòng)。不远矣。未有学养子。而后嫁者也!

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一人贪戾(lì)。一国作乱。其机如此。此谓一言偾(fèn 败坏)事。一人定国。尧舜帅天下以仁。而民从之;桀纣(jié zhòu)帅天下以暴。而民从之。其所令反其所好。而民不从。是故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所藏乎身不恕。而能喻诸人者。未之有也。故治国在齐其家。

6、“齐家篇”译文

之所以说治理国家必须先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是因为不能管教好家人而能管教好别人的人。是没有的。所以。有修养的人在家里就受到了治理国家方面的教育。

对父母的孝顺可以用于侍奉君主;对兄长的恭敬可以用于侍奉官长;对子女的慈爱可以用于统治民众。《康浩》说:“如同爱护婴儿一样。”内心真诚地去追求。即使达不到目标。也不会相差太远。要知道。没有先学会了养孩子再去出嫁的人啊!

一家仁爱。一国也会兴起仁爱;一家礼让。一国也会兴起礼让;一人贪婪暴戾。一国就会犯上作乱。其联系就是这样紧密。这就叫做:一句话就会坏事。一个人就能安定国家。尧舜用仁爱统治天下。老百姓就跟随着仁爱;桀纣用凶暴统治天下。老百姓就跟随着凶暴。统治者的命令与自己的实际做法相反。老百姓是不会服从的。所以。品德高尚的人总是自己先做到。然后才要求别人做到;自己先不这样做。然后才要求别人不这样做。不采取这种推己及人的恕道而想让别人按自己的意思去做。那是不可能的。所以。要治理国家必须先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

7、“治国篇”原文

所谓平天下在治其国者。上老老,而民兴孝;上长长(zhăng zhăng),而民兴弟(tì);上恤(xù)孤,而民不倍。是以君子有絜(xié)矩(jŭ)之道也。

所恶(wù)於上。毋以使下;所恶(wù)於下。毋以事上;所恶(wù)於前。毋以先后;所恶(wù)於后。毋以从前;所恶(wù)於右。毋以交於左;所恶(wù)於左。毋以交於右。此之谓絜(xié)矩(jŭ)之道。

7、“治国篇”译文

之所队说平定天下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是因为。在上位的人尊敬老人。老百姓就会孝顺自己的父母。在上位的人尊重长辈。老百姓就会尊重自己的兄长;在上位的人体恤救济孤儿。老百姓也会同样跟着去做。所以。品德高尚的人总是实行以身作则。推已及人的“絜矩之道”。

如果厌恶上司对你的某种行为。就不要用这种行为去对待你的下属;如果厌恶下属对你的某种行为。就不要用这种行为去对待你的上司;如果厌恶在你前面的人对你的某种行为。就不要用这种行为去对待在你后面的人;如果厌恶在你后面的人对你的某种行为。就不要用这种行为去对待在你前面的人;如果厌恶在你右边的人对你的某种行为。就不要用这种行为去对待在你左边的人;如果厌恶在你左边的人对你的某种行为。就不要用这种行为去对待在你右边的人。这就叫做“絜矩之道”。

以上就是由优质生活领域创作者 生活常识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qq飞车会掉段位吗(手游qq飞车)

请用语音读文章平台更新了就要把你们的数据清理一些。然后让你们重新升上去。这样是一[&...

hermes香水价格(Herm&232)

请用语音读文章很多人买香水是为了可以在特定场合喷洒时。有“属性加成”。我们用它来增[...

安卓手机怎么投屏到电视(如何把手机投屏到电视上)

请用语音读文章随着科技的进步。手机的功能越来越厉害了。很多事件都应该使用手机去完成[...

十二星座的性格和命运排名(2022年十二星座命运最好排名)

请用语音读文章每个星座都有一个特别显著的特点。这个特点会在日常中。不知不觉地影响到[...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