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回答:
武王灭商后为什么实行分封制呢?原因如下:
首先:
1:周原来也是商朝的一个诸侯国。所谓“三分天下有其二”说的是文王任用贤才治理国家。国力日益强大。文王对外宣扬德教。时常热心帮助各诸侯国调停、解决争端。又因商纣王横征暴敛。所以商朝的许多诸侯国都喜欢向周文王靠拢。听他号令。
2:武王继位后。亲率诸侯联军于牧野大战商王大军。商军大败。纣王自焚而亡。商朝灭亡。周朝正式建立。
其次:
1:众多诸侯不仅周文王时就已经追随周国。武王灭商虽然周国是领导者。但也有赖于众诸侯一起出兵相助才得以成功。毕竟当时的商朝实力还是强于周国不少。
2:夏商时期的朝代。都是大的诸侯国、大的部落为王。其他小诸侯国、小部落接受封赏听从命令定期朝贡。共同组成一个朝代。
3:那时候还没有中央集权的思想和政治体制。而众诸侯跟随周国多年。忠心耿耿。灭商又有大功。所以也只能封赏了。况且商朝虽灭但其残存势力依然很大。对商人也要妥善的安置。而最好的办法就是把他们的贵族迁徙进而分封于不同的地方。便于管理和控制。
让有功诸侯和商人贵族各自立国。接受周王朝领导。定期朝贡。共同拱卫周王朝。这样的政治制度。在当时也是最先进。最为天下所接受。最行之有效的国家制度。
4:及时的封赏有利于安抚亡国的商人之心。有利于奖赏有功的众诸侯。从而也有利于周王朝快速的安定人心。稳定局面。也有利于国家的稳定与发展。
5:分封边远诸侯。也有利于拓展周王朝的政治版图和政治势力。还可以巩固周王朝的边疆安全。
6:分封还可以提高周王朝的政治地位。曾加政治资本。提高周天子做为天下共主的政治威信。
7:分封还能打击和压制潜在的反对势力。
最后:
所以周朝初年的分封制。是当时历史条件下的必然性。基于从王朝的长久稳定、发展的角度考虑也是唯一行之有效的政治制度。
其他观点:
要弄清楚这个问题。有一个前提条件。必须将分封制与西周之前的邦联制对比。而不是与后面的帝制集权政治比较。
政权从公有到私有。分封制是对邦联制结构的肢解
分封制与帝制相比。存在很多缺陷。但是中国的历史并非一开始就是分封制。它有一个漫长演变过程。从最早的部落。到部落联盟。再到部落邦联。再演化为分封制。夏朝和商朝就是邦联制结构政权。
1.西周之前的邦联制政权结构模式
邦联制结构的诞生。直接催生了国家概念的产生。从国家概念诞生。到实现权力独裁。需要相当长的路要走。
2.邦联制下的政权特性
①部落联盟轮流执政
西周最早也是这个结构。周武王伐纣。就是由于以姬姓部落。与其他部落之间构建的联盟。强大到足以挑战姒姓部落联盟。周联盟至少包含姬、姜、子、妫等部落。他们在分封制确立之前。就是轮流执政的状态。传说中的姜子牙。应该是姜部落的首领。
②政权逐步走向垄断
邦联制与部落联盟结构不同的地方在于。执政的部落联盟开始走向垄断。比如夏朝。一般认为从夏启开始。王权进入父子相传阶段。其实不是。而是执政权从各大部落联盟轮流坐庄。变为由姒姓部落联盟独占。绝不是夏启父子相传。
③部落联盟相对松散
邦联制结构下。部落联盟之间相对松散。国家政权的影响力相对较小。这种形态。既跟政权的不完善性有关。也跟自然条件的约束性有关。
④内部和外部冲突加剧
垄断性必然伴随强制性。强制性必然导致冲突加剧。邦联制结构首先带来执政联盟部落。与非执政部落联盟之间的冲突。这个很好理解。谁都不愿意失去执政的机会。周联盟对商的挑战就来自于此。
3.分封制与邦联制下的政权区别
分封制与邦联制有什么区别呢?它又有哪些优点呢?
①轮流执政体系瓦解
首先分封制导致原有的轮流执政体系完全瓦解。邦联制联盟结构也不复存在。变成了新的“家国天下”三层统治结构。其中。最高执政权以法统的形式。固化于某一个家族。不再是轮流坐庄。
②联盟成员关系固化
③政治结构更加稳定
由此可见。分封制相对邦联制。彻底抛弃了“公权”。形成了姬姓家族对政治权力的垄断。这种垄断结构。相对于原始的轮流坐庄。显然更适应族群规模扩张的需求。分封制和宗法制形成的法统体系。让政权结构更趋于稳定。虽然它不公平。
4.分封不等于分地
请注意分封制结构。不等于将土地的所有权让渡。而是将管理权下放。在这个结构中。首先确认的是姬姓家族对天下土地的家族私有。通俗讲就是全天下只有一个产权人——姬姓。
以上四点说明。分封制瓦解了邦联制结构。是一次将政权私有化的进程。
王权从选举到世袭。分封制从法统上塑造了王权独裁
前面是从政权结构阐述。那么从王权角度来看。分封制是不是等于分权呢?同样需要跟邦联制结构下的王权比较。
1.邦联制结构下的王权
①部落对外的垄断特性
夏启只是在部落联盟发展为邦联制结构下。将王权垄断于某个部落联盟。对本联盟以外。不再享有王权的染指可能性。即对外的垄断性。
②部落对内的民主特性
另一面。王权在部落联盟内部又具有民族特性。前面讲过。夏商两代。不能看作是王权父子相传的时代。而是同一个部落联盟(或部落)内部。更亲近的血缘关系之间的传承。对内部成员来说。具有一定的民主特性。
2.分封制与邦联制下的王权差别
周公知道。这种王权的私有化。必然造成对王权的觊觎甚至争端。所以他设计出了一整套的封建礼制。从而保障了封建体系的有效运行。
3.分封不等于分权
跟政权结构一样。分封不等于分权。而是一种授权模式。只是在周公设计的的分封制里。虽然周天子有权力取消授权。可事实上一经授权再也没有收回过。造成了事实上的分权。这就是分封制败亡的根源之一。
我们不能因为周朝末年分封制的崩塌。认为就是分权的不当。其实相对于邦联制王权结构。已经前进了一大步。
治权从虚治到实治。分封制适应了幅员辽阔的特性
简单来说。从夏商道西周。政权所统治的区域迅速增长。但是实际治理水平受客观条件制约。无法达成效果。
1.从夏商到西周的地域变化
夏朝由十二个主要部落联盟构成。疆域范围局限在山西南部和河南北部地区。很狭窄的范围内。虽然史书上夏分九州的说法。那仅仅是当时的人对地域的一个了解。并不能形成统治权。
西周则涵盖了整个黄河流域。并与长江流域形成广泛交流和统治。形成了中国地理结构的雏形。
可见。人类的生产活动能力。及族群的繁衍能力。远远大于政权的统治能力。随着疆域的不断扩充。与客观条件的限制。必然促使治理结构的变化。以适应新的形势。
2.夏商时期的虚治
早在黄帝时期。就有过黄帝与炎帝、蚩尤九黎部落之间的战争。理论上讲。那个时候。黄帝就已经形成了“统一”的版图雏形。可事实上。以当时的环境。原始的统治模式。无法对幅员广阔的中国(当然那时候还不叫中国)实际统治。
3.分封制的实治
西周的分封制则有效解决了这个问题。《左传》记载。西周建立之初。分封七十一个诸侯国。把实际统治的疆域。直接推进到淮河流域。乃至长江流域。
分封制不光通过诸侯国。对偏远地区实现实际治理。而且促进了中华文明的发展和传播。表面上看。分封让王权失去了对地方的直接控制。其实既增加了西周政权的控制范围。也增强了对地方控制的有效性。
其他观点:
在当时对有功之臣搞分封制是唯一可行的办法。手下为上位杀人放火奋不顾身推翻商朝可以说是九死一伤。如不搞分封将士的心会平衡吗。难不成要逼着他们二次造反。只有将他们安顿好了。武王的位子也就稳住了
以上就是由优质生活领域创作者 生活常识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本文地址:http://www.shenzhoubaby.com/124944.html,转载请说明来源于:生活常识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qq.com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论(2)
王权,邦联,部落,结构,分封制,联盟,政权,西周,王朝,商朝
没想到大家都对武王伐商,周灭商后为什么要实行分封制,干嘛要分化权力?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武王灭商后为什么实行分封制呢?原因如下:首先:1:周原来也是商朝的一个诸侯国。所谓“三分天下有其二”说的是文王任用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