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回答:
玄武门始建于隋朝。是隋朝大兴宫正北门。后来唐高祖李渊建立唐朝。扩建大兴宫为太极宫。依旧以玄武门为正门。从此玄武门就成为唐朝皇宫的重要门户。由于在唐朝历史上先后在玄武门发生过四次政变。因此玄武门也被称为政变之门。下面就来说一说唐朝历史上发生在玄武门的四次政变。可谓每一次政变都有一段引人的历史事迹。
在唐朝建国之初。唐高祖李渊一直是坐镇长安。而太子李建成也是坐镇长安。所以唐朝统一天下的大任就由李渊的次子秦王李世民去完成。
李世民凭借自身卓越的军事才能帮助唐朝完成了统一大业。而李世民也因为军功很大外加自身周围聚集了一股很强的政治势力。他逐渐地希望能替代大哥李建成而成为皇储。
在天下大势没有稳定之前。李世民还能和大哥李建成互相扶持。但随着李世民的军功越来越大。他身边的政治势力越来越强。他的野心也越来越大。他想成为皇帝。因此当统一天下之后。权力分配引起了李世民的不满。
到了李渊统治后期。太子李建成和秦王李世民之间的利益矛盾已经达到了白热化。李世民这头有天策府人才的支持。而李建成这头则有父亲李渊和四弟齐王李元吉的支持。本来在这种情况下李建成相比李世民在争夺皇位中是保持着很大优势。
但是李世民决定发动政变夺取政权。于是在唐高祖武德九年(626年)。李世民率领秦王府亲信发动了玄武门之变。他在李建成和李元吉上朝的必经之路玄武门设下埋伏。同时并抢先派人先控制住了父亲李渊。
在这种情况下。李世民在玄武门看到李建成之后。李世民当场先射出一箭将哥哥李建成射死。之后李世民部下大将尉迟敬德枪挑李元吉。就这样李建成和李元吉兄弟二人莫名其妙的被亲兄弟李世民弄死在了玄武门。
最后李世民命大将尉迟敬德和侯君集提着李建成和李元吉的人头去向李渊报告。尉迟敬德和侯君集向李渊汇报李建成和李元吉想谋反。已被秦王诛杀。并且秦王命他二人率军队前来护驾。
李渊心里当然明白。尉迟敬德和侯君集名为护驾。实则是来逼宫。李渊知道此时已经落入李世民掌控之中。于是李渊果断宣布退位。将皇位让给了儿子李世民。因此李世民通过玄武门之变登上皇位。次年改元贞观。是为唐太宗。
也由此李世民开创了“贞观盛世”。李世民虽然有弑兄杀弟的恶名污点。但由于其卓越优秀的统治。也被后世尊为“千古一帝”。
英明神武的李世民去世之后。皇位传给了他的儿子李治即唐高宗。李治生性宽厚。还有些懦弱。李治在后来不顾舅舅长孙无忌等重臣反对。坚持册立了武则天为皇后。在李治晚年李治由于身体原因。使得朝政大权落入武则天之手。
在李治去世后。武则天更是临朝称制。先后废立她和李治的儿子唐中宗李显以及唐睿宗李旦。最终取代李唐称帝。开创武周。成为了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正统女皇。
武则天称帝后共在位14年。武则天在位前期励精图治。改革利弊。使得“贞观盛世”得以延续。但是她过度诛戮李唐皇室。晚年更是奢华乱政。这使得在武则天统治后期出现了以宰相张柬之等人为首的拥护李唐皇室复位的忠臣集团。
神龙元年(705年)。在李世民发动玄武门政变79周年后。忠于李唐皇室的宰相张柬之和忠臣崔玄暐、敬晖、桓彦范、袁恕己五人为首。联合禁军将领李多祚再次于玄武门发动政变。
不过这次政变的主要目的是恢复李唐皇室的统治地位。最终结果就是张柬之等人诛杀了武则天晚年的男宠张易之和张昌宗兄弟。逼迫武则天退位。使得唐中宗李显得以复位。
李显复位之后第二年。一代女皇武则天在软禁中抑郁去世。可以说第二次在玄武门发生政变使得一代女皇抑郁而终。
第三次玄武门政变景龙政变。这是一位走投无路的太子绝地反击
唐中宗李显是一个很悲催的皇帝。他在父亲李治去世后继承皇位。结果母亲武则天野心太大。很快就把她废为庐陵王。贬到偏僻的房州。随即人生陷入低谷期。
李显的妻子韦氏出身名门。乃是京兆韦氏的后人。她在李显被贬这段人生低谷时期。始终对李显不离不弃。支持他和鼓励他。韦氏在李显人生最低谷给予了他很大帮助。因此李显复位之后。立韦氏为皇后。给予她很大权力。对她是百依百顺。
有其婆婆必有其儿媳。这位韦后和婆婆武则天一样也是一个女野心家。她非常羡慕婆婆武则天能成为女帝。因此她一直致力于成为第二个武则天。有其母必有其女。母亲都如此。那她的女儿也是如此。韦后的女儿安乐公主也想成为像奶奶一样的女帝。因此韦后就和女儿安乐公主勾结武则天的侄子武三思把控朝政。为将来成为女帝做准备。
韦后想把控朝政。但是李显复位后确立了第三子李重俊为皇太子。而李重俊并非韦后所生的儿子。因此韦后想把控朝政最大的绊脚石就是李重俊。这让她对李重俊恨之入骨。
韦后和女儿安乐公主以及武三思多次在李显面前构陷李重俊。安乐公主甚至对李显说出不如立自己为皇太女的话。
但是李重俊的皇储太子地位得到了张柬之等忠臣派的保护。韦后、安乐公主以及武三思多次对李重俊的构陷。都被张柬之等忠臣化解。加上当初张柬之等五人发动政变逼迫武则天退位。触犯到了武氏家族利益。因此张柬之、崔玄暐、敬晖、桓彦范、袁恕己五人成为了武三思必除之而后快的目标。
最终张柬之等五人被韦后和武三思构陷。惨遭李显贬官。除张柬之和崔玄暐因年事过高被韦后和武三思气死之外。其余三人都被韦后和武三思的党羽在贬谪地虐杀。
张柬之等人死后。李重俊失去了护盾。他的太子之位更加岌岌可危。因此李重俊决定效法曾祖父李世民。发动一场玄武门政变。剪除韦后和武三思。
于是李重俊找到了禁军大将李多祚准备发动政变。没错。又是这个李多祚。这位武则天时期的禁军将领李多祚先后参与了两次政变。没办法。谁让他是把守玄武门的禁军将领呢。
不过这一次发生在玄武门的政变却和之前两次结果都不一样。之前两次政变结果都是以胜利告终。这一次政变却以失败而告终。
唐中宗景龙元年(707年)。距上一次发生的神龙政变仅两年时间。玄武门再度发生政变。李重俊和李多祚率领禁卫军在玄武门外杀死了准备上朝的武三思父子。随即李重俊和李多祚准备率禁卫军进入玄武门杀入皇宫诛杀韦后。
但是武三思父子被杀引起了皇宫警报。李显和韦后很快就知道了武三思父子被李重俊杀害。于是李显命令关闭玄武门。李重俊和李多祚只得率兵攻打玄武门。随后李显登上玄武门观景楼。以皇帝名义命令李多祚的部下禁卫军放下武器缴械投降。
皇帝已下令放下武器。这些禁卫军自然听命于皇帝。因此李多祚的部下纷纷缴械。李多祚已经控制不了禁卫军。李显当即命李多祚的部下就地诛杀李多祚。于是李多祚的部下王欢喜将其斩杀。李多祚临阵被部下所杀。
李重俊看此情形知道已经没有希望杀进皇宫。于是率亲信逃出长安藏匿于终南山中。在终南山中李重俊被亲信所杀。尸体交给了他的父亲李显。而李显居然不顾念父子之情。命人将李重俊枭首祭奠武三思父子。
这就是第三次玄武门政变。与前两次不同。前两次政变都是以胜利结束。并最终改变了政治格局。而这次政变是以失败告终。是走投无路的太子李重俊做的最后绝地反击。不过却失败了。
第四次玄武门政变唐隆政变。唐玄宗李隆基由此初露锋芒
悲催太子李重俊的绝地反击虽然杀死了武三思父子。但并没有改变当时的政治格局。也没有影响到韦后的政治势力。韦后的势力反而因李重俊被杀后更加强盛。
当韦后的的政治势力越发强盛之后。她和女儿安乐公主都迫不及待的想当女皇。于是母女俩合伙将唐中宗李显毒杀。改立李显的幼子李重茂为帝。是为唐少帝。由于李重茂年幼无知。所以非常便于韦后母女二人操控。
而李重茂继位也不过是韦后暂时的政治过渡。李重茂生母出身低贱。母系家族没有政治势力。李重茂无知无视。是政治上的小白。他是最适合做过渡皇位的人选。未来时机成熟韦后母女就是要废掉李重茂。
李重茂继位后改元唐隆。而韦后的权势也达到了顶峰。她纵容哥哥韦温把持朝政。大有韦氏家族取代李唐皇室之形势。她纵容女儿安乐公主卖官敛财。排斥唐中宗李显的弟弟原来的唐睿宗后来的相王李旦还有武则天的小女儿太平公主。
此时的韦后已经有了当初武则天企图篡位的迹象。一旦韦后篡位。那势必还会对李唐皇室举起屠刀。而首当其冲的就是李旦和太平公主。因此在韦后毒杀李显之后。李旦的第三子李隆基就已经开始戒备韦后集团了。
李隆基决定不能坐以待毙。于是他一面联合姑姑太平公主。一面又拉拢结交禁军将领陈玄礼。通过陈玄礼策反了很多禁卫军将士。因此李隆基有了政变资本。他决定发动政变一举铲除韦后一党。
在唐隆元年(710年)。也就是距离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84周年之时。李隆基联合姑姑太平公主和禁军将领陈玄礼发动了第四次玄武门政变。史称“唐隆政变”。
李隆基带领陈玄礼率禁卫军攻破了玄武门。直接杀入皇宫。李隆基在政变中表现出了杀伐果断的王者风范。
李隆基不像张柬之等人发动政变没有彻底铲除武氏家族。以至于最后五人皆死于武三思的构陷之下。李隆基手段雷厉风行。根本不给韦后和安乐公主母女喘息之机。在一个上午的时间内。李隆基和陈玄礼率领禁卫军将长安城内所有韦后家族的族人不论男女老幼全部杀光。
安乐公主还和丈夫武延秀想抵抗禁卫军。结果禁卫军攻破安乐公主府。安乐公主和武延秀双双被禁卫军砍下脑袋。
随即皇宫内李隆基和陈玄礼也是大杀四方。所有依附于韦后的官员以及韦氏家族在皇宫中准备上朝的人直接被当场诛杀。韦后听闻玄武门被攻破。她仓皇逃往飞骑营。企图借助飞骑营反攻李隆基的禁卫军。
但是此前李隆基已经公布长安内所有将士。韦后结党乱政。毒杀李显。凡有帮韦后者诛灭三族。李隆基毕竟是李唐皇室。相比之下李唐皇室的权威性更比韦后威慑力要大。因此韦后逃进飞骑营反被飞骑营将士直接斩杀。首级传给李隆基。
韦后与安乐公主母女被诛杀后。李隆基依旧没有停止杀戮。随之而来就是不顾姑姑太平公主求情。直接将先后依附于武则天、韦后的一代才女上官婉儿斩杀。随即李隆基又对在武则天去世后依附于韦后的武氏家族进行屠戮。而依附于韦后的官员。基本不是被杀就是被流放偏远地区。可以说李隆基此次政变把韦后的政治势力清洗屠戮的很彻底。
最终“唐隆政变”的结果以李隆基一方大获全胜告终。唐少帝李重茂被废。李隆基和太平公主亲自搀扶唐睿宗李旦复位。至此权力重新回到李唐皇室手中。李隆基的铁血手段彻底将武氏家族和韦氏家族两代外戚集团全部屠戮殆尽。让天下人看到了在武则天之后沉沦了几十年的李唐皇室强力反击。
虽然说玄武门在历史上发生过四次政变。其实还有一次后续政变。那就是李隆基与姑姑太平公主争夺权力而引发的“先天政变”。
李隆基老爹唐睿宗李旦继位之后。按照正常礼法。理应立长子李成器为太子。而且李成器在武则天时代。李旦第一次继位后就被封为太子。立李成器为太子也是合情合理。但是李旦复位全靠了李隆基。所以李旦有些犹豫。是立李成器还是立李隆基。
太平公主则愿意李旦立李成器为太子。李成器为人忠厚老实。易于操控。而太平公主野心勃勃。一心也想当一把女皇。所以她愿意让李成器这样忠厚老实的侄子做皇帝。好便于她操控摆弄。而李隆基英明果断。不是易与之辈。所以太平公主一直阻挠李隆基成为太子。
李成器为人忠厚老实。他自认能力不如弟弟李隆基。同时他也知道姑姑太平公主保举自己当太子没安什么好心。因此他极力向父亲李旦推辞太子之位。最终在李成器的推辞之下。李旦决定立李隆基为太子。
此后太平公主一直与李隆基斗法。想将对方压制下去。唐睿宗延和元年(712年)。指使通晓天文历法的人向李旦进言:说是天象有变。看变数应该是皇太子要登基即位。
其实太平公主的本意是利用天象之说借此陷害李隆基。让李旦觉得太子李隆基有急于图谋帝位之野心。结果李旦为人谦和宽厚。根本没像汉武帝诛杀戾太子那样猜忌儿子。李旦直接认为既然老天不让我当皇帝。那就把皇位让给太子吧。
这一下弄巧成拙。太平公主和她的小伙伴们就彻底慌了。赶紧阻止李旦让位。李旦却拿当初进言的话来回怼他们:你们都说了。我再不让位天象有变。就会有灾难降临。既然都要皇太子登基即位才能消灾。那就让位呗。
太平公主使术者言于上曰:“彗所以除旧布新。又帝座及心前星皆有变。皇太子当为天子。”上曰:“传德避灾。吾志决矣。”太平公主及其党皆力谏。以为不可。上曰:“中宗之时。群奸用事。天变屡臻。朕时请中宗择贤子立之以应灾异。中宗不悦。朕忧恐数日不食。岂可在彼则能劝之。在己则不能邪!”太子闻之。驰入见。自投于地。叩头请曰:“臣以微功。不次为嗣。惧不克堪。未审陛下遽以大位传之。何也?”上曰:“社稷所以再安。吾之所以得天下。皆汝力也。今帝座有灾。故以授汝。转祸为福。汝何疑邪!”太子固辞。上曰:“汝为孝子。何必待柩前然后即位邪!”太子流涕而出。
——《资治通鉴》
于是这一年李旦让位给儿子李隆基。次年改元先天。是为唐玄宗。不过李隆基虽然登基为帝。但是实际权力一部分在太平公主手中。另一部分则还掌握在李旦手中。李隆基登基不过是一个傀儡皇帝而已。
李隆基年轻时何等英明果断。他绝不甘心做傀儡皇帝。加之他早就对姑姑太平公主不满了。因此李隆基在登基后一直暗中联络亲信部属。准备发动政变诛杀太平公主。
而太平公主一看弄巧成拙。反而促成了李隆基加快登基称帝。因此太平公主也是十分气愤。她又密谋和党羽窦怀贞、萧至忠等人在食物中下毒暗害李隆基。
李隆基早就想整死姑姑太平公主。所以他也对太平公主提防万分。因此太平公主企图毒杀他的计划没有机会实现。而李隆基却先下手为强了。
唐玄宗先天二年(713年)。李隆基联合大将郭元振、宦官高力士以及四弟岐王李范、五弟薛王李业等人发动政变。李隆基先以太上皇李旦名义召太平公主的党羽宰相窦怀贞入宫觐见。抢先诛杀了宰相窦怀贞。随即李隆基亲自带领禁卫军出玄武门围剿诛杀太平公主及其党羽。
这次政变李隆基依旧杀伐果断。太平公主的党羽不是被杀就是被流放。太平公主本人侥幸逃入皇宫向李旦求救。李旦亲自去向儿子李隆基求情。李隆基严词拒绝了父亲李旦的求情。一条白绫赐死了姑姑太平公主。而太平公主的儿子也基本被李隆基所杀。只有次子薛崇简因为与李隆基关系亲密。以及反对太平公主谋害李隆基。被李隆基赦免。并赐姓为李氏。命其给太平公主下葬守孝。
虽然“先天政变”和玄武门没有太大关系。但也有一定的联系。李隆基正是率领禁卫军从玄武门出发剿灭了太平公主及其党羽。
“先天政变”之后。李旦也受到了震慑。他主动还政给了儿子李隆基。因此李隆基次年改元开元。创造出了“开元盛世”。
李隆基继位后有感于玄武门不到百年时间居然发生了多次政变。认为玄武门之名不太吉利。于是改玄武门名字为神武门。至此玄武门这个名字也就彻底从历史舞台上退出了。
李隆基此后对待哥哥和弟弟都非常友爱。尤其李隆基从来不在大哥李成器的面前称孤道寡。给李成器写信都是写上“弟隆基白”。对待李成器从不以皇帝自居。在李成器去世之后更是追谥李成器为“让皇帝”。而李隆基的二哥李成义和四弟李范以及五弟李业去世之后。都被李隆基以过世父亲李旦的名义追谥为“皇太子”。
李隆基对待兄弟们可以算是兄友弟恭了。这也为后世的皇室子孙立了榜样。因此在此后李唐皇室中几乎不再出现手足相残的情形了。
其实与其说是玄武门是政变之门这个名字不吉利。不如说是权力地位不吉利。身居高位之后的权力使人丧失了人性和亲情。在权力面前亲情变得如此淡薄。“最是无情帝王家”是对玄武门多次政变的最好总结。
参考资料:《新唐书》、《旧唐书》、《资治通鉴》
小岛知风拙见
欢迎四海八方的朋友关注和点评!
其他观点:
玄武门是唐朝建立后最重要的正门之一。在唐朝两百余年历史上玄武门共发生了四次宫廷政变。分别是:秦王李世民弑兄登基成为一代名君唐太宗。宰相张柬之拥护太子李显重登皇位、恢复了李唐江山、终结了一代女皇武则天的统治。唐中宗太子李重俊发动政变只是未能成功、反而兵败为部下所杀。临淄王李隆基发动政变、一举诛杀了韦皇后母女和其党羽、助其父李旦二登皇位。他也因立下大功、取代其兄长被册封为太子、而后登基为帝。成为历史上大名鼎鼎的唐玄宗。所以玄武门也被称为唐朝的政变之门。
以上就是由优质生活领域创作者 生活常识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本文地址:http://www.shenzhoubaby.com/123957.html,转载请说明来源于:生活常识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qq.com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论(2)
太平,公主,玄武门,太子,武则天,安乐,皇室,秦王,皇位,禁卫军
没想到大家都对玄武门为何被称为政变之门?历史上在玄武门发生了多少次政变?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玄武门始建于隋朝。是隋朝大兴宫正北门。后来唐高祖李渊建立唐朝。扩建大兴宫为太极宫。依旧以玄武门为正门。从此玄武门就成为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