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回答:
1900的一生都没离开船。生于船。长于船。死于船。这是一个虚幻的奇迹。一个伤感的故事。也是一个关于他的传奇。现在让我们揭开影片神秘的面纱。用心理学的眼光来分析这段传奇吧!一、分离焦虑惹的祸1900没有父母。她的养父在他很小的时候就死了。他一直没能和其他人形成比较稳定持久的依恋关系。约翰·鲍尔比以“依恋”这个词来描述我们对于生活中某一特定个体的强烈情感联系。个体出生几个月后。逐渐与养育者形成亲密的情感来练习。许多婴儿形成基本一连后。也会在母亲或者依恋对象离开时表现出明显的不安。例如。15个月大的孩子看到母亲要外出购物时哭闹起来。甚至要跟着去。儿童的这类反应被称为分离焦虑。一般分离焦虑在6-8个月时出现。14-18个月时达到顶峰。然后强度和频率在婴儿期和儿童期都会逐渐下降。但是。学龄儿童甚至青少年还会在必须与他们所爱的人长时间分离时表现出焦虑和抑郁。那么。为什么儿童会因为和他们的依恋对象分离而感到焦虑呢?生态学的观点认为。其实婴儿面临的许多情景实际上都蕴藏着自然的危险信号;在人类的进化过程中。这些环境如此频繁的与危险联系在一起。使得人类对于它们的恐惧成为一种具有生物基础的自发反应。一旦婴儿有能力将熟悉的事物与不熟悉的事物加以区分。在于熟悉的看护着分立时。婴儿就会本能的对陌生的面孔(在远古时期。很可能是猛兽)、陌生的环境感到恐惧。而1900就是恐惧着陆地的位置而不愿去陆地。在他为了那个美丽的女孩打算下船时。她走到一半。停住了。只见那远处纽约城的摩天大厦鳞次栉比。烟雾缭绕中一眼望不到边际。他迷惘了。最终还是回到了船上。正如1900自己所说的:“城市那么大。看不到尽头。在哪里?我能看到吗?就连街道都已经数不清了。找一个女人。盖一间房子。买一块地。开辟一道风景。然后一起走向死路。太多的选择。太复杂的判断了。难道你不怕精神崩溃吗?陆地。太大了。他像一艘大船。一个女人。一条长长的航线。我宁可舍弃自己的生命。也不愿意在一个找不到尽头的世界生活。反正。这个世界现在没人知道我。我之所以走到一半停下来。不是因为我所能见。而是我所不见……”所以。即使内心牵挂着那位美丽的女孩。他还是没能鼓起勇气走下船。因为他在走乡串的过程中。面对着比船庞大无数倍的城市。数以千计的街道。他茫然了。退缩了。在他小时候。他的养父曾对他说过:“陆地上有大鲨鱼。会吃人。”虽然这听上去很可笑。但1900心中的确觉得陆地有“鲨鱼”。有位置的危险和过多的选择。船虽然也很大。但每次只载客2000。船有头。也有尾;琴键也是如此。有头。有尾。然而。陆地在1900看来没有尽头。是一条过长的航线。过浓的香水。过美的女人。这一切都超过了1900所能预期和控制的范围。影片结尾时。麦克斯在找到他后。曾试图劝他下船。一切重新开始。然而1900在面对陆地实施中有种焦虑和不安。他说。未知的东西太多。选择太多。那样的日子会精神崩溃。所以他宁可舍弃自己的生命。而且他没有身份。生于海。长于海。死于海。除了麦克斯没有人记得他。他的一生也在船上画上了句号。1900难道没有想过下船吗?除了那次为女孩。他的内心深处是憧憬着陆地的。他在想象中、在梦中无数次得到大国陆地。在他与麦克斯初识时。他描述其新奥尔良来。像是久居过一样。其实。他只是通过给陌生人打电话。通过和别人的交谈来获取这些信息。然而。他的渴望只停留在了意识层面。他没有勇气也无法去陆地。二、不守常规但却作茧自缚影片中的1900外表温和。但有时又喜欢挑战常规。。丹尼因意外事故不幸去世后。幼小的他无意间鬼使神差的来到一等舱舞厅。无师自通的弹起了钢琴。吸引了无数惊讶好奇的旅客们。船长惊讶之余。走上前。说:“1900。按规定你不该在这里弹琴!”小小年纪的1900说了一句:“去他的规定!”爵士乐开山鼻祖谢利上船来向1900挑战。被1900精湛绝伦的琴艺羞愧得落荒而逃后。1900站在船上说了一句:“去他的爵士!”而且。在平时的演奏时。他常即兴弹奏。乐队其他人不得不常常提醒他:“1900。拜托你照着乐谱弹!”可惜。这样的提醒只能维持短暂的按谱弹奏。随着1900灵感的闪现。动人的乐曲从他手中随意地流淌出来。麦克斯初登上佛吉尼亚号的一个夜晚。狂风大作。波涛汹涌。整条船在不断摇摆。麦克斯饱受晕船之苦。东倒西歪。吐得一塌糊涂。这时。1900出现了。两人坐在钢琴前。放开脚闸。弹起了钢琴。两人随着钢琴如流水般滑行。那么悠然自得。轻松洒脱。仿佛在自由翱翔。他们在动人的音乐中。滑过走廊。一头撞进了船长的房间。可见。1900页是个喜欢突破规则、不畏常规的人。然而。在是否去陆地的问题上。他把船变成了一个大的牢笼。将自己变成了囚徒。发展心理学告诉我们。幼小的个体在探索外部世界时。最初以自己的依恋对象(一般是父母或其他喂养者)为轴心。一定范围内活动。超过一定范围后。个体会感到不安。但是。有了依恋对象这个安全基地。个体会逐渐摆脱焦虑不安的情绪。积极地探索外部环境。而1900正是缺乏有力的安全基地。超过了船的范围。他就无法控制内心的焦虑清晰。她不愿向外界的权威和常规研制屈服。但又不得不屈服于自己内心的限制。三、身份感的缺失除了害怕未知外。1900最大的悲哀是没有身份感。影片多次提到:1900在陆地上没有出生证明。没有生日。没有身份。就好像这个人从来没出生过一样。等死后去天堂。上帝都会觉得奇怪。这个人生于船。长于船。死于船。居然从未踏足陆地。埃里克森的理论认为。青少年面临的最主要发展障碍是获得自我认同感——一种对于自己是谁。将要去向何方。在社会中处于何处的稳固和连贯知觉。而自我认同感是在应对许多选择中形成的:我想要什么样的职业。大千世界中我属于什么位置。等等。埃里克森用认同危机来描述这些青春期个体思考现在的自己是谁。决定“我能(该)做怎样的自我”时会体验到的那种混乱。甚至焦虑的感受。如果青少年能顺利渡过这次危机。那么他们将走向成熟的人生道路。而片中的1900似乎一生都在思考这个问题。却又一直没能圆满解决这个问题。他不知道自己该何去何从。自己能够活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在偌大世界中是何位置。所以。他只能留在船上。不断重复着颠簸的旅程。四、设想另一种结局我们可以设想一下。如果1900那次为了女孩。鼓足勇气真的来到陆地。那么他会怎么样呢?童话故事般的结尾就是他会找到女孩。然后恋爱。结婚。幸福地过一辈子。但理性地想一想。他在船上有身份。一个钢琴弹奏者;他有价值。旅客从他的音乐中获得快乐;他有朋友。钢琴是他的朋友。倾听他的心曲。离开这一切。他会碰到一系列适应不良问题。他没有身份。没有亲人。只认识那个女孩和他的父亲。他习惯了船上颠簸的生活。上了岸恐怕无法适应陆地的稳定。他夜晚可能会失眠。在陆地的房子里难以入睡。他没有其它技能。他只会弹钢琴。但是。他弹钢琴非常随性。只是出于兴趣。而不功利。他习惯孤单。不善于与人寒暄。所以他只有麦克斯一个朋友。他可能会不敢出门。因为出了门。有太多的陌生人。太复杂错乱的街道。他会无所适从。他可能会狼狈不堪。不能维持基本的生活。1900恐怕就是考虑过这些后而决定再也不下船了。他已经和船连为一体。无法分离。他弹钢琴的灵感经常来自船上的客人。一等舱舞会上的各色人等:谋杀亲夫的老女人、沉湎于往事的中年人、看破红尘的妓女、偷穿礼服期待艳遇的三等舱乘客……这些都成了1900演奏钢琴是取之不尽的灵感来源。1900也用这些灵感演绎着芸芸众生的内心世界。人间万象如同“佛吉尼亚号”上的乘客一半。上船。下船。再上船。下船。如此周而复始。循环往复。在船头与船尾之间来回颠簸。对于1900来说。整个世界从他身边擦肩而过。而任何的伪装与面具在流动的音乐面前都是那么不堪一击、一览无余。1900只许婶婶手轻抚琴键。便可将一个人的一生在乐声中灵性的写意出来。所以他虽身在海上。但却早已看尽了路上人世间的繁华与落寞。辉煌与凄凉。影片中有一个片断。三等舱的旅客正开心地围绕在1900身边。听他即兴演奏钢琴。这时。突然有个人喊:美国!所有人“轰”的一下跑光了。留下一脸落寞的1900。是啊。轮船上的旅客都怀着理想和抱负。各自有各自的目的地。但1900没有。他没有目的地。他就像一片叶子一样。到处漂泊。他也有与人交流的渴望。他会打电话给陌生人。随便谈上点什么。或许他是想通过电话与外界形成某种联结吧!热闹丰盛的舞会上。他挥洒自如。大方得体。然而。更多时候。他的身影格外孤单。幸运的是。他碰到了麦克斯这个音乐和心灵上的真正朋友。影片结尾。1900毅然选择与巨轮共存亡。麦克斯的劝说无法使他回心转意。于是。麦克斯尊重1900的决定。让他留在了船上。真正实现了“生于海。长于海。死于海”。这个落入凡间的精灵终于要回到天堂去了。天堂里有钢琴吗?一定有的。因为有钢琴的地方才是天堂。虽然从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1900。他应该是一个有特定心理问题的人。起码他是个心理不够健康、人格不够完善的人。但我更愿意把他看作一个守护理想的人。当“弗吉尼亚号”就要被拆毁的时候。人们在忙乱着撤离大海。而1900平静得面对着人群和即将沉入海底的佛吉尼亚号。双手在凭空弹奏。那纤巧的手指随着影片背景音乐的节奏在上下轻盈地起伏。仿佛在演奏折扣向天堂大门的乐曲。最后。“轰”的一生。冲天的火焰升腾而起。1900与“弗吉尼亚号”一起消失在蔚蓝清澈而又吞噬一切的大海里。他像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与他虚幻中的乌托邦一起步入了天堂。而平静、从容是他最后表现出来的情绪。欣喜与痛苦、悲哀与绝望。这些困扰人类的情感从此与之无关。在海水里。1900完成了他的使命和理想。从此1900流传世间的。只有那一张由麦克斯藏在钢琴里。又由乐器店老板拼粘起来的神秘唱片模板。其实希望还是尚存人间的。正如1900所说:“只要你有一个好的故事。并有人听你诉说。就仍有希望。”影片结尾。麦克斯的身影渐行渐远。他依然拥有他的小号。他依然拥有他的故事。他依然拥有他的希望。相信这时。1900正在天堂里弹着钢琴。怀念着这段浪漫而伤感的传奇!
其他观点:
海上钢琴师。一直是一部经典。无论是配乐或者配器。还是故事情节和电影画面构图。都堪称一流。所以。是一部上乘佳作。主人公的人物角色成长发展和细腻的刻画都是一种探讨人性的过程。其实他没有得任何疾病。他只是对人的回归。和人性使然的善和爱的归零的写照。可以从各个纬度细节理解。主要是1900和船的存在和消失都是生命的轮回。而过程中的任何人和事。它都真实而且朴素!
其他观点:
我认为1900只是很单纯。他有太多的浪漫和想法。因为在船上看到了各种离别和欲望。他始终坚守自己内心的执着。可以说他生活在乌托邦的世界里。单纯、宁静、自由。
每次船靠岸时。1900都会望着远处的城市。一望无际。昏暗的大楼被弥漫着雾气。人们带着欲望。去寻找金钱。也有人带着疲惫和狼藉踏上夹板。也是这个时候。所有人都很羡慕1900。因为只有他是安静的。自由的。无欲无求。直到1900遇到了爱情。
对于很多人。生命的意义是自由女神像的召唤、金钱或者爱情友情的诱惑。但是对于1990而言。他想要的永远是内心的安静。海上的自由。就像1990所形容的:“连绵不绝的城市。什么都有。除了尽头。没有尽头。”。他踏出夹板的那一刻。内心开始躁动。无际的街道像个猛兽一样。要把他 撕碎。当他重新回到船上的时候。我的内心是喜悦的。因为他就是我的一个愿望。
如果1900有抑郁症的话。我也有抑郁症了。
以上就是由优质生活领域创作者 生活常识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本文地址:http://www.shenzhoubaby.com/274372.html,转载请说明来源于:生活常识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qq.com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论(2)
陆地,的人,船上,钢琴,麦克斯,焦虑,太多,他会,在他,内心
没想到大家都对《海上钢琴师》中的1900是不是得了抑郁症?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1900的一生都没离开船。生于船。长于船。死于船。这是一个虚幻的奇迹。一个伤感的故事。也是一个关于他的传奇。现在让我们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