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寡近半个世纪的慈禧,究竟是怎样度过余生的?
首发

守寡近半个世纪的慈禧,究竟是怎样度过余生的?

优质
请用语音读文章

热门回答:

那一年咸丰皇帝撒手人寰。慈禧皇太后在26岁的时候便真的成了太后。一个26岁便守寡的女人。她的余生注定又与普通的寡妇不同。今天我们就来盘点一下慈禧太后的后半生跌宕起伏的经历:

一、刚愎自用的肃顺。活泼洋气的奕䜣

咸丰帝尸骨未寒。身为顾命八大臣之首的肃顺却已经摆出了咄咄逼人的态势。肃顺是一个刚愎自用的男人。一个丝毫没有将两宫皇太后放在眼里的男人。一个摆明了想要欺负他们孤儿寡母的男人!

面对这个男人。26岁的慈禧表现出了与年龄不相符的成熟与坚韧。她稳稳的拖住了肃顺夺权的步伐。并且迅速的找到了另一个可以联手的男人!

这个男人是和硕恭亲王奕䜣。

这是一个接受了西方教育的满清贵族。他没有其他满清王爷身上那种腐朽之气。反而却洋溢着一种活泼的朝气。就是在这个男人的帮助之下。慈禧终于绝地反击。一举除掉了肃顺!

一时之间。满朝文武不禁对这个26岁的皇太后刮目相看。而慈禧也从这一刻开始走上了长达47年的权力之路!

二、天下无不散的宴席

慈禧和奕䜣有过一段很长的“蜜月期”。这一时期朝堂上下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奕䜣领衔满清的洋务运动。在他的身旁跟随着曾国藩、李鸿章等一干名臣。正是在这一干当时满清最为优秀得到男人辅佐之下。慈禧迈过了掌权之后的又一道坎儿——太平天国起义。

此时的慈禧早已经不是那个26岁的年轻小寡妇了。她现在已经成为了大清朝羽翼丰满炙手可热的女性政治强人。而现在唯一能够与慈禧分享权力的只有洋务派领袖恭亲王奕䜣。

到了这个时候。慈禧已经不再需要依靠这个当初给予她最为关键帮助的男人了。所以她在等待着一个合适的时机将他一脚踢开!

慈禧先是以揽权纳贿。徇私骄盈免去了奕䜣议政王的头衔。此后。面对慈禧的紧逼奕䜣步步退让全无作为。早已经丧失了早先除掉肃顺和兴办洋务时的政治魄力。随着慈安太后的去世。奕䜣更加孤立。在中法战争中其主导的军机处在战和之间摇摆不定。更成为了朝堂之上的众矢之的。

到了这个时候。慈禧终于将奕䜣一撸到底彻底赶出了权力中心!

三、站在帝国顶端的男人都匍匐在她的脚下

奕䜣被慈禧赶走了。但是朝堂之上还有许多优秀的男性。曾有机会割据江南的曾国藩。一手打造北洋水师的李鸿章。手握新军的袁世凯……这些显赫一时的男人。当时无一不匍匐在慈禧太后的脚下!

此时此刻。慈禧太后终于感受到了无敌的寂寞。不过一切都没有结束。那些个坐在龙椅上的后辈们却开始让她始终难以消停。

亲生儿子同治皇帝始终与慈溪不睦。抑郁的活到19岁便病逝。接下来被慈禧扶上皇位的亲侄子光绪皇帝却做得更绝。竟然联合维新派要给慈禧来个“围园杀后”。弄的慈禧不得不痛下杀手将维新党尽数诛杀。然后将光绪囚禁于瀛台涵元殿……

这一刻。慈禧打败了所有人。包括自己的儿子和侄子。她让所有人匍匐在自己的脚下。但是却终究挽救不了大清的江山……正是在这种无敌寂寞冷的患得患失中。这个叱咤风云四十多年的女人在1908年永远的闭上了眼睛!

图/来源于网络

文/华夏问长安

其他观点:

慈禧的丈夫咸丰帝死后。她也就是二十六岁。可以说是人生最美好的年纪。

因为年轻的她守寡了。这就难免会传出一些关于她的绯闻。比如说她和太监的绯闻。和小叔子奕䜣之间的绯闻。和琴师之间的绯闻.......。

总之。只要慈禧能接触到的男人。好像都跟她有过绯闻。

但是。事实上这些都是野史上记录的。你也可以认为这都是别人杜撰的。因为关于慈禧的花边绯闻。正史上根本就没有记录。

所以关于她这方面的事情我们就不多说了。

我们说说慈禧在这掌权的半生之中。都做过什么事情吧。

说白了慈禧在丈夫死后。她一直在争夺权力。

因为她和丈夫咸丰帝生了一个儿子。咸丰帝临死前。就把她们两个人的儿子立为了皇帝。这个皇帝就是同治皇帝。

可是。同治皇帝还是个娃娃。只有六七岁。他根本治不了国。

这一点咸丰临死前也想到了。所以。他就找了八个顾命大臣。帮助同治治理国家。想等同治长大后。再让顾命大臣把皇权还给同治帝。

慈禧因为儿子当上了皇帝。也晋升为了皇太后。

确切的说她和慈安两个人都是皇太后。这也就是历史上的两宫皇太后。慈安是咸丰帝都皇后。她的地位一直都比慈禧高。

两宫皇太后的主要任务就是在八个顾命大臣决定的事请上盖章。盖章之后下发到全国执行。

这样的操作。也就导致了两宫皇太后和顾命大臣之间的矛盾重重。

说白了就是两宫皇太后也想独掌大权。顾命大臣也想独掌大权。可是咸丰帝的用意就是让他们相互制约。

这时候慈禧就动力歪脑筋。她联合自己的小叔子。也就是恭亲王奕䜣。一起把顾命八大臣给杀死了。

就这样皇权落到了慈禧和奕䜣的手里。

慈禧又和奕䜣产生了矛盾。当他们两人产生矛盾相持不下的时候。慈安就在当中给他们做调和人。

可是。这种情况并没有持续多久。因为慈安也神秘的死去了。

慈安死后。慈禧又把奕䜣给罢黜了。让他担任了一个闲置。

直到此刻。慈禧已经大权在握了。

渐渐的同治皇帝长大了。可是。慈禧没有还政给儿子的意思。两个人的摩擦也是不断。同治皇帝对于自己的母亲。也是深恶痛绝。

郁闷之中的同治。难免就会寻花问柳。寻着寻着。他就寻到了京城的妓院。当他和妓女一来二往的来了那么几次后。他就得了天花病死了。

当时的同治皇帝只有二十多一点。

慈禧的儿子同治死了。咸丰帝又没有其它的儿子。这也就意味着咸丰帝要绝户了。

慈禧必须要想其它的办法。目的只有一条。务必要把权力牢牢地抓在自己的手里。

于是。慈禧就把自己妹妹的儿子。同时也是自己侄子的载湉。给接到了宫里当皇帝。载湉就是光绪皇帝。

在这里我们说一下。光绪是慈禧亲妹妹的儿子。也是咸丰弟弟的儿子。这也就是说慈禧的妹妹嫁给了咸丰的弟弟。

就这样四岁的光绪到了宫里当了皇帝。这时候的权力还是牢牢的抓在了慈禧的手里。

慈禧尝到了权力的甜头。她连自己的亲儿子同治都不放权。更何况是光绪这个认的儿子了。

这也就是为什么光绪皇帝。当了一辈子傀儡皇帝的原因。

光绪帝二十岁的时候。慈禧没有还权给他。光绪帝三十岁的时候。慈禧还是没有还权给他。这时候大臣都明白了。慈禧就没有还权给光绪的意思。

光绪帝也很郁闷。他和慈禧的矛盾越来越深。

到了后来光绪联合康有为。谭嗣同有了想杀慈禧的想法。结果是失败了。事后。戊戌六君子被慈禧送上了断头台。

光绪也被慈禧软禁到了中南海。

到了慈禧临死的前一天。光绪帝神秘的死去了。光绪死去的第二天上午。慈禧就把溥仪立为了皇帝。到了下午慈禧就去世了。

这就是慈禧大致的一生。

其他观点:

俗话说:“女人三十如狼。四十如虎。五十坐地能吸土。六十还能浪一浪(风骚)”。而慈禧26岁丧夫。开始了长达半个世纪的守寡生活。在这寂寞、空虚、冷的后宫。慈禧有一个嗜好是欲罢而不能。直到她生命的最后一刻。

卿本佳人。奈何年经轻轻就守寡孤老。慈禧的老公是清朝的老大咸丰皇帝。虽为皇帝。但却是一个软蛋。英法联军到了。他逃到了承德避暑山庄。还是一个好色之徒。纵欲过度而亡。26岁的慈禧成了一个年轻的娇滴滴的寡妇。

不敢寂寞的慈禧。绝地反击。决定做一个女皇。咸丰皇帝死了。留下了慈禧和同治皇帝这对孤儿寡母。八大姑命大臣对他们步步紧逼。不甘寂寞的慈禧。不屈于八大顾命大臣的淫威。联合自己的小叔子奕䜣展开了绝地反击。智斗八大姑命大臣。取得了大清的最高权力。

权力是最好的春药。慈禧尝到了甜头。欲罢而不能。同治皇帝年幼。两宫太后垂帘听政。在慈安死后。慈禧成了大清的实际掌权人。成为一代女皇。手握大权。就是爽。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同治皇帝早亡。慈禧就找了三岁的光绪做皇帝。依然垂帘听政。将权力牢牢地控制在自己手中。亲政的光绪为了摆脱慈禧的控制。搞了一个维新变法。但很快被慈禧镇压了。囚禁了光绪。自己继续执政。1908年。慈禧又熬死了光绪皇帝。此时的慈禧已经70多岁。依然热衷于权力。又找了年幼的溥仪做皇帝。怎奈得自己这一次没有抗住。在光绪死后第二天。慈禧就一命呜呼了。结束她近半个世纪的执政生涯。

总之。慈禧守寡近半个世纪。她视权力如命。以权力度日。和一大圈大清的男人们斗争。牢牢地握住大清的权力。不得不佩服她的政治手腕。她以权力度日。穷凶极奢。挥霍民脂民膏。毕竟是一个女人。没有“蛋”。丧权辱国。一个十足的民族罪人。

以上就是由优质生活领域创作者 生活常识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电视剧《安家》都有哪些评价?孙俪海清在剧中演技都怎么样?

请用语音读文章热门回答:您好。我是“晨歌\"。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希望我的回答能[&...

失败婚姻中的情感,为什么爱与不爱都是伤害?

请用语音读文章热门回答:人类的感情真是说不清。你说还爱他吧?其实她与他言语极少。[&...

大家有什么创新创业项目的好点子?

请用语音读文章热门回答:物联网产业。市场跟技术都已成熟。物联网又分很多细分领域。[&...

互联网等公司实行996,员工有选择吗?如果所有人都拒绝996,能否改变这一风气?

请用语音读文章热门回答:先把喊出“996是福报”的人先抓起来。警告那些资本家。再[&...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评论(2)

  • 北海茫月 永久VIP 2022年10月3日 19:13:29

    慈禧,光绪,皇帝,同治,咸丰,自己的,皇太后,大臣,权力,儿子

  • 夜深时 永久VIP 2022年10月3日 19:13:29

    没想到大家都对守寡近半个世纪的慈禧,究竟是怎样度过余生的?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眼泪、说拜拜 永久VIP 2022年10月3日 19:13:29

    那一年咸丰皇帝撒手人寰。慈禧皇太后在26岁的时候便真的成了太后。一个26岁便守寡的女人。她的余生注定又与普通的寡妇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