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回答:
讨论这样一个问题。就必须了解古代邯郸为什么举足轻重。这是一个认识前提。
前面已经有回答提到了。今天的邯郸市。有战国时赵国的邯郸。魏国的邺城。唐朝的魏博军。宋的大名府。在古代一直是名城重镇。那么。这持续的“重要”来由是什么?
其实就是一山、一水。
山是太行山。水是黄河水。
在战国时代。今天河北东部地区的很大一部分处于盐卤沼泽之中。河北地区。沟通南北。即河北易县到北京这一块的“燕地”的主干道。实际上是在太行山东麓行进。也只能通过这里行进。
所以。从邺城到邯郸。再到常山(中山国)。再到代地和燕地。实际上是一条主干线过去。而邯郸附近又有漳水等支流灌溉。是沿途农业条件最好的地区。有水土方能养人。又有交通枢纽的便利。所以在战国到西汉都是人口7万户的大都会。
但是。随着地理环境的变迁。到了三国时期。邺城虽然仍旧是曹魏的统治中心。其自然水系已经极大退化。以至于曹操为了维持邺城的水运要开凿多条人工运河来维持。
这些工程其实一直维持到了北朝的北齐。仍旧让邺城是一大名城。
然而。在隋唐时代。政治上对于关东地区一直有所压制。在邺城被平毁之后。割据河北的窦建德连建都都选在了洺州(今河北永年)。而非邺城所在的相州。同期。魏州(今河北大名)崛起。而其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隋炀帝开掘大运河。永济渠从境内通过。
而永济渠的开掘。实际上意味着河北地区三条南北主干交通线的形成。
即西线延太行山东麓南北向的古道。延永济渠向北的东道。以及经雄州、霸州南下的中道。当然。由于隋唐时代在今天雄安新区的白洋淀东西向是连绵的湖泊和沼泽水系。所以中道在隋唐时代并不繁盛。
一直到了宋代。魏州改名为大名府。成为北宋王朝在河北地区防御的轴心。根本原因即在于其居于控扼上述三条主干线的枢纽位置。所以。仍旧是河北地区的第一名城。
当然。河北北部的幽州。则在辽国手中。北宋随短暂收复为燕山府。也被掳掠一空。实在没法和大名府相比。
真正的大变革在元朝。即修建新的大运河之后。
元朝运河经山东聊城经山东临清再到山东武城县、德州市。直奔河北沧州。完全绕过了邯郸市所辖的诸多历史名城。而元明清三代。运河漕运一直是沟通南北的物资大动脉。可以说。自此之后。黄河水系再也不是中原王朝的经济主血管。那么。依托于黄河水系。由其滋养的邯郸的这一块土地。也就不再像历史上那么举足轻重。
等到了晚清铁路兴起。历史名城更是一个个落地。曾经的锁匙正定被石家庄代替。而今天的邯郸市区也代替了当年的广平府永年县。成为依托平汉铁路新兴的城市。
但是。邯郸在铁路运输位置上的重要性。远远不如德州、石家庄等地。自然就显得越来越边缘化。
至于什么时候能够再次崛起。这个。恐怕只能生于斯长于斯的邯郸人才能回答。不过我相信。只要有这个信念和骄傲。这个未来就是迟早的事情。
其他观点:
邯郸最辉煌的时光。应该是战国时作为赵国的国都。当时和临淄。定陶。宛。大梁等。都是繁华的大都邑。
在中国传统的政治板块划分中。最重要的板块是关中。河南和河北。
后随着中原文化。经济和人口的扩张。又增加了两淮板块等。
关中板块的政治和文化中心。当仁不让是西安。
河南板块的政治和文化中心是洛阳。后东移到开封。
邯郸虽然位于河北板块的中心。但不是孤独求败。周围有强劲的竞争对手环厮。
在殷商时期。河北板块的中心是殷。即现代的安阳。
殷商被西周灭亡后。殷都也被周武王一把火烧了。成为殷墟。
战国时。邯郸在赵国的经营下崛起。
但附近有魏国的边疆重镇邺城。
在隋唐之前。河北板块的政治中心是邺城。
隋文帝在灭掉北齐后。为了报复。也一把火把邺城烧了。把邺城的民众都迁移到附近的安阳。邺城衰落。
这好像就是河北板块政治中心城市的宿命。
但想想。关中板块的西安。河南板块的洛阳。在历史上不也是一次次在兵乱中毁于焚烧中。但西安和洛阳又一次次在原址或附近重建。
北宋时。河北板块的政治中心是北京大名。
从明开始。随着河北板块一分为二。南部一部划入河南。加上河北板块的政治中心北移北京。邯郸由板块的中心变成了板块的边缘。失去了作为区域政治中心支撑的光大腹地。
就像淮河板块的徐州。地理位置重要。但却位于四省的交界处。非常尴尬。
现在邯郸南部的资源向郑州聚集。北部资源向北京以及雄安聚集。
邯郸已经失去再现古代辉煌的时机和条件。
现在好好转型。抓住机遇。发现成为一个环境优美和易居的区域中心城市吧。
其他观点:
我猜这位朋友想问。为什么古城邯郸没有像西安。北京。南京这些古城。在现代一样成为大都市。
可能和一些朋友的认知不同。其实今日之邯郸和战国时期的邯郸其实并不能看成是一个城市。现在的邯郸可以说建城的历史比石家庄还年轻。
与北京。西安。南京甚至同省内的保定。邢台这样“城叠城。城压城”的情况不同。古邯郸赵王城其实在现在邯郸西南郊。已经断代了近两千年了。而今日之邯郸。其实是上世纪由邯郸县邯郸镇成长起来的新城。
平汉铁路通车后。车站附近开始出现一些粮食摊点。民国年间。随着过境邯郸物资量的增多。车站一带成为商贾云集的地方。到日伪时期。才把当时冀南道的治所由永年迁往邯郸。这也是为什么邯郸名为古城。实际上市区内的古迹只有同治年间重建的丛台。因为那些古迹都在永年县广府古城呢。
据日伪本《邯郸县志》记载。新民路由“车站票房之东经太平街直达南关”。“计长二百三十丈。宽四丈五尺”。1942年。日伪政权成立了“都市计划局”。在顾问坂田策划下。制订了“大邯郸建设计划”。并着手进行城市的规划建设。继开辟新民大马路之后。都市计划局大量拆迁车站以东、新民路以南范围内的民房。强占土地。大规模开展城市的规划建设。
据《邯郸市档案史料选编》记载。日伪时期规划面积“共达45公顷之多”。拆毁与侵占街市房基面积“将近2顷。农民耕地2511.8亩”。这是自近代以来邯郸城的第一次大规模扩建。于是。到四十年代前期。邯郸城区开始发生变化。在旧县城之外。经扩建。形成了西起车站。北到沁河桥。南到今陵园路。东至五金街的新城区。新城区内。逐步建成了一些骨干街道。即“新民大马路”。浴新街。西南庄后街。邯山大马路。南关大街。火磨街。新华街等。使新旧城区连在一起。总面积达一平方公里多。在城外还修筑了围城马路(环城公路)。邯郸通往各县的公路也由围城马路分道。四通八达。这一时期邯郸形成了以“新民大马路”为中心的商业市场。这里店铺林立。人口数万。工商业聚集。
解放战争后。邯郸解放。这才迎来了邯郸的真正腾飞。 《邯郸市大事记》记载:1946年。邯郸市、县分设。邯郸市面积为35平方公里。设车站、南关、南城、北城和张庄桥5个区。人口39212人。
1953年1月3日。国营邯郸第一棉纺织厂正式投产。这是河北省第一家现代化纺织厂。也是中央政府在全国最早兴建的五个大型棉纺织厂之一。国棉一厂以及随后的国棉二厂、三厂、四厂、印染厂、丝绸厂等棉纺织企业。在给邯郸带来现代工业的同时。也让邯郸主城区面积随之扩大。人口大幅度增加。
1956年。邯郸市制订了第一份《城市总体规划方案》。在这份规划方案中。邯郸市发展的方向是“建设一个以纺织、造纸工业为主的轻工业城市”;城市规模“人口25万。占地23平方公里”;城市规划范围“京广铁路以东。滏阳河以西。联纺厂以南。仓库区以北”;城市布局“北部是以纺织工业为主的轻工业区。西南角和国棉一厂以南为地方工业区。干河沟以南为仓库区。北部工业区和仓库区之间为生活居住区”。这份规划中还有道路系统的构想。“道路系统采取棋盘式。道路宽度:主干道30米至40米。次干道25米。支路15米至20米”。
《邯郸市大事记》记载。“1953年12月。邯郸市在普选中进行人口普查。普查结果:至1953年6月30日24时止。邯郸市人口为79111人”。八年之间人口翻了一倍。
而现代的邯郸。处于四省交界。是一座有古城之名的现代化重工业新城。虽不及赵都古邯郸的辉煌。但也是河北区域中心城市。
以上就是由优质生活领域创作者 生活常识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本文地址:http://www.shenzhoubaby.com/240502.html,转载请说明来源于:生活常识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qq.com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论(2)
邯郸,河北,邯郸市,板块,新民,永济,人口,政治,西安,北京
没想到大家都对为什么古代时举足轻重的邯郸市近代沦落成一个三线城市呢?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讨论这样一个问题。就必须了解古代邯郸为什么举足轻重。这是一个认识前提。前面已经有回答提到了。今天的邯郸市。有战国时赵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