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回答:
文|涛说乱世史|
三国时有邓艾灭蜀被杀。五代十国有郭崇韬灭前蜀被杀。从表象看二人近似;但仔细分析。郭崇韬与邓艾不同。他的死有很多自己责任。
所以【涛说史】对后唐宰相、名将郭崇韬的评价有三:
1、郭崇韬战场上机警干练。屡出奇计。灭了两国。是后唐最优秀的参谋。也是最优秀的将领之一:后唐8天灭亡后梁、70天灭亡前蜀。郭崇韬都是主导人物;
2、但灭梁后。郭崇韬贪恋权位和金钱。犹豫归隐。排挤他人。得罪小人。又是非常失败的政治家:明知道五代十国枢密使是个火坑位置。仍然犹犹豫豫不肯归隐。不断排挤他人。得罪小人。最后在灭亡前蜀的人生顶点。被宦官李从袭、向延嗣、马彦珪等设计在成都就地杀死;
3、郭崇韬的冤死。直接反映了李存勖晚期的政治混乱。成为后唐灭亡的导火索。
【五代十国108外号】从“骑虎难下”到“骑虎不肯下”——“骑虎枢密使”郭崇韬
成语“骑虎难下”出自《晋书·温峤传》。到五代十国。已成为民间俚语:“骑虎者。势不得下。“比喻做事遇到困难。无法中止。进退两难。五代后唐的顶尖将统帅——郭崇韬机警干练。长期担任高危职位——中门使、枢密使。历经两代三主。本打算功成身退。但终究不舍权位。最后惨被宦官害死。
(郭崇韬 ▲)
一、“骑虎高手”。大胆接替中门使
五代十国战争频发。武人当政。掌管军事的枢密使权位极高。他们甚至会侵占宰相权力。让文臣成为摆设。这种畸形的权力也给任者带来灾祸——如前晋早期的中门使(枢密使)吴珙、张虔厚等皆以中门使获罪。
郭崇韬(约865-926年)。字安时。代州雁门(今山西代县)人。早年便机警干练。享誉前晋。中门使的火山口位置别人不敢干、不想干(如孟知祥)。但郭崇韬敢;他出任中门使后。凡是艰难战事。没有不参加的。李存勖也非常信任这位父亲留给他的重臣。
公元921年。随李存勖到镇州征讨张文礼。契丹耶律阿保机率众人到新乐。大兵救援。让庄宗军队非常恐慌。诸将都请求退回魏州。李存勖犹豫未决。
郭崇韬一边稳定军心。一边仔细劝告说:“第一、阿保机只是受王都诱惑才救援。看重的是财物。并不是交结友邻;如果我们打败前锋耶律安巴坚。大部队也必定逃走。第二、何况我军刚打败汴梁贼寇。威振北方。乘势驱逐。无往而不胜!第三、事情是否成功。还要看天命。”条条鞭辟入里。庄宗悉心听从。果然战胜了契丹。
【涛说乱世史原创。欢迎关注我哦】
二、正式成为枢密使、兵部尚书。执掌兵权
未完待续中……
其他观点:
我是问答历史答主姑妄言。浅读过《旧五代史》、《新五代史》。对这段历史比较熟悉。还曾在头条号里写过多个系列的关于五代十国的文章。相信有能力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我个人的观点是:郭崇韬能力强。智商高。可惜情商不在线。这就是他成为悲剧人物的最主要原因。
现在就让我们来一一分析他一生的功过得失。以为殷鉴。
能力强。智商高。功勋盖世
郭崇韬字安时。代州雁门人。曾称后事李克用弟昭义军节度使李克修、河东节度使李克用。其一生最大的成就有二:其一。献奇计八日亡梁。其二。出奇兵两月亡蜀。
八日亡梁
梁晋为世仇。争雄天下。起先是梁强晋弱。朱全忠曾经数度攻到晋阳城下。打得李克用只余一座孤城。几乎灭国。
李克用病重。弥留之际。曾遗三矢给其长子李存勖嗣。命其灭梁、灭燕、灭契丹。在三个分敌中。梁排为第一。可算得李存勖的心腹大患。克用死。李存勖嗣位为晋王。与梁争雄河上十五六年。因双方实力相差无几。一直没有进展。
战场的转折点发生在公元923年。
这一年梁将康延孝前来投降。还献计李存勖。乘梁军分兵之机。自郓州直接入汴的奇计。遂八日灭梁。末帝授首。此一役。延孝献计。但定策之功。全在郭崇韬。灭梁之攻。崇韬位列第一。
史载。崇韬奇袭灭梁以佐命之臣功居第一。赐铁券。恕十死。
铁券。就是传说中的免死金牌。恕十死。就是有十次饶恕死罪的机会。这已是极高的奖励了。从理论上讲。几乎天下已经没有能够杀他之人。
两月灭蜀
后唐同光三年。即公元926年。后唐得知蜀中王氏政权文恬武嬉。兵备不全。遂举兵攻蜀。唐军以唐庄宗李存勖长子、魏王李继岌为帅。充西川四面行营都统。枢密使郭崇韬充东北面行营都招讨制置使。统领风翔、同州、陕州、华州、邡州诸镇兵6万。自凤翔趋大散关入蜀。另以高季兴为东南面行营都招讨使。率荆南兵攻取夔(治今四川奉节)、忠(治今四川忠县)、万(治今四川万县)诸州。以策应。
此次出军。兵不过数万。且无十日之粮。但出兵却极为顺利。几乎兵不血刃。六十余日即攻灭了前蜀割据政权。后人评价此役。自古用兵之易。无过于此。
灭蜀之战中。魏王名义上为帅。但军政多出于崇韬。论功为第一。
情商不在线。早晚要完蛋
由以上两事足以看出郭崇韬的能力。但论起情商。他却低得可怕。这才是导致他人生悲剧的主要原因。
其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忠直近迂。不知进退。不识大体
一、收受梁降将贿赂事件
崇韬得庄宗信任。便以天下为已任。一心为国。却不知权变。忠直近迂。有时甚至知不顾及君主的颜面。
崇韬素廉。自从入洛。始受四方赂遗。故人子弟或以为言。崇韬曰:“吾位兼将相。禄赐巨万。岂少此邪?今籓镇诸侯。多梁旧将。皆主上斩袪射钩之人也。今一切拒之。岂无反侧?且藏于私家。何异公帑?”明年。天子有事南郊。乃悉献其所藏。以佐赏给。
灭梁之后。崇韬掌军权。梁降将纷纷向共纳重赂以求保全官爵。向来以清廉著称的郭崇韬竟然来者不拒。统统笑纳。有人曾经劝他不要如此。要谨计国家法纪。崇韬却道:“我位兼将相。国家的爵禄极多。又哪里差这些钱?如今天下初定。人心未安。我若不受这些降将的贿赂。其心不安。或生祸乱。这些钱财在我手中。跟放在国库中又有何区别?”
等形势稳定下来之后。庄宗郊天。郭崇韬却将众降将所贿赂之物统统上交。以为国家之用。
这一做法。得罪了很多人。首先就是得罪了庄宗。皇帝私库里有很多钱财。大臣如此做了。让皇帝如何做?其次是得罪了同僚。你如此做了。让大家情何以堪?
二、阻谏庄宗建楼
庄宗灭梁之后。定都洛阳。功成名就之后。按照套路。这个时候皇帝必定要大兴土木。享受生活。于是宦官们就向庄宗谎称旧宫夜里闹鬼。已不堪用。需要另建新宫。这正合了庄宗的心思。于是大兴土木。建造宫室。
郭崇韬屡屡谏阻。再加上小人从中挑拔。君臣之间弄得很不愉快。
庄宗乃使人问崇韬曰:“昔吾与梁对垒于河上。虽祁寒盛暑。被甲跨马。不以为劳。今居深宫。廕广厦。不胜其热。何也?”崇韬对曰:“陛下昔以天下为心。今以一身为意。艰难逸豫。为虑不同。其势自然也。愿陛下无忘创业之难。常如河上。则可使繁暑坐变清凉。”庄宗默然。终遣允平起楼。崇韬果切谏。宦官曰:“崇韬之第。无异皇居。安知陛下之热!”由是谗间愈入。
庄宗想要建一楼以避暑。但财权却掌握在郭崇韬手中。就让人问郭崇韬:“朕昔日与梁军对垒河上时。虽然天气炎热。被甲骑马。却不知劳累。如今深居宫中。享广厦之荫。却感觉很热。这是什么原因呢?”
什么意思?这是皇帝在递话儿。我要建个避暑的宫殿。你个批个条儿吧。
可郭崇韬却是这样回答的:“昔日陛下心系天下。如此却只考虑一已感受。自然感觉不同。但愿陛下多想想当初创业的艰难。就当自己身处当初的战场。自然就会清凉。”
列位。你们看看郭崇韬这智商!皇帝要盖楼。他先来一顿夹枪带棒。搂头盖脸批评了皇帝一顿。然后告诉皇帝“心静自然凉”。皇帝还能说什么?于是不再理他。自顾自地建了楼。
此时又有宦官从中挑拔道:“郭令公的私第豪华。不亚于皇宫。哪里能知道陛下之热!”于是君臣生隙。谗言得进。
三、河南县令罗贯事件
后来又有河南县令罗贯之事。竟然导致君臣貌合神离。
河南县令罗贯。为人强直。颇为崇韬所知。贯正执法严明。遵守法纪。但凡权贵、豪族求他办点事。宦官、伶人向他索要贿赂。这样的文书堆满书几。他一概不理。反而全部拿给郭崇韬。
崇韬多次向庄宗进言。说起这些人的不法构当。于是宦官、伶人这些庄宗身边的红人们对他越来越恨。以前河南尹是张全义。庄宗皇后的干爹。河南县令多出其门下等到罗贯为县令时。对张全义一律公事公办。但凡有人倚仗张全义的权势。有不法行为的。罗贯一律按国法制裁。
打了狗自然就惹了主人。于是张全义大怒。就向干女儿刘皇后告状。那些宦官、伶人也日夜在庄宗、刘皇后两口子耳边说罗贯、郭崇韬的坏话。庄宗心中大恨。不过没找到机会发作而已。
没过多久。庄宗生母曹太后去世。葬在坤陵。陵在寿安。庄宗去坤陵。却发现道路很糟。路上全是泥水。桥坏。庄宗问这里归谁管。宦官们答道:“河南县。”庄宗一听是罗贯。心中大喜。将之召来责问。然后下狱。狱吏榜掠。体无完肤。第二天。下令杀罗贯。
崇韬急忙来求情:“罗贯没有其他的罪过。至于桥道不修。却实有罪。但罪不至死。”庄宗大怒。道:“太后灵驾将发。天子车舆往来。桥道不修。这是何等大事!你却说他无罪。难道你们是一伙的?”崇韬答道:“罗贯虽然有罪。但却应该走正常的司法程序。。陛下是万乘之尊。却跟一个小小县令过不去。这事如果让天下人知道了。说陛下用法不公。是臣等的过错。”
庄宗更加愤怒。道:“我知道罗贯是你喜爱的人。那就任你裁决吧!”说罢怒气冲冲地起身入宫。崇韬一路跟随。与庄宗争论不已。庄宗命人关上殿门。崇韬无法进去。于是罗贯被杀。
此类的事件很多。就不一一列举了。
权欲过重。好弄权术。气量狭小
郭崇韬的个人能力没问题。但个人权欲过重。经常玩弄权术。排除异已。
当初他与宦官马绍宏同为中门使。绍宏为正。崇韬为副。庄宗即位。二人升任枢密使。同样是马绍宏为正。郭崇韬为副。郭不愿马位居自己之上。就多方运动。换了后唐最有名的好宦官张居翰为枢密使。让马绍宏为宣徽使。马绍宏失去权力。很是不满。崇韬害怕冯的报复。又设了内勾使。掌管天下钱财。
但是。天下钱财本来归租庸使掌管。如今又进过内勾使。天下州县都认为是个弊政。于是取消了内勾使。这下子马绍宏彻底成了老豆角子。干闲着了。对郭更为不满。
平蜀之战中。郭对军政的把持也很过份。为帅的魏王李继岌彻底成了牌位。蜀中国库的钱财及降将的贿赂。都归自己掌管。魏王只能得到一些很不值钱的东西。这就导致了魏王很是不满。
献平梁之策的康延孝。在平蜀过程中也立下了大功。但却受到郭崇韬的多方排挤。任用对自己有旧恩的孟知祥。后来竟然逼得康延孝造了反。孟知祥也趁机独霸蜀中。自立为帝。是为后蜀。
后唐得蜀而复失。郭崇韬有很大的责任。
刚愎自用。得罪群臣。不恤小人
郭崇韬出身并不显赫。得居高位之后。豆卢革向他谄媚。说唐代平定安史之乱的汾阳王郭子仪原是代北人。后移居华阴。又问郭崇韬世居雁门。是不是郭子仪的后人。郭崇韬立刻顺竿爬。说是族谱遗失。自家的先人曾说郭子仪是他们的祖先。
自此郭崇韬便以郭子仪的子孙自居。自此之后。他再任用官员。必以门第高低而论。如果发现门第不高的。就故意找茬儿。或是降职。或是免官。有的甚至直接治罪。从而得罪了大批的中低级官员。这无异于自掘坟墓。
他向来忠直。很是看不惯那些围绕在庄宗夫妻身边的宦官、伶人。这些人有事请他帮忙。有人向他索贿。他一概置之不理。还因为罗贯事件。得罪了庄宗、刘皇后和大批宦官。
他口无遮拦。自取其祸。灭蜀途中。他曾对魏王说。大王有平蜀大功。将来必定继承皇位。大王当皇帝之后。一定不要听信宦官、伶人之言。那些人除了祸国殃民。毛也不懂。特别是那些宦官。一定要全杀了。一个也不能留。就算骟过的马都不能骑!
这是什么话?平蜀大军中就有不少的宦官随侍。这些人可都是庄宗的亲近之人。有的随侍李家多年。有的甚至自身就有军功。他一竿子打死一船人。不知得罪了多少人。
于是。主子、同僚、下级、宦官、伶人都被他得罪了个精光。这些人的“同一个梦想”。就是干掉郭崇韬。因为这家伙实在太碍眼了。太讨厌了。太不识时务了。
众矢之的。身死族灭,殃及国家
同光三年。即公元926年。后唐平蜀。
但唐军将帅间却因利益产生了矛盾。一时之间矛盾重重。谣言四起。
其中最厉害的谣言。就是说郭崇韬要杀掉魏王。学王建自立为蜀帝。
庄宗不放心蜀地军政。就派宦官向延嗣为使。入蜀催促大军回师。
延嗣到了成都城外。郭崇韬对这位天子之使者并没太放在心上。并没有出城迎接。有些怠慢。等到入城之后。延嗣谈起回军之事。崇韬又以蜀中未定为原由推诿。延嗣心中好生不乐。
事后又见了随大军而来蜀中的宦官李从袭。二人是同僚。有些交情。就密谈起来。从袭道:“蜀中军事。都由郭公把持。郭公的儿子廷诲每天都跟蜀是降将聚饮。还不时指天盟誓。不知道在搞什么。现在军中诸将。都是郭崇韬的党羽。如果事情一旦有变。不但我要死在这里。只怕连魏王也难以幸免。”言罢泣下。
向延嗣本来就对郭崇韬不满。听了这话。不由得精神一振。道:“等我回报宫中。不久就会有妥善处置。”
延嗣回到唐都洛阳。直接去见刘皇后。说了蜀中之事。刘皇后急忙去向庄宗禀告。庄宗听说蜀人要留郭崇韬为蜀地节度。心中已经生疑。又听了向延嗣的禀报。心中一下子就慌了。
他又派了个宦官马彦珪为使。催促回师。还当面嘱咐彦珪道:“如果郭崇韬听命回师。也就罢了。如果不从。就与魏王商量。早除此患。”
彦珪得旨。临行前去拜别刘皇后。忧心忡忡地道:“蜀中事态复杂。朝夕之间就可能有巨变。如果一旦有变。距离洛阳三千里。该当如何处置?”
刘皇后听他说得有理。就去见庄宗请旨。想要直接除掉郭崇韬。庄宗以事未明了。不肯冒然行事。刘皇后却不肯罢手。回去自己下了道“教令”。让魏王与彦珪合力除掉郭崇韬。
等马彦珪赶到成都时。郭崇韬已经与魏王商量回师日期。彦珪拿出皇后的教令以示魏王。魏王大惊。自认为不能以太后教令而擅诛大将。但李从袭、马彦珪等一众宦官捕风捉影。连哄带骗。不得不应答下来。
魏王继岌命李从袭召郭崇韬入内议事。自己却上楼避而不见。命令心腹猛将李环藏着铁椎立于阶下。崇韬听命而来。昂然入都统府。下马升阶。李环急步随上。出椎猛击。正中郭崇韬脑袋。刹时间脑浆迸裂。死于阶前。
他死后。他的五个儿子纷纷被杀。庄宗又逼反了宿将李嗣源。魏王回师。中途军溃。又听闻庄宗身死兴教门。于是自杀。
刘皇后挟财北逃。后被李嗣源赐死。
李嗣源初称监国。后登帝位。不改国号。仍号为唐。史称后唐明宗。
本文为《姑妄言》原创首发。码字不易。转载请注明出处。
欢迎关注、评论。如有不同观点。请在下方评论区留言。
其他观点:
正所谓“勇略震主者身危。功盖天下者不赏”。在“伴君如伴虎”的王朝时代。名将们因遭受猜忌而被杀者数不胜数。就五代十国而论。曾先后灭亡后梁、前蜀两大帝国。在后唐创建过程中立下盖世功勋的名将郭崇韬。便是鲜明的例子。
郭崇韬是唐末代州雁门人。起初侍奉昭义节度使李克修(李克用之弟)。待主公死后又转侍河东节度使、晋王李克用。被任命为典谒。因廉洁干练、多智机警深得信任。等到李克用病死、李存勖即位后。郭崇韬得到进一步提升。以中门副使的身份与孟知祥、李绍宏共掌机要事务。后来又接替孟知祥担任中门使。
作为李存勖的“头号智囊”。郭崇韬跟随他南征北战。在击败契丹、平定河北、建立后唐等一系列活动中立下奇功。由此深得李存勖的器重。正是在郭崇韬的建议下。李存勖率奇兵突袭汴梁。仅用了8天时间便消灭仇敌后梁。一雪国耻家仇。时在同光元年(923年)十月。
正因为郭崇韬在建立后唐、灭亡后梁的事业中居功至伟。所以李存勖称帝后。便进拜他为侍中、枢密使、兵部尚书兼冀州节度使。封赵郡公。并赐其丹书铁券、免死十次的殊礼。权势、名望无人能及(“赐铁券。恕十死。”见《旧五代史·卷五十七》)。不过。郭崇韬执政期间喜好压制、贬损同僚。再加上经常依法惩罚宦官和伶人。由是在朝中树敌极多。
同光三年(925年)。李存勖以长子李继岌为都统。郭崇韬为招讨使。派兵六万讨伐前蜀。作为伐蜀军队的实际总指挥。郭崇韬明智的采取“取用于国。因粮于敌”的战略方针。先行派兵攻占凤州。从而获得大批粮食和兵源。为军队的进取提供充足的后勤保障。大军从九月十八日正式出征。仅用了70天时间便攻灭前蜀。俘获王衍君臣。堪称军事史上的奇迹。然而在灭蜀后不久。头号大功臣郭崇韬便遭遇灭门之祸。
原来。郭崇韬灭蜀后自恃劳苦功高。兼且欺负李继岌少不经事。竟然在没有请示后者的情况下。便一手操控军队与朝廷间的奏报、前蜀旧将的招抚、官吏的设置等事宜。摆明没把他放在眼里。不仅如此。郭崇韬还接受前蜀大将王宗弼赠送的姬妾和珍宝。答应保举他为官。更让李继岌气愤不过。与郭崇韬严重不和的监军宦官李从袭见状。便不断地挑拨李、郭二人的关系。必欲将其除之而后快。
然而诛杀开国元勋必须有正当的理由。否则会引起朝臣的责难和军心不稳。正是考虑到此。李从袭便联络同僚向延嗣、马彦珪等人。指使他们在皇帝面前搬弄是非。诬陷郭崇韬将蜀地所有的珍宝、艺妓和乐工据为己有。并打算在四川自立为王。李存勖是个外宽内忌、智短莽撞的主儿。一经挑唆便火冒三丈。即刻命马彦圭赶往蜀地催促郭崇韬班师回朝。若后者逗留不进。便和李继岌联手杀死他。
马彦圭、向延嗣恨不得即刻杀死郭崇韬。哪里还能耐心地等待着他反状明显后再铲除。更何况后者根本就不想反。正因如此。二人便跑到刘皇后面前大进谗言。声称郭崇韬意图杀死李继岌自立。然后率军北上夺取皇位。刘皇后虽然是被郭崇韬捧上台的。但她却是个脑子糊涂、忘恩负义的女人。一经挑唆便向皇帝恳请立刻下诏处死郭崇韬。在遭到拒绝后。竟亲自写了一道教令。要求儿子杀死郭崇韬。
李继岌虽然怨恨郭崇韬。但接到母亲的教令后却颇为犹豫。认为郭崇韬并没有犯下谋逆重罪。擅杀元勋功臣大不祥。更何况单凭皇后的教令杀人。不仅不合制度。而且难以令将士信服。李从袭、马彦圭等人见状。便故意制造事端使郭崇韬得罪李继岌。然后再对他进行挑唆。果然便让李继岌同意杀死郭崇韬。
不久。李继岌以讨论班师事宜为借口。将郭崇韬请进军帐议事。但等到他进来后便借故离开。随即指使伏兵用铁楇将其活活打死。时在同光四年(926年)正月。距离后唐灭蜀才1个多月。事后。李继岌又诛杀郭崇韬留在军中的两个儿子。并派人诛杀他在老家的三个儿子。抄没其全部家产。郭崇韬功勋盖世。并获得十次免死特权。但最终仍不免落得被灭门的下场。实在是令人唏嘘。
史料来源:《旧五代史》、《新五代史》、《十国春秋》、《资治通鉴》
以上就是由优质生活领域创作者 生活常识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本文地址:http://www.shenzhoubaby.com/240229.html,转载请说明来源于:生活常识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qq.com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论(2)
宦官,后唐,枢密使,皇后,陛下,皇帝,契丹,县令,河南,节度使
没想到大家都对如何评价五代十国时期后唐宰相,名将郭崇韬?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文|涛说乱世史|三国时有邓艾灭蜀被杀。五代十国有郭崇韬灭前蜀被杀。从表象看二人近似;但仔细分析。郭崇韬与邓艾不同。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