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当洛阳北部尉时,用五色棒打死了宦官蹇顶的叔父,是真的吗?有何目的?
首发

曹操当洛阳北部尉时,用五色棒打死了宦官蹇顶的叔父,是真的吗?有何目的?

优质
请用语音读文章

热门回答:

曹操20岁被举孝廉。先入京为郎官。后来被任命为洛阳北部尉。初到任。就造五色棒十来根挂在衙门两侧。有违反汉律的。乱棒打死。中常侍蹇硕的叔父蹇图违反宵禁规定。就被曹操乱棒打死了。这件事当时影响很大。曹操初为官。就敢动当时炙手可热的十常侍的亲人。其魄力可见一斑!

首先。这是曹操法家思想的初步实践。

曹操的思想比较庞杂。既有儒家的崇礼尊贤。又有法家的依法治国。还有墨家的节俭薄葬。也有道家的道法自然……这些反映在文学上。就是建安风骨。反映在政治上。像杂家。但又不是吕不韦的风格。

概括地说。曹操是以儒入仕。以法治国。

自从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学”以后。儒家思想就是汉朝正统思想。所以入仕的人都要通过儒学入道。曹操举孝廉也是如此。

但曹操入世以治理地方也好。治理国家也好。更多地偏重于法家。郭嘉在官渡之战献上的“十胜十败论”就把曹操法治精神上升为取胜之道之一。即“治胜”:

《三国志.魏书.郭嘉传》裴松之引《傅子》:……汉末政失于宽。绍以宽济宽。故不慑。公纠之以猛。而上下知制。此治胜三也。……

曹操认为“拔乱刑为先”。汉末及三国不正是乱世嘛?所以他坚决地用法治思想来治理国家。

曹操初入仕。当然要实践他的以法治国理念。而洛阳北部尉又正是主管治安的工作。正好成为他的法治思想的试验田。

曹操一上任。就造了五色棒。并发布戒令。违法者棒杀。蹇图不是第一个死在曹操五色棒下的人。在蹇图前。已经有多人被曹操“棒杀”了:

《三国志.魏书.武帝纪》注[三]曹瞒传曰:太祖初入尉廨。缮治四门。造五色棒。县门左右各十余枚。有犯禁。不避豪强。皆棒杀之。后数月。灵帝爱幸小黄门蹇硕叔父夜行。即杀之。京师敛夡。莫敢犯者。

《三国志》讲得很清楚。“有犯禁。不避豪强。皆棒杀之”。说明曹操在蹇图之前。已经棒杀了一些违禁的豪强和平民。

蹇图是在这帮平民、豪强被棒杀之后的数月。违反宵禁规定。而被曹操“一视同仁”的棒杀。

法家讲究以法律为准绳。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想当年。商鞅在秦国变法。一样也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就是太子赢驷犯法。他的两个师傅。公子虔和公孙贾。一个被砍了脚。一个被割去鼻子。

曹操信奉法家。当然知道商鞅的故事。一个太监的叔叔。比起秦惠文王赢驷的师傅身份差远了。曹操当然可以“一视同仁”地棒杀之。这是很自然合理的逻辑。

黄巾起义爆发后。曹操被拜为骑都尉。随皇甫嵩征讨黄巾。后调任济南相。在济南相任内。曹操继续他的法治理念。济南相内有县令十个。曹操上奏免掉8个贪脏枉法、攀附权贵的县令。再次引起震动。

《三国志.魏书.武帝纪》:光和末。黄巾起。拜骑都尉。讨颍川贼。迁为济南相。国有十余县。长吏多阿附贵戚。赃污狼藉。于是奏免其八;禁断淫祀。奸宄逃窜。郡界肃然。

曹操后来迎天子于许昌。官越做越大。依然一以贯之地用法家思想治国。

因而。曹操棒杀都已经违禁的豪强及蹇图的举措。应该就是曹操法家思想治国的初步实践。

其次。这是曹操借“治京”积累“治军”经验。

曹操虽然出身官宦之家。但年轻时并不喜欢读书。估计是不喜欢儒家的咬文嚼字吧。但是对练武和兵法却非常感兴趣。曾抄录许多兵法书籍。并对孙子兵法进行了批注。这些行为可以推测曹操对带兵打仗感兴趣。

要带兵肯定必须会治军。而治军最基础的一条就是要纪律严明。只有纪律严明。才能建设正规军。否则肯定是一群散兵游勇。

而法家的严格执法正好和治军的严格军纪一脉相承。互连互通。

曹操所担任的洛阳北部尉。相当于现在的公安局长角色。也是一个半军事化组织。曹操很有可能借整治社会治安。来积累从严治军的经验。

这些经验应该不久就派上用场。任骑都尉征讨黄巾贼的过程中。曹操也是因为用兵有方。大破黄巾。斩首数万。才迁为济南相的。

曹操发兵宛城。正值春季。麦苗快要成熟了。曹操下令不得践踏麦苗。否则斩首。结果自己的马受惊。把一片麦田踩坏了。曹操要自刎以兑现军令。被部下劝住。说他是主帅。要对全军负责。不能死。曹操就把头发割下一大把。挂在树上示众。

割发现在看很轻。头发长了就该剪掉。但在古代。认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能丢弃。否则不孝。所以古人头发胡子都不剪。所以会长得老长。现代男人留长发、大胡子。基本上耍酷。古人只有犯罪了。被处“髡刑”才把头发剪短。

清兵入关时。强制要求剃发。并且严令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许多不愿剃发的人直接就躺入铡刀受死。宁愿死也不愿意剃发。

可见。头发对古人有多重要。

曹操“割发代首”。绝不是糊弄人。而是一种重刑。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和示警作用。

同样的在宛在之战中。夏侯惇的青州兵抢掠百姓。被于禁发现后。于禁当即法办一批违反军纪者。夏侯惇到曹操那儿打小报告。曹操问清楚情况后。重奖于禁。处罚了夏侯惇。

曹操治军严格到自己和自己的亲信夏侯惇都能处罚。那么一个宦官的叔叔犯法。他又怎么会下不去手惩治?

以法治国和严格治军。对曹操来说。是一脉相承。一以贯之的。

其三。这是曹操“治世能臣”的试水之举。

曹操年轻时。因为好玩。不爱学习。家人及时人。大多数都不看好曹操的未来。但桥玄和许劭却对曹操另眼相看。

桥玄曾说。天下即将大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挽救。曹操就是那个命世之才。

曹操曾经在许劭家呆过。许劭对曹操预言是: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曹操入仕以后。走马上任。在相对平静的政局下。当然想试水一下治世的能臣该怎么做?他看到法纪松驰。各种违法事件屡禁不止。甚至根本就不禁。因此。决定采取“纠之于猛”。所以采用法家严刑峻法来纠宽。

或许因为存了“猛药治重病”的思路。曹操上任洛阳北部尉。就坚决以法治理。那些豪强及不信邪的蹇图偏偏往枪口上撞。成为曹操试水能臣之道的“试验品”。也是咎由自取。怨不得曹操。

曹操应该从洛阳北部尉、顿丘令、济南相的试水实践中。看到了法治给社会治安及当地政治局面带来了好转。所以在以后执掌朝纲的时候。更是偏重以法治国。

其四。这是曹操刚正性格的有效展示。

曹操性格比较复杂。集多疑、狡诈、奸滑、自负、残忍、豁达等于一身。但是大家也不要忽略曹操性格中也有正义、刚正的一面。

比如。曹操第二次出山后任议郎。因为前面大将军窦武、太傅陈蕃谋诛宦官不成。反被宦官所害。曹操就多次上书为窦武、陈蕃鸣冤。没有被采纳。

在日常的朝政中。曹操也针对时弊多次提出匡正建议。偶有采纳。大部分付诸流水。让曹操对朝廷心灰意冷。

曹操在济南相任上表现出色。朝廷准备任命他为东郡太守。曹操不想迎合黑暗政治。就辞官回家了。

曹操第三次复出以后不久。董卓进京弄权。曹操不满董卓暴行。也不愿意与之为伍。改名换姓潜出京城。回到陈留。散家财、募义兵。发起讨董军事行动。

以上事例。都说明曹操其实是有刚正、正气的一面的。

需要说明的是。曹操的正义之心应该是来自家庭教育。曹操的祖父曹腾虽然是宦官。但是历侍四任皇帝。官声非常好。曹操自小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中成长。耳濡目染也就养成了一身正气。

《三国志.魏书.武帝纪》:桓帝即位。以腾先帝旧臣。忠孝彰着。封费亭侯。加位特进。

如果不是发生董卓乱政进而导致天下大乱。有一颗刚正之心的曹操大概率会成长为一名“治世之能臣”!

可惜历史没有“如果”。曹操最终还是被贴上了“乱世奸雄”的标签!但这并不影响我们后人对曹操不畏权贵、一视同仕、严格执法的实践法治精神的欣赏和赞叹!

其他观点:

公元229年。魏明帝曹睿追封曹腾为高皇帝。这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以宦官身份被追封为皇帝的人。曹腾虽然是宦官。但是为了延续香火。收养了曹操的父亲曹嵩为养子。于是曹操就成为太监的养孙。这就是曹操的身世。

所以曹操从小就被打上了宦官之后的标签。在东汉那样一个以出身来看人的年代。身世无疑是一个人一辈子最重要的标签。曹操的父亲曹嵩之所以能够出来当官。并且还官至大司农。靠的就是宦官曹腾的关系。

曹操养祖父曹腾

同样的道理。曹操之所以能出来当官。同样靠的是养祖父曹腾的关系。曹操20岁的时候就被举为孝廉。进京为郎。并且被任命为洛阳北部尉。靠的就是出身。宦官的出身。据说曹操的洛阳北部尉是司马懿的父亲司马防举荐的。因为司马防当时的官职是洛阳令和京兆尹。管理京城事务。而在曹操被任命洛阳北部尉的时期。正是宦官势力如日中天之际。

所谓的洛阳北部尉这个官职。就是负责东汉都城洛阳北部地区的治安官。相当于都城的公安分局的局长。这个可算是高官了。曹操20岁就能担任这个官。你要说不是靠关系。我怎么也不会相信。20岁的曹操上任后。马上就烧了三把火:

1、申明禁令、严肃法纪。有犯禁者。皆棒杀之。

这个很正常。曹操是负责洛阳北部地区的治安官。一上任就明令法律。申明禁令。以宣扬自己的威严。同时方便后来的工作。

曹操

2、制造了十余根五色大棒。

五色大棒是用来处罚违法的犯人。用大棒击打犯人的背部和臀部。这是当时的法律规定。估计是之前的大棒过于老旧。或者压根就没有。所以曹操就自己造了十余根。以示威严。

3、打死了违反禁令的蹇图。

蹇图是宦官蹇硕的叔父。而蹇硕则是汉灵帝最宠信的宦官之一。曹操身为宦官一党。为何打死了宦官的亲属。难道他就不怕来自宦官的报复。要知道东汉末年汉桓帝与汉灵帝期间。宦官的权力极大。并且大肆打击士大夫阶层。而皇帝则偏向于宦官。得罪宦官。基本上就不可能在朝廷待得下去。

东汉宦官与皇帝

所以曹操打死了蹇硕的叔父蹇图后没多久。就被明升暗降。调到京城之外的顿丘县担任县令了。县令当然比洛阳北部尉这个官职大了。但是实际上曹操不能在朝廷中枢担任官职了。等于是离开了权力中心。升官无望。这就是蹇硕的报复手段。

那么问题来了。曹操为什么要打死蹇硕的叔父蹇图呢?他的目的是什么?

曹操的第一个目的:与宦官阶层割裂。

那个年代出身是很难改变的。曹操被打上了宦官的标签。基本上所有的士大夫都会认为曹操是属于宦官一党的。曹操这个从小就是有政治抱负的。你看曹操的文章也会明白。曹操最早是想做大汉的征西将军。驰骋疆场。报效国家。

但在当时。皇帝宠信宦官。而且宦官中的大多数人都是仇视士大夫的。汉桓帝与汉灵帝期间。有过两次党锢之祸。所谓的党锢之祸就是皇帝与宦官合谋。把部分士大夫定性为党人。一旦定性。就终身不能从政。也就排除在国家权力之外。这让士大夫阶层非常仇视宦官。双方也彼此仇视。

曹操

曹操本人从心底是认同士大夫。反对宦官的。但是他的宦官出身很难让他获取士大夫的支持。而且成为他一生的污点。即使后来曹操的事业做得很大了。仍然被一些士大夫所看不起。比如说官渡之战前。建安七子之一的陈琳帮袁绍写了一篇讨伐曹操的檄文。檄文中关于曹操的话。首先就说了曹操的身世:

《为袁绍檄豫州》:司空曹操祖父中常侍腾。与左悺、徐璜并作妖孽。饕餮放横。伤化虐民。

这话的意思是说:司空曹操的祖父曹腾是从前的中常侍。与左悺、徐璜同时兴风作浪。骄横放纵。损害风化。虐待百姓。左悺与徐璜是汉桓帝时期最有权势的五个宦官中的两个。他们协助汉桓帝扳倒了跋扈将军梁冀。所以被皇帝重用。陈琳骂曹操。首先就是说曹操的祖父是个宦官。只要一提宦官。士大夫们就会咬牙切齿的。这样就能联合天下士人共同讨伐曹操。

曹操与袁绍

要知道官渡之战离曹操担任洛阳北部尉已经过去了26年了。曹操仍然没有甩掉宦官的标签。可见出身给人的烙印是非常深的。曹操想要成大事。就必须与宦官阶层割裂。所以曹操就想到了棒打宦官的亲属。而且还打死了。这个事闹大了。但是曹操自身却没有受到丝毫的伤害。仅仅是调离原职。所以曹操家族的势力不可小视。

曹操的第二个目的:获取政治名声。

曹操在担任洛阳北部尉时。绝对不仅仅是只想当个小官。而是想有一番作为的。在当时作官并得到提升的最好方法就是名声。当时选拔官吏最主要的两个标准。一是身世。二是名声。名声从何而来?不就是从政绩中来吗?

曹操依照禁令法律来行事。并且敢于不畏权贵。打死了宦官的亲属。敢于和宦官作对。这样就能赢得名声。在当时但凡和宦官斗争的。都能在士大夫阶层博取名声。比如东汉末年非常有名的三君。也就是三个受人敬仰的士人。这三个人分别是:窦武、刘淑、陈蕃。之所以他们受人敬仰。因为他们都是为人正直、为政清廉、刚正不阿、不畏权贵而且颇受士大夫阶层尊敬的人。

曹操

其中窦武和陈蕃两人因为在汉桓帝去世后。谋划诛灭宦官。因为宦官在当时的名声太差了。不仅对士大夫实行党锢之祸。而且在朝中仗着皇帝支持以权谋私。并且在地方放纵亲属犯法。形成一个庞大的政治集团。干了很多坏事。但是窦武和陈蕃两人因为计谋不慎。反而被宦官诛杀。并且被扣上谋反的帽子。

曹操后来在担任议郎时。曾经给汉灵帝上书。为窦武和陈蕃两人平反。这是很多士大夫想做的事。但没有成功。虽然没有成功。但曹操所做的事。不就是为了获取政治名声。先是打死了犯法的宦官亲属。然后给受士人敬仰的窦武和陈蕃两人上书平反。这样曹操在朝廷的名声就会好了很多。因为当时的舆论是掌控在士大夫阶层手中的。

获取了政治名声。才能继续在朝廷升官。这样曹操就能实现自己的梦想。至少在当时。曹操是没有推翻东汉朝廷的心思的。只想着如何报效国家。如何实行自己征西将军的理想。

其他观点:

1、与宦官集团划清界限。

2、获得巨大的声望。

3、体现自己的为官能力。

东汉末期。帝都洛阳官宦云集。他们倚仗权势。为非作歹。把京城搞得乌烟瘴气。秩序全无。

曹操初入官场。第一份差使就是管理洛阳北面区域的治安。想要改变这种混乱的局面。整治那些为非作歹的人。他上任伊始就想了个办法。让手下赶制了十余根五色棒。写明告示。如有人犯禁。无论官职大小。有什么显赫背景。一律大棒伺候。

汉朝宵禁制度。要求夜间百姓必须呆在家中。没有旨令。禁止出行。违者严惩不贷。可是大宦官蹇硕的叔父蹇图。仗着侄子是皇帝身边的权宦。平时颐气指使、嚣张惯了。晚上大摇大摆的在北城夜游。被曹操巡逻抓个正着。曹操手下兵士认出了对方的身份。提醒曹操小心应对。可是曹操毫不留情。将蹇图用五色棒当场打死。经过此事。“京师敛迹。无敢犯者”。

一、划清界限

曹操的一生。他的家世给他带来了数不清的便利。也让他在成年之后。费了好大劲。才把自己从家族的影响中摘出来。说到底。还是因为曹操是宦官的后代。

曹操的祖父曹腾。是东汉中期著名的大宦官。他在宦官集团拥有巨大的人脉和声望外。因为没有弄权害民。也赢得了少部分士大夫的尊敬。

当然。曹腾表现的再好。也始终是宦官一党。受到士大夫阶层的鄙视。这也是曹操生来带有的一个污点。他的父亲曹嵩花大价钱买了太尉官职。虽然名列三公。但并无实权。也属宦官体系。

曹操强行杀了蹇硕的叔父。让备受宦官集团打压的士大夫群体大为赞扬。就这样。曹操走出了远离宦官集团烙印的坚实一步。

二、赚取名望

因为受到司空桥玄等人的赏识。曹操在士族中已稍有薄名。但那大多只是虚名。并没有实际的政绩来支撑。

曹操所做的。就是替大多数人出了一口恶气。因为普通百姓意识中宦官是“坏人”。而曹操这个敢杀坏人的好官。立即收获了众多的美誉。

三、展现能力

曹操抓住了第一次委以实职的机会。经过深思熟虑。对宦官集团捅出了第一刀。曹操办案是严格按照大汉律法行事的。挑选的目标也是不轻不重的恰到好处。那些事后想找他麻烦的人。也要掂量下。值不值得和曹操背后的势力翻脸。衡量利害关系后。最终他们只能无奈地选择揭过此事。

曹操初入仕途。就交出了一份完美的答卷。经过他的治理。洛阳尤其是北面区域的治安环境马上好转。效果立竿见影。通过此事。不少品性正直的大臣对曹操的敢作敢为十分赞赏。并向曹操表示出了自己的友善。

这就是曹操综合能力的体现。从一件小事。可预见未来。正是现在走出的一小步。换来了以后的一大步。这一步。对曹操未来的影响极其深远。

以上就是由优质生活领域创作者 生活常识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在农村田里捡的田螺,是大个的好吃还是小个好呢?你喜欢吃哪种?

请用语音读文章热门回答:田螺又叫螺蛳。含有丰富的维生素。性寒。可消黄疸、解热瘴、[&...

经典游戏《轩辕剑叁外传:天之痕》如何才能打出不同的结局?

请用语音读文章热门回答:当年在没有攻略的情况下。大家想要打出不同的结局似乎完全是[&...

你们女生错过最爱的男人,心里是什么滋味?

请用语音读文章热门回答:作为一个女人。我个人感觉:如果错过了最爱的男人。刚开始的[&...

求推荐一部手机,我不玩游戏,需要续航好的?

请用语音读文章热门回答:谢邀!的确其实外观设计才是很多用户应该注重的。单单堆叠[&h...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评论(2)

  • 几度无言 永久VIP 2022年10月2日 22:39:37

    宦官,洛阳,士大夫,这是,的人,法家,自己的,法治,名声,叔父

  • 风流种 永久VIP 2022年10月2日 22:39:37

    没想到大家都对曹操当洛阳北部尉时,用五色棒打死了宦官蹇顶的叔父,是真的吗?有何目的?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只求﹂份安宁 永久VIP 2022年10月2日 22:39:37

    曹操20岁被举孝廉。先入京为郎官。后来被任命为洛阳北部尉。初到任。就造五色棒十来根挂在衙门两侧。有违反汉律的。乱棒打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