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回答:
吐蕃被蒙古征服。比较类似于『无血开城』。
这一历史事件的主角是窝阔台次子、西凉王阔端和吐蕃宗教领袖萨迦班智达。
1230年代。正值窝阔台汗统治期间。窝阔台次子阔端受封西凉王。领有西夏(唐兀)故地。驻守在凉州(今甘肃省武威市)。有进攻吐蕃(西藏)的战略意图。实际上。阔端也曾经派麾下将领达尔汗台吉带兵。曾进兵至藏北热振寺(今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林周唐古乡境内。距离拉萨市区240公里)附近。达尔汗台吉在军事上没有实现什么具体的目标。但相对比较充分地了解了西藏的情况。他返回后向阔端报告说:
现今藏土惟噶当巴(噶当派。后来地格鲁派在其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丛林(寺院)最多。达隆巴法王最有德行。直贡巴(止贡噶举派)京俄大师具有法力。萨迦班智达精通五明。请我主设法迎请之。
彼时吐蕃各教派的领袖人物。对这一危急存亡的局势也在进行协商如何应对。最后。大家共同推举出生在萨迦昆氏家族的萨迦班智达·贡噶坚赞同蒙古方面谈判。
(唐卡:萨迦班智达·贡噶坚赞)
(唐卡:法王八思巴。这个此时只有10岁的孩子后来成为萨迦班智达的继承人、忽必烈的帝师)
蒙古乃马真皇后称制三年(南宋淳祐四年。1244)。年届63岁的萨迦班智达带着10岁的侄子八思巴和6岁的侄子恰那多吉。从萨迦寺动身前往凉州。经过两年千辛万苦的跋涉。萨迦班智达一行终于于1246年8月抵达凉州。
(萨迦寺位于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地区萨迦县本波山下)
蒙古贵由汗二年(南宋淳祐七年。1247)。阔端与萨班在凉州举行了首次会谈——萨迦班智达抵达凉州时。阔端在蒙古高原的和林参加推举蒙古大汗的王公大会去了。这次会谈的两方。阔端代表蒙古汗廷。萨班作为西藏地方代表。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凉州会晤”。也称“凉州会盟”、“凉州会谈”。
(阔端与萨迦班智达凉州会盟壁画)
会晤的结果。产生了《萨迦班智达致蕃人书》这一历史性的文件。关于吐蕃归附问题。大致包括了这样几点:第一、吐蕃地方的僧俗官员和百姓属民。首先都要承认自己是蒙古大汗的臣民;第二、各地僧俗官员及各项行政事务。必须由蒙古汗国指派的官员来管理。第三。宗教事务由蒙古委托萨迦派管理。各地官员的任命由萨迦派推荐。再由蒙古大汗的金字诏书最终加以任命。第四。双方还商定了如何统计人口、上缴赋税、进贡物品等各项事务。
最终确立的法律关系概括起来说就是。萨迦派在蒙古的支持下取得了对全藏的领导权。同时蒙古方面也最大限度地保留了西藏僧俗各界的既有利益。
(萨迦班智达肉身灵塔即在凉州白塔寺)
这一事件产生了两个历史意义:
第一。自此以后。西藏归属中央政府管辖之下。正式纳入中国版图。
第二。阔端本人在萨迦班智达的感召下。信奉了藏传佛教。他被认为是黄金家族中第一位信奉藏传佛教的人。这是藏传佛教在蒙古弘法的开始。
其他观点:
关于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厘清一个概念。既此“吐蕃”非彼“吐蕃”。
在西藏历史上有这样一个现象。“国家名”、“地名”和“人名”存在一定程度上的迭代关系。
就拿吐蕃来做例子。“吐蕃”名称的由来目前学界尚有争论。其中一个说法是“蕃”(藏语作“bod”)这个词意为农业。与“卓”(bro。牧业)相对。是藏地农业为主区域人民的自称。[1]
随着吐蕃王朝勃然而起。吐蕃逐渐成了其王朝占领地区的代称。因此。我们在宋代的疆域图上看到。甘肃南部、青海等地的地图上标识的是“吐蕃诸部”。
这时候的“吐蕃”实际上已经不是特指“吐蕃王朝”。而是泛指藏民族以及藏民族生活地区广大地区了。
同样的例子还有“象雄”和“古格”。需要清楚一点。我们今天称为阿里的这个名字出现的极晚。一般认为其名称由来于。元代对这个地方的称呼“纳里速古鲁孙”。
在此之前。这个地方的地理名称一直都是“象雄”(汉地史料译为“羊同”)。
这个地名的由来显然是来源于象雄国家的名号。虽然现在对象雄国的政治体制究竟是部落联盟、国家联盟还是王朝有争议。但它的名称沿袭成了地名确已是定论。
与此类似。当公元1000年初页。古格王朝在阿里地区建立后。这个绵延了六百多年的王朝。也将自己的名字印在地名上。
除此之外。地名还经常作为藏族人名的前缀和尊称。
比如。格鲁派的创始人宗喀巴大师。您可别闹出他姓“宗”名“喀巴”或姓“宗喀”名“巴”的笑话。
“宗喀”是一个地名。而“巴”是指“某某地的某某人”。
类似的例子还有。撰写了《阿里王统记》的高僧古格·阿旺扎巴。他是阿里地区的土著。为表尊敬和区别。在其名称前加上了“古格”的前缀。
有意思的是。在众多藏史的记载中。他名字的前缀有的记做“古格”而有的记做“象雄”。这恰好可以说明。“象雄”和“古格”两个国家的名字都成地名。并可以混用。
弄清楚了“吐蕃”和“吐蕃王朝”的关系。我们就可以知道。很多人以为的“蒙古人征服了吐蕃王朝”是不对的。
吐蕃王朝公元842年就崩溃了。这时候实际意义上的蒙古人还没有出现。根本不存在谁征服谁的问题。这个问题存在的基础都没有。
被蒙元帝国所征服的。是吐蕃这个地方及其上面的民众。而不是早就灭亡了的“吐蕃王朝”。
说完了吐蕃概念的变迁。我们来说“征服”这个问题。
一般意义上来说。“征服”的词义是“某些人用暴力的手段制服对方。使其接受、服从或顺从。”[2]
换就话说。国家之间的征服就是。一个政权灭亡了另一个政权。将其纳入自己的疆域版图。并统治其国民。
从个角度上说。蒙元帝国征服了吐蕃是没有异议。蒙古人对藏族人(或蕃人)的统治虽然时间不算太长。但几段时间加起来也有百年以上。而且。这百年的时间还是有明确而强大的实际统治。有巨大影响力的时间还不算在内。
但窃以为。“征服”还有另一个层面。既精神领域的“征服”。
我们现在总说一个词叫“软实力”(Soft power)。这个概念出现的很晚。1991年哈佛大学的老师约瑟夫·奈第一次在其作品《注定领导世界:美国权力性质的变迁》中。提出了这个概念。
他在书中将“软实力”定义为三个部分。“国家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力”、“文化影响力”、“国家战略和政策有效性”。[2]
直白一点说就是。你用的价值观和文化影响别人。并使其自愿地去做你希望他做的事情。
在现在国家关系中。用可量化的“硬实力”来胁迫别国的案例正在逐渐变少。而用“软实力”施加渗透的情况却越来越多。
如果将“软实力”的影响。也算作“征服”的话。那这种精神上的征服。几乎完全适用于藏族对蒙古族的案例。
换句话说。蒙元帝国征服了藏族的身体。而藏族征服了蒙古人的精神。这是一个双向征服的案例。
为什么会有这种情况出现呢?
因为。蒙元帝国大概是世界史上大帝国中最古怪的案例。一方面。凭借快马弯弓的硬实力。蒙古人在最短时间里。建立起了一个人类历史上疆域最辽阔的大帝国。
但另一方面。蒙元帝国的软实力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或者可以肯定点说就是根本没有。
之所以出现这种一条腿极强。另一条腿极弱的状况。原因在于“蒙古帝国崛起的太快。”
其在草原上固有的“强者为尊”的价值观体系。在征服身体的过程中很有帮助。但在征服头脑方面实在乏善可陈。
毕竟。征服脑袋不像砍脑袋那么简单。
另外。蒙古人的“文化影响力”至少在蒙古帝国初期几乎零。我们现在所见的蒙古族文化特征。几乎都是其后漫长岁月中。逐渐积累的产物。
最浅显的例子便是。蒙古帝国初期(成吉思汗时代)既没有文字。也没有成熟的宗教系统。
第一版的蒙古文是1204年。成吉思汗征讨乃蛮人之时。一个畏兀儿人(今维吾尔族先祖)俘虏塔塔统阿创制的。
成吉思汗嘉许其忠于国家的行为。又感觉其“性聪慧。善言论。深通本国文字”[3]。便让其结合畏兀字母创制了一套回鹘体蒙古文。
1269年。西藏萨迦派高僧八思巴又结合古藏文字母。为元世祖忽必烈编制一套新蒙古文。并在元朝统治中原期间推广。史称“蒙古新字”或“八思巴文”。[4]
另外。蒙古帝国初期。也没有形成自己的高级宗教系统。流行在草原上的依旧是原始祭天、敬神崇拜的萨满教。
承托古代文化最重要的两个支柱——文字和宗教都没有。蒙古帝国想要推广自己的“文化影响力”自然无从谈起。
恰恰是因为这个原因。蒙古帝国的征服者在征服四方的同时。也拜倒在各地被征服者的文化面前。
这导致蒙古人有的信仰东正教、有的信仰伊斯兰教、有的信仰佛教。区别仅在于。他们更接近哪个宗教的强势区域。
多达纳波的进军路线
公元1239年(藏历土猪年。南宋嘉熙三年)。蒙古帝国凉州王阔端派遣手下大将多达纳波率军循唐蕃古道。取道玉树、昌都、那曲、当雄攻至前藏。
这是蒙藏两个民族间第一次交锋。但这种交锋表现出来的是。蒙古人对藏族人的单方面屠杀。
公允地说。此时的吐蕃确实不再是当年那个疆域横跨万里。辉煌豪劲令唐朝皇帝不安枕席的吐蕃王朝了。
数百年的领主割据。加之林立的教派。将吐蕃疆土切割成了无数的碎片。就像一个完美精致的花瓶。碎裂后虽然每一个碎片都极尽华美。但再想重新粘和起来却是难上加难。
在屠杀了500多名僧人。损毁了几座寺院后。蒙古人的立威收到了效果。难以形成合力的西藏教派势力。不得不屈服于蒙古人的刀锋。向蒙古人献上图册和户牍表示臣服。[5]
公元1247年(南宋理宗。淳祐七年)。西藏代表萨迦派的高僧萨迦·班智达带着两个侄子八思巴和恰那多吉。赶赴凉州与阔端会盟。史称“凉州会盟”。
凉州会盟是蒙藏关系史上最重要的事件之一。随后萨迦·班智达以《萨迦·班智达致蕃人书》的方式。向全吐蕃宣布了二者的从属关系。[6]
自此。广大西藏地区第一次纳入了中央帝国的版图。换句话说就是。蒙古人完成了对吐蕃的统治。
随后。他们在藏区设置管理机构、划分十三万户、多次清查户口(括户)、修筑驿站、整理道路、派驻军队、直至直接派兵打击不愿臣服的教派和家族势力(“止贡林洛”和“贡嘎桑布之乱”)[7]。
以上政策和事件足以说明。蒙元帝国在吐蕃地区的统治是清晰并强有力的。
但在蒙古人征服藏族的同时。逆向的思想征服也在不断深入和推进之中。
早在凉州会盟期间。萨迦·班智达敏锐的发现。蒙古人对各种宗教系统呈现一种很开放的态度。愿意接受各种宗教思想。
凉州城佛教、道教、伊斯兰教。甚至基督教都有各自祈祷场所。并且各种信仰之间能够和平的相处。
出现这种情况。其实也不难理解。蒙古帝国时期蒙古人对很多新事物又都非常强烈的好奇心。并不想某些人想象的那么封闭。
他们对身边出现的各种新资源、新技术都能很好的加以利用。宗教系统不过其中之一。毕竟。原来自己没有。反倒没那么抵触。
随着萨迦·班智达出手。用藏医和精神疗法治好了阔端的宿疾[8]。他成了凉州的“祭天长老”。并在各种宗教系统中超越萨满教获得优先祈祷权和首座地位。[9]
而后。八思巴和忽必烈的亲密关系。让藏传佛教更上层楼。
1264年(元至元元年)。元朝设总制院(后改为宣政院)。八思巴领总制院事。“总制院者。掌浮图氏之教(佛教)。兼治吐蕃之事。”[10]
他在回藏区之前。忽必烈特意颁布了“珍珠诏书”。这份保存在萨迦寺的珍珠诏书中。不但明确了八思巴的领导权。还特意写明了藏传寺院和僧人的特殊地位。即便是元朝钦派的“金字使者”也不得冒犯。
忽必烈的珍珠诏书
而后当1270年。八思巴第二次向忽必烈授予密宗灌顶。忽必烈又将八思巴的地位由“国师”晋升为“帝师”。赐封号为“普天之下。大地之上。西天子。化身佛陀。创制文字。护持国政。精通五明班智达八思巴帝师”。或称“帝师大宝法王”。[11]
受此二人关系的影响。有元一代蒙古人政权对蕃僧的优待。甚至达到了纵容的地步。
不知大家注意过没有。金庸先生在射雕系列小说中对蕃僧的描写多有贬抵。
并不是金庸先生对藏传佛教有什么偏见。而是影射出了宋元时期蕃僧的嚣张地位。凭借蒙古统治者对其的尊崇。蕃僧确实做出了很多令人发指之事。《元史》屡见不鲜的“当街殴打驸马、咆哮公堂、爆锤州官”都是小意思。
身为江南释教总摄的蕃僧杨琏真迦。遍掘南宋诸帝、后、公、侯、卿、相陵墓。“凡发冢一百有一所。戕人命四”。[12]
即便如此。民怨鼎沸的他却一直官运亨通。直到丞相桑哥倒台。他才被牵连入狱。但不久。忽必烈便“贷之死”。“给还其人口、土田”。其子杨暗普晋升为宜政院使。
必须要承认一点。蒙古人对吐蕃的征服是有预谋、有计划。是必然的。而藏族人和藏传佛教的反向征服。则更像是个人行为。有不确定性!
以当时蒙元帝国和吐蕃的硬实力对比。这种征服不过是早晚的事。即便没有阔端对西南地区的谋划。换任何一个蒙古首领。吐蕃都无力对抗蒙古帝国。因此。这种征服是一个必然性事件。
反观藏传佛教对蒙古人精神上的征服。却带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因为。出现这种情况必须基于蒙古人宗教系统的原始。如果蒙古人已固有了一个完备的高级宗教系统。那藏传佛教能否取得成功并不一定。
所以。吐蕃的软实力征服是并没有出现明确的计划或实施方案。更多的是凭借藏传高僧的个人魅力。在各个蒙古势力之间游刃。寻机推广自己思想。萨迦·班智达是如此、八思巴是如此、噶玛拔希(噶玛噶举派高僧。第一位转世的活佛)也是如此。唯一区别仅在于萨迦派正确选择了队伍。而噶玛噶举派选错了。
综上所述。如果您认同“核心价值观”和“文化影响力”等“软实力”的“征服”也算征服的话。那蒙藏之间的征服便是一种双向的征服。藏族人身体上被蒙古人统治。但精神和信仰系统上则正好相反。
但有一点需要注意。今天蒙古族普遍藏传佛教并不是萨迦·班智达、八思巴和噶玛拔希等几位推广必然结果。
任何事物都是有反复、有波折的。尤其是将一件事情放在已百年为衡量尺度的漫长历史中。
元朝在统治中原不到百年后。草原牧区的藏传佛教迅速衰落。萨满教一度重新回归。
之后。三世达赖索南嘉措和俺答汗在青海仰华寺会晤。藏传佛教才再次在蒙古王公势力扶持下复起。之后格鲁派又选择了一个蒙古族王公云丹嘉措(俺答汗曾孙)作为四世达赖更加深了二者之间的关系。黄教(藏传佛教格鲁派)在蒙古地区独大与此不无原因。而在萨班、八思巴的时代。格鲁派还远远没有出现。
所以。纵观中国历史。蒙藏之间的“互相征服”。或称之为“合流”。其实发生了两次。两次的代表性事件。一个是萨班与阔端的“凉州会盟”。另一个是索南嘉措与俺答汗的“青海之晤”。
参考书目:
[1]、《唐蕃关系史研究》_林冠群;
[2]、《现代汉语词典》_吕叔湘、丁声树主持编撰;
[3]、《元史·塔塔统阿传》_宋濂、赵埙、王祎编著 (明);
[4][8]、《萨迦世系史》__阿旺贡噶索南 著__陈庆英、高禾福、周润年(译注)
[5]、《西藏历代的边事、边政与边吏》_张云;
[6]、《阔瑞与萨班——凉州会谈》__樊保良。水天长;
[7]、《论元代在西藏地方建政立制的基础》_张云;
[9]、《西藏通史》__陈庆英、高淑芬;
[10]、《元史·桑哥传》_宋濂、赵埙、王祎编著 (明);
[11]、《帝师八思巴传》__ 陈庆英译;
[12]、《元史·世祖本纪》
[13]、《略论杨琏真伽和杨暗普父子》、《再论元代河西僧人杨琏真加》__ 陈高华;
其他观点:
12世纪。300年霸业的吐蕃王朝彻底覆灭。各地贵族陷入互相混战。慢慢形成政教合一的体制。然而。四分五裂的雪域高原。再也无力组织起1个统一的政权。
1206年。成吉思汗建立蒙古帝国。草原铁骑征战四方。1239年。窝阔台汗的阔端王子驻守凉州。命令多达那波领兵进攻藏地。
多达那波“杀威”开路。他派军攻打距离拉萨不远的2座寺庙。热振寺、杰拉康寺。蒙古军摧毁寺庙建筑。并杀死500名僧人。其巨大的威慑信号传遍藏地僧俗圈子。
“杀威”过后是“示好”。多大那波估计亲历某些事情。他开始下令修复杰康拉的佛殿。向藏地的僧俗示好。
这一招很奏效。让藏地僧俗看到蒙古人要和平相处的诚意。噶举派首领扎巴迥表示归顺。他推荐58岁的萨迦派首领萨迦班智达。前去凉州会见阔端。商议藏地归附之事。
为避免蒙藏起战火。萨迦班智达在接到阔端的邀请信后。不顾亲朋好友的劝住。毅然前往凉州。经过2年跋涉。1246年萨迦班智达抵达凉州。受到蒙古方面的热情款待。
1247年初。阔端从蒙古汗庭返回凉州。立即接见萨迦班智达一行。萨迦班智达的渊博知识以及高深佛法。让阔端十分钦佩。
参考维吾尔归附蒙古的条件。萨迦班智达就藏地归附跟阔端谈判。双方很快就谈妥条件。主要包括:藏地僧俗领袖向蒙古称臣纳贡。接受蒙古人的统治;蒙古人维持原来各地僧俗首领的职权。并正式委任官职。
萨迦班智达以佛教领袖的身份。将谈判内容转达给藏地各僧俗首领。规劝他们放弃武力抵抗。为藏地的长远利益考虑。他还专门写下《萨迦班智达致蕃人书》。劝说各方僧俗势力归顺蒙古人。避免藏地遭受灭顶之灾。
1251年。萨迦班智达在凉州圆寂升天。享年70岁。临终前将法螺、衣钵传给年仅17岁的八思巴。1260年。忽必烈即大汗位。封八思巴为国师。统领全国佛教。1271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元”。将西藏完全置于中央的统治管辖之下。
以上就是由优质生活领域创作者 生活常识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本文地址:http://www.shenzhoubaby.com/229944.html,转载请说明来源于:生活常识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qq.com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论(2)
吐蕃,萨迦,蒙古,蒙古人,帝国,王朝,西藏,僧俗,藏族,八思巴
没想到大家都对蒙古人是怎么征服吐蕃的?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吐蕃被蒙古征服。比较类似于『无血开城』。这一历史事件的主角是窝阔台次子、西凉王阔端和吐蕃宗教领袖萨迦班智达。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