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回答:
黑豹不用88炮。当然是因为有更好的选择啦。这篇文章。不谈别的。咱就专注地对比一下豹子的长75炮和虎子的88炮。
写在前面:关于坦克攻防
↑从进攻的角度来看。来袭炮弹能对坦克这类装甲硬目标构成致命伤害的最核心前提。便是炮弹能够穿透坦克的装甲。只要炮弹没击穿坦克装甲。无论是75mm炮弹还是88mm炮弹。基本上都不会对坦克构成什么实质性的威胁。(大口径榴弹暴力糊脸的情况另提)
所以综上。无论是本文讨论的坦克炮或者是后来出现的反坦克导弹。当我们衡量一件以坦克这类重装甲目标为主要攻击目标的武器。只要它能在足够远的距离上。以足够好的精度。击穿足够厚的装甲。那它就是一件合格的反坦克武器。
此75炮非彼75炮
在别的回答里。我看到有这么一个说法。黑豹采用75mm炮是为了和二战德国其他的什么三号四号三突四突追猎者的75mm弹药能够通用。在这里我就要做一波科普了。二战德国70倍75mm炮和24/43/48倍75mm炮的口径虽然相同。但是弹药规格是完全不同的。性能上也有非常大的差异。这点我会在后文中介绍。
我们不妨就从75mm这个口径作为切入点。看看豹子的75mm炮和二战德国的其他75mm炮有何异同。和虎式的88mm炮又孰优孰劣。
↑枪支或者火炮的基本原理其实并不复杂:本质上就是用火药把弹丸向前面炸出去。弹丸经过在身管中的加速过程积累速度(本质上是能量)。最后飞出身管。因此。弹丸的重量越大、炮口初速越高。其携带的动能就越足。穿甲能力就越强。
也就是说。即便口径和弹丸质量相对较小的火炮。也能通过加长身管、改进发射药来获得更高的弹丸速度。获得可以与更大口径火炮比肩的穿甲能力。
L/70 75mm炮与L/56 88mm炮的穿甲能力对比:不分伯仲
↑在弹药方面。黑豹70倍75炮用的是75x640mmR规格的弹药。而四号G上48倍75mm炮用的是75x243mmR的弹药。发射药筒的容积是要比前者小很多的。
也就是说。黑豹70倍75mm炮的弹丸不仅有比48倍75mm炮长69%的加速距离。背后推动弹丸前进的发射药量更是翻了几番。自然弹丸就可以获得高得多的速度。穿甲能力要比48倍炮强劲许多。
在发射弹头4.75kg重的Pzgr. 40/42次口径穿甲弹时。黑豹的长75mm炮的炮口初速能达到惊人的1130m/s。在1000m距离上。能够击穿199mm的垂直均质钢装甲。或者是30°倾斜的149mm均质钢装甲。
↑或者。我们用一个更直观的角度来看70倍径75mm炮弹丸的强大能量。Pzgr. 40/42次口径穿甲弹弹丸在炮口处的动能约是303万焦耳。换算为我们常见的电能大概是0.84度电。足够这个总功率500瓦的浴霸连续照明1小时40分钟。这么多的能量在弹丸接触目标的一瞬间被几乎全部释放。不可谓不可怕。
↑虎式上的56倍径88mm炮。身管长4.93m。比黑豹的75mm炮短32cm。
在发射弹丸重7.3kg的PzGr. 40型次口径穿甲弹时。能打出930m/s的炮口初速。在1000m距离上。能击穿垂直放置的179mm匀质钢装甲。或是30°倾斜的138mm匀质钢装甲。
PzGr. 40型次口径穿甲弹弹丸的炮口动能约为316万焦耳。或者说0.88度电。略高于黑豹的70倍径75mm炮。如果用上文的500瓦浴霸来算。浴霸的续航时间还能比75mm炮的1小时40分钟再延长不到5分钟。
从纸面穿深数据来看。在正常交战距离上。虎式的88炮比黑豹的长75要略差一点。但是根据我们的计算结果。88炮的炮口动能是略高于75炮的。而且理论上。弹丸质量更大的88mm炮在远距离上的存速性能也应该比75mm炮更好。
这是因为我们对比的是穿甲能力最强的APCR(次口径穿甲弹)的数据。而75mm APCR的弹芯要比88mm APCR要更细。因此击中目标时的接触压强反而更大。能获得比88mm弹丸更好的穿甲能力。
但是当使用更传统、更常用的被帽穿甲弹( APCBC)时。88mm弹丸的质量更大、装药更足、后效更好。毁伤效果是要优于口径更小的75mm炮的。篇幅所限。在这里只做基本的数据对比和原理叙述。不做进一步深入讨论。
这一轮。88炮和75炮算是打成平手。
实战价值:快、准、狠。还要持久
↑和一些游戏表现的不一样。在现实世界里当然是没有血条、没有光速维修、没有乘员原地复活这类设定的。在实战中。只要坦克被击穿。那么不说一发入魂炸飞炮塔。杀伤个把乘员、打烂些车内设备几乎就是必然的事。
而乘员伤亡、设备损坏又会影响坦克性能的正常发挥。减小坦克有效反击对方打击的可能(比如因装填手、炮手阵亡而无法还击)。增加坦克再次遭到打击的概率(比如因驾驶员阵亡、动力和传动系统损坏而无法机动)。
因此。作为一门合格的坦克炮。不仅要能打穿敌方坦克的装甲。射速和精度都是至关重要的指标。有了射速和精度。坦克才能先敌开火、快速反击。
而且。无论是在东线还是西线战场。都很难遇到黑豹或者是虎式主炮无法击穿的装甲目标。即便是遇上M26或者IS2之类的硬骨头。用APCR弹一般也能够有效反制。至于说M4、T34之辈。虎豹即便是用传统的被帽穿甲弹。也能在2000m距离上逐个点名。
因而在虎式、豹式主炮穿深足够的历史环境中。射速和精度显得更发重要。
射速
↑你以为坦克装填手是这样子的?
↑nonono。真实画风应该是这样子的。人力装填累成狗有没有……要知道。每一枚炮弹都是几十斤的大铁坨啊。
黑豹75mm炮的各种弹药全重在11.4kg-14.3kg之间。而虎式的各种88mm炮弹全重都超过了20kg。
不难想象。在那个装填完全依赖人力的年代。更轻的炮弹给装填手带来的体力负担更小。抱着二三十斤的75mm炮弹持续进行装填作业。显然比四十多斤的88mm炮弹要友好得多。因此。在持续作战的情况下。黑豹的75mm炮理论上能够保持相对较快的射击速率。
精度
长75炮和88炮都是以精度优秀著称的。小编没能搜到二者较为详实的精度数据。但是正常来说。炮口初速更高的长75炮能获得更平直的弹道。精度是略好于88炮的。
那么综上。在作战效能这方面。长75炮算是赢下一局。
写在后面:关于长75mm炮和88mm炮的一些杂谈
在穿深数据近似的情况下。豹式的长75mm炮有比虎式56倍88mm炮更高的射速和更好的精度。在综合性能上更胜一筹。那么黑豹选择性能更佳长75mm炮而不选择更加成熟的88mm炮。自然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换句话说。虎式是装备于专门重装甲营的精锐战力。而豹式则是配备给普通装甲部队的高配杂兵机。因此。豹式长75炮的作战定位应当是承袭之前四号的43/48倍径75mm炮。而非是要与虎式的88mm炮分庭抗礼。
↑而且作为中型坦克的黑豹(45吨)。体量还是要比作为重型坦克的虎式(57吨)要小一圈的。从上图中我们可以直观地看到。虎式的炮塔空间是比豹式大的。而L56版88炮的后座行程高达近560mm。与之相比。长75炮最大的后座行程也不过430mm。
↑在极为拥挤的坦克炮塔里。不能一味考虑提升主炮威力而置乘员的安危于不顾。开火后后座的坦克主炮。后坐力高达数吨。而且距离坦克乘员也不过咫尺之遥。如果黑豹不修改炮塔设计。直接采用88mm炮。以其相对狭小的炮塔内部空间。88mm炮一开火就能把后面的装填手或者炮手撞出人命来……
所以。黑豹的炮塔里并不能装下88mm炮。哪怕是56倍径的也不行。
↑可能有人会问了。计划中的黑豹2不就装了88炮吗?别忘了。黑豹2仅有的那一辆原型车就已经超过了50吨。要拿900马力的迈巴赫-HL234直喷发动机或者是1150马力的宝马003涡轮发动机和取自虎王的悬挂才带得动。要知道。黑豹原装的迈巴赫HL-230发动机才700马力。
说实话。这东西已经和黑豹不是一个重量级的了。在这里我们也没有做讨论的必要。
写在最后的最后
有人可能会认为黑豹装75炮是为了省钱。这也是不对的。长75炮无论是制作工艺亦或是制作成本。都高于虎式的56倍88炮。
↑虎式88炮的身管加工工程。通俗来讲就是像卷大饼一样。将刚刚轧制好的薄钢板一层一层地紧箍在模具上。将模具抽出后进行锻造。炮钢自然冷却。通过热胀冷缩来实现结构上的紧固。因此我们看虎式的主炮。很明显地能够看到层层包裹的结构。
↑而我们看豹式的主炮。则是一整根干干净净的管子。长75炮为了追求极致的结构强度。采用了直接在胚料上钻孔的做法。一步到位。在炮钢上钻一个7.5cm直径、5米多深的孔。其工艺难度可想而知。
综上。除了性能略好于56倍88炮。黑豹选择长75mm炮。更是考虑了诸多因素之后。综合评估、权衡利弊的结果。
其他观点:
我们都知道。黑豹坦克采用了75mm口径的坦克炮。火炮倍径达到70。因此视觉上它非常地长;而虎式坦克的主炮是88mm口径。倍径只有56。在视觉上它要比黑豹坦克的主炮短一些。所以黑豹坦克的炮塔在复杂环境下转动不便。非常不适合配合步兵巷战。豹式坦克的尺寸不足以承载虎式坦克的88mm炮。虽然计划中有为豹式配备88mm炮的方案。但也仅仅是设计师的追求罢了。这是建立在诸多技术革新的基础之上的。
(黑豹坦克换装88mm炮之后的想像图)
(虎式坦克的主炮口径确实更吸引人。但事实上它的穿深还不如豹式)
黑豹坦克早期型号只有43吨。尽管已经比30几吨的T-34高出不少。但它的性能远未达到德国设计师的要求。装甲厚度只有60mm。发动机马力也显得疲软。在之后的改进过程中。黑豹的发动机动力逐渐提高到700匹的水平。设计师这才加厚了它的装甲。在这种情况下。设计师根本不敢考虑给黑豹坦克安装88mm炮。因为88毫米的整体重量和尺寸远超75mm炮。也需要更大、更重的炮塔容纳它。根本找不到合适的发动机匹配。而且换装工作的复杂程度远超想象。
(豹式坦克的炮塔尺寸不可能进一步放大。如果要容纳88mm主炮就要想办法简化炮架。并设计出更高效的液压制退系统。每一项工作都是挑战)
(虎式坦克88mm炮基本结构)
二战时期。德国坦克设计部门的习惯是这样的。首先选择一门符合设计要求的坦克炮。再围绕这门火炮设计出炮塔。然后按照炮塔尺寸设计车体。选用合乎要求变速器、发动机等配件。即是说一款坦克从一开始就固定了火炮。想要改动火炮标准就要变更整辆坦克。这个工作量不亚于设计一种新式坦克!
(电脑游戏中使用88mm炮的黑豹坦克。还加装了夜视系统。在现实中是不存在的)
其实。二战期间。德国设计师不仅仅考虑过给豹式坦克换装75mm炮。还考虑过给虎式坦克换上倾斜装甲。但都受到工作量的限制而不得不放弃。最后只能集中精力开发具备虎式、豹式两种坦克优势的“虎王”坦克!虎王既有豹式坦克的倾斜装甲。还有虎式坦克的88mm火炮。而且它的火炮也将倍径放大到了70。炮管变得细长之后。炮弹的初速度更高、穿甲能力成倍提高。有了虎王之后。豹式、虎式的改进工作都被搁置了。
再者说。豹式坦克的火炮性能到二战结束都是够用的(战争末期。黑豹不够用的是装甲)!它的75mmKwK42L/70型火炮。可在1000米距离上击穿140mm厚的均质装甲钢。这远超盟军坦克的防护能力。且绝大多数坦克战的距离都在1000米内。豹式坦克从未因为火炮穿深不够而发愁。此外。德国工业部门还在开发一款100倍径的75mm炮。名为75mmKwK42L/100。这也是希特勒本人极力要求装到豹式坦克上的火炮。只是受到生产技术的牵掣而未能如愿。这也说明德国工程师对豹式坦克的升级改进工作。一直集中在延长75mm炮炮管这一条道路上。对更换更大口径的主炮并不热衷。
(黑豹坦克的炮塔空间已经被完全利用了起来。不管是换装更大倍径的75mm炮。还是换装虎式坦克的88mm炮都是非常困难的)
(虎式坦克的88mm本身就是高射炮。并不是坦克炮的最优选)
这一点从后来的虎王坦克身上也能看出来。虎王坦克的车身足够大了。炮塔是可以容纳105mm坦克炮的。但德国设计师为其配备的是88mm KwK 43 L71型坦克炮。就是71倍径的88mm炮。炮管长度达到了6.3m。很明显它的设计思路与豹式坦克如出一辙。就是依托高出速换取高穿伤。而不是通过加大口径达到目的。
还有人分析过88mm和75mm两种火炮的经济性问题。后者的炮管更长(豹式的75mm炮炮管长5.25米、虎式的88mm炮炮管长4.93米)。这对加工工艺的要求肯定更高。但差异也不会太大。因为二者的炮管长度相差只有30多厘米。加工成本不可能拉开太大差距。要说经济性差异应该体现在炮弹上。75mm获的高穿伤是建立在炮弹高初速基础上的。炮弹依靠高速度撞穿目标装甲。因此炮弹质量更轻。相比之下虎式坦克的88mm炮弹更重。消耗的金属材料更多。如果是一般的钢材也就算了。二战时期的穿甲弹弹头一般是用“钨”做的。这种稀有金属并不好找。西班牙出口到德国的金属钨。价格翻了几百倍。能省一点还是省一点的好。
其他观点:
黑豹坦克不同于虎式坦克。虎式坦克一般编组为独立的重型坦克部队。担负重要的突击任务和针对敌方重型坦克的反坦克任务。一开始就没有设想将虎式坦克作为德军装甲部队的制式装备。这种坦克的造价太过昂贵。而且太重了。战场适应性较差。德军企图用技术上的绝对优势来对付苏军坦克的数量优势。不过显然难以实现。所以新设计的豹式坦克一开始的定位就是要适宜大规模生产。它将要替代德军普遍装备的三号、四号坦克。作为德军装甲部队的制式武器。
当时德军主要的反坦克火炮口径就是75毫米。四号坦克安装长身管75毫米坦克炮。步兵开始换装牵引式75毫米反坦克炮。三号突击炮的火炮口径也是75毫米。对于当时苏军的T-34坦克来说。75毫米火炮已经足足够用了。出于弹药通用性的考虑。豹式坦克自然也要优先考虑75毫米火炮。至少在穿甲弹上所有75毫米火炮都是通用的。德军的75毫米炮弹生产线已经非常庞大。大幅更改弹药口径会导致产量的下降。对于德国本就有限的资源来说。太过浪费。在二战这样的总体战、消耗战下。德军越来越意识到武器装备通用性的重要性。所以德军自然会选择当时较为通用的75毫米口径火炮。不过可以预计到。随着战争的持续。坦克的装甲越来越厚。德军逐步会用88毫米火炮替代75毫米火炮。但至少在1944年之前。88毫米火炮还是太超前了。75毫米火炮足够用了。
以上就是由优质生活领域创作者 生活常识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本文地址:http://www.shenzhoubaby.com/216892.html,转载请说明来源于:生活常识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qq.com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论(2)
坦克,黑豹,火炮,装甲,弹丸,口径,炮弹,炮塔,穿甲弹,德国
没想到大家都对黑豹坦克为什么不采用虎式的88mml56主炮?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黑豹不用88炮。当然是因为有更好的选择啦。这篇文章。不谈别的。咱就专注地对比一下豹子的长75炮和虎子的88炮。写在前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