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回答:
这个首先要说一下。中法战争时北洋水师开始尽管没有南下。但是后来还是派军舰来了。而北洋水师和南洋水师开始推诿。主要还是清廷在筹建海防时规划有误。
清廷第一次抽调北洋水师。被李鸿章拒绝
1884年6月23日。中法军队在越南谅山附近的观音桥发生冲突。中法之间局势骤然紧张。清政府一面抽调兵力前往广西准备作战。一面要求丁汝昌立刻率北洋各舰南下广东待命。
然而李鸿章回复北洋水师只有“超勇”、“扬威”两艘碰撞巡洋舰、“威远”、“康济”两艘练船和六艘“镇”字级蚊子船。蚊子船无法出远海作战。只能用于守卫海岸。仅凭两艘碰撞巡洋舰、两艘练船无法和法国的铁甲舰抗衡。而且法国有三艘军舰在烟台。北洋需要留下各舰防卫旅顺、大沽、北塘等地。不可轻易离开。
最后李鸿章强调北洋镇守京师海防。“防务北重于南”。不可轻动。推托了此事。
从这里我们不难看出。李鸿章之所以拒绝派北洋水师南下。一方面是此时北洋水师刚刚起步。实力薄弱。甚至还不如南洋水师。确实难以和法国舰队抗衡。另一方面则是有几分地域之见。首先考虑自己北洋海防。
李鸿章这么想固然有几分自私。不过也是出于无奈。北洋水师拱卫京畿。责任重大。为海军的机动性远远高于陆军。此时中法交恶。如果北洋水师主力南下。法国远东舰队北上袭扰。那么清廷势必要对他严加惩办。
另外在南面尚有福建船政水师和南洋水师。按照海防规划。北洋水师负责直隶、山东、奉天一带海防。南洋水师负责江浙海防。虽然广东、福建海防都不归两家管。但是论距离也应该是南洋优先。自己何必冲在前面。
因此李鸿章自然不愿意派北洋水师南下。
8月23日。法国远东舰队攻击了马尾港内的福建船政水师和马尾船政局。福建船政水师全军覆没。此后远东舰队宣布封锁台湾。为了打破法国舰队对台湾的封锁。10月24日清政府再次下令南洋、北洋水师立刻抽调快船前往增援台湾。
李鸿章这次倒没推诿。立刻命德国退役海军上校式百龄率“超勇”、“扬威”两舰南下。留“威远”、“康济”和蚊子船留守北洋。北洋水师虽然派出的军舰不多。但是考虑到练船和蚊子船都不适合海上作战。也算是主力尽出了。
李鸿章这次答应的爽快。是因为福建船政水师覆没以后。福建海防洞开。这个时候南洋、北洋两个水师如果再推三阻四。势必有拥兵自重之嫌。
果然不出李鸿章所料。两江总督曾国荃在接到朝廷命令以后。回复说南洋各舰不敌法舰一炮。难以对抗。要派也只有“开济”、“南琛”、“南瑞”三艘巡洋舰勉强可以出海。曾国荃这个表态其实和当初李鸿章的想法一样。不希望削弱江浙一带的海防力量。担心出事了自己承担责任。
曾国荃此书一上。立刻遭到军机处和总理衙门的痛斥。说此前南洋已经答应派出五艘军舰增援福建。为何突然改为三艘。要求把曾国荃“交部严加论处”。“倘再迁延观望。致误戎机。自问当得何罪”。
最后还是李鸿章出面打圆场。说曾国荃并非改变主意。只是朝廷说要抽调快船。所以答复有哪些巡洋舰可用。南洋另有两艘炮舰可以出海作战。这样一共还是五艘军舰。此事才告平息。
“超勇”、“扬威”和南洋水师的五艘军舰在上海汇合以后。开始加强防护和火力。以便与法舰战斗。然而12月4日日本挑起甲申事变。北方局势紧张。李鸿章担心波及北洋。于是请求将上海七艘军舰全数北调。以加强北方海防。
清廷经过反复考量。最后决定让北洋水师的“超勇”、“扬威”返回。南洋水师五舰继续准备去福建。就这么“超勇”、“扬威”错过了和法国舰队交战的机会。
我们可以看到在两次调动南北洋水师时。无论是李鸿章还是曾国荃都是优先考虑自己管辖区域的利益。
这其实早在筹议海防时。左宗棠就指出筹办海军没有一个统一机构。各自管辖一个区域。以后势必出现推卸责任的情况。左宗棠此言不幸言中。其实这也是地方大员管辖海军的必然结果。谁都不希望自己地面出事。
只是清廷对于筹办海防本来就没有完善的规划。更没有人愿意出面做这个事情。最后还是决定由北洋大臣和南洋大臣分别负责南北洋海防事务。并没有成立专门的海军管理机构。
因此中法战争南北洋水师的推诿行为。归根结底是清政府规划上的问题。
此后清政府虽然成立了海军衙门。理论上可以管理全国海军。不过实际上海军衙门始终未能真正实现这一目标。到甲午战争时。南洋水师再次拒绝北上。重演了中法战争时的悲剧。
其他观点:
有关中国近代海军的问题问海研会就对了。陈悦来解答。
1884年8月23日。船政舰队主力(再再重复强调一下。这支舰队的番号是“轮船”。也可以称为船政水师、船政舰队。但不能叫作福建水师)在马尾罗星塔附近江面被法国海军东京支队军舰袭击。导致几乎全军覆没。
北洋水师为什么战中没有支援?
这场史称马江海战的战役。从爆发到结束只经过了20分钟左右的时间。就算北洋水师得知了海战爆发。并且得到了清政府南援的命令。也来不及飞到马尾去救援船政舰队。所以根本谈不上见死不救。因为北洋水师得知马江之战的消息时。船政轮船已经覆灭了。如何才能起死回生?
或者会问。为什么马江之战之前。看到中法局势紧张。北洋水师为什么在战前没有去支援?
马江之战的爆发。实际上是个非常搞的事件。可以说是能够完全避免的事情。起因是因为中法两国就越南问题此前达成协定。约定中国从越南北部撤回军队。但是由于联系手段落后。当法国军队大摇大摆按期去接管原来属于清军的防区时。当地的清军根本还没有接到让出防区的命令。结果干脆设了个埋伏圈。把毫无防备的法军痛揍了一顿。史称观音桥事变。
事发后。法国认为清王朝撕毁和平条约。蓄意生事;清王朝内的主战派则藉此认为法国军队软弱可欺。变得更为强势。当时法国政府的目的在于让清王朝重新回到外交谈判桌上。就观音桥事件赔偿损失。同时继续执行此前已经订立的和平条约内容。而这时的清王朝就显得对外交谈判有些三心二意。法国于是威胁。如果届期不进行和谈。就攻打船政、台湾基隆等要地。
之后清政府内部在和、战策略上分歧不一。结果就祭起了“拖”字诀。不战、不和。就是不表态。由此导致前线的主管官员无所适从。
北洋水师属于清王朝国家的武装力量。就算看到船政轮船实力不济。也需要有清王朝的明令才能去增援。当时帮办福建海防事务大臣张佩纶曾经申请北洋水师、南洋水师南下增援。可是清王朝对局势的判断不清。没有意识到法国的威胁可能会成真。仍然认为法国是外强中干。以至于只是命令南北洋大臣。如果法国袭击福建的话。再临时增援:“现在该省尚无紧信。如果法逞强开衅。李鸿章、曾国荃如能拨船缀法舰牵制。使其不敢深入。即著临时设法援应。”所以北洋水师、南洋水师都无从事前增援福建。
或者还会问。为什么马江之战后。北洋水师没有支援福建。
中法马江之战后。法国人虽然消灭了船政舰队。但是法国政府惊诧地发现。此举并没有能打疼清政府。根本没有能够实现让清政府回到外交谈判桌上的目标。于是法国海军东京支队只得硬起头皮继续去打台湾岛。结果因为陆战兵力不足。在基隆、淡水碰了钉子。最后决定放弃夺占台湾港口的念头。改变策略。采取封锁台湾海峡的方式。来威胁、逼迫清王朝回到谈判桌上。
(中法战争时期。北洋水师仅有的主力舰。“超勇”级撞击巡洋舰)
此时。清政府开始下令北洋、南洋水师设法驰援台湾。打破法国舰队对台湾海峡的封锁。北洋水师的表态最为积极。其仅有的两艘可以出海作战的军舰“超勇”“扬威”由临时聘用的德籍总教习万里城率领。在舰长邓世昌、林泰曾指挥下首先到达上海。计划和南洋水师军舰联合南下。在上海期间。根据马江之战血的教训。“超勇”“扬威”进行了一定程度的临战改装。诸如在舱面要害部位安装铁板。以及将为“定远”级铁甲舰购买的多管机关炮先配备给2舰安装等。
然后就在此时。朝鲜发生严重的政变。在日本的暗中支持、怂恿下。朝鲜亲日派发动甲申事变。夺取了政权。为迅速干预、挫败朝鲜亲日派的政变。北洋水师奉命前往朝鲜干预。由此北洋水师仅有的2艘能出海作战的主力舰“超勇”“扬威”被临时改调往朝鲜。去和集结于仁川等地的日本海军军舰抗衡。所以才没有能够南下。
其他观点:
哪里有什么海战。明明两国已经宣战。福建水师的主管官员竟然会允许法国海军进入军港补充休整。。同时撤出陆地炮台的士兵。海军战舰人员撤离熄火下⚓。然后大家都知道了。法官还军备补充好煤和淡水之后打固定靶把福建水师和马尾造船厂。海军学堂一锅炖了。嗯嗯。这个人是不是汉奸。他就是大汉奸李二先生的女婿。女汉奸张爱玲的爷爷。
以上就是由优质生活领域创作者 生活常识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本文地址:http://www.shenzhoubaby.com/214413.html,转载请说明来源于:生活常识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qq.com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论(2)
北洋,水师,南洋,法国,海防,福建,军舰,舰队,海军,马尾
没想到大家都对福建水师在马尾海战全军覆没,为何北洋水师见死不救?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这个首先要说一下。中法战争时北洋水师开始尽管没有南下。但是后来还是派军舰来了。而北洋水师和南洋水师开始推诿。主要还是清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