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回答:
古往今来。统兵打仗都是技术活。
优秀的统帅不仅要会练兵。会排兵布阵。能掐会算。还要在战斗之前。对士兵体力、战场地形、饮食饮水、气象条件以及行军距离等因素做统筹考虑。不至于让客观因素影响到军心士气。以致士兵心态颓废。无法应对将来可能出现的战场变化与作战任务。
所以。古代正儿八经的大规模对阵(数万人对垒厮杀)。并不会出现两军突然相遇。在弄不清楚对方虚实。只听主帅一声号令。就发起冲锋。与对方厮杀一起。连主帅都抡着大刀参与其中打群架的画面。
实际情况大致是这样的。
两军的统帅在交锋之前。往往都会先派斥候侦查对方情报(斥候分骑兵和步兵。一般由行动敏捷的军士担任。可以理解为现在的侦察兵加通信兵)。派出去的斥候陆续回来后。主帅会召集将领们开会。一是为了鼓舞人心。二是为即将到来的交锋做战前部署。
交战的当天。两边的统帅还会派斥候对敌方再侦查一遍。等到斥候回报后。主帅对先前的部署再做修正。
接下来。双方各自吹响号角。士兵起床收拾物品军装。然后再听号令。做饭进食。清点干粮辎重。
办完这些事后。大部队仍然不出发。主帅会继续派斥候出去活动。这一次。斥候的数量会比先前几次多很多。基本是五个斥候为一组(古代称为“塘”。每塘五人)。派出十几组斥候。这些人在侦查时。既要尽可能扩大侦查范围。还要彼此相望。注意自己同伴的位置。不能脱离各自视线。
主帅之所以要这么安排。主要是为了避免被敌方打埋伏。
另外。大军在行进时。队伍会拖的很长。
“兵过千。没有边;兵过万。没有沿”。
(朱日和阅兵现场。不到一万人。几万大军的规模有多大。自己可以估量)
几万人的大部队在行军时。队伍可能会有十几里长。主帅也是人。主帅的眼睛不可能看到自己部队的全貌。如果队尾有人跑了。主帅也不见得知道。所以斥候在侦查敌人的行动时。还要在外围给本方主帅传递本方大部队行进的情况。(站的高。看的远。通过旗语传达信息)
如果一切正常。那么接下来就是两军正面对垒厮杀了。
在厮杀之前。各营的指挥官会按主帅先前的部署。站在自己位置上。打先锋的营。先出去厮杀。随后。第二线、第三线的营。逐次杀入战场。
是的。大部分古代战争在战斗时。双方都是要分战线的。起码第一线。第二线。是绝对会分的。一般不会出现几万人的军队。全部投入战场进行厮杀的情况。
所以古代大军对垒时。并不会像电视里那样从主帅到小兵。无一不奋勇拼杀的场景。真实情况大致是前锋营在战斗。第二线士兵等待。第三线士兵做准备。各线士兵听从上级号令。轮番上阵。
待厮杀一阵后。打先锋的士兵会随即撤下来休整。吃饭休息。上厕所。恢复元气。然后再投入战场。
举个例子。康熙第一次征噶尔丹时。双方就是先用大炮对轰。然后火枪对射。紧接着各自出动骑兵对砍。最后步兵肉搏。一轮下来。最后以噶尔丹军弹尽。不得不退兵才结束。
士兵也是人。在战场上打半天。就算是头牛也累趴了。两军对垒。拼杀固然重要。但士兵的休整也很重要。
值得一提的是。古代两军厮杀。肉搏的情况不多见。双方更多的是利用阵型对撞。
阵型垮掉的一方。如果不能恢复阵型。或者二线、三线的部队也撞不赢对方。那基本就可以宣告这方失利了。
因为只要阵型散了。士兵就放鸭子了。指挥员必然就无法号令自己的士兵。
而且更可怕的是。溃败情绪是能传染的。
古代战争中。经常会出现有的部队看见前锋败了。后面的部队。打都不打。直接就撒丫子跑路的情况。
导致这种情况发生的原因。不一定是这支部队的兵怂。更有可能是由于前锋军的溃败。所造成的指挥失灵和群体性恐慌。
以上说的都是在有组织情况下的战斗。
如果没有组织。那情况又不同了。
一般来说。几百人厮杀。无组织性。往往几十分钟就能分出胜负。
一两千人的厮杀。至多也不会超过半天。
几万人的厮杀。如果没有组织。可能连半天时间都用不着。
因为古代打仗。10%的伤亡。士兵的锐气可能就泄了。继而导致大规模溃败。
在缺乏组织的情况下。人越多。往往战斗的时间反而还更短。
比如淝水之战。前秦军20万(后面还有87万大部队没赶到前线)。看似兵强马壮。一人一口唾沫就能淹死8万东晋军。
但前秦军士兵来自不同民族。成分复杂。军心不稳。淝水之战时。几个晋军降将临阵造谣。说前面的人败了。后面十几万前秦军瞬间全撒丫子跑路。东晋军顺势冲锋。前秦军在慌乱之间出现踩踏。被自己人踩死的。比被晋军杀掉的还多。20万大军从对垒到溃败。仅半天时间而已。
总的来说。古代打仗。比现在影视剧中的乱战场景要“平和”许多。
双方都会按章法来。不会让部队失控。
所谓的“一打一天”。并不是双方军阵。就踏踏实实的互相砍杀一天。
一天时间里。双方真正有效的砍杀时间。实际上也就两三个小时。
双方大部分时间。都是互相试探。游走。变换阵型。再试探。不停的循环。直到找准机会向对方发动攻击。
这就有一点像现在的“斗鸡”游戏。(有的地方叫“撞拐”)
双方真正“斗”的时间。其实很短。大部分时间都用在了绕着对方走。试探对方。不断调整自己的站位姿势。
厉害的斗鸡高手。绝不会轻易出招。都是抓住时机。一鼓作气。一撞就让对面摔倒。让自己不仅能赢。而是还赢得不累。
当然。古代大规模战争不是单人“斗鸡”。而是群体游戏。
不过。道理是一样的。
双方都把时间花在试探上。真的找准时机要出招时。一波一波上。一部分人打。一部分人在后面休息。击鼓而进。鸣金而退。大家轮流替换。
只有这样。才可能“一打一天”。
如果不是这样。双方混战。挤在一起。就以古代的通讯水平而言。压根也打不了那么久。
其他观点:
正在打仗的时候。上厕所和吃饭会有时间吗?毕竟战场上生死交加的时候。对方不会等你的。
古代是冷兵器时代。俗称战场绞肉机。是不断更迭。一波推着一波的。不由得你不上。
像中国动不动就40万大军。100万大军之间的战斗规模。打起来可能要几个小时甚至几天时间。而战争结果瞬息万变。这个时候的一举一动可能会决定着战争的胜败走向。统帅会同意吗?后面督军的卫兵会同意吗?
我的看法是不会同意。但士兵有自己的解决方式。咱们慢慢来捋一捋:
首先要明白个问题。古代战争不是一窝蜂地乱上。而是分批次有节奏的。吃饭上厕所也要保持节奏:
你认为的战争是乌拉一堆人冲上去。互相乱砍。昏天暗地的。其实并不是。比如明成祖朱棣最爱用的战术就是。部队摆好阵型正面刚。他或者亲信带领骑兵侧面不同角度冲击敌方。造成一种我人很多。你中埋伏了的假象。用这个策略让他如愿以偿赢得了很多胜利。
这不是电视剧中单打独斗捉对厮杀。兵力都是分批投入战斗的。前锋部队。主攻部队。包抄穿插部队。后备部队等等都是要各兵种、团队互相配合的。弓弩手。长枪兵、刀兵。骑兵、步兵等等。
所以。大规模的战斗。除了愚蠢的将领之外。英明的指挥者都是非常善于指挥士兵。保持阵型不变发型不乱的。这种情况下。别说吃饭上厕所。顺带泡个妞也没啥问题。因为前面有人替你顶着。替换着就地解决也就是了。不过要抓紧。因为有可能下一波你就要替换上去。给别人方便的机会。
其次。军队随身携带肉食干粮饮用水。保证随时食用:
安营扎帐首选的地方就要靠近水源。方便取水做饭。这同时也方便了士兵携带饮用水。比如马谡丢失了街亭。就是在山上被人围困。下山取不了水。自然无法生活做饭。丢失了军心。最后一败涂地。
士兵随身携带水囊和一定的干粮。保证随时补充体力。这是好理解的。毕竟战场不可能随时随地做饭。而且你也不知道战斗什么时候打响。有备无患。关键是数量问题。现在军队拉练可能会负重20斤-30斤的重量。其实古代很可能要比这个重多了。
根据《武经总要》和《宋史》记载。步人甲由1825片甲片组成。
但问题是。盔甲就这么沉重。哪还有多余的地方放干粮。就算带了干粮。也带不了多少吧?其实这种盔甲也不是所有人都有资格佩戴。至少是士官才能穿戴的。普通士兵只是有统一制式的服装就可以了。优点是轻便。缺点是不抗揍。一捅就穿了。
所以。他们携带个5斤-10斤的干粮和饮用水是没问题的。更何况有些骑兵就更享福了。根本不用自己随身带着。如蒙古等游牧民族甚至还有牛肉干与酸奶这种奢侈品。吃饭还是好解决的。饿了随时抽出来吃也就是了。但要挑空闲的时间。不然被人偷袭一刀可就得不偿失。
第三。上厕所才是最令士兵头疼的。特别是在对战当中:
在造营扎寨的时候。士兵会修建厕所。毕竟几十万人。这个数量是惊人的。为了避免影响水质。要离营地稍微远些。避开下风口和水源。挖坑填板子造旱厕。走时要掩埋。当然。很多士兵也会选择就地解决。既节省了时间。也避免厕所造成拥堵引发士兵的内部矛盾。
这种情况到了战时。也就顾不上那么多了。特别是遭遇战。一方面。士兵的饮食比较粗糙。打仗的时候更是资源匮乏。能吃到米也就不错了。就地采摘野菜辅食。
三国时期魏国司马懿问蜀国使者。诸葛亮尚能食否。蜀国使者说丞相每天食米一斗。实在太少了。司马懿说诸葛亮命不久矣。这么工作吃的又少。还不累死吗?
一斗啊。以现在人的饭量来看。诸葛亮也挺能吃的呀。为啥司马懿和使者都说吃的少呢?原因就是没有什么配菜。只吃干饭。人能受得了吗?丞相的生活水准都是这样。可想而知士兵的饮食多么单调。这种全部碳水的饮食。带动的就是士兵的便秘。上厕所的意愿不多。能活下来再说。
另一方面。即使战斗中有想去厕所的意思。也只好自行解决了。打起仗来。是干净不了的。像现在电视剧中服装整洁。游山玩水的。那是绝对不可能的。灰头土脸才是常态。毕竟能在战场上活下来才最重要。
总的来说:小型战争时间短。有充分的解决时间。而大型战斗。有阵型变换和好的指挥官。可以换着来解决。正在战斗途中。只好不管不顾就地解决了。这是冷兵器战争的无奈。不是现代人能够想象的。
其他观点:
古代战争都是冷兵器短兵交接。基本上五至十分钟就结束战斗了。这是非常消耗体力的事情。
你可以想象一下。在学校体育课上使用百米赛跑的力气用完之后。你的体能消耗后感受是什么样子的?
更何况是双方拼命搏斗厮杀。都是全力以赴的高强度对抗。你以为正常的士兵体能是无限的吗?
支持几分钟就很了不起了。大量有生力量被歼灭后。接着就是打扫战场。清理伤员。追击逃兵。
这是建立在双方士气一致的基础上。如果一方士气高昂。另一方士气低落。那么短暂的接触后。会出现一边倒的格局。那么就需要组织兵力追击败退的一方。
在追击的过程可能时间就会拉长。
总体来说。古代战争基本上不会持续超过四十分钟的情况。拉锯战除外。
双方拿武器互殴的死伤比例几乎是1:1。大规模的歼灭战往往出现在追击溃败方的过程中。
以上就是由优质生活领域创作者 生活常识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本文地址:http://www.shenzhoubaby.com/211642.html,转载请说明来源于:生活常识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qq.com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论(2)
士兵,都是,部队,主帅,古代,时间,战争,战场,阵型,干粮
没想到大家都对古代双方交战中从早上一直打到晚上时,双方一直没有吃饭上厕所吗?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古往今来。统兵打仗都是技术活。优秀的统帅不仅要会练兵。会排兵布阵。能掐会算。还要在战斗之前。对士兵体力、战场地形、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