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回答:
老子是中国先秦真正的哲学家。我来分析这两句话。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什么是刍狗?就是草纸扎的狗。古时候穷人祭祀用的。形容最没用的东西。还有下句。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字面意思很简单。天地不仁慈。看万物都不值得关心。圣人也不仁慈。不关心老百姓。
老子追求的是一种自然态。反对进步论。面对他所处复杂的春秋时代。他主张回去。回到小国寡民。回到半原始状态。因为天地虽然不仁。万物自生自灭。但也自由自在。圣人虽然不仁。不爱护老百姓。但老百姓也就不用为圣人负责。不被管理。自得其乐。
如果一切都回到这样自然的状态。那我们社会就没有斗争。自然而然。稳定而恒定。不需要知道天地。更不需要圣人。所以表面上的不仁。是真正的大仁。
我们回顾一下。多少“圣人”们真正的仁慈。最后都演变成了恶行?多少对这一群人的仁慈。其实是对另一群人的恶行呢?老子看来。我们人类做的越多。离毁灭就越近。所以做好事。做坏事。从更高层面上来说。都不是好事。因为主观的去做。就错了。
大善既是大恶。道德经没有这样的表述。有这句。上德不德。是以有德。最好的的道德。就是不要刻意去行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天天想着表现道德。结果适得其反。
总之。我们能体味道德经的是。不要刻意。不要过分追求。顺其自然。能做好事就做。是最好的状态。
关于道德经的解读。手机打字太累。我会专门文章来写。脑洞史话。欢迎关注。
其他观点:
《道德经》中说。“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古训中也有“大善即是大恶。大恶亦是大善”的说法。其实这些言语不该是成为“为善”的阻碍。究其最根本的意思中。我更觉得这话大有“人人生而平等”的意思。当然。从《道德经》的角度而言。不仅仅包括人。经书本身是超越人的高度来看待这个世界的。所以。会说“以万物为刍狗”。在圣人眼里。世间万物都是平等的。各自遵循自己的“道”生生息息。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大善即是大恶”不是不让做好事。而是在说万物平等。万物自有缘法。有些话这么说出来似乎带着很多消极的意思。其实不然。更多的在警示我们要对自己的言行负责。正如孔老夫子所说的不可妄言。不可妄为。拿到“善”这一个角度来讲。那就是要善于行善。而不是简单自以为善。再朴素点来说就是要科学行善。
在小说《艳鬼》中。讲了一个故事:
一位仙君路遇一位九世乞丐——九次轮回都不得好结果。做了九辈子的乞丐的人。乞丐饿的只剩下一口气了。奄奄一息中向仙君讨一口活命饭。仙君告诉对方说。在城外某处有一棵树。树下埋了千万黄金。说完此话。仙君就离去了。与仙君同行的人极为不赞同仙君的做法。言语苛责道:这人做了九世乞丐。眼见就熬到头了。下辈子是天子之相。贵为九五之尊。你现在将千万财富的埋藏地点告诉他。若是他去取了。就坏了乞丐的机缘。这一世仍然不得善终。来世依然没有出头之日。九世的苦是白吃了。仙君却是笑笑说:我只是告诉他黄金万两的地点。也没告诉他取多少。若他是个贪财的。拿了黄金。一时改变此刻的命运。那就要付出代价;若是这人只取了一个馒头钱。那他依然可享来世的荣华富贵。取与不取。从来都不是我定的。而且。既然我与他相遇。那他就是应该经此一遭。敢问仙君。这是行善还是为恶?可以说这位仙君本身是怀有恶意的。也可以说这位仙君是在考验乞丐。只是出于高高在上的人设的本能作为。那些传说中的仙人人物不是都善于考验人心吗?无论是哪一个出发点。基于什么样的目的和心思。我们都能看出。“施予”这个行为有时候包含了太多的意义。不仅仅是简单的“好心办坏事”。
如果有人说。因为一些人的恶行让我丧失了为善的初心。其实大可不必。我倒是觉得。这种事情但求无愧于心。量力而行。作为人。最大的行善就是做好自己。近期看了一则新闻。很受感动。就是那位从山东开车去武汉送菜的司机。“没钱可以出力”。这是最为朴实不做作的善举。对于这位小师傅来说。他已经做好了他所能做的最好的事了。但是对于有些人。他们即不想承担足够的责任。又不能恰当的行善。可能就会带来一些不太好的结果。就比如说溺爱孩子。本意是很好的。却用了错误的方式来做自认为好的事情。这就可能会适得其反。
不管怎么说。在大是大非面前。我们要保持清醒。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就比如疫情时期。对于大部分普通百姓而言。好好照顾自己。好好照顾家人。体谅奋战在一线的英雄们。不要给国家添麻烦。这就是做好事了;至于平时。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善待自己。善待他人。让自己的同情心保持一点点理智。这也许比简单的施予更有意义。
至于有人所疑惑的那两句古语。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行善即是行恶等等。大可不必对此挂怀。第一。这些话的意思并不是说做好事不对。只是从一个更高的角度来看待世间万物。肯定其中的缘法道理而已;第二。乐善好施不是一个坏的品德。但还是要谨言慎行的好。这样可以免去被有心人利用。又可以更好的解决关键问题;第三。千言万语。做好自己。问心无愧才是真。
下雨了。总要做些什么。是否?
其他观点:
看到这样一个问题。我莫名的有些激动。【道德经】是我最喜欢读的书之一。谢谢题主这么有幽默感的提了这么大一个哲学问题。
想做好事。一想到【道德经】 中的那一句‘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够’ 或大善既是大恶’。心里障碍了求解?
【道德经】是我过第一部完整的哲学巨著。是老子对自然万物。人生。社会观察后所作的哲学思考的文章总结。内容涉及政治学。军事学。伦理学。科学以及宗教等诸多领域。体现了老子的自然观和人生观。
而这句‘天地不仁。以为刍狗’出自【道德经】的第五章。这句话的意思是天地万物无所谓仁爱。它把万物当作稻草扎成的祭祀用的刍狗一样。【刍狗。古代用稻草扎成的狗。用来祭祀用的】。用今天的话解释就是田地万物是客观存在的。皆有所属。它们共生于宇宙间。相互需要。但又不相容。是告诉我们看待任何事情都要用观的态度。
大善既是大恶。不是出自【道德经】。这句话有人认为是出自孔子。但没有史学家们的证实。所以不能定论它的出处。这句话的意思我个人是这样理解的:有些善事不是你认为的小善。有些善事做了不能帮到别人反而会给别人造成麻烦。就成了恶事了。做善事要以能帮助别人。造福于社会为最基本的准则。
孔子有一句话是我在初中学到的。‘莫以善小二不为。莫以恶小而为之’。这句话是说做好事不能以事小而不做。不能以善事大而做好事。这也是劝人向善的话。
【道德经】不只在中国。在世界上也有着深刻的影响。16世纪【道德经】被众多翻译家译成多国语言。流向欧美各国。道德经目前是世界上除了【圣经】以外被译成外国文字发行量最多的世界文化名著。
看到这些荣誉。我们生为华夏子孙是多么的幸运和幸福。有这么多几千年流传下来的文化经典。引领我们做人做事。所以请读到这版回答的您多读经典。传承经典。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发扬光大尽一份力。
我是跛脚的猫。喜欢用文字表达一切的70后。书中解疑如有不当的地方。欢迎朋友们批评指正。感谢您。
以上就是由优质生活领域创作者 生活常识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本文地址:http://www.shenzhoubaby.com/207950.html,转载请说明来源于:生活常识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qq.com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论(2)
道德经,万物,天地,圣人,自己的,乞丐,的人,这句话,善事,这一
没想到大家都对想做好事,一想到《道德经》中的那一句“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或“大善既是大恶”,心理障碍了求解?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老子是中国先秦真正的哲学家。我来分析这两句话。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什么是刍狗?就是草纸扎的狗。古时候穷人祭祀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