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山四皓是什么奇人,他们四个一出山,为什么刘邦不敢废太子了?
首发

商山四皓是什么奇人,他们四个一出山,为什么刘邦不敢废太子了?

优质
请用语音读文章

热门回答:

商山四皓并不是什么奇人异士。他们在历史上也没有什么著名的壮举。如果不是张良建议吕后把他们四个请出山的话。也许历史上都没有人知道这四位是何许人也。

那么何谓之“商山四皓”呢?商山是一座山的名字。位于陕西省境内。这座山本来没有什么大名气。由于“四皓”而出名。那么又何谓之“四皓”呢?皓。白也——《小尔雅》。后来这个“皓”字后来引申为老年人的白头发和白胡子。也可以用“皓”来代指须发皆白的老年人。“四皓”就应该是四个头发和胡子全部都已经发白的老年人。“商山四皓”就是居住在商山的四位须发已经全白的老年人。这位老年人都是秦汉时期信奉黄老之学的博士。都是当时的博学之人。也可以说是当时的学者。在社会上有一定威望。这四个人分别是东园公唐秉、夏黄公崔广、绮里季吴实、甪里先生周术。秦始皇曾经焚书坑儒。他们四人为躲避此祸而隐居到了商山之上。后人也用“商山四皓”来指有名望的隐士。刘邦登基之后曾经请这四位老者出山做官。但是他们几个毅然决然拒绝了刘邦的邀请。依然居住在商山之上。

刘邦晚年政治生活中。最令他头痛的非“夺储风波”莫属。在刘邦的支持下。戚夫人母子对太子之位发动了猛烈的攻击。

嫡长子刘盈性格既不像母亲吕后。也不像父亲刘邦。和刘邦的坚韧不拔以及刚强腹黑不一样。刘盈是一个性格懦弱、仁德宽厚之人。相比较而言。皇三子刘如意则比较像刘邦。刘如意年纪轻轻就表现得非常聪明。刘邦非常喜欢皇三子刘如意。经常表达对如意的喜爱之情。刘邦也经常把刘如意抱在身边。多次表达刘如意“类我”的观点。刘如意深得刘邦喜爱。戚夫人也深得刘邦喜爱。刘邦由爱生意流露出更换太子的意思。戚夫人做为刘邦最宠爱的妃子。自然知道刘邦的心理。所以戚夫人挑起夺嫡之战。刘邦和戚夫人虽然有意扶刘如意上马。但是他们并不没有做好夺嫡的准备。也没有应对好失败带来的种种危害。

刘邦和戚夫人的意图已经像司马昭的心一样路人皆知。戚夫人已经触及到吕后的底线。面对刘邦和戚夫人的咄咄逼人。吕后知道自己根本无法逃避。只有亮剑才能置之死地而后生。吕后知道自己能依靠是吕家的力量。功臣派的拥护。以及传统的礼法。吕后积极联合各位大臣。只要能保住刘盈的太子之位。求爷爷告奶奶。哪怕下跪都可以。

刘邦的废立大计。在朝堂之上提出来以后。马上引起了文武大臣的强烈不满。其中最不满的人是周昌与叔孙通。文武大臣相争不下的时候。周昌站了出来。勉强说了一句: “臣口不能言。然臣期期知其不可。陛下欲废太子。臣期期不奉诏。” 刘邦非常清楚这不是周昌一个人的想法。而是绝大部分大臣的想法。他可以不顾及周昌的“期期”。他不可以不顾及朝臣的力量。于是刘邦决定暂时推迟废除太子的计划。 刘邦和朝臣辩论的时候。吕后一直躲在后堂偷听。吕后万分感激周昌在朝堂上的行为。吕后和太子遇到了周昌。马上给周昌下跪行礼。千言万语只化成一句: “微君。太子几废。”

后来刘邦再一次在朝堂之上提出更换太子。这一次要比上一次愿望更强烈。大臣知道刘邦这一次是想动真格的。他们知道如果这一次自己不誓死力争。那么以后就再也没有力争的必要了。上一次刘邦想废立太子的时候。周昌结结巴巴来了一个期期不奉诏。这一次反对最激烈的是叔孙通。叔孙通先是用晋国的骊姬、奚齐的故事。胡亥和扶苏的故事。然后又准备以死相逼。让刘邦没有想到的是。叔孙通这么有骨气。刘邦虽然表面答应不更立太子。心中依然想着更换太子。

吕后知道虽然有大臣们支持自己和刘盈。但是他们依然没有打消刘邦改立太子的念头。吕后被逼的没有办法。她想到了早已经赋闲在家的张良。吕后让兄弟吕泽“劫持”了谋圣张良。逼着张良给他出主意。张良本来不想掺合这件事。张良认为刘邦想换太子的原因非常简单就是根据自己喜爱换一个继承人。这件事可以征求大臣的意见也可以不征求大臣的意见。在这件事上很明显刘邦不需要任何人为他出谋划策。吕泽还是不依不挠地坚持要张良出主意。最后张良建议吕后请出商山四皓。在张良的建议下。吕后和刘盈以极高的规格。准备了丰厚的礼物和极大的诚意邀请商山四皓出山。史书没有记载吕后用什么方法打动商山四皓。我们只知道他们最终走出商山投到太子门下。

又一次宴会中。刘邦看到了四个白头发老头站在刘盈身边。刘邦一打听才知道这四个人是商山四皓。他非常吃惊。刘邦没有想到自己请不来的人。刘盈竟然能够请来。刘邦非常吃惊地说曰:“吾求公数岁。公辟逃我。今公何自从吾儿游乎?”四人皆曰:“陛下轻士善骂。臣等义不受辱。故恐而亡匿。窃闻太子为人仁孝。恭敬爱士。天下莫不延颈欲为太子死者。故臣等来耳。”刘邦这时候才意识到刘盈和吕后的手段。刘邦错误的以为刘盈羽翼已丰。刘邦指着这四个老头对戚夫人说:“我欲易之。彼四人辅之。羽翼已成。难动矣。吕后真而主矣。”刘邦从此以后彻底打消了改立太子的想法。

既然这四位老头不是什么绝世奇人。为什么会打消刘邦改立太子的想法呢?

刘邦登基以后也曾经想请出商山四皓。但是商山四皓由于忌惮刘邦的“臭嘴”。始终没有给刘邦面子。他们四个死活不出来。刘邦请不出来的人。刘盈却请了出来。加上此前刘邦每次提出废立太子的时候都会受到朝臣们的一致反对。所以刘邦错误地以为刘盈已经有了自己的力量。错误地以为自己动不了刘盈。其实刘盈根本没有那么大的影响力。也没有自己的势力。张良就是建议请来四个老头帮刘盈壮壮胆。

刘邦这个人虽然出生于草根。而且言行举止也不太符合礼教。但是刘邦却是一个传统思想的坚持维护着。刘邦登基之后就按照传统的嫡长子继承制度确立太子。刘邦还任用叔孙通负责制定相应的礼仪制度。刘邦也非常重视舆论的作用。他当年就依靠舆论的作用成功抹黑了项羽。刘邦此前的帝王无一例外的都是贵族。而刘邦却出身于草根。刘邦非常担心自己政权的合法性。非常重视舆论的导向。商山四皓是当时社会上非常有影响力的隐士。这几个隐士其实代表的是当时社会上的舆论导向。刘邦错误的以为社会上的舆论已经倒向刘盈。刘盈的社会影响力已经大到左右社会舆论。

刘邦放弃废立太子的想法也并非全是商山四皓的功劳。功臣集团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不是功臣集团强烈反对的话。刘盈可能根本撑不到请出商山四皓。耿直的周昌“期期不奉命”。不耿直的叔孙通以死相逼。刘邦看到了朝堂之上的力量已经拧成一股绳。如果刘邦强行废立太子的话。极有可能会造成朝臣分裂。造成了政局分裂。如果刘邦改立刘如意的话。极有可能造成大臣和新任太子的离心离德。大臣们已经摆明了自己的态度。刘邦不得不掂量一下利弊关系。此时刘邦已经开始倾向于放弃更立太子的想法。只不过商山四皓的出现更加直接促使刘邦放弃这种想法。

刘邦从一个小小亭长一跃成为皇帝。刘邦最不能忍受的是别人觊觎他的江山。刘邦行事的核心宗旨是维护刘家江山。刘邦要改立刘如意为太子一方面固然有喜爱的成分。但我觉得刘邦也有出于稳定江山社稷的考虑。在刘邦看来刘盈是一个软弱可欺的君主。刘如意则是一个相对强势的君主。刘邦觉得刘如意能够保证汉家天下延续不断。但是朝臣们的反应和吕后的反击改变了刘邦的看法。刘邦一方面看到了朝臣的力量。另外一方面看出了吕后和刘盈的实力。刘邦推翻了之前对刘盈的看法。误以为刘盈已经拥有了自己的力量。认为刘盈和吕后足以保住自己的江山。刘邦同时认为刘盈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镇住吕后。也认为吕后能够辅佐刘盈保住江山。所以他才会放弃改立太子的想法。

我们阅读史料会发现刘邦性格中的摇摆性比较大。刘邦有时候做事雷厉风行。有时候却摇摆不定。当年刘邦想解决韩信的时候一直摇摆在杀与不杀之间。最后反倒是吕后一不做二不休杀了韩信。刘邦得到消息的表现是“且喜且怜之”。刘邦有如此反应也说明他内心对于韩信的生死依然摇摆不定。刘邦想打击彭越。但是在彭越的生死之间也摇摆不定。最后还是在吕后的建议下才下定决心斩杀彭越。其实张良说的非常清楚。刘邦废立太子完全可以凭借自己的喜好。结果刘邦就是举棋不定。一直没能废掉刘盈。夺储风波的后继影响还害死了戚夫人母子。后来吕后杀一个皇帝。立一个皇帝完全没有征询大臣的意见。大臣也只能默认。吕后对待皇帝说废就废、说杀就杀。刘邦想把两个儿子换换位置都做不到。这和刘邦的性格有脱不了的关系。

商山四皓出山是刘邦放弃废立太子的直接原因。根本原因则是刘邦出于维护大汉江山的考虑。刘邦没有考虑清楚就发起夺嫡斗争。最后惨淡收场。直接把戚夫人母子置于刀口之上。对于刘邦来说有些得不偿失。对于戚夫人来说输掉“战争”则要以命相赔。

其他观点:

“商山四皓”。指的是东园公、绮里季、夏黄公、甪里先生四人。他们皆是秦朝名士。学富五车。德行高尚。为时人所称。

“商山四皓”的事迹散见于《史记》、《汉书》、《高士传》等典籍中。他们自身较高的素、不与暴秦合作的气节、传奇色彩的经历。都给后世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象。曹植写过一首《商山四皓赞》来赞扬四位老人:“嗟尔四皓。避秦 隐形。刘项之争。养志弗营。不应朝聘。保节全贞。 应命太子。汉嗣以宁”。这也证明西汉之后。“商山四皓”就不断受到人们的关注与传诵。

一、四皓为什么隐

公元前 210 年。秦始皇死于东巡途中。赵高等人矫诏赐死公子扶苏。扶秦二世登基称帝。秦二世登基后。建阿房宫。用严刑峻法对待人民。赋敛无度。奸伪并起。天下英雄纷纷举起造反的旗帜。四皓认为秦朝大厦将倾。不忍目睹苍生之祸。遂归隐于秦岭商洛山中。以待天 下之定 。他们在商洛山采灵芝、松子为食。常吟唱紫芝歌曰: “莫莫高山。深谷逶迤。烨烨紫芝。可以疗饥。唐虞世远。吾将安归? 驷马高盖。其忧甚大;富贵之畏人兮。不如贫贱之肆志。”世人都被四人高洁的品行感动。称他们为“天下名士”。

秦朝建立以后。秦始皇继以严厉的军事手段镇压和打击原六国地区的反抗者。设置郡县全面替代战国时期的分封制。车同轨。书同文。又徙天下豪富於咸阳十二万户。秦朝法令繁苛。暴政如虎。焚书坑儒。滥使淫刑。很多儒生不愿为秦效力。纷纷逃离咸阳。四皓也就是在这一时期离开咸阳。去商山隐居的。

二、四皓为什么拒绝刘邦邀请

刘邦征召四皓时。他们确实年事已高。刘邦向来也有些粗鲁。但这些并非四皓拒绝出山的主要原因。事实上刘邦只是不待见腐儒。对老人还是比较尊敬的。如果他们坚决不出山。何以吕后去请他们辅佐太子时。他们就愿意出山了呢?这是因为吕后接受了张良的计策。主动诚恳地邀请他们。“令太子为书。卑辞安车”。符合商山四皓高士的身份。满足了他们的虚荣心罢了。所以四皓才会接受吕后的邀请。 而刘邦只是发出一道征召令。并没有摸清四皓的心理。所以才会遭到拒绝。

(刘邦)

当刘邦在朝宴上见到太子刘盈身后的四个老头时。大惊说道:“吾求公数岁。公辟逃我。今公何自 从吾儿游乎?”四皓回答:“陛下轻士善骂。臣等义不受辱。故恐而亡匿。窃闻太子为人仁孝。恭敬爱士。天下莫不延颈欲为太子死者。故臣等来耳。”刘邦见大势已去。只好对戚夫人说:“我欲易之。彼四人辅之。羽翼已成。难动矣”。三、四皓为什么要出山

嫡长子继承制是我国古代一项非常重要的宗法制度。这个制度确立了王位继承的原则。避免了许多法律、政治问题。对于厘清封建国家的权力分配等一系列涉及儒家伦理纲常的问题。都有重要的原则性意义。所以。太子的废立关乎到国家和社会的稳定以及宗社的延祚。

汉朝建立后。面临的局势还是比较严峻的。在功臣问题、诸侯王问题、社会流民问题、恢复生产秩序问题和建立新制度问题上。都面临考验。在这些问题中。太子的废立是最根本也最敏感的问题。一旦处理不好。后果不堪设想。所以四皓置个人名利于不顾。挺身而出。这是一种“至公于万民”的博大胸怀。

四、四皓在太子之争中的作用

四皓的出山。使刘邦打消了改立赵王如意的念头。四皓之所以出山辅佐太子。是因为对太子性格、为人的认可。而赵王如意和刘邦很相像。如果他继承大统。与四皓所希望看到的君王形象并不一致。

“立嫡不立庶”是封建社会立储的惯例。有利于社稷的安稳。因为废长立幼造成的政局动荡的教训很多。西周末年的褒姒之乱、晋国的骊姬之乱、秦二世谋害扶苏导致秦朝的亡国。都是前车之鉴。刘邦改立太子的打算。赞同的大臣很少。周昌甚至公开说:“陛下欲废太子。臣期期不奉诏。”

汉朝初年。社会刚经历秦末大乱。百废待兴。人心未稳。保持社稷的稳定无疑是汉朝统治者需要解决的最大问题。如果因太子问题引起纷争。后果不堪设想。在太子一事上。四皓确实起到了“安刘” 的作用同。所以后世称赞他们:“知进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其唯圣人乎!”

五、四皓隐居的意义

四皓的隐居——复出——再隐。代表的是儒士抗争的精神。 四皓在直面刘邦时。能说出“陛下轻士善骂。臣等义不受辱。故恐而亡匿。窃闻太子为人仁孝。恭敬爱 。天下莫不延颈欲为太子死者。故臣等来耳” 这样的话。当面指出他们的隐居是因为刘邦的轻侮。他们的复出是太子“恭敬爱士”。体现了儒家的大无畏精神。

孔子说过:“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 四皓正是这样的人。他们在秦末暴政时。“乱邦不居”。用隐居的方式。守住他们的“道”;汉朝建立后。他们不赞同刘邦的为人。坚持 “无道则隐”。拒绝刘邦的征召。四皓的作为完全是“合乎中庸”。符合孔子的一贯作风。四皓的行为正是道家哲学中的“不争”和儒家的“道”的有机结合。他们是两种哲学思想融合为一体的实践者。

六、商山四皓代表的隐逸文化

四皓的“隐居—出山—复隐”展现了古代文人君子心系天下、淡泊名利的大智慧和大志向。 四皓代表的隐逸文化使得历史上无数知识分子去争相学习。 张良、王嘉、卢藏用、王重阳都曾步四皓的后尘。形成了代代传承的中国隐士文化。

四皓隐居商山。是因为他们作为知识分子。在秦末乱世没有施展才能的渠道。他们只能退而求其次。去寻求一块能够安身立命之处。 以待时机。当机会出现时。这些知识分子便会显示出他们的担当。四皓并不是单纯的为太子刘盈出山。他们只是为了身上知识分子的责任。为了天下不再陷入纷争。所以当问题解决后。他们再次回到商山。为后人留下了正直的四皓、智慧的四皓、敢于担当的四皓。四皓身上的品质。正是中国知识分子最高品质的体现。

其他观点:

商山四皓不是什么奇人。他们只是四个八十多岁的白胡子老头。

话说刘邦五十多岁才夺得天下。在夺得天下之前原配夫人叫吕雉是吕老头的女儿;听说吕老头会算命、知道刘邦后来能做皇帝所以将女儿嫁给了他。

他们有好几个儿女。其中一个叫刘盈曾经跟着刘邦吃了不少苦头;战争年代由于马车太重还曾经被刘邦推下过马车。后来刘邦成为汉王。为了补偿刘盈就封他为王子。

刘邦有很多女人也有很多儿子。到了晚年最疼爱的女人叫做戚夫人;他们的儿子叫刘如意。从古至今很多男人都特别宠爱小儿子。刘邦也不例外;刘如意从小聪慧深得刘邦喜爱。

曾经刘邦说过“太子赢弱。如意类己”。

刘邦想要换太子。想要把家产给小儿子。于是他召集群臣开会。结果全体反对。有一个叫周昌的口吃反对的特别大声。

反对归反对。换太子往大的说是天下的事;往小的说是刘邦的家事。而且在那个中央集权的统治时代。刘邦说的话才是权威。

原配夫人紧张了。如果儿子不再是太子;那么她的地位以及他们吕家的地位都将不保。

曾经范蠡帮助勾践灭吴以后急流勇退。传说带着西施远遁(也许是假的);但不问政事却是事实。

张良与范蠡的处世之道有很多相似之处。在夺取天下建功立业的时候功劳很大;功成名就之后就选择急流勇退不问世事。

张良不问事、吕雉只能用绑架的办法才请到了张良。吕雉请求张良去劝说刘邦。张良不同意;于是吕雉退而求其次希望张良给他出一个主意。张良计是那个年代可是很吃香的!

张良知道如果不给吕雉出主意。自己恐怕没这么容易回家。

于是张大神开始发言:你们听说说商山四皓吗?他们是四个八十多岁的老头。曾经刘邦要请他们出山。他们认为刘老三品德不行所以拒绝了;后来又怕被打扰所以躲到山上去了。

吕雉请出商山四皓。刘邦打消念头。

商山四皓出山以后啥事也不让做。就整天跟着太子。陪吃陪喝陪玩。总之太子到哪里都带着他们;终于有一天刘邦看到了这种奇怪的景象(别人都是带保镖或是美女出行)。一问才知道原来是这四个老头;从此放弃了更换太子的打算。

小编以为刘邦想换太子不只是因为喜欢戚夫人和刘如意;作为一代帝王。他更多考虑的是继承人是否有能力承载他所打下的江上。

之前之所以想换太子主要原因还是因为太子赢弱。如今太子居然能请动这些化外高人来为他助阵。说明太子并不像他想象的那么无用;而且羽翼已丰。

刘邦认识到如果这时候换太子可能会导致江上不稳。动摇汉朝的基础。所以从此放弃了换太子的想法!

至于戚夫人与刘如意。刘邦也做了一些安排。他封刘如意为赵王。拥有自己的地盘;为了不让吕后集团迫害刘如意母子还派周昌去辅佐刘如意(作为封国的丞相)。

只是刘邦没有想到。封国是要听命于中央的;刘邦去死后刘如意与戚夫人就成了吕后砧板上的鱼肉。最终被吕后所杀!

以上就是由优质生活领域创作者 生活常识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在农村很多人都知道曼陀罗有毒,为什么屋前屋后还有很多人种?

请用语音读文章热门回答:在农村大家都知道曼陀罗有毒。但是屋前屋后为什么还有很多人[&...

两千多年来,儒家思想之所以能长盛不衰,占中心主导地位的原因是什么?

请用语音读文章热门回答:谢谢邀请!纵观两千多年来儒家所以能经久不衰。占中心主导[&h...

煮豆萁燃和相煎何急这两个成语是比喻什么?

请用语音读文章热门回答:比喻兄弟之间互相残杀。其他观点:\”煮豆[&he...

你至今用过哪些手机,有超过5部了吗,哪款觉得最不错?

请用语音读文章热门回答:其他观点:我用过第一款手机是诺基亚N72。优点耐摔。电[&h...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评论(2)

  • 少女恶习 永久VIP 2022年10月2日 01:27:01

    刘邦,太子,如意,吕后,夫人,大臣,自己的,的是,他们的,老头

  • 渭城曲 永久VIP 2022年10月2日 01:27:01

    没想到大家都对商山四皓是什么奇人,他们四个一出山,为什么刘邦不敢废太子了?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浮生三叹 永久VIP 2022年10月2日 01:27:01

    商山四皓并不是什么奇人异士。他们在历史上也没有什么著名的壮举。如果不是张良建议吕后把他们四个请出山的话。也许历史上都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