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回答:
诸葛亮的恩师是何方神仙?
这道题看上去平平无奇。其实极考究历史功夫。要说诸葛亮可是个家喻户晓的传奇人物。关于他的各种故事大家都耳熟能详。可是。所有的所有都是他从他出山以后才开始的。而出山之前除了有记载是躬耕陇亩。常跟石广元。徐元直。孟公威等人高谈阔论自比管仲乐毅以外就再没多余的记载了。
诸葛亮可不跟孙一样是从石头里面蹦出来的。他也是人生父母养的。跟世上任何人都没有两样。那么他出山之前到底做过什么。跟什么人有过来往。一身本领又是怎么来的。诸葛亮一向是守口如瓶。要是用后世陶渊明的话来说。就是一句‘不足为外人道也’。可是越神秘。就越能勾起人们的好奇心。大体也算是为了满足好奇心的窥私欲。有这么句话。最坚固的堡垒往往都是从内部攻破的;还有这么句话。日防夜防。家贼难防。本来诸葛亮的所有过往都应该随着他的陨落而成为千古之谜。但偏偏在他身边有个有心人经过不断推敲考证。最后竟然把真相重现了。原本这个人是因为些私仇想在立传中诋毁一下原上司。后来才发现这位曾经的汉丞相的过往竟然传奇到了不可思议的境地。其过程之曲折。其经历之诡谲。让这位著书人在惊叹之余竟然不敢记载于正史中。不过史官到底是有史官的气节跟操守。在正史著成之后。这人是坐卧不安。几近自责到茶饭懒思。夜不能寐的地步。最后经过一番冥思苦想终于又编撰了一本《诸葛亮集》想做为自己良心的一点补偿。饶是如此。仍然是害怕太过骇世惊俗不敢在前文中公开说出。后来跟他一起编撰的同僚劝他不如在最后单独立那么几篇也别在全书中做目录。就含含糊糊。隐隐晦晦地点出来。后世之人能看到也就看到了。要是看不到那跟谁都不相干了。这个人反复斟酌了很久。最后觉得确实这是个好办法。于是这才在《诸葛亮集》的故事卷中遗事篇里记载并流传下来。让所有酷爱历史的人能了解到真相。
这个人也因为他的严谨而让自己名字。陈寿二字彪炳青史。他的心血著作《三国志》更是被列为前四史之一被后人推崇。享誉极高评价。
由于陈寿用的记叙文字惜墨如金。佶屈聱牙。所以我就把它翻译一下。用现代白话文来表述出来。当然还会会用点小技巧。您是信也好。不信也罢。这些都存在在历史中。属于九曲黄河中的一粒黄沙。
有道是流水有源头。故事讲来由。所有还得从东汉末年居住在岘山南沔水中的鱼梁洲上的一位著名隐士庞德公身上说起。
在说庞德公之前。顺嘴先说说岘山是怎么回事。岘山号称是赤松子的洞府道场。赤松子。又名赤诵子。号左圣。是前承炎黄。后启尧舜。奠定华夏万世基业的中华帝师。庞德公敢住在帝师的道场不远。其名望心智可见一斑。
庞德公这人虽然为人方正。但极好交朋友。当时跟襄阳一代所有的名士都来往甚多。其中这些朋友里面关系最好的。同时也是学问最大。名气最大的当属司马徽。也就是后人尊传的水镜先生。
水镜先生要比庞德公小十岁。所以就尊称庞德公为公。这两人的关系要按朋友谱中记载叫通家之好。能到穿屋过户内室不避的程度。
正因为两人能有这么好的关系。庞德公特意让自己的侄子庞统到司马徽那里去学习知识。增长见闻。在历史中有个著名的典故叫“桑下之论”。讲的就是庞统拜在司马徽名下的事。
庞统跟着司马徽学了些日子。自觉得学识水平一日千里。开始忍不住少年心性开始跟朋友亲戚们炫耀。有的人没把这个当回事。有的人就羡慕了。在诸多羡慕的人中拜师欲望最强烈的就是日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千古第一名相诸葛亮了。
其实诸葛亮跟庞统本身还有着拐弯抹角的亲戚关系——庞统的表哥庞山民娶了诸葛亮的二姐。所以这两个人也算是对便宜兄弟。
虽然有层亲戚关系的存在。但诸葛亮跟庞统的交情也就一般。说起来原因很简单。就是并称双绝的两个人互相有着竞争攀比的想法。而且一直以来都是诸葛亮略压庞统一头。现在情形掉转过来。这让诸葛亮的自尊心受到极大伤害。
出于文人的颜面。诸葛亮不好意思去让庞统帮忙介绍自己到司马徽名下。可他又实在放不下心思。于是日渐消瘦。人活在世。谁都有几个亲朋好友。诸葛亮也不例外。诸葛亮的心思让好朋友徐元直看在眼中。记在心里。没过多久。徐元直找了个机会假借庞德公的名义跟司马徽说。有人在家里的等着他去相见。
司马徽听后赶忙跑到庞德公家。进了屋就喊:“是谁要见我?”在屋里早已等待多时的诸葛亮赶紧端着盘水果走进来。恭恭敬敬的献在司马徽面前。嘴里只管叫“老师”。这时司马徽才知道要见他的原来是诸葛亮。
司马徽本身知道诸葛亮确实是个人才。可他当时收庞统的时候曾言明‘庞士元为他关门弟子’。话犹在耳。自己当然是不好反悔。可是司马徽到底是个惜才的人。左右为难中突然灵光一闪想起世间还有高人。
三国时期有名的。无名的人物众多。但彼此之间却有各种或隐或显的联系。只因为世间一张关系网。每人都是网中人。司马徽想起来的高人也不例外。
司马徽看着一脸虔诚的诸葛亮说:“我听说过你的名字。其实你现在对许多典籍都有自己的看法。只不过在精微处还欠通透。”诸葛亮赶紧说:“亮还请先生教导。”司马徽谓然一叹:“你应该听说过前朝紫衣侯吧。”诸葛亮说:“这个自然听说。紫衣侯一生学究天人。心中典籍号称藏卷十万。实乃我辈毕生学习之楷模。”司马徽闻听笑了笑:“孔明贤侄。你只知其一。却不知其二。紫衣侯虽然确实为一代大贤。但他还有个师兄叫锦衣侯心中所学更胜他十倍。”诸葛亮奇怪的问:“锦衣侯?我怎么没听说过?”司马徽微微一笑。说:“可叹千古稀世宝。深藏顽石无人识。贤侄。我只告诉你。紫衣侯一生对各本诸子典籍都可如数家珍。但锦衣侯却能做到把它们都忘了。”
看着诸葛亮突然发亮的眼睛。司马徽知道面前这个年轻人明白自己在说什么。于是慢条斯理的接着说:“我有个义兄。住在汝南灵山上。名叫酆公玖。你要是愿意我带你去找他。”
诸葛亮当然是愿意。司马徽没有食言。转过天就领着诸葛亮去汝南找他义兄。一道儿上的事就不提了。见到酆公玖以后。司马徽好说歹说总算让他师兄把诸葛亮给留下了。
诸葛亮只当着一切是好的开始。没成想往后的日子简直受尽磨难。
好在诸葛亮心中始终记着紫衣侯跟锦衣侯的故事。又觉得凭司马徽的身份应该不会故意骗自己。于是一边天天背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一边任凭酆公玖驱使。
这种日子过了三年。诸葛亮终于用他的诚心感动了酆公玖。某一天的早晨。在山中的溪边。酆公玖从怀中取出《三才秘箓》。《兵法阵图》。《虚实相旺》三本至高无上的经典交到诸葛亮手中:“传你天书并不代表我要收你为徒。你将来前途不可限量。我收你就是折寿。若你还有机缘自有高人收你入门下。我能做的只是传你天书三册。这三本书中都记载着神鬼莫测之机。只不过依照规矩你只能自行参悟。旁人不可为你讲解......你能领悟多少就全凭天意吧。”诸葛亮当然是满心欢喜。从那天起终日把书捧在手中。只是三本书的确是晦涩难懂。诸葛亮虽然豁尽全力。但也收获甚微。直到有一天......
这一天。诸葛亮因为连日参悟《虚实相旺》中的“水火”二字。实在是疲倦不堪。随着脑子一阵恍惚。人睡倒在屋中。朦朦胧胧里诸葛亮看到一位矮胖的老者笑嘻嘻的走到他身边:“傻小子。你这么学一辈子也学不明白。还是让老夫在指点你吧。你在三日后去后山......”
诸葛亮霍然惊醒。老人说的每一个字都在耳边不停的重复。要说是假的吧。可是一切如此真实;要说是真的吧。似乎一切都来自梦里。去还是不去。竟然成为了诸葛亮心中的一个莫名又难解的大问题。
带着满心迷茫的诸葛亮去问酆公玖。但得到的答案却只有八个字“虚则实之。实则虚之”。再多的就不说了。
诸葛亮经过一番仔细琢磨。觉得自己应该身处虚实之间时。也别否认。也别肯定以虚为继。以实为始则天下尽在觳中。
想通了。诸葛亮也就决定下来按照梦中老人说的时间去趟后山。
那一天的晚上月朗星稀。清风拂面。莫名的诸葛亮脚步异常轻快。一路来到后山那棵最大最粗的树前。果然诸葛亮看到一个瘦削老人醉倒在树下。跟梦中老人说的一样。有一颗拇指大小的红豆在距离他嘴大约一尺的地方随着呼吸不停地上下翻滚。
“吞了它!吞了它!”梦中的声音不断回想在脑海中催促着心存犹豫的诸葛亮。眼见月光有些相偏。那颗红豆也似乎有了重回老人嘴里的征兆。诸葛亮心知大好机缘只在顷刻。终于是狠了很心一把把红豆抓在手中。看都不看的扔进嘴里。接着狠命往下吞咽。红豆随着咕噜一声滚进了腹中。
醉酒老人突然醒来。惊问诸葛亮是谁。为什么要吃他的宝物。诸葛亮照实说了。老人闻听破口大骂。诸葛亮满怀歉疚的正要劝说。却听老人道出真相。
原来醉酒老人并不是人。他乃是灵山中得道的一只白鹤。那颗红豆正是他祭炼了数百年的内丹。如今内丹一失。性命只在须臾之间。诸葛亮急问怎么才能救其性命。鹤精只说天意不可违。但却又两件事相求。一件就是设计害他性命的是山中龟精。希望诸葛亮能替他报仇;一件是让诸葛亮把它的所有羽毛都拔下来。让他能托生为人。诸葛亮带着无边悔意的答应下来。同时提出一定要找到鹤精转生之人。用后半生的辛苦来做补偿。鹤精大叫三声。气绝身亡。死尸现出本相。
诸葛亮背着鹤精尸身。趁离天亮还有些时候按照指引一路去找龟精。走了没多远。果然又看到在山中泉边睡着一个老头。赤裸着的身上尽是黑黢黢的肌肉。诸葛亮蹑手蹑脚的走过去仔细一看。这老头正是那个梦中人。诸葛亮毫不犹豫。按照鹤精的指点咬破食指。用血在老人身旁脱下来的衣服上画上《三才秘箓》的总纲符箓图。然后抖起衣服直接披在自己身上。
跟鹤精一样。老人也是当即惊醒质问诸葛亮跟自己有什么冤仇。要来害他性命。诸葛亮指着鹤精的尸身反问龟精。为什么要骗他伤害无辜。龟精一脸茫然的大呼冤枉。当即索问究竟。诸葛亮看龟精不像是作伪。当即满腹疑团的把梦中事又说了一遍。龟精问明白几个细节以后忍不住破口大骂。原来山中还有一个柳精。当年柳精心术不正。变化人形四处害命。于是龟鹤二精奉了山神之命把它镇压在山中。想不到这个精怪趁着山神上天述职的机会机缘巧合下变成龟精模样托梦给了诸葛亮。龟精讲完个种真相后。同样也是一命呜呼。临死前告诉了诸葛亮如何对付柳精。
到了转天的正午时分。埋葬完龟鹤二精的诸葛亮果然在灵山深处的山神庙旁找到了一棵四五个人合抱都抱不过来的老柳树。按照龟精所言诸葛亮在山神庙里面供奉的山神手中取下了那柄开山斧。再次用自己的血在斧面上涂了个八卦图。果然光芒闪过。这柄泥斧化成精光闪闪的利刃。
来到老柳树身边。万千垂下的柳条不住簌簌摆动。仿佛是知道大限将至而害怕。又似再向诸葛亮认错求饶。诸葛亮不为所动。猛地一斧劈下。大斧入木三分。从刃口处喷出一股鲜血直奔诸葛亮。诸葛亮躲闪不及被淋了一身。大叫一声人顿时从床上惊醒。
原来一切只是个梦。但梦中一切仍历历在目。凭的真实到了极处。很快诸葛亮在他床下发现了三样东西。一件是十数根鹤羽;一件是上显八卦图案的玄黑长衫;还有一件竟是一大段触手就能感到其坚韧的木头。
到底是真的?还是一场梦?诸葛亮费尽心思也是想不明白。既然想不明白。索性就不再去想。诸葛亮还是过着以往的生活。
以后的日子似乎跟以往相同。又跟以往截然不同。原本想破头都想不明白的地方。现在竟然一想就通。刚才是还没什么。日子久了终于惊动了酆公玖。
“水火二字何解?”酆公玖来到诸葛亮的住处考教起正在读书的诸葛亮。诸葛亮垂手站立恭恭敬敬的回答:“水火二相。动静之间。两仪互补。阴阳流转。神鬼莫测。恰如用兵正奇。因地制宜。因势利导。攻守互换只在瞬息之间。”
酆公玖又考了几个问题。诸葛亮对答如流。而且见解颇深。酆公玖啧然称奇。忍不住问诸葛亮为什么能突飞猛进。酆公玖虽然坚决不收诸葛亮做他的徒弟。但诸葛亮早就在心中把他当成自己的师傅。天地君亲师乃是世间最受尊敬的五位之列。诸葛亮不敢隐瞒。但事有蹊跷。心怀顾虑下回答的吞吞吐吐。不料酆公玖当时就相信了诸葛亮的话。并命取出三物观看。
“我听说过后山有三个精怪。想不到都为你所获。”酆公玖沉默许久颇有感慨的说:“你吞下的是鹤精内丹。它可以让你善知过去未来。羽毛虽然也不是凡品。但跟内丹相比不足为道。不过这是你心结所在。你可用它们做成羽扇握在手中。好时刻提醒你凡事要三思而行;这件八卦衣你可时刻穿在身上。它能帮你推衍天机。算尽世间虚实;至于这段木头。它乃至寒之物。你若能把它做成辆推车。到时你坐在上面必定能时刻保持冷静......只是这制作之人难寻。你需耐心寻找。一旦找到了可受用一生。”
诸葛亮点头称是。酆公玖兴致来了。又问:“你学成天下技。打算出山辅佐哪位明主?”诸葛亮沉吟良久才回答:“我还是想回南阳去做个平头百姓。在乱世中只求能逍遥度日。天下那些人也不用知道我。我也懒得知道他们。”酆公玖闻听大怒。指责诸葛亮红尘避世乃庸才所为。毫无仁者之心。说到气处。竟要索回三本典籍。把诸葛亮逐下山去。诸葛亮苦苦哀求许久。酆公玖这才怒火稍平。指点诸葛亮世间五行变化。并告诉他来日如果有人登门拜访。这人就是未来明主。
看到诸葛亮唯唯诺诺的。酆公玖还是有些不放心。思考再三终于跟诸葛亮点明他现在所学的这是杀戮之法。如果没有术道辅佐。最后只能沦为旁门左道。诸葛亮闻听赶忙问什么地方才能学到术道。酆公玖很郑重的告诉他只有去了南郡武当山求山中人收他为徒。若能拜入门下则学道术有望。诸葛亮当即求酆公玖领他去武当山。酆公玖爱惜诸葛亮是个人才满口答应下来。
一路上又是一番辛苦。诸葛亮如愿留在武当山上。虽然每日里还是干那些粗活。但始终安之若素。终于有一天。山内传下秘法。诸葛亮详加研习后。终成大器。
学成下山再找酆公玖。此人已踪迹不见。只留一张字条让诸葛亮好自为之。诸葛亮在灵山上哭别之后回到南阳。又见到司马徽。司马徽一见这时的诸葛亮丰神俊朗。行动中隐含天地大道。当时脱口称赞:“孔明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当世第一流!”
以上洋洋数千字讲的是诸葛亮的求学经历。虽然已经知道他的老师应该是武当山上的绝顶人物。这个人又是谁呢?当然不是大家都知道的张三丰。虽然张三丰号称张真人。但有书载此人生于宋末元初。由此看。时间是决然对不上。而且还有书载武当山上有北极教主。依照这个线索可以再去推测。武当山为道家圣地。是真武大帝的道场。又按照诸葛亮曾学习术道。那由此可知这位学究天人。光耀古今的蜀汉丞相实为北极真武大帝的传人。
又写的手滑了。还是感谢所有看到这里的人吧。这些的确在书里有写。有的来自民间传说。一切都不要深究。只是我写写你看看。我谢谢你看了。
雅贼文抄。妄言之。
其他观点:
都知道诸葛亮。可惜很少有人知道诸葛亮的师傅是谁。
诸葛亮为世人敬仰。他的师傅却默默无闻。这并不代表他的师傅是一个平庸之辈。既然能把诸葛亮培养成一代英才。那么可想而知。他的师傅有多么的了不起。
诸葛亮的师傅叫司马徽。字德操。今河南禹州人。别称“水镜先生”。他有很多学生。知名的有庞统、徐庶、刘廙、向朗。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出山时。有一位老先生说了这样一句话“孔明虽得其主。但不得其时。”这位老先生就是水镜先生。
司马徽是东汉末年的隐士。精通道学、奇门、兵法、经学。为人清雅。学识渊博。更有知人之明。备受世人敬仰。
司马徽的“水镜先生”别称来自于庞德公。庞德公也是东汉末年的隐士。曾和司马徽等人交往密切。庞德公和诸葛亮、庞统、徐庶也有关系。对诸葛亮几人的早年影响较大。诸葛亮的“卧龙”、庞统的“雏凤”皆出自庞德公。庞德公也算是诸葛亮的半个老师。
司马徽先后向刘备推荐了诸葛亮、庞统。这两人对刘备的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司马徽曾对刘备说:“一般的读书人和见识浅陋的人怎么能认清天下大事呢?只有能认清天下大势的人。才能称得上是俊杰。”随后司马徽推荐了诸葛亮、庞统。
公元208年。司马徽在人生的最后一年。被曹操南征时得到。然而曹操还未重用。司马徽便病死了。
司马徽墓现今位于河南禹州褚河镇余王村潘庄东侧。
其他观点:
诸葛亮的师傅无论在正史以及演义小说里都没明确说明。有的话也是一些民间传说或者个人推测。
但根据诸葛亮的生平来说。其智力水平在三国属于顶级水平。他的政治治理才能更强于其军事指挥能力。另外。相比于那些闻名与三国的重要谋臣能士。诸葛亮还具有高人一等的科技研发能力。
《三国演义》神话了他的军事指挥能力。天文地理星象术数可谓无所不精。实际上就一个智神下凡。
可见。如果诸葛亮真的有师傅。那么这个师傅也是极为顶级的水平。但偏偏史书记录以及演义中都没有这样的 人物。
襄阳名士虽多。但这些名士成为了其授业恩师的可能性很少
诸葛亮的最初发迹地是襄阳。无论是史书还是演义小说。都留下了这里的很多名士的名字。庞德公。司马徽。庞统。徐庶……实际上诸葛亮与这些名士之间多有交流。
《资治通鉴》中。曾有一段对庞德公的说明。
司马徽。清雅有知人之鉴。同县庞德公素有重名。徽兄事之。诸葛亮每至德公家。独拜床下。德公初不令止。德公从子统。少时朴钝。未有识者。惟德公与徽重之。德公尝谓孔明为卧龙。士元为凤雏。德操为水鉴;故德操与刘语而称之。
根据这段说明。《三国演义》中的卧龙、凤雏、水鉴(水镜)都是出自于庞德公识人之语。其中。这里也提到诸葛亮对于庞德公很是尊敬。每次见到都要拜倒在其床下。
可见。如果单从尊敬程度而言。庞德公显然是很有可能是诸葛亮师傅的。不过。既然礼节到了这个程度。文字中也没有说是诸葛亮尊师之名。反而可以确定庞德公不是诸葛亮师傅。
看到有答友说是司马徽。个人觉得这个不可能。
毕竟庞德公在点评人物时候。卧龙凤雏水镜其实是齐名的。另外水镜先生司马徽也有好好先生之称。淡泊龚名。以诸葛亮好为梁甫吟。以及自比管仲乐毅的大志表现来看。这位好好先生成为其人生道路上的指路明灯显然并不可能。
诸葛亮的学识来源范围很广。并不固定一个师傅.
可见,史书以及演义中有名有姓的襄阳名士中都不可能是诸葛亮正牌老师。那真正的师傅是谁呢?
我们可以从《三国志-裴松之注》版提到的这点
魏略曰:亮在荆州。以建安初与颍川石广元、徐元直、汝南孟公威等俱游学。三人务於精熟。而亮独观其大略。
建安初年。此时诸葛亮15岁(诸葛亮出生于181年)。便开始同颍川石广元、徐元直、汝南孟公威这三人一起游学。
游学这种方式。是不局限于自己熟悉的地方的。这是带着疑问以及未知四处游历拜访获取知识。可见。到诸葛亮27岁出山。中间有十多年的时间。他之所以有隆中对于天下大势的分析。并有那么多广博的知识。仅靠身居草芦。躬耕南阳是不可能对。天下大势了然于胸的。
诸葛亮也是肯定是经过了多地以及多年的考察。这也包括其遍寻高知之人充实自己的才会有他未来的智力积累。当然。襄阳名士中不断互相的交流学识。也是他们对于天下大势了然于胸。甚至彼此之间都有很不错的关系的直接原因。这也才有徐庶推荐诸葛亮。水镜先生又向刘备推荐卧龙凤雏等这些历史事实以及演义故事。
当然在民间故事里。也有诸葛亮受教其岳父黄承彦以及丑妻黄月英八阵图等。但这都缺乏史料支持。
结语
文章最后。我对诸葛亮师傅是是谁依然没有具体答案。但从诸葛亮政治、文化、天文、科技上的众多才能。我相信他的师傅显然不只是一位。
我也宁愿相信。在诸葛亮襄阳隐居的过程中。通过与本地名士的学术讨论以及各种交流。才使他本身智商很高的情况下获得了更多的进步。
从这点来说。如水镜先生、庞德公都可以说诸葛亮的亦师亦友。
以上就是由优质生活领域创作者 生活常识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本文地址:http://www.shenzhoubaby.com/193299.html,转载请说明来源于:生活常识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qq.com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论(2)
司马,庞德,师傅,襄阳,名士,卧龙,自己的,汝南,武当山,演义
没想到大家都对诸葛亮的恩师是何方神仙?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诸葛亮的恩师是何方神仙?这道题看上去平平无奇。其实极考究历史功夫。要说诸葛亮可是个家喻户晓的传奇人物。关于他的各种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