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回答:
我就是七零后的农村娃。我最有发言权。
六七十年代的中国农村。你想想吧。还没有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大家都是在大集体参加生产劳作。那时候还是公社制度。参加集体劳作的农民吃饭都是在生产大队的食堂。
由于那时候还是计划经济。人们的很多生活必须品还是国家计划供给。如买肉需要肉票。买粮需要粮票。甚至买盐都需要盐票。农村的生活必须品统一由公社的供销社提供、配制。
那时候农村还很穷。农村人一年能吃上一次肉都是奢望。所以那时候过年。农村家庭吃的主要还是素食。比如豆腐、千张、粉丝、萝卜、青菜等。因为这些素菜基本上农村家庭都能制作或者种植。就地取材。既省钱又实惠。
那时候。我们老家这边过年。年三十早上家家户户都会蒸馒头。除夕正餐自不必说。一般会烧个“十大碗”。无论荤素总之会配齐至少十样菜。除夕饭后大人们会包饺子。留着初二初三的早上吃。
以我们家为例。每年腊月二十几父亲就会磨豆腐。因为豆子是自家种的。所以无需花钱买。在我们这里吃豆腐意味着大家“都富”。所以。除夕夜每家餐桌上都会有豆腐这盘菜。
还有就是吃鱼。那时候在农村虽然吃肉很不容易。但吃鱼还不是太难的。因为农村水塘河流多。冬天人们没事可以去河里抓鱼。抓的多了可以晾晒起来备着以后慢慢吃。除夕吃鱼意味着“年年有余”。所以。鱼也是过年餐桌上必不可少的。
到了七十年代末期。农村有的家庭开始杀年猪。还有的家庭几家合伙杀一只猪。猪肉分着吃。我们家也杀过年猪。也曾和大伯家叔叔家一起合杀过猪。
农村家庭在七十年代末期是可以养三两只鸡的。但是不能养多。养多了就说你搞资本主义。所以只能养两三只。有了鸡。就会有鸡蛋。过年时一般家庭舍不得杀鸡的。但鸡蛋是有的吃的。
还有。过年时农村家庭都会自制圆子。有粉丝豆腐馅的。有萝卜馅的。条件好的家庭还能放点肉做肉圆子。圆子做好了放在锅里蒸出来。味道香着呢!
小时候农村家庭过年。家家户户都会熬糖稀。就是用红薯熬制的糖稀。因为红薯家家都有。所以。孩子们的最爱就是过年吃糖稀。熬好的糖稀用筷子缠绕起来。一口咬下去拽起长长的糖丝。那感觉美极了。
所以。六七十年代的农村过年。吃的虽然不是太好。但品种还是蛮多的。因为很多食材都是农村自有的。所以像豆腐、粉丝、萝卜、青菜、圆子、鱼等等也是那时候的常见菜。
其他观点:
上个世纪六、七十年年代。一到年关是:大人愁。小人欢。大人愁的每人只分了八斤麦子。手中又没钱(我们这日值八分)。大年二十九蒸馒头还得掺三成白棒子面。三十吃顿包子。大年初一包饺子。一人一斤干面。少了不够吃。过了初二就见不到白面了。[捂脸][捂脸][捂脸]
其他观点:
六十年代没经历过。七十年代我还是个孩子。已经没有了挨饿的经历。过春节吃什么呢?主角是猪肉。
那时农村很穷。平时根本捞不着肉吃。就盼望着过春节。有人说。过春节就是大人忙活。小孩玩乐。确实。小孩盼着过春节一是玩。二是吃。年三十的前一天晚上。家家户户开始准备吃的。主要有两项内容。一是煮肉。二是团肉丸子。煮肉的时候。将肉切成大块。放在大锅里用清水煮。煮熟拆骨。小孩啃骨头。这是挺好的享受。团肉丸子是将水萝卜擦成条。煮烂。掺上肉糜剁匀。用手团成球形。年三十吃。叫丸子。寓意是过去的一年圆圆满满地过完了。从大年初一开始。不能叫丸子。要叫肉蛋。
年三十的团圆饭最丰盛。不过一般人家吃不起鸡。那时候鸡都是散养的。很贵。鲜鱼也很少吃。但必须有炸咸鱼。寓意年年有余。除了丸子、炸鱼。其余的饭菜。猪肉是主角。除夕吃素馅饺子。不能吃荤菜。年初一拜家堂。一般不再忙饭菜。吃年三十的剩菜就行了。到了大年初二。又和年三十有同样的吃法。
我说的春节吃法是家庭经济条件还可以的情况下的吃法。那时困难的人家很多。曾有一位小姐姐说起她家的情况就很可怜。她说过春节她家就是切上几片肥肉熬白菜。一人两块肥肉片。生产队分的那点肉留着年后她哥和她爹走亲戚。
以上就是由优质生活领域创作者 生活常识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本文地址:http://www.shenzhoubaby.com/192706.html,转载请说明来源于:生活常识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qq.com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论(2)
农村,那时候,圆子,家庭,糖稀,都是,都会,除夕,过春节,家家户户
没想到大家都对说说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农村过春节,你那里都吃些什么?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我就是七零后的农村娃。我最有发言权。六七十年代的中国农村。你想想吧。还没有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大家都是在大集体参加生产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