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回答:
一九七三年五月。我出徒成了一级工。工资由23元。长到了36.7元。
为了庆祝。八个师兄弟。一人拿了二块钱。第一次正式下饭馆。每人点了一个过油肉。一个苜蓿肉。共十六个。因为原先未去饭店吃过。所以才像在职工食堂买饭那样。说这两个菜好吃。就一人来了一盘。
饭店的人都吃惊的看着我们。现在想起来。应是开了分餐制的先河。
有人说。咱们还应喝点酒。又点了四五个凉菜。好像有牛肉。鸡。香肠等。又点了西红柿炒鸡蛋。炖羊肉.等四五个热菜。还买了两瓶酒。记得当时过油肉0.41元。牛肉五角左右。没有超过八角钱的。
白酒一点五元左右。
点了那么多。吃完饭后。还剩了二块多钱。几个人又去照了个合影像。还剩了几角。又买了些水果。这才把一人二块钱花完。
其他观点:
在上世纪70年代。十块钱人民币放饭店里。究竟是什么分量?得先看看十块钱在当时。到底有多值钱。
在改革开放以前。中国的城乡工资。涨幅一直都很慢。哪怕到了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工作二三十年的职工。工资水平通常在四五十元左右。也只有在经济比较发达的广东等省。城镇居民平均月工资能达到五十元。
当时还在煤矿工作的作家周梅森回忆说。青年工人月工资也就二十多元。1977年演员张铁林在西安做装卸工时。一个月工资18块钱。同时期的作家阿来在工程队开拖拉机。工资比张铁林要高些。以他自己话说“我当工人的时候拿五十来块钱”。几年后他考取大学。毕业后做了老师。月工资却只有三十多块。
而放在农村。十块钱的分量更是不得了。到1978年时。中国农村人均年收入也只有133元。每月也就刚到十块钱多一点。很多农村地区甚至根本达不到这标准。1977年。安徽省一位领导对农民收入进行调研。得出了触目惊心的结论:安徽全省28万个生产队。近百分之七十的生产队人均年收入不到六十元。更有四分之一的生产队。年收入在四十元以下。这位领导不禁痛苦自责说:“原来农民的生活水平这么低啊。”
对比下来。对于当时的城乡群众来说。别说十块钱。一块钱的分量都是极重。1977年恢复高考时。考生报名费本想定在一元钱。结果引起了各方反对。认为定得太高。最后降到了五毛钱。就这今天看上去没啥的几毛钱。却足以让当时多少考生做出抉择。改变命运。
甚至当时城里人结婚。男方的聘礼通常是100元现金。来宾送的红包。极少有10元钱。以学者陈煜的话说:“在当时。上了10元可都是重礼。是自家至亲好友才舍得送的。”
在那个时代里。“去饭店吃饭”也被称为“下馆子”。属于中国家庭难得有一次的奢侈事。那如果拿10元钱去“下馆子”。又能吃到啥呢?如果参考《天津物价志》的话。天津特产的狗不理包子。1970年的价格是每斤一块一。1976年的价格升到了每斤一块七。单是买包子。就能买不少。
而以《郑州物价志》做参考的话。上世纪70年代。在郑州饭馆里吃一盘大碗合记烩面。要花六毛钱。一碗鸡丝浑沌两毛五。七寸盘的炒肉丝和炒肉片都是六毛五。最贵的烧海参是三块二。拿十块钱下个馆子。真能吃得很丰盛。
如果照这么看。揣着十块钱在上世纪70年代下馆子。确实是件很让人向往的事。但实事求是说。如果只拿着十块钱下馆子。那也很可能啥都吃不着——因为在那时代。吃饭也好采购也罢。不止要有钱。更要有粮票。
就以买早点来说。如果在当时的天津买早点。一个五分钱的馒头要收2两粮票。三分钱的花卷收一两粮票。去饭店吃饭。没粮票大多数情况是寸步难行。
当然也有“小部分情况”:六七十年代的北京。只有少数高档饭店不收粮票。比如大同酒家、东来顺、萃华楼饭庄、曲园酒楼等十八家饭店。都可以不用粮票。但如果想去这里用餐。就得提前一天预约。领取号牌后第二天光顾。每天号牌数量都是有限的。虽说不用粮票。但这里实行的是“高价销售”制度。如果只揣着10元钱来光顾?那真可能吃不到啥。
在那时。每家每户的粮票、肉票、油票等票据。都是定量供应。每月买粮买菜。除了钱还要票。在很多时候。粮票比钱更金贵。如果我们拿着10元钱“穿越”到那个年代。就算找个饭店吃十个包子。也得交一斤粮票。买一斤红薯需要二两粮票。不开玩笑说。身上没有粮票。大多数情况下身上再有钱。最多也只能在饭店里喝几碗汤。
也同样是“下馆子能不能只用钱”这事儿。最终推动了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我国粮票制度的变革:1982年4月。深圳的一些饭店就遇到了粮票难题。作为特区的深圳。经济发展迅速增长快。饭店客流量增大。但“没粮票的客人来了点不了饭”成了常态。于是一边是饭店挣不到钱。一边是大批“闯特区”的弄潮儿有钱吃不上饭。当时的深圳市政府。就先在一些国营饭店试点“取消粮票”。结果“没粮票能吃饭。大家都说好。”
这个政策推广后。很快产生了各种连锁反应:市场经济更活跃。人口也更多。两年以后。深圳市政府决定彻底取消粮票。这个改革。也成了改革开放历史上的一件大事。1992年起。以粮票为代表的“凭票供应”制度。也陆续在全国各地取消。拿钱下馆子。也终于可以敞开吃了。
10块钱能吃到啥的话题。见证的。就是这其实并不遥远。却已让现代年轻人有些陌生的变革。
参考资料:陈煜《中国生活记忆》、徐德霞《儿童文学 五十年最精粹》、王拥军《路遥新传》、《少年优秀作文选:第十届“小红花”获奖征文选评》、董卿《朗读者》、《围观名人故事:鲁豫有约》、项飚《跨越边界的社区:北京“浙江村”的生活史》、武爱民《当前城乡居 民收入和消费的形势分析 及对策研究》、黄宁斌《十元钱改变了我的命运》
作者:我方团队张嵚
其他观点:
谢谢。很高兴能回答您的问题!
70年代。是我们父辈那一代的回忆。他们经历中国的历史巨变。转入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而放眼70年代的世界。已经形成了美日欧三足鼎立的格局。此时的中国正在如火如荼的开展国家的现代化建设。造就了很多人进入了工厂。开启了工人时代。而此时的人们基本都靠着工资生活。
记得我爸当时说他们那个时候的工资有着明确的划分。有什么一级工、二级工等等。但是工资大概范围在24元-36元之间。到70年代的中后期工资每月可以拿到37元到55元之间。看着不多吧。但是在当年你如果了解完当年的物价。你就知道是什么水平了。根据从我父辈哪里了解。以及查阅资料。我列举了当时的一些物价:
火柴:0.02元一盒。
食盐:0.13元一市斤。
酱油:0.20元一市斤。
食醋:0.08元一市斤。
白酒:一般为散装的瓜干酒。0.60元一市斤。1.10元的瓶装”景芝白干。
茅台酒。8.00一瓶。
汾酒和竹叶青各为3.00元一瓶。
猪肉:一律0.72元一市斤。
面粉:0.18元一市斤。
根据上述的物价。我们不难得出70年代在饭店10元绝对让你吃的满意。吃的饱。10元绝对是有酒喝。有肉吃。还让你有剩余。
在当时中国一些饭店基本上都是公有制或者是国有制的。不是以赚钱为目的。只是给一些人提供一些方便而已。这样才陆续的开了一些饭店。为了让你了解70年代饭店的每样菜的价格我特地找了74年写在黑板上的饭菜目录和价格。你看了后就知道。我说得是不不是真实的了。
在当时如果你拿个10元的大团结。人家绝对把你看成超级大款或者是华侨。因为当地人都知道10元钱。相当于家里一个月的生活费。也不会一次那这多钱去饭店吃饭。如果那这多钱去饭店吃饭。那人家肯定来一句话“你家的日子还过不过了”所以说当时在70年代10元钱的含金量有多大了。
(文中图片来自网络。如有违规联系速度删除)
以上就是由优质生活领域创作者 生活常识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本文地址:http://www.shenzhoubaby.com/192700.html,转载请说明来源于:生活常识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qq.com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论(2)
粮票,饭店,块钱,都是,馆子,年代,中国,工资,点了,物价
没想到大家都对70年代的十块钱在饭店能吃些什么?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一九七三年五月。我出徒成了一级工。工资由23元。长到了36.7元。为了庆祝。八个师兄弟。一人拿了二块钱。第一次正式下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