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回答:
在名将辈出的三国时期。夏侯惇确实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战绩。仅在《三国志》中。他就有五次大败仗的记载。而且还都是实实在在的败仗:
败仗一:当年讨伐董卓时。夏侯惇自告奋勇打先锋。结果大败而归。不过当时的西凉军骁勇善战。打不赢也很正常;
败仗二:曹操征徐州。夏侯惇留守老家。结果吕布偷袭。老家被端了。他引兵去救。居然被杂兵俘虏了。丢了大脸;
布退还。遂入濮阳。袭得惇军辎重。遣将伪降。共执持惇。责以宝货。惇军中震恐。——《三国志·夏侯惇传》
值得一提的是。夏侯惇中计并被伪降的吕军劫持后。军中震恐。他的部将韩浩声称:按照国法。曹军将不考虑人质(夏侯惇)的安全。并做出要强攻的姿态。拿现在的话说就是警察不接受任何的谈判。人质和绑匪都会被消灭!此举将劫持者吓尿了。便赶紧放了夏侯惇。韩浩顺势把劫持者全杀光。以振军威。曹操听说这件事后。点了个赞。并将攻击劫质者不用顾忌人质定为法令。于是以后就没再发生劫持人质事件。
且吾受命讨贼。宁能以一将军之故。而纵汝乎?因涕泣谓惇曰:\”当奈国法何!\”促召兵击持质者。……太祖闻之。谓浩曰:\”卿此可为万世法。\”乃著令。自今已后有持质者。皆当并击。勿顾质。——《三国志·夏侯惇传》
败仗三:曹操从徐州撤回。搞定吕布后。夏侯惇率军尾随追击吕布。然后中了埋伏。一只眼睛被射瞎了;
败仗四:吕布与刘备翻脸。夏侯惇奉命去救刘备。然后被高顺击败。没能增援成功。导致刘备被吕布暴揍。妻子被吕布俘虏。而刘备本人则单身逃走;
败仗五:刘备投奔荆州刘表。夏侯惇奉命去攻打。结果博望坡一战。夏侯惇被刘备狠狠的给教训了一顿;
并且。这也是刘备为数不多的完胜战例!
如果再加上曹操征张绣。自傲兵败。由夏侯惇统领的青州军乘机烧杀劫掠的话(最后是于禁替他擦了屁股)。夏侯惇的领兵失败案例。就是六次了。
由以上叙述来看。夏侯惇领兵能力差。当主将每战必败。这是洗不白的。输给西凉军可以理解。输给吕布、张辽、刘备这种老兵油子也可以理解。但是他连自己的兵卒都管不住。这就不能理解了。所以后来曹操将他调离前线。成为曹操后期唯一不被派往前线作战的亲信。只担任中央派到到前线督战的角色。也是情理之中的。
不过单独领兵打仗不行。不代表夏侯惇百无一用。他也有强项。他在内政与后勤方面的能力还是很出色。并且夏侯惇生性俭朴。有多余家财便会分送下属。是当时终身皆未贪污的清廉之士。很受曹操的重用。
当然了。能搞内政。能负责后勤。生性简朴的人——多的是!也不止夏侯惇一个人。这些并不是曹操重用他的关键原因。
他受曹操重用的关键原因。还在于他的资历和他与曹操的关系。当资历+关系产生了化学反应后。其结果就是专制社会。君主对臣子最大的肯定——无比的信任!
先说说夏侯惇的资历。
夏侯惇跟随曹操的起步就很高。曹操当年逃出洛阳后。在老家招兵讨伐董卓。夏侯惇就是当时跟着曹操创业的核心领导班子。
太祖行奋武将军。以惇为司马。——《三国志·夏侯惇传》
当时的曹操没有正式官职。估计也应该是没有长史的。所以夏侯惇的司马身份无疑就是曹操的副手。是曹操之下的第二人。高于曹仁和夏侯渊的别部司马。
初平二年以后。曹操有了自己的地盘。夏侯惇担任折冲校尉。荀彧担任曹操的司马。从这个时候开始。夏侯惇和荀彧就确立了他们在曹操团队中的地位高于众人的存在。
后来天下三分的态势趋于稳定。曹操分别在汉中、襄阳、淮南设立三个前沿基地。交由自己最信赖的三个人统领。这三个人分别是负责汉中的夏侯渊、负责襄阳的曹仁、负责淮南的夏侯惇。并且夏侯惇还是唯一不需要自己亲自领兵的人。他只需要督军。指挥张辽、乐进在前线卖命即可。
再说夏侯惇与曹操的关系。具体的关系不用细说了。普遍都认为曹操和夏侯惇是堂兄弟的关系。这里只说一点。就是夏侯惇对曹操的忠诚度。和曹操对夏侯惇的信任度。
曹操当汉朝丞相时。他旗下文武百官都授领魏国的官号。只有夏侯惇不一样。他也领汉朝的官职(前将军)。于是夏侯惇便上书曹操。希望也给他改封魏官。表明他是忠于魏国的。但曹操却认为。夏侯惇与他同为汉官。大家是友臣。夏侯惇怎能屈就魏国的官号呢?夏侯惇因此便不再继续上书。仍然以汉官的身份在朝中工作。
从这一点来看。曹操对夏侯惇是非常非常信任的。几乎是无人能及。估计连曹丕、曹植这些曹操的儿子。老曹对他们的信任度。都未必有夏侯惇那么深厚。曹操称王后。夏侯惇也成为唯一可以不经通报自由进出曹操房间的人。在世时是真正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重臣。
另外。在《曹瞒传》和《世语》中。还记载了一个夏侯惇与曹操关系亲密的事件。
当时有个叫桓阶的人劝曹操称帝。夏侯惇则认为不应称帝。而是先定蜀、吴。然后再学上古禅让之举改朝换代的建议。曹操听从了夏侯惇的意见。把称帝的机会留给了儿子曹丕。后来曹操病死。没能活到一统天下的那天。夏侯惇为此追悔莫及。最后也在曹操去世后半年。也跟着一起去了。
“曹瞒传及世语并云桓阶劝王正位。夏侯惇以为宜先灭蜀。蜀亡则吴服。二方既定。然后遵舜、禹之轨。王从之。及至王薨。惇追悔前言。发病卒。——《三国志》
据记载。夏侯惇死后。曹丕为之哭的稀里哗啦的:
“……庚午。大将军夏侯惇薨。……王素服幸邺东城门发哀。——《三国志》
后来东晋的孙盛评价:对于同族。天子在宗庙门外哭祭即可。曹丕跑到城门去。是失掉天子礼仪的事情。
孙盛曰:在礼。天子哭同姓于宗庙门之外。哭于城门。失其所也。
曹丕是个多么渣的人。在这就不细说了。连他都为夏侯惇哭的稀里哗啦。只能解释为曹丕是真的十分敬爱这位为他父亲征战一生的叔父。
总的来说。夏侯惇不适合为将。尤其是不适合单独领兵。他的战功战绩确实不行。但是他的资历。他与曹操的相互信任关系。是任何人都比不了的。在专制社会。作为一国之君:一个可以无比信赖的人。远比能力超凡绝伦的人要珍贵。
这就好比。某个人当年陪老板在凌晨三点半一起抗过包。在关键时刻替老大挡过刀。他在老板、老大心里的地位。远比那些后加入的人。要高的多得多。至于他的业务水平不行。那有什么关系呢?老板自身的业务水平高就行了。而最信赖的人。只需要对老板忠诚就可以了。
其他观点:
夏侯惇是名将夏侯婴之后。且又是曹操本家人。同族。曹操自然高看其一眼;第二。夏侯惇是跟随曹操最先起兵的人。曹操刚刚举兵讨伐黄巾军时。夏侯惇便是曹操的裨将。属于开国元勋型的;第三。曹操刚起兵时。兵少将寡。是夏侯惇首先替他募兵。其地位相当于南昌起义或秋收起义。帮曹操拉起了第一支人马。在曹操眼里。曹氏宗族有两个人才是最信任的。一是夏侯惇。一是曹仁。“夏侯惇天下之奇才。曹子孝世间之福将”。
夏侯惇因为在战斗中伤了一只眼睛。所以后来很少上前线直接作战。有那么多晚生后辈。老一辈革命家就不用直接上前线玩命去了。何况还是个残疾人。夏侯惇的主要任务是在大后方。但后方并不是不重要。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没有后勤司令。前方仗无法打好。史载“太祖平河北。为大将军后拒”。曹操在前方打仗。因为有夏侯惇在。就有了稳固的大后方。
而且。夏侯惇发展经济有两把刷子。“时大旱。蝗虫起。惇乃断太寿水作陂。身自负土。率将士劝种稻。民赖其利。”。直接上地里干活的将军。故事相当于朱德的扁担。夏侯惇自己不上第一线了。但给曹操推荐了许多人才。出了不少主意。比如典韦就是他发现的人才并推荐给曹操的。
夏侯惇也并不是不出战。在典韦、许禇未出世时。夏侯惇是前锋陷阵的第一猛将。虽有胜有败。但其战功还是赫赫的。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这样描写夏侯惇:开疆展土夏侯惇。枪戟丛中敌万军。 拔矢去眸枯一目。啖睛忿气唤双亲。忠心力把黎民救。雪恨平将逆贼吞。孤月独明勘比伦。至今功迹照乾坤。此诗明白回答了夏侯惇为什么在魏国地位这么高。
其他观点:
三国名将中。夏侯惇是最为特殊的一个。
长期以来。他都是曹营首将。在曹军中的地位仅次于曹操本人。
而且。魏晋历代统治者。都说他是“元功之臣”。甚至有大臣评价曹魏的天下就是他与曹操一起打下来的。
然而。搜遍史书。这位听起来功劳大得不得了的“元功之臣”。又实在搜不到什么拿得出手的战功来。几次征战。也都是败多胜少。
这是怎么回事呢?
特殊的将领
在人心叵测的乱世。忠诚比能力更为重要。
三国的“首将”。莫不与主公有着非比寻常的私人关系。
关羽、张飞。与刘备“恩若兄弟”。周瑜与孙策、孙权。“外托君臣之义。内结骨肉之亲”。彼此之间的关系已经超出了一般的上下级关系。
早年。还不太成熟的张飞丢了徐州。把刘备的妻子也丢失了。刘备却并不怪罪。照样重用。
因为。如果说“千军易得。一将难求”的话。那么。这样的“兄弟”就是丢一个少一个。求也求不来的。这样的“兄弟”。其地位天然高于一般将领。
相比于“情同兄弟”的刘备、孙权集团。曹操最信任的是有着真正兄弟关系的诸夏侯曹。
自曹操起兵开始。诸夏侯曹就参与募兵。生死相随。算是曹操集团的合伙人。而后来加入的乐进、于进、徐晃等人。则是真正的“员工”。
所以。功劳如何姑且不论。诸夏侯曹的地位。天然就要高于异姓将领。
而在诸夏侯曹中。夏侯惇的地位又是最特殊的。
诸夏侯曹。是以宗族关系为纽带的。夏侯惇在诸夏侯曹中的宗族地位。一定程度上决定他在宗族将领中的地位。
因此。尽管曹仁功勋卓著、战功赫赫。但是。当二十六军驻居巢时。曹仁还是要归夏侯惇“督之”。位在夏侯惇之下。而且···看起来永远也不可能超过夏侯惇。
作为合伙人。夏侯惇的功劳。不应以单纯的战功来统计。
战场上冲锋陷阵、建功立业。有曹仁、夏侯渊、张辽、于禁。不够的话还可以再找人。
而夏侯惇干的事情。是别人替代不了的。
定海神针
曹操起于兖州。处四战之地。
因此。曹操在对外发展时。后方的形势是很危险的。如果没有忠诚度、能力都不错的将领坐镇后方。曹公是不可能攻出去的。
夏侯惇。就是曹操在后方的定海神针。
曹操攻徐州时。战官渡时。征河北时。夏侯惇都坐镇后方。防备其他方向的威胁。
虽然在早期时。夏侯惇的任务完成得磕磕绊绊。还一度成了人质。但总体上他都能不辱使命。给曹操一个安定的后方。
而要建立稳固的后方。夏侯惇的工作已经远远超出了一个将军的工作范畴。
夏侯惇不但一直拥有某某将军的名号。还同时担任着各类地方官的职务。
曹操入主兖州。夏侯惇为东郡太守。此后。夏侯惇又作了陈留、济阴太守。随着曹操地盘的扩大。夏侯惇又作了河南尹。
所以。夏侯惇的功劳。已经不只是以将军之职来评价了。
而这些工作。对曹操集团的发展壮大起着关键作用。
汉末时。困扰曹操发展最大的问题是粮食。
因为缺乏粮食。曹军粮食参杂人肉。曹操不得不忍痛解散新招募的士兵和力役。甚至一度打算投靠袁绍。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曹操一则依靠在许都一带的公田屯田。二则依靠陈留等地的就地建设。
屯田。主要解决的是军粮问题。而地方建设。才可能解决民众粮食问题。使曹占区富庶、安定。
夏侯惇断太寿水作陂。亲自负土。率将士们劝种稻田。帮助曹操渡过了粮食危机。
这些功劳。虽不如斩将夺旗一般“拉风”。但“足兵足食”却是曹操争雄天下的经济基础。
团结后方
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之后。后方的情况变得更为复杂了。
后方。不仅有拥护曹操者。也有拥护献帝者。更有摇摆不定者。
坐镇后方的夏侯惇。不但要防止其他各路军阀。也要处理好后方各类矛盾。
夏侯惇虽出身军旅。但好治学。常常亲自问师。与士人搞好关系。如此。自然可以安士人之心;夏侯惇又俭朴。以自己得到的赏赐分给将士。以安将士之心。
因此。曹操亲在许都、曹丕在邺城时。都发生过针对曹家的阴谋行动。但夏侯惇坐镇后方期间。反而没有发生什么大的动乱。
这与夏侯惇的表现自然是分不开的。
举贤之功
夏侯惇在曹军军队建设中的功绩也是不可替代的。
当年。曹操被徐荣大败。遂与夏侯惇一起到扬州募兵。重新建立武装力量。
此后。夏侯惇又以其眼光、个人魅力。发掘了许多人才。
典韦。就本属夏侯惇帐下。因其数斩首有功。被夏侯惇推荐给了曹操。后来成了顶级猛将。
韩浩。本在袁术手下为骑都尉。夏侯惇亲自登门。挖了过来。后来成了中护军。曹军重要将领。
此外。夏侯惇与隐士田畴保持着紧密的私人关系。曾尝试请其出山。只是未能成功。
仅从《三国志》中记载的情况看。在曹操阵营中。夏侯惇发掘、推荐的人才。仅次于荀彧及曹操本人。
以战功论。夏侯惇没有拿得出手的战功。
然而。以对曹操集团的重要性而论。除了曹操本人。没有人比得过夏侯惇。
曹魏政权最后为什么灭亡了?
不是邓艾、郭淮、毋丘俭的战功比不过张辽徐晃。而是后方没有一个夏侯惇这样的人。
所以···夏侯惇难道不该拥有特殊的优待和地位吗?
以上就是由优质生活领域创作者 生活常识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本文地址:http://www.shenzhoubaby.com/186840.html,转载请说明来源于:生活常识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qq.com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论(2)
夏侯,的人,刘备,关系,战功,败仗,魏国,地位,的是,吕布
没想到大家都对三国时期,夏侯惇没什么战功为什么在曹魏这边地位非常高呢?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在名将辈出的三国时期。夏侯惇确实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战绩。仅在《三国志》中。他就有五次大败仗的记载。而且还都是实实在在的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