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回答:
烟酒阁大学士文章:没落的通讯方式之电报业务。
无线电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发明之一:19世纪末。众多科学家分别研发了无线电报。利用摩尔斯电码收发报文。但只有英国人对电报技术产生了兴趣。进行了投资和商用。
无线电台技术迅速被运用到军事中。使得统帅部能对千里之外的军队进行指挥。近现代战争雏形出现:电台可以使得指挥官指挥更多的部队以及多兵种协同。
1905年北洋新军装备无线电台。供海军舰队使用;1927年北伐军开始使用电子管短波电台。戴笠成立的军统投入重金建设无线电台和训练技术人员。
抗战开始后。军统将大量设备和技术人员转交给国军。迅速提高了通信水平。后来军统与美国合作成立中美情报合作所。破译了大量日军电报。为抗日作出杰出贡献。
军统在抗战期间总人数达到近20万人。遍布大陆及东南亚。这期间特工利用无线电台收发情报。对轰炸预警;日军部署、动向;暗杀汉奸、日酋起到了关键作用。
无线电台工作原理和军用电台内部职能分工。
早期无线电台统一使用摩尔斯码。即通过点、划两种键法加上不同位置的停顿来代表不同的数字和字母。四个数字和字母表示一个汉字或英文词。
因此侦听人员根据听到电台发出的滴哒声。就能读出电台发出的数字和字母。民用电台有标准的翻译手册;军用电文需要密码本进行翻译。截取的敌方电文。则需要大量数学家对其逻辑和规律进行破译。
在民用电报业务中。发送电报的人员全称是无线电报务员。无线译电员负责电文翻译;无线机务员负责设备维护、修理;送报员负责将电报送到指定人员手中。机要员负责送机密、绝密电文。
在军用、情报系统中。无线电台流程和分工大致与民用系统相同。但多了电报加密解密流程。对电报内容管理更为严格。
在互联网兴起之前。民用电报也是国家政治、军事、民生重要部门和通讯手段。实行半军事化管理;电报人员节假日值班。称作战备值班。需要24小时待命。
军用电文需要加密、解密。密码本是最有价值的军事情报。一旦泄露后果不堪设想。
军用电文的发送流程比民用电文发送复杂的多。影视剧中对场景处理的很简单。甚至有司令官直接下令给报务员发报的。可笑至极。
影片《大决战之辽沈战役》中。林彪给参谋长下令最终攻打锦州。并给各纵队作了作战部署:.....一纵作总预报队。放在塔山防线之后等等。这个命令是下给参谋长的。不是给各部队的。绝对不能发出。
参谋长才是部队军令实际指挥者。收到司令官作战指令后。通过参谋作战部按照各部队位置、补给、状态、气候等情况。形成作战命令。如一纵作为总预备队。几日几点于出发阵地出发。行军路线是哪条。沿途如何获得补给。哪支部队保障其侧翼。最晚几日几点到达目的地。作战任务是什么等等。这才是发给部队的作战指令。由参谋长确认后交给机要秘书。送往电讯室主任签收。
接到发报任务后。电讯室主任将电文交给多名译电员。按照密码本将命令翻译成电文。一串串莫名其妙的数字由此产生。接着由校对员对电文进行校对。战场上一字之差。繆以千里。所以要确定电文百分之百正确。
最后报务员拿着电文进行快速发报。他们看不到任何作战命令的内容。参谋部送来的命令。已经交给档案员封存、保管。以备查询。这样一套完整的作战命令才发布完成。
这里有个很多人不知道的重点:电文需要重复发一份!前后对照。如前后报文有误。一定是报务员发错了指令!!
二战德国、日本都被盟军破译了军用密码。造成了中途岛战役、诺曼底战役的失败。内战中国军密码早被破译。失败的稀里糊涂。
军用电台是军队的通讯中枢。有着极其严格的保密和隔离制度。想直接从电报组套取情报。几乎是不可能的。
军队通信部门包含无线电通信、无线侦听、有线通信、通信工程、空地协同等部门组成。是司令部的指挥中枢。跟随最高指挥官转进。
虽然军用、间谍电台无线频段是无限的。非常灵活。但是逃不掉监听部门的截取。早期截取的电文被送往破译中心。由大量的数学家进行手工破译。
由于军队之间要保持联络。密码本是统一的。不能单独更换。只要有一本密码本泄露。则会造成整个国家和军队的灭顶之灾。所以能接触密码本的人员。受到严密监控。
间谍部门的密码自成体系。为避免一个间谍组落网泄密而造成整个间谍网损失殆尽。不同的间谍组采用不同的密码本。由总部掌管所有密码。
在二战、冷战时期。能够使用电台的间谍组是极其重要的角色。
能够打入敌方高层。获取高级军事情报的间谍组是非常重要的角色。需要安排电台组、行动组配合。
间谍组越庞大。暴露的风险越高。因此间谍需要严格的训练。从武器使用、电台收发、格斗暗杀等技能都要掌握。最理想的情况是一个间谍就能胜任整个间谍组工作。
但是高级间谍携带电台工作。是非常不合算的行为。因为侦听技术也是同步发展。不但能定位发报位置。反间谍人员甚至可以根据发报手法鉴别哪路神仙。
对于高级间谍来说。收发无线电报并亲自译电易如反掌。但机构不会让他冒这个分险。随着科技进步。间谍需要的情报数据越来越庞大。需要拍照、摄影来完成情报收集。不是简单使用电台发报能完成的。所以高级间谍会配属一个严密的情报输送网。
烟酒阁大学士文章。感谢点赞和关注。
其他观点:
绝对不可能知道!
传出电讯的正常程序应该是:决策者拟出电文。然后由译电员对照密码。将电文变成数字。然后交由收发报人员发出。
传出信息的过程就是:
电文→译码→发送
反之。接收信息过程就是:
收报→译码→电文→决策者
其关键就是译电员。一般译电员都掌握着几套密码。
当然。还需要呼号。频率。
电台工作人员只负责抄报和发报。
发报抄报人员是无法知道其内容的。
而电影电视上的电台工作人员往往刚抄报抄完。摘下耳机就将抄报直奔领导去了。而领导或决策者也偏偏能够看得懂抄报纸上的数字。这根本不可能的!
还有。电影电视上的那些美女帅哥收发报人员。拍个电报按电键时统统是手臂连着肩膀一起动。这也是不可能的。发报按电键完全是手腕上下运动。
就跟我们现在电脑打字一样。都是靠手腕运动。谁坐在电脑前用手臂打字打半天试试看。
在敌后都是某一地区的地工领导一人掌握着密码和电台。他会将收集到的有价值的情报。编成密码。由专职交通员送到发报人员处。而收到的电码也是有交通员送到该领导处。
一般情况下。较长的电文发完后发报人员是不能将电文立即销毁的。因为收报方由于受环境。地理或时间等等影响。如果某一段不清楚。收报台与潜伏台会有一种特定的暗号。那么潜伏台会跟据收报台的要求将某一段重新发送。
交通员只专责地工领导与潜伏台之间的联系。一般情况下地工领导是知道潜伏台是何人在何处的。但潜伏台只晓得交通员。
所以千万别以为交通员这个称号只是地工与区小队县大队之间联系的纽带。
不说谍战剧了。说说现在有的战争电视剧。往往是指挥员站在地图沙盘前。(现在的电视导演。无论是哪一级规模的战斗。给国军起码要弄个立体沙盘。给共军也起码弄个挂墙上的军用大地图。而且还有帘布时刻可以遮挡的那种。真不知道国共在那个时候怎么有那样奢侈!)然后左边一堆收发报机嘀嘀嗒嗒。右边一推参谋拿着电话大呼小叫。乱哄哄的显示规模的宏大。
我们都看过陈佩斯和朱时茂《主角和配角》的小品。里面有一个场景。就是主角手枪一挥。配角就倒地而亡了。是小品。滑稽而可笑!
中国有的电影电视剧导演拍摄有的场景时。也就象拍小品一样。将观众当弱智一样哄哄。而我们观众看到某些个场景也立刻明白了。真不知道是导演哄观众还是观众哄导演。
其他观点:
随着电影、电视剧中:嘀嗒。嘀嘀嗒那抑扬顿挫、流水般的声音。仿佛也把我们带入了那个特殊的年代。
因为还有一个与之相关不能相通的职业一一译电员。依据密码本才能译岀电文的内容。发出电报的程序与之相反。
当然有矛就有盾。为防密码破译。交战的双方都在不停地更换新的密码。
以上就是由优质生活领域创作者 生活常识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本文地址:http://www.shenzhoubaby.com/184688.html,转载请说明来源于:生活常识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qq.com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论(2)
电文,电报,间谍,密码,电台,译电员,无线电台,作战,交通员,人员
没想到大家都对谍战片里绝密情报都是电报员收发的,那现实里不就是电报员什么都知道吗?是这样吗?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烟酒阁大学士文章:没落的通讯方式之电报业务。无线电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发明之一:19世纪末。众多科学家分别研发了无线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