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回答:
上影节片单中的这部《最终判决》。被认为音乐品味上佳、但内容品相中规中矩。豆瓣7.2的成绩并不意外。
以死亡议题为契机开启公路片模式。在妻子、女骗子的情感疑云里。聚焦一对父子的矛盾冲突。
开篇的叙述方式颇为吸引人。但结局处的留白则略有流于俗套、寡淡之嫌。
近期“至亲至疏夫妻”频频被提起。影片《最终判决》中虽然没有杀妻案件(妻子死于癌症)。但同样从某种程度上切入了至亲至疏的两极唏嘘境地。
丈夫带着亡人的骨灰返回她的故乡。见到她的亲朋故旧、听她们回忆昔日私奔往事。才发现自己或许并不了解她。
不知晓她少女时期张扬的爱恋。不知晓她已婚之后返乡参加的灵修活动。不知晓她希望将骨灰撒入湖泊的遗愿、是否因为昔日爱人也长眠于此。
丈夫Frank(约翰·浩克斯饰)像是一个无趣、卑微又可怜的人。误入过于绚烂的秘密花园。怀疑自己半生都被隔离在假象中;又像是一个规规矩矩小心翼翼的套中人。谨慎维持着所谓体面的人生。
《最终判决》的故事主轴。是父子的冲突与和解。
儿子生猛、直接、浪荡。而父亲压抑、隐晦、克制。前者并不在意面子上是否周全体面、不惜直接以暴力或者不被法律许可的方式达成诉求。或者注重规则和他人视野、小心翼翼活得克制到近乎虚伪。
这一次抛洒骨灰的公路之旅。也是父子价值观的激烈碰撞。
父亲的克制背后藏着胆怯的伤疤、可怜的懦弱。而儿子浪子般的出格态度里。大多是不被爱的迷途的愤怒和叛逆。
大大小小冲突无数。汇聚成三大焦点。
一是退缩保守和莫名激进的生活方式之间的区别。一个龟缩在规则的安全角落里。一个试图通过破坏规则建立自我。
二是爱和怨的共生关系。对于儿子而言。比父亲举报他偷车更难以容忍、更有创伤性的事。是酒鬼爷爷拿烟头烫他而父亲对此无动于衷。
孩子认为父亲应该保护他、庇佑他。和爷爷据理力争。但父亲假装没看见。
这就涉及电影中父子二人反复争吵的一个概念:尊重是“天经地义”的还是需要去挣得去“配得上”的。
父亲觉得爷爷是长辈、天经地义就应该被尊重;儿子觉得老酒鬼很混蛋、不配被尊重。
礼法血统规则和对具体事件的裁决。两种价值体系之间的冲突。导致儿子和父亲之间长期充满怨怼。
不成熟的孩子和不够勇敢的父亲。面对人生的残酷与荒芜。虚耗许多年。隔着牢牢的监狱围墙、至亲如同仇敌。
所以。母亲人生的最后愿望是希望二人一同带着骨灰返回爱尔兰。山高水远路途迢迢。事件本身未必是重要的。重要的是。在特殊目的之下一同经历一段旅程才有可能和解。
途中父子的矛盾一再激化。最重要的引爆点是偶遇的乘车女子。
儿子在酒吧搭讪来一位姑娘。起初父亲并不同意同行、最终还是向儿子妥协。
路途中父亲发现妻子诸多往事、激起他的弱点暴露。姑娘在小酒馆中温柔治愈的歌声传来。幕天席地的瓢泼大雨中。一切情感属性都有了微妙的变化。
前一天夜里为了这姑娘父子大吵一架、新仇旧恨一次性爆发。后一天早上二人发现姑娘是个骗子、已经开着他们租来的昂贵车子不知所踪。
打斗中儿子发现永远衣冠楚楚扣子扣到最高一粒的父亲。身上密密麻麻都是和自己一样的烟头烫伤伤疤;追索女骗子途中。父子二人在异国他乡无依无靠历险。儿子那套生猛的街头哲学远远比父亲体面被动的活法更有效。
起初儿子翻墙去找车。父亲认为这是“非法闯入”。但面对着凶悍的大狗子、父亲还是一样跟着儿子在非法的墙头翻来翻去;最终父亲为了救儿子。甚至挥拳打向追来的爱尔兰执法人员。在粗粝又直接的生活模式里。他脱下自己的规则附属。理解了儿子过于直接、生猛的谋生哲学。
父子终于到了母亲指定的湖泊边。然而这个湖泊是私人财产、二人无权进入。
素来守规则的父亲毫不犹豫跟着儿子偷偷进入。薄暮之光下父子坐在湖边。终于卸下了所有防备、误会、偏见、怨恨。
新人导演的第一部片子。既无噱头又无大咖压阵。最大的大牌是《冬天的骨头》里的叔叔“水滴”。怎么吸引人看下去呢?叙事里留的小钩子很重要。
开局电影用几个看似平淡但重要的场景。留着钩子以“错位”的互补方式讲明白了父子矛盾。
第一个重要场景是Frank陪同妻子在监狱外排队。这边妻子在探监区域和孩子拥抱“我来永别”。那边Frank在外和狱警聊闲天。
看似闲扯、但既不闲也不扯。
狱警说“杀人犯最有礼貌”。这一句话效果如同平地惊雷。
杀人犯这么罪大恶极的类别。为什么是最有礼貌的?
狱警接着说他们举止表现好。
用一句和常规经验、通行价值观不同的话语。炸起了关注点。也隐隐暗合这部电影中诸多表里不一、善恶难辨的复杂角色的“道德审判”。
有意思的是Frank并未纠结杀人犯问题。反而问小偷如何。
这句台词在此处显得过于普通、很容易被忽略。但后续故事用“交叠补窟窿”的方式再度点出了问题。
儿子出狱。父亲前来接孩子。父子好比有深仇大恨。双方和路人狱警的态度都比对至亲更和谐;儿子拒绝父亲提出的母亲遗愿(父子二人一同回她家乡爱尔兰、将骨灰洒在湖中)。
这边儿子努力找工作。拿着真假难辨的推荐信艰难鬼扯。老板严肃:究竟是哪家监狱?什么罪。儿子不得已摊牌:偷车。
开局电影并没有明确交代谁快死了、彼此是什么关系、入狱的人干了什么。而是一步一步通过悬念的细小钩子。从狱警、求职老板等不同场景的不同人口中。交错勾勒出前尘往事的完整线条。
《最终判决》是(非常规意义上的)公路片。并不是一部主打悬念的刑侦片。核心因素不是悬念。但“为什么”和“接下来会怎么样”自始至终都是紧紧扣住观众注意力的有效武器。显然影片埋得不错、挖得也不错。
此外影片中的情感处理也相当细腻、有代入感。
Frank找到妻子昔日爱人的哥哥。发现他已经亡故。骨灰在北部某个湖里。发现自己挚爱的妻子有诸多刻骨铭心的往事从未告知自己。
镜头里大雨哗啦啦落下。但并没有如同劣质言情剧一般让男主冲到雨中嚎啕大哭无语问苍天。反而是克制、绵长的。Frank靠在墙边躲雨。心事重重、神情萧索。
这样的情绪营造感。比哭比咆哮更细腻、也更有余味。
电影称不上多惊艳。但叙述扎实、角色塑造立体、情感浸透到位。纵使没有跳出类型片的常规圈子、也依旧是不错的人生小品。
其他观点:
这是一部在银海影像时代被忽略了的好片——《最后的判决》。再看一遍。仍旧有复杂回味。
一个年轻的神父。遭遇到一个寂寞女人的刻意挑逗。跟这女人发生了一次肉体之欢。女人为爱欲逼神父还俗。神父不为所动。并为自己所犯戒行深深忏悔。
一个黑帮大佬。杀人不眨眼。每次行凶后便到神父处告解。让神父消化掉他的秘密。逼“主”原谅他的罪过。然后心安理得再去做恶。
女人逼婚不成。以强奸罪将神父告上法庭。黑帮大佬出巨资聘请美女大律师替神父打官司。
神父遵从的价值观是基督教会的价值观。他信奉主。他心地良善。他坚持保守告解者的告解秘密。即使被收监。他也拒绝向警方透露那个女人以及那个黑帮大佬的“告解内容”。如果他不坚持这个底线。告他的女人会很容易败诉。帮他的大佬也会很容易地被判有罪。
女人很寂寞。找不到真正爱她的人。女人以为她自己愿意。别人就会愿意。得不到就要破坏掉。她告神父强奸。撒谎时没有愧疚。
大佬杀人如麻。却认为不肯向警方透露告解内容的神父“讲义气”。把神父视为“真朋友”。
美女律师只重视打赢官司。追名逐利永远比区分正义与邪恶来得重要。为虎做伥的梦魇在神父的映衬下。愈演愈烈。
神父、女人、大佬、美女律师。每个人都有一套自己的生存哲学。自己的价值观。但是。貌似道德约束感越强的人最后吃亏越大。
神父最后在法庭上。在“主”的面前。终于破坏了他的信仰底线。他说了谎话。他替女人遮掩了口交的事实。而实际上这个事实完全可以帮他洗脱强奸罪名。
诬告神父的女人终感动于神父宁可坐牢亦要关照她的感受。在法庭上高嚷出“是我说了谎”。然而为时已晚。陪审团已宣布神父有罪。神父因此声名扫地。被赶出教会。
律师从此不再接受刑事案件。后来更染上酒瘾。足见律师对自己的价值观发生疑惑,对自己的职业产生负罪感。
只有大佬。仍继续他的罪恶人生。同时涉足政坛黑金。并为其政治利益改信佛教。实际上。大佬无论表面上信的是什么教。他最终信奉的。依旧是弱肉强食,惟我独尊。
神父的言行固然对女人对律师对大佬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这种影响并不足以彻底颠覆这三者固有的价值观。
人与人的道德约束力。区别如此之大。一旦人基本的价值取向形成。便很难改变。
在一切人类行为当中。道德约束力只可修自身。《最后判决》很明显地揭示出。法律。不能够为人类道德做出公正的判决。一人一世界。人人所执守的道德底线都不尽相同。那么。道德的底线究竟在哪里?谁能够真正为人类的道德做出“最后的判决”?
以上就是由优质生活领域创作者 生活常识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本文地址:http://www.shenzhoubaby.com/183998.html,转载请说明来源于:生活常识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qq.com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论(2)
神父,大佬,父亲,儿子,父子,判决,二人,的人,狱警,骨灰
没想到大家都对如何评价电影《最终判决》?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上影节片单中的这部《最终判决》。被认为音乐品味上佳、但内容品相中规中矩。豆瓣7.2的成绩并不意外。以死亡议题为契机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