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回答:
历史上的李金鳌。艺术作品把他洗白了而已。其实就是个稍有名气的混混。大约40几岁就死了。
李金鳌的故事。一部分是市井流传。现在的人。更多则是听郭德纲的单口相声得知的。而郭德纲的相声。也是一部分来自民间俗传。另一部分出自作家冯骥才先生的小说《俗世奇人·小杨月楼义结李金鳌》。
据说李金鳌生于清末。关于其“二次折腿”云云。多是以讹传讹。并不可信。
真实的李金鳌也曾有过“义举”。但另一关键人物并非小杨月楼。而是天津地面上另一位京剧名伶。外号“孙一啰”的孙宝臣。冯骥才先生曾说过。这是《小杨月楼义结李金鳌》的原型。
故事也很简单。孙宝臣在大户人家卖唱。台下有人起哄架秧子。言“孙菊仙半路出家”云云。意指水平不行。大户人家觉得丢了脸面。将孙宝臣赶出府院。扣了一应家伙。非要孙宝臣拿50大洋来。道歉赔脸面。然后才肯给东西。孙宝臣万般无奈。求告于李。当时李金鳌在天津卫地面小有名气。那所谓“大户人家”虽殷实却没什么后台。李金鳌派人每日向其院中扔死猫一只。其人家吃李金鳌一吓。乖乖将唱戏的家当退还孙宝臣。孙宝臣感李金鳌之情。将李金鳌“义举”串成戏文于市井唱颂。
图上是孙宝臣。
至于李金鳌之死。是因为得罪了另一位天津卫的大行家。书法家、教育家严范孙先生。
天津卫有一制作风筝的能人。名叫魏元泰。人称“风筝魏”。一次。其制作的风筝。上有严范孙亲笔题字。在试飞时掉落。不知因何落入李金鳌手中。李金鳌因其珍贵。狮子大开口。讹诈风筝魏。风筝魏无钱赎回。只得以“风筝是严屚生老爷家定做。得罪不得”为由。告知李金鳌。据传李金鳌一时狂悖。不仅损毁了风筝。还对严范孙出言不逊。
严范孙先生早年入翰林。后出任贵州学政、学部左侍郎等职。戊戌变法失败后返回天津创立南开大学。严范孙先生虽正直厚道。但其门人有不忿者。决计为天津卫除了这一害。于是密告黑白两道。对李金鳌下了格杀令。未几。李金鳌死讯传出。
图为南开校父严范孙先生。
除去那些传说。这两件事是真实历史上发生的。依此看来。李金鳌只是一个普通的稍有名气的混混。非侠义豪杰。也非大奸大恶。鲜有义举。更多是民间毒瘤。
人们总是喜欢那些浪漫英雄主义的故事。但现实就是现实。《征服》里。孙红雷把刘华强演得像个英雄。也不过只值一死的犯罪分子罢了。
其他观点:
评价李金鳌。应当先读读《津门英雄谱》这本书(也就是著名的“混会论”)。里面的开篇部分“李金鳌开逛”。其实就是理解李金鳌。进而理解天津的“混会儿”文化。很重要的一把钥匙。
独立地看。“李金鳌开逛”实际上是一部很精彩的短篇小说。有浓郁的屠格涅夫风格——讲故事。讲得干净。纯粹。不修饰。也不评论。评书的精髓就在于“评”。为什么对这么精彩的故事。艺人却不“评”了呢?
不评不是无话可评。而是有话不能说。不敢说。说不得。李金鳌开逛(实际上就是正式当“混会儿”)的起因。是愤于有人在他的“家门口”——永丰屯——调戏妇女。凭着一股“好汉护三村”的勇气。拦轿子挨打。正式“开逛”。之后才是“锦衣卫桥二次折腿”。名镇天津卫。然而。我们先看看。究竟是谁这么大胆子。敢光天化日之下调戏妇女呢?是天津卫大名鼎鼎的童府——家里抬轿子的。
评书艺人在表现“抬轿子”的段落时非常细腻、不厌其烦地的描述每个轿夫的位置。功能。以及抬轿子的技术细节:如何扶轿杆子。如果甩袖子。如何让轿杆颤起来。让轿子里面的人坐得舒服。打人时如何撤轿杆子……这种细腻的描述不是评书艺人要开抬轿子培训班。而是暗含着向听众指出了一个简单的事实:这群欺负人的家伙。不过是一群伺候人的。抬轿子的轿夫!
说起来。马路上对妇女言语调戏几句。就算在那个年月。也不能说是死罪过。人家骂一顿。低头走人。也就是了。然而不。堂堂童府抬轿子的。有人敢拦轿。他就敢大言不惭“兄弟。赶紧走。不然我打折你的腿!”
光天化日调戏妇女。人家拦轿子。就威胁要打折人家的腿。好凶。好横。好厉害!这还是抬轿子的“下人”。尚且如此。上面的“主人\"。又将如何?在这里。评书艺人故意不置一词。但所有读者和评书的听众。都不难想象。
果然。当李金鳌躺下准备“卖味”(也就是挨打)时。轿子里童府的少爷惊动了。然而。这位童家少爷的反应是什么呢——“往死里打他。打死他我盯着!”就是他一声令下。“八个轿夫撤下轿杆子就打。八个人一人一下。那腿就折了”。简短的文字甚至没有一个形容词。但这背后的黑暗和压抑却逼人而来。
打人算“捧”。这毕竟只是“混会儿”的“论”。打人。在任何时候。总是犯法的吧?打折人家的腿。总得有人管吧?然而。这位童府少爷的轿夫们。调戏妇女、打折了李金鳌的两条腿之后还不算。为了不让李金鳌闯出“人物字号”。还出钱去买通了接骨大夫。让他给李金鳌少接了一块骨头。使得他“一迈台阶就得跪下”。”这就叫栽面“。李金鳌就是为了不肯跪。不肯“栽面”。才二次砸断了自己的腿。重新接骨。就是有名的“锦衣卫桥折腿”的故事。
李金鳌二次折腿。威震天津卫。闯下了”人物字号“。从此成为著名的大混会儿——看上去很光明的happy ending。是不是?但是。童府少爷呢?没事!调戏妇女、打断李金鳌两条腿的轿夫呢?没事!买通大夫意图致人残疾的中间人呢。也没事!这些事情。统统没人管!
穷人还是不是人?老百姓还是不是人?对李金鳌一个人如此。对其他软弱的升斗小民。又当如何?
老舍说过。人肉不是为鞭子预备的。没人高兴挨打。难道天津卫的混会儿个个都是漫威里的超级英雄。天生基因变异。喜欢挨打?当然不是。道理也不难明白。是先有了童府这样横行霸道、欺压百姓的达官显贵。才有了以挨打为“人物字号”的混会儿。是官府、权贵们草菅人命。任意欺压百姓的凶暴。才逼出了李金鳌们的以挨打为模式的抗争。对于这评书最重要的背景。评书艺人却有意保持了沉默。
李金鳌开逛所反映出的童府的权势还只是冰山一角。在后文“杨翟绝交”的故事中。杨启凤仅因为穿了一件新的漂亮皮衣。就被天津县抓了起来流放新疆十年。穿皮衣犯法吗?清末的笔记记载。荣禄一个人有三百多件貂皮大衣。也没见天津知县去破门抓人。童府的轿夫可以随便打断老百姓的腿。救火的”水会“的会头杨启凤却不许穿一件漂亮的衣服。
“混会儿”不是黑社会。也不是江湖高手。武林大侠。他们要”住家有门牌。开逛有地点“。从事的是另类的合法营生。混会们面对欺压时可选择的抗争模式。也无非是挨打、领刑。时代的荒诞造就了混会们的荒诞。而混会们荒诞的背后。却是一种对压迫和不公的反抗。但是。作为评书艺人。对这种黑暗和不公是不可能真正去”评“的。在这个最重要的环节上。吃开口饭的艺人便只能选择沉默。
正因为最重要的东西说不得。评书艺人在表演中。才会反复地不吝赞美地称赞这些“混会儿”们的行为“好一个人物字号的杨大爷!”“李二爷。人物字号!”艺人当然知道这些人其实都是平头百姓——童府少爷穿皮衣肯定不会被抓。也没有哪个达官显贵的公子少爷是靠挨打闯人物字号——这种赞美。是对抗争的委婉支持。
“混会儿”们不是教徒。他们或许无法成为老百姓中的盐。却个个都是粮食中的“沙子”。他们的存在。让童府、天津知县这样的恶霸赃官。在欺负老百姓时多了一分小心:对穷人别撕咬得太狠。偶尔。也会硌了你的牙。
其他观点:
问答。有问有答。且听大狮白话几句。
“义”。仁义之义。义气之义。由此说明李金鳌是个极注重义气的人。在如今仍留存的有关李金鳌的作品中。李金鳌尽管是个混混。但却是正义的化身。侠义的楷模。是条真正意义上的男子汉大丈夫。李金鳌二次断腿的故事更是流传津门。至今听起来仍觉过瘾。
反观袁文会。尽管一生的故事远比李金鳌精彩许多。但只因是个铁杆大汉奸。做了不少坏事。因此被盯在耻辱柱上。跟李金鳌呈鲜明对比。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进我专栏。其中有个专栏名叫《津门教父袁文会》。从中可以了解一些袁文会的发迹史以及他发迹后的故事。
之所以说“碎”、“散”、“大”。是因为我听到的故事与传统评书《津门英雄谱》(又名混混论)有所不同。我得到的故事多来源于老一辈以及我的岳父。
我岳父生前曾零碎写作一些有关李金鳌的故事。这些故事又来源于他的岳父。他在八十年代做过一些整理。但因为几次搬家的缘故遗失一些章节。因此导致故事不连贯。
如今尽管半部作品在我手中。但我始终没有将其衔接起来。倒不是我没有这个能力。只是我实在没有时间去拼凑漏掉的故事。纵使拼凑起来。也不见得有人爱看。何必费劲呢。
传统评书中的李金鳌。大致是从天津关上西头永丰屯写起。而后是驴市口断腿。接着是成名。而后与王金波津门显威风。后面是大闹上海滩。大致就是这么个路数吧。在天津卫发生的故事与在上海滩发生的故事差不多一半对一半。
而我听到的段子全部发生在天津卫。主角尽管也是李金鳌。配角也是他的莫逆之交王金波。然故事却完全与津门评书大师于先生、金先生的完全不同。我从岳父的手稿中截取一点儿出来。给各位上眼。
北大关蔡家锅伙的寨主爷蔡五耍花活抓了王二秃(笔者注:王金波的外号)。此事传到李二爷(笔者注:李金鳌人称李二爷)耳朵之中。只恼得李二爷气炸连肝肺。搓啐口中牙。他万没想到蔡五会使阴招害自己兄弟。没的说。蔡五这是自己找不顺心。怪不得二爷发威。
一见李二爷果真送上门。其中一个小子哇哇怪叫冲到跟前。不由分说手举单刀分心便刺。李二爷闪身躲开。顺势举大棍娄头往下砸。大棍挂风“噗”一声闷响不偏不倚正砸在那小子脑瓜顶上。一两灌一斤这一棍子足有千斤力。愣是把那小子脑瓜子拍腔子里面了。那小子伸手一摸脑瓜皮跟肩膀一边儿齐了。心说这多难看啊。还是死了算了吧。得。往地上一栽。死了。
那十几个先是一愣。而后如狼似虎一般冲过来。朝着李二爷连砍带刺。李二爷并不惧怕。一条大棍呼呼挂风。只打得天昏地暗。日月无光。
这条大棍不一般。有诗为赞:头八棍。举火烧天;二八棍。水漫金山;三八棍。山崩石裂;四八棍。雷击电闪;五八棍。席卷东方;六八棍。火烧战船;七八棍。地裂山崩;八八棍。老君坐禅。
再看李二爷。深吸一口气。拎大棍大步流星进了院。一瞧老兄弟让人挂柱子上呢。惨啊。没人模样了。
蔡五一瞧李二爷进了院。从圈椅上站起身。哈哈一笑抱拳拱手往前几步。不亲假亲。不近假近。阴笑道:“咦。我说为嘛一大早左眼皮子直跳呢。原来是李二爷大驾光临。”
李二爷手举大棍点指蔡五:“蔡五。你小子忒不仁义。耍阴招害好人。人生在世。义气为先。打我兄弟。便是打我。我焉能饶你!”
(略过六百字)。李二爷拿大手掐着蔡五脖子。把他按倒八仙桌上。蔡五怕李金鳌掐死他。顾不得身份苦苦哀求。求李二爷放他一马。他让人立马把王金波放下来。
以上便是其中一个小节段落。无非是为衬托李二爷侠义无双。而且颇具胆量。为义气敢孤身冒险。但实质上不论任何朝代。打死人命官府都会追究。不可能放过李金鳌。但看小说不能较真。非要较真书看着就没意思了。
据传真正的李金鳌四十多岁就殁了。至于是否如此。我自是不知。据老一辈说。民国那会子举凡有艺人说书的地方。管保有李金鳌的故事。尽管其中有些神乎其神。甚至有些怪力乱神。但却实实在在吸引人。无论老幼都喜欢听。
有人或许要说“他一个混混有嘛好讲的。说难听点不就是个臭地痞么?”
非要这么说。那就纯属较真了。孙还是妖精呢。梁山泊还皆是杀人魔王呢。怎么他们就能成为正面形式。而李金鳌却不能?
一个地域有一个地域的民风。一个地域有一个地域的故事。不要以现在的眼光看待老年间的人或事。老一辈对待义气和规矩比现代人讲究。如今人心不古。早就没了当年的义气。更少有人遵从规矩。如李二爷这种讲义气的人少之又少。因此不要认为他是混混就不是好人。混混只是个称呼而已。与人品无关。李金鳌是好是坏。是奸是忠。都已成为过去式。此人事迹权且当做传奇故事来听就是了。不必计较!
以上就是由优质生活领域创作者 生活常识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本文地址:http://www.shenzhoubaby.com/164102.html,转载请说明来源于:生活常识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qq.com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论(2)
天津,故事,评书,抬轿子,轿夫,是个,的人,会儿,艺人,混混
没想到大家都对对民国时期的江湖人士李金鳌你有什么评价?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历史上的李金鳌。艺术作品把他洗白了而已。其实就是个稍有名气的混混。大约40几岁就死了。李金鳌的故事。一部分是市井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