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回答:
赵高等人矫诏并不高明。为何公子扶苏和将军蒙恬仍然被除掉?
一、 秦始皇一向身体强壮。死时才四十九岁。应该是死于心脑血管疾病。非常突然。完全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公子扶苏和将军蒙恬。肯定不会也想不到秦始皇会突然去世。因此。接到诏书后。一定以为是秦始皇的本意。而且以秦始皇的宏才大略和一言九鼎。公子扶苏和将军蒙恬没有反抗的意志。
二、 一份诏书的下达。需要经中车府令、行符玺令赵高和丞相李斯两人之手。才成完成。而且中车府令赵高和丞相李斯。之前从来就没有相互勾结的传言。相反两人素来不是十分和睦。更重要的是。扶苏是李斯的女婿。站在正常的角度分析。李斯毫无疑问应该帮着女婿扶苏。因此。扶苏和蒙恬根本就不会怀疑到李斯与赵高的相互勾结。共同制造了一份假的诏书。公子扶苏和将军蒙恬没有怀疑的理由。
三、 蒙恬的弟弟蒙毅官拜上卿。一直是秦始皇身边最信任最宠爱贴身侍从。每次外出。都是陪同秦始皇同乘一车。在皇宫则一直都是侍从在秦始皇左右。如果秦始皇有什么变故。或者这份诏书有假。一定会第一时间通知蒙恬。而关键是。秦始皇去世时。蒙毅恰好不在身边。也没得到任何消息。而这一切。远在边塞的公子扶苏和将军蒙恬猜不到的。公子扶苏和将军蒙恬没有正确的情报。
四、 公子扶苏仁义忠厚。认定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的忠君思想。那怕君父的决定是错误的或是根本就是假得。也不会去考虑。将军蒙恬。也是忠义之士。对秦朝、对秦始皇本人。忠心耿耿。坚决执行秦始皇的诏命。虽然对诏书一事有所怀疑。但不敢公开质疑、公开求证。更不敢公开反对。公子扶苏和将军蒙恬没有正当的法理质疑。
五、最重要的是秦朝法制的威力。自从秦孝公变法以来。一直以严刑峻法治国。才赢得了秦国的强盛。法制刚推行的时候。连秦孝公的哥哥都不能免刑。被除以劓刑。割去了鼻子。甚至法制的制定者商鞅本人也不能例外。被秦法通缉的后。商鞅奔走逃窜。没有一家旅店敢收留他。仰天长叹:作法自毙。最终落得被五马分尸车裂的下场。在秦朝峻法之下。公子扶苏和将军蒙恬也没有反抗的勇气。
综合几个方面的因素。造就这一悲剧的发生。公子扶苏和将军蒙恬被除掉。也埋下了秦王朝二世而亡的种子。
其他观点:
赵高矫诏并不高明。为何公子扶苏和将军蒙恬仍然被除掉?
赵高、李斯矫改始皇遗诏的确并不高明。至于长公子扶苏和大将蒙恬先后因此而丧命的结局。实在是令人所叹惋。公元前210年。始皇暴病沙丘。随即驾崩。秦始皇临终前曾立下最后一道遗诏。内容为:“急速召回我儿扶苏赶回咸阳操办丧事”。由此可见。当时秦始皇心中对于长子扶苏还是颇具信任的。但不幸的是。遗诏尚未发出。秦始皇便突然驾崩了。而此时遗诏已经顺利被赵高所截获。事后。赵高欲图拥立始皇第18子胡亥为帝。但是按照宗法制的话。始皇死后。于情于理都应该由长子扶苏接替皇位。如此这般的话。“扶苏之死”我们就不难理解了。
赵高曾联同丞相李斯将始皇之遗诏私自改为:“朕巡天下。祷祠名山诸神以延寿命。今扶苏与蒙恬将师数十年以屯边。十有余年矣。不能进而前。士卒多耗。无尺寸之功。乃反数上书直言诽谤我所为。以不得罢归为太子。日夜怨望。扶苏为人子不孝。其赐剑以自裁。蒙恬与扶苏居外。不匡正。宜知其谋。为人臣不忠。其赐死。”此遗诏主要包括两件事:①杀扶苏、②杀蒙恬。赵高、李斯之所以要杀扶苏和蒙恬。其根本原因是这两人的存在势必会阻碍胡亥登基、赵高专权。
其一:始皇死因不明。遗诏难辨真假(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
历史上对于秦始皇“暴毙沙丘”的真正死因尚无明确记载。但是根据秦始皇死后所发生的一切事情来看。我个人认为。秦始皇之死其实是赵高和胡亥等人联手密谋的一场“宫廷政变”。其目的显而易见。就是为了实现赵高成功擅权专政。因为秦始皇突然暴毙。父亲死讯传至扶苏耳中之时。扶苏听闻后便悲恸欲绝。正当扶苏深陷悲伤不能自拔之时。赵高篡改的诏书又顷刻而至。扶苏面对着父皇的“旨意”。便毅然选择了自尽。
时值手握三十万雄兵的蒙恬当时曾劝阻扶苏。但是面对扶苏的死。蒙恬曾与旁人道:始皇巡游东南。命我握兵在外。戍守边陲。如今只凭借一纸空文。怎知其中有诈?于是蒙恬当即大声痛斥了使者。但是却主动交出了兵权。被逮捕入狱。公元前210年。胡亥以“为臣不忠”之由将蒙氏兄弟赐死。蒙恬坦然面对。最终吞药自尽。
其二:扶苏的心理阴影。蒙恬的师出无名(扶苏太孝。蒙恬太忠)
扶苏生前主张以怀柔安抚六国遗民。并且就始皇“焚书坑儒”一事持有不同态度。因此最终导致了“始皇怒。使扶苏北监蒙恬於上郡”的结果。始皇疏远长子扶苏。并不意味着秦始皇就不看重扶苏了。明朝张居正曾以“仁懦”二字来评价扶苏。故始皇令扶苏前往蒙恬军中为监军的惩罚。则更像是在锻炼扶苏。为其之后继承秦朝帝位而做准备。但是始皇的这一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却给了扶苏很大的心理阴影。
上边提到:蒙恬曾以“臣将三十万众守边。公子为监。此天下重任也”的话语严词反驳了使者。由此可见。蒙恬对秦始皇死后极其忠心不二的。但如果蒙恬举兵叛乱。恐怕也是师出无名。毕竟当时赵高、李斯等人已经抢先控制住了秦始皇的遗诏。
其他观点:
写在前面:
公元前210年。对于大秦帝国来讲注定是不同寻常。这一年中国第一位职业皇帝——秦始皇死在巡游途中。赵高、胡亥和李斯成功发动了“沙丘之变”。由此引发了一连串的历史事件:诱逼李斯变节、隐瞒始皇之死、改写始皇遗诏、赐死公子扶苏、胡亥登基等等。那么公子扶苏和将军蒙恬之死。真的是赵高一人矫诏所致么?不是!赵高只是矫诏的发起者、倡议者和执行者。而在矫诏的过程中起到决定作用的却是胡亥和李斯。还有当事者扶苏和蒙恬。套用“亡六国者。非秦也。乃六国也”的句式。“杀扶苏蒙恬者也。非赵高也。乃扶苏蒙恬也”。今天。我们就聊一聊公元前210年赵高矫诏的前前后后……
赵高其人
始皇无奈出巡是赵高矫诏成功的先决条件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出巡。可是第一次出巡。而是其一统天下后的第五次出巡。当然也是最后一次出巡。话说秦始皇出巡的前一年的公元前211年。出现了两件事与秦始皇有关的事:一件事有陨石坠落。这原本不是啥大不了的事。可是不知怎么回事。陨石上居然刻有”始皇死而地分“的的字。这可激怒了秦始皇。于是在查找刻字未果的情况下。秦始皇下令将陨石周围的老百姓全部杀了;另一件事则是秦始皇的使者在从关东返回首都咸阳的途中。有人将刻有”今年祖龙死“的玉石交给了使者。这两件原本就是有人故意为之的事。让秦始皇寝食难安。不得其解。秦始皇就求助了算命的占卜一下。得出的卦语是:游徙吉。于是就将3万多老百姓迁到黄河以北的榆中地区。接下来第二年就开启了其第五次出游。也就是最后一次出游。
应该说秦始皇第五次出游是不得已而为之的。50好几的秦始皇已是垂暮之年。不宜远行。但为了缓解所谓的凶兆。只好将避免国破家亡的希望寄托来占卜算卦上来。没有办法才选择了出游。
胡亥随行出游是赵高成功矫诏的重要因素
善后未做打算是赵高成功矫诏的必要条件
自秦始皇成为中国封建王朝第一位职业皇帝之后。皇位的继承、国本的选择。就成了皇家的大事。也正因为秦始皇没处理好自己驾崩之后的皇位继承问题。所以才让赵高矫诏有了可乘之机。要是秦始皇在出游将遗诏像清朝一下放在“正大光明”牌匾后面。就不会有“沙丘之变”了。那么为啥秦始皇没那么做呢?一方面因为第一次当皇帝没有啥经验;另一方面是因为秦始皇不相信自己会死。他以为会长命百岁。最起码也会按照算卦的说。游徙则吉吗。也正因此。秦始皇根本没有对自己的后事。以及谁接班等等进行安排。在秦始皇的心里还想着派出求取仙药的徐福会给他带来意外的惊喜呢。种种原因秦始皇没有留下遗嘱。只留下了“由公子扶苏主持丧礼”的没有历史依据的不是遗嘱的遗诏。这就给赵高成功矫诏留下了可乘之机。
诱逼李斯变节是赵高矫诏成功的关键因素
要知道李斯可是个很角色。原本出身低微。在楚国做个小吏的李斯。凭借自己的能力。成为秦国历史上。不对是中国历史上叱咤风云人物。李斯帮助秦始皇完成了统一大业。制定了影响中国2000多年的中央集权政治体制。提出了郡县代替分封制受用至今。以小篆统一了秦国文字……应该说。秦国历史上。好多重要的决策方针都是李斯提出并实施的。李斯这样一个在秦国位极人臣的风云人物。加入到赵高矫诏队伍里。起到的作用绝不是锦上添花。而是旁人无可替代。更是赵高和胡亥所无法取代的关键作用。
扶苏蒙恬愚忠是赵高成功矫诏的决定因素
最后小结
赵高成功了。发端于矫诏最终扶苏和蒙恬自杀。“沙丘之变”完美收官。从此阴险毒辣的赵高与昏庸暴虐的胡亥将大秦帝国推向灭亡深渊。这一步步的走来。有始皇出游和胡亥随行的先决条件。更有李斯变节丢弃国家忠诚、自身信仰的关键因素。还有扶苏蒙恬愚孝愚忠的决定因素……这一系列事件的组合发酵。成就了“沙丘之变”。但最后李斯也没保住身家性命被赵高给弄了。“指鹿为马”权倾朝野的赵高被子婴送进了坟墓。也算是咎由自取。自食其果。给历史一个交代吧!
以上就是由优质生活领域创作者 生活常识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本文地址:http://www.shenzhoubaby.com/159097.html,转载请说明来源于:生活常识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qq.com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论(2)
始皇,蒙恬,遗诏,李斯,公子,秦国,将军,诏书,沙丘,公元前
没想到大家都对赵高矫诏并不高明,为何公子扶苏和将军蒙恬仍然被除掉?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赵高等人矫诏并不高明。为何公子扶苏和将军蒙恬仍然被除掉?一、 秦始皇一向身体强壮。死时才四十九岁。应该是死于心脑血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