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回答:
战国人心。凡有血气皆有争心。
大丈夫都怀有一颗建功立业之心。
所以。七大战国就是七大平台。人人都在向着可以施展才华的平台流动。
战国风气。合则留、不合则去。
觉得楚国有前途、楚国也觉得你是个人才。那就在这里干。这就是情投意合。
倘若你看不上楚国、楚国也看不上你。那就一拍两散。谁也不欠谁的。
现在讲自由流动的市场经济。战国之世则是一个自由流动的市场政治。
1.首先是天下观、其次是华夷辩。最后才是家国情怀
现代民族国家是在近代才逐渐形成的。
而中国要成为民族国家。是在清末民初之际才开始发轫的。
所以。中国古人虽然有家国情怀。但不是特别重。
他们首先讲的是天下观。这种世界观要比民族国家更博大。
如《大学》里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最终的目的和归宿是平天下而不是兴家国。
所谓的天下观。起初是一种“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周天子论。而后便是无论华夷皆属天下的情怀。大丈夫就要致力于天下而非一国一家。
在中原彪悍之时。就别管什么蛮夷戎狄。都在丈夫立功的天下视野之中。
而中原弱势之时。就有了所谓的华夷之辨。聚焦于小区别的自恋。而后才能凝聚力量、共抗戎狄。
而最后。才是所谓的家国情怀。
这种情怀有。但当真不是特别强。
直到中原和草原进入博弈均衡之时。当中原就是家国、就是天下之时。国家和民族的意识形态才得以初步形成。
所以。让李斯一个战国人拥有现代民族国家的意识去维护楚国的利益。就有点强人所难了。
战国的李斯。没有这种意识。也没有这种感情。
芈八子及其弟弟魏冉。都是楚国贵族。但打起楚国来。比李斯还要狠辣。
2.建灭国之功、立统一功勋。这是李斯的职责和机遇。
在秦国。李斯由吕不韦的门客晋身为长史、客卿、九卿廷尉。可谓是节节高升。
秦国给了李斯建功立业的平台。
而李斯也真心认同秦战国征伐六国、统一天下的志向。
合则留。秦王下逐客令。李斯还要奋笔疾书、争执一番。
所以李斯珍惜这个秦国平台、珍惜秦国所给的一切。
战国战争已经进入到白热化的阶段:由七大战国混战升级为秦与六国角力。
这个时候。身为秦国九卿的李斯。能不卖力吗?
秦国有一个其他六国所没有的优势。那就是有功必奖。
无论是战场之功还是文治之功。也无论是贵族出身还是平民出身。大家都有机会。只要你能力够。
李斯的目标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有此等机会。肯定是拼了命地出谋划策。
所以。对于楚国。李斯只是出生在哪里。至于其他恩义情仇。当真没啥可讲的。
为了建灭国之功、立统一功勋的秦国志向。为了立足朝堂、拜为丞相。李斯当仁不让。
3.嬴政给了李斯想要的一切。而楚王与李斯只是熟悉的陌生人
吕不韦被打倒。但李斯并未受到牵连。而是得到了嬴政的重用。
李斯在秦国以及秦朝的步步高升。与秦始皇嬴政的关系极大。
秦国不是只有李斯一个人才。嬴政时代。站满朝堂的都是人才。
但是。李斯却鹤立鸡群。
李斯有能力。只是一方面。但关键是秦始皇的大力提携。
李斯是人才。始皇帝就是伯乐。
李斯有野心。始皇帝给了机会。
嬴政与李斯情投意合。皇室与李家姻亲相交。
仔细想想李斯的出生。一个楚国管仓库的小官。到了秦国能有此成就、有此权势。那李斯不为嬴政卖命还能为谁卖命。
对于楚国呢?对于楚王呢?
李斯知道有楚王这么一个窝囊国王。而楚王也知道有李斯这么一个大秦执政。
为了列国征伐。两个人还会彼此研究。
但是。他们仅是熟悉的陌生人。
李斯与楚王没交情。李斯与楚国王室也没关系。李斯对楚国更没感情。
李斯不是三闾大夫屈原。
屈原是楚国贵族。灭楚就等于灭家。所以悲怆涕零。
李斯只是楚国的一介平民。还只是曾经。而现在则是大秦九卿。将来还要位列三公。
攻灭楚国。李斯不仅支持。而且全力支持。
战场征伐是王翦的事情。而后方运作则是朝堂的事情。身为秦国朝堂的重要成员。李斯不仅支持而且会为之卖力。
其他观点:
一:古代的“国家”和现代的“国家”有着本质的差异
据中国古代分封制而言。古代有关“国家”一词定义和概念与我们现在对于“国家”定义和概念是截然不同的。
所以。孔子在《论语》中说道“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所谓有国有家者。大抵指的就是“拥有封国的诸侯和拥有家族封邑的卿大夫”。而《现代汉语词典》对国家的定义则是“指拥有共同的语言、文化、种族、血统、领土、征服或者历史的社会群体”也指“一定范围内的人群形成的有用自主行政权的共同体的形式。”
基于此共识。彼时的七国百姓也就不会产生“不效忠本国。即是国家之奸佞”的意识。所以。可以毫不夸张的说。那是一个极其自由开放的时代。那时候的人普遍具有建康而健全的人格、热情而热烈的情感、自由而自在的思想。他们大多数都执着于自己的执着。追求于自己的追求。道德的枷锁并不能困守他们自由而独立的思想和精神。
但所谓“宁为乱世人。不做太平犬”身处那个时代能人志士们却不这样认为。他们无一例外的都觉得眼前的世界简直糟糕透了。于是。在王室失势。官学相对普及的战国乱世。不仅身处丧乱战祸之中的天下百姓迫切的渴望天下一统;深有智识、颇具韬略的贤才志士更是为此而车辙纵横、奔驰不已。
三:人各有志。能力非凡而又渴望权势的李斯最终选择了秦国
毫无疑问。秦始皇能够席卷天下、统一六国。丞相李斯可谓居功至伟。而就李斯本人而言。他的人生际遇如果被编撰成书的话。必将是一部精彩至极且励志至极的精彩传记。
于是。经过短暂的思虑后。公务员李斯毅然决然的辞职了。他深入群山之中。师从当时名声昭著的大家荀子。学习纵横之术、治国之策。而在学业有成之后。他又仔细分析当时的天下大势。根据自己的心中所求。最后毅然仗剑西游。投入到已然是七雄霸主的秦国的怀抱。
之后。颇善隐忍而又眼光独到的李斯。机警的抓住秦王逐客的契机。毛遂自荐。成功进入后来的秦始皇的眼帘。开启了他与千古一帝秦始皇一起的波澜壮阔、浩瀚激荡的流金岁月。“人生世上。权势富贵。何可忽乎哉“?矢志于功名利禄、权势荣华的李斯自然不会选择业已頽象大显、国力卑弱的楚国。因为。在他而言。世间之事。没有哪一样比得上他对权势的欲望。
我是狐笔春秋。欢迎大家批评指教。谢谢~
其他观点:
很明显李斯不是那种非得忠于本国的人。也不只有李斯一个。当时天下行走的游说之士差不多都是这样的人。本质上讲他们只忠于心中那个富贵高上的权势梦。哪里有机会就到哪里去。他们通常也都是在本国碰过钉子后才出去的。当时的列国内也还没形成那种普遍忠贞热烈的国家情感。
李斯生平遇到过类似的质疑。一个楚国人他能真心效忠秦国吗?秦始皇要把客卿都赶走的时候。李斯献上了《谏逐客令》。给自己解释。“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说他自己是愿意效忠秦国的。秦王收回了逐客令。李斯继续留在秦国发展。一直做到丞相。
李斯也曾以类似的说辞编排韩非。在秦始皇跟前说。韩非这个韩国的公子终究是更爱韩国的。要是不能放心用他。还是不要留着的好。找个理由除了他。结果韩非给下到狱里。后来又被李斯毒死。
胡亥做皇帝后。赵高与李斯闹起了矛盾。赵高又质疑起李斯的楚国人身份来了。说东边造反的都是丞相老家附近的楚人。丞相的大儿子李由跟他们来往密切的很。任由他们打到关内来也不拦一拦。这一回。李斯没逃过。给胡亥下到狱里。最后判定腰斩并灭族。
以上就是由优质生活领域创作者 生活常识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本文地址:http://www.shenzhoubaby.com/149094.html,转载请说明来源于:生活常识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qq.com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论(2)
李斯,楚国,秦国,战国,国家,天下,始皇,楚王,都是,权势
没想到大家都对楚国人李斯为何要帮嬴政消灭楚国?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战国人心。凡有血气皆有争心。大丈夫都怀有一颗建功立业之心。所以。七大战国就是七大平台。人人都在向着可以施展才华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