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回答:
说实话。这个问题没有新意。这一定是题主游览了岳王庙。看到秦桧等人的跪像。别出心裁地提出来这么一个子虚乌有、牵强附会的问题。
我们知道。魏延是西蜀后期的一个重要大将。《三国志·蜀书·魏延传》说他“善养士卒。勇猛过人。又性矜高。”
建安六年。皇族落魄子弟刘备流落荆州。占据一方的刘表看在同族份上。让刘备在新野安身。因为刘备处处与人为善。素有“仁义”之名。新野周围的豪杰志士纷纷归附。这里面就包括后来成为蜀汉大将的魏延。
小说《三国演义》说魏延是降将。显然不符合历史事实。只是因为当时的魏延默默无闻。不引人注意。不过后来魏延成长神速。很快就引起了刘备的关注。
魏延进入刘备集团十年后。进入到董事长刘备关注的视线内。先是被提拔为牙门将军。尽管不是什么显赫的大将。但已经成为刘备的近侍。相当于现在董事长办公室外面的保安。
这也符合干部选拔程序。放在眼前。好好观察。显然。魏延的才能还是很值得称道的。
刘备能够担任集团董事长。自然不可能是庸人。他自身的能力或许不是特别突出的。但和所有古代开国帝王同样。他的眼光还是很毒辣的。刘备很器重魏延。后来西蜀定都成都时。对于谁将作为大将镇守汉中。大家议论纷纷。都认为刘备肯定要用张飞。结果刘备提拔魏延为镇远将军。担任汉中太守。可以说。魏延是坐着直升飞机升上去的。
此后十年。魏延的工作尽管说起来波澜不惊。但也没有任何差错。后来又被刘备拜为镇北将军。封都亭侯。领丞相司马、凉州刺史。迁为前军师征西大将军。假节。进封南郑侯。
可见。魏延是得到了集团董事长刘备异乎寻常的青睐。董事长刘备去世以后。集团总裁诸葛亮也一直很倚重魏延。这也难怪。在蜀汉后期。无论是作战能力。还是战略战术。魏延都是一个光彩夺目的存在。只要是个长眼的。就能知道。魏延绝对是支撑蜀汉大厦的一个擎天柱式的大将。
但这并不是说蜀汉集团这个重要部门总经理魏延只有优点。没有缺点。魏延的缺点。和蜀汉元老张飞有点相似。也是性情急躁。但魏延“善养士卒”。张飞是“傲下敬上”。魏延做事有些狂妄。但张飞却非常顾大局。没有魏延一冲动就胡闹这样的坏毛病。
《三国演义》载。诸葛亮认为“魏延有反骨”。这尽管是一个永远得不到标准答案的论点。但也并不是空穴来风。显然。“魏延有反骨”。也是小说作者罗贯中先生根据《三国志·蜀书·魏延传》的一些记述编排出来的一个比较形象、生动的说法。
《三国志·蜀书·魏延传》载。建兴十二年(公元234年)。诸葛亮出兵北谷口。让魏延担任先锋。魏延距诸葛亮营地十里扎寨。晚上梦见自己头上生角。于是去问善于占梦的赵直。赵直骗他说:“麟麒有角但它不用角。这是不战敌人自破的征兆。”退下后赵直告诉别人说:“‘角’这个字。刀下加用;头上用刀。这是很可怕的凶象!”
这年秋天。蜀汉集团总裁诸葛亮病重。便秘密地与长史杨仪、司马费祎、护军姜维等讨论筹划他死后退军的安排。让集团总裁助理魏延断后。姜维次之;诸葛亮同时告诉大家。假如魏延不服从军令。大家就不要管他。军队按照预定部署照常行动。
这一段描述说明。诸葛亮既把魏延当做不可缺少的大将使用。但又极端不信任魏延。故此。诸葛亮主持召开军事会议。参加的人只有杨仪、费祎、姜维等人。这样做。其实是很不正常的事。也就是说。从诸葛亮内心里。尽管没有直接认为魏延是敌人。但已经把魏延排除在了自己人之外了。只要他不听话。就让其自生自灭好了。这和小说《三国演义》魏延“有反骨”有异曲同工的意义。
也就是说。对于魏延。诸葛亮等人是先给他下了结论。后观察他的行动。不行。就不管他了。这或许就给了杨仪、费祎、姜维等人一个暗示:魏延这个人有问题!
这就像某些不按正常程序审理案件的法院。先给人定罪。然后再按照他的所谓“罪行”虚构证据。判他。
故此。才有诸葛亮去世后。费祎奉杨仪指派。来探魏延口风的行动。魏延本以为费祎是来和他商量下一步军事行动的。因此才会说:“丞相虽亡。吾自见在。府亲官属便可将丧还葬。吾自当率诸军击贼。云何以一人死废天下之事邪?且魏延何人。当为杨仪所部勒。作断后将乎!”
从这一段内容描述。很显然。魏延认为。自己是总裁诸葛亮的助理。总裁去世了。他自己就应该被扶正。担任集团总裁了。
不成想。费祎一听魏延这么说。便虚与委蛇。立刻策马回去。大军竟不管魏延等人。就要撤退。也就是说。大家并不认可他魏延这个虚拟总裁。
魏延得到消息后十分震惊。也十分震怒。就做出了一个不理智的行动:率先带领手下的部队直接南归。烧毁所过地方所有的栈道。意思很明白。就是不让蜀汉大军撤回去。
按照正统说法。诸葛亮是正面人物。那么执行诸葛亮决策的杨仪、费祎、姜维当然也就自然属于正面人物。魏延和杨仪、费祎、姜维等人闹对立。他的行动显然就属于反叛。
后来。魏延、杨仪都各自上表控告对方叛变。刘禅犹豫不决。便就此事询问侍中董允、留府长史蒋琬。那蒋琬、董允和杨仪、费祎一样。本就是诸葛亮手下最信任的人。怎么会替魏延说话呢?自然是都说杨仪没有问题。要有问题。也只能是魏延。
墙倒众人推。假如魏延这时候比较冷静。兴许一切还可以挽回。至少。他还有足够的可能回去向新任董事长刘禅解释自己“烧毁所过地方所有的栈道”的原因。
但是。魏延仍然余怒未消。做出了更加出格的一件事。“占据南谷口。派兵阻击杨仪。”这就更加坐实了魏延的反叛。下面的员工一看部门总经理魏延理亏。可能要玩完。全部散伙。跑了。魏延成了孤家寡人。带着很少的几个铁杆员工逃回了汉中。
杨仪彻底占据了主动权。便名正言顺地派马岱追杀魏延。并把魏延灭族。一场蜀汉内部权力斗争。就这样结束了。
但我们公允地说。魏延并没有反叛之意。假如他真要反叛。他应该向北逃。投向曹魏。而不是往南进入汉中。魏延的本意。就是自恃功高。诸葛亮死了。他就应该接替诸葛亮。成为领军人物。然后杀了和他不对付的杨仪。由他亲自领兵挂帅。再北伐曹操。
但是。假如由此便证明“魏延墓前的石像是诸葛亮的跪像”。不免有些牵强附会。魏延墓前。原有一人两马石像。不过现在只有两匹马了。石人像已经遗失了。
有人非要认为。那两匹马是杨仪和马岱。那个原有的石像是诸葛亮。因为石像现在已经不见了。但原先见过的人。有人认为是半身像。并不是跪像;有人非要认为是跪像。
不过。我个人认为。魏延作为蜀汉一个大将。墓前立着两匹马。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在现实中。画家死了。家属自然会给他随葬一些书画作品;军事家亡故了。家人便会给他陪葬一些军事地图、手枪之类东西;桥梁专家去世了。家属自然会陪葬一些建筑模型——意义应该是相同的。
说实话。魏延之死。的确有点冤。但要说是千古冤案。也有点过。因为魏延的死并不能全怪别人。一个人不信任你。情有可原;两个人不信任你。也有可能;大家都不信任你。难道能怪所有人吗?是不是该从自己身上找找原因?
退一万步说。即使诸葛亮不信任你。杨仪不信任你。你也不应该由此“烧毁所过地方所有的栈道。”“占据南谷口。派兵阻击杨仪。”在大家都信任、认可你魏延的前提下。你这么做。或许会被认为是完全正确的;但是。在大家都不信任、不认可你魏延做法的前提下。你这么做。难道不就是反叛行动吗?试问。从古至今。魏延这种只要不顺心。就火冒三丈。做出这么不理智、过激的行为。哪个政府能够容忍?
其他观点:
这又重新牵扯出三国时期。那场扑朔迷离的千古冤案。当时诸葛亮病死五丈原。蜀汉军队纷纷南撤。就在蜀汉面临大厦将倾之时。魏延与杨仪分别上书后主刘禅。都说对方起兵造反。
刘禅感受到了空前的危机。但他并没有急于做出选择。而是派蒋琬带兵到前线查看情况。可还没等蒋琬带着“宿卫营”到达前线。魏延的军队就已经溃散。随后就传来魏延被马岱斩杀的消息。
魏延死后。杨仪自然接管了诸葛亮生前的权力。将所有过错推给魏延。并夷灭魏延三族。其手段之狠毒。令人发指。
可天道循环。很快杨仪的报应就来了。一年后杨仪失势自杀。随后蒋琬掌权。不但给魏延平反。还给魏延在汉中城北石马坡建造了墓地。并在墓地前立了两个跪着的石马雕像。
01魏延墓前的石马雕像
由于魏延是被杨仪陷害、马岱斩杀。所以人们把这两座雕像分别指代杨仪和马岱。但实际上。汉代将军墓前。立卧马是标配。本意肯定不是指代杨仪和马岱。
随着时间的流逝。那两座石马雕像损毁严重。到了近现代。只有一座石马雕像保存尚好。1973年。当地政府出于保护的目的。将仅存的那座石马雕像。移入汉中博物馆进行保管。
而民间一直传言。魏延墓最初还有一个文官忏悔雕像。有人说魏延之死是诸葛亮导致的。所以那个文官忏悔雕像是诸葛亮。
其实。那个文官雕像的存在与否。本来就是一个谜团。没有任何人可以证明它存在过。另外。就算它存在过。也不可能是诸葛亮。
因为。在正史中。诸葛亮并没有谋害魏延。一切都是《三国演义》虚构的。所以本就不存在忏悔之说。并且当时魏延之所以身死。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蜀汉的文官集团。都没有替魏延说话。
所以说。害死魏延的。是以杨仪为首的文官集团。就算真有文官忏悔。那代表着的也应该是蜀汉文官集团。不应该是已经去世的诸葛亮。
而且诸葛亮的形象。在历朝历代中都是正面的。魏延虽然被平反了。但他的威望与声名。根本无法与诸葛亮相提并论。所以后人绝对不至于。立一个诸葛亮忏悔雕像在那里。
02魏延到底是怎么死的?
那文中最开始。我们说魏延之死。是一场扑朔迷离的冤案。到底是为什么呢?其实。魏延就是死在他与杨仪的内部火拼之中。下面我们详细说一下其中原委:
公元234年。诸葛亮进行了他人生中的最后一次北伐。当时魏延担任诸葛亮的丞相司马。主要负责军事;而杨仪担任长史。主要负责后勤和综合文秘工作。
可以说。杨仪与魏延一文一武。是诸葛亮的左膀右臂。本来应该和睦相处。但杨仪脾气古怪。魏延同样心高气傲。这两个人都不太会处理人际关系。导致二人势同水火。争吵不断。
据说。有一次二人吵得不可开交。魏延竟然一怒之下。把刀架在了杨仪的脖子上要杀了他。杨仪当场吓得屁滚尿流哭爹喊娘。其二人的关系。也让诸葛亮非常头疼。《三国志·杨仪传》记载:
“亮深惜仪之才干。凭魏延之骁勇。常恨二人之不平。不忍有所偏废也。”
诸葛亮虽然非常苦恼。可也没有办法。毕竟当时蜀汉人才凋零。已经快到了无人可用的时候。所以只要在可控范围内。还得使用。诸葛亮自信。只要有自己在。就不会出现大问题。
当时。杨仪与魏延的矛盾。不仅蜀汉内部人人皆知。就连远在东吴的孙权也听说了其中的内幕。并在费祎出使东吴时。点破了其中的隐患。这在《三国志·董允传》注引《襄阳记》中有明确记载:
“孙权尝大醉问祎曰:‘杨仪、魏延。牧竖小人也。虽尝有鸣吠之益于时务。然既已任之。势不得轻。若一朝无诸葛亮。必为祸乱矣。’”
在孙权看来。杨仪和魏延都是小人。心胸狭窄、难成大事。如果诸葛亮有一天不在了。他俩一定会成为蜀汉的祸端。
可以说。孙权的嘴就像开了光一样。说得非常准确。很快就应验了。其实诸葛亮当然也知道这个道理。所以诸葛亮在病重之时。做了一个特别的安排。《三国志·魏延传》记载:
“秋。亮病困。密与长史杨仪、司马费祎、护军姜维等作身殁之后退军节度。令延断后。姜维次之;若延或不从命。军便自发。”
啥意思呢?就是诸葛亮在五丈原病重之时。悄悄地开了一个军事会议。研究了下一步退兵的部署。决定一旦自己身死。就让杨仪等人撤军。由魏延断后。
那我们都知道。魏延勇武过人。由他断后也无可厚非。但这次秘密会议却出现了很明显的问题:
第一。这么重要的军事部署。为啥不让魏延参加呢?要知道魏延可是丞相司马。除了诸葛亮。他就是绝对的军事主官。这种行动不让魏延知道。怎么能行呢?根本不符合常理。
第二。诸葛亮最后来了一句。如果魏延不听话。就不用管魏延。大军正常撤退。这难道是说。诸葛亮已经抛弃了魏延吗?
其实。孙权能想明白的。诸葛亮自然能想明白。只是诸葛亮没有想到。自己会这么快死去。而一想到自己死后。魏延和杨仪会兵戎相见。诸葛亮绝对难以接受。因为诸葛亮不想蜀汉基业毁于一旦。
反正杨仪跟魏延尿不到一个壶里。只能选一头。那就选择自己欣赏的杨仪。舍弃魏延吧!说白了这一次秘密会议。诸葛亮已经向所有人宣布。自己支持杨仪。
为什么呢?因为诸葛亮认为。此时最好的办法就是撤军。而选择杨仪。杨仪是文臣。会听自己的;可如果选择魏延。魏延很可能不听自己的。会继续带兵出击。
事实上。也如诸葛亮所料。当诸葛亮身死后。杨仪派费祎去传达诸葛亮的命令时。魏延却说。丞相虽然去世了。但我魏延还活着。怎么可能为了一个死人。放弃天下大事呢?
并且魏延还说。我魏延是什么人。怎么可能给杨仪当后卫?在魏延看来。诸葛亮死了。自己就是绝对的军事主官。一切都应该听自己的。
可实际上。诸葛亮早都安排好了。众人自然听从杨仪的。立即进行撤军。当魏延得知杨仪率领大军撤退后。非常生气。竟然率军赶到杨仪大军的前面。烧毁栈道。试图阻止杨仪撤军。
也就在这时。魏延和杨仪纷纷给刘禅上书。说对方意图谋反。当时几乎所有文官集团都认为杨仪不可能谋反。但是对于魏延的判断。大家却一句话都不说。
刘禅没办法。只能派蒋琬去调查。实际上是想安抚住双方。因为刘禅也知道。杨仪和魏延。他都需要。此时蜀汉已经承受不起这种内讧了。
但是。没想到蒋琬还没有到现场。双方的胜负就已经分出来了。那为什么勇武过人的魏延打不过文官杨仪呢?其实。主要是杨仪站在了所谓的正义那一方。
根据《三国志》记载。在杨仪与魏延双方对垒之时。杨仪的部将王平。一针见血地指出了魏延的致命问题。就是魏延不遵从诸葛亮遗命撤军。当时王平大喊:
“丞相归天。尸骨未寒。你们这些人竟敢如此行动!”
要知道。诸葛亮在蜀汉军中的地位就是天。就算当时诸葛亮已经死了。那诸葛亮的话也是绝对不可忤逆的。魏延的手下官兵听了这句话后。军心动摇。立即溃散。不再支持魏延。
所以。魏延只能无奈地带着儿子和少数兵卒。逃往汉中。这也注定了。魏延在半路上被马岱所斩杀的命运。《三国志》记载:
“延独与其子数人逃亡。奔汉中。仪遣马岱追斩之。”
而马岱抱了杨仪的大腿。把魏延的人头献给杨仪之时。杨仪开始逞起了威风。对着魏延的人头又是踩又是骂。一副小人嘴脸完全露了出来。
03魏延真的有谋反之心吗?
当时。杨仪诛杀魏延的罪名就是。魏延意图谋反。事实上。这绝对是污蔑。连《三国志》都说:
“原延意不北降魏而南还者。但欲除杀仪等。”
说白了。就是魏延不是要背叛蜀汉。但是确实想杀了杨仪。那魏延杀杨仪是为了什么啊?还不是为了北伐嘛!所以。后来蜀汉才给魏延平反。
而魏延绝对没有反叛之意。因为在当时的情况下。如果魏延准备反叛。他绝对不会那么做。
首先。魏延如果真想反叛。完全可以等待杨仪所有兵马撤退后。他再轻松地带着剩余兵马占领汉中地区。
其次。魏延没有必要明目张胆地烧栈道。他完全可以偷偷地投降司马懿。然后配合司马懿共同诛杀杨仪大军。
最后。如果魏延真想反叛。他当时已经超过了杨仪的部队。完全可以快速行军。到达成都后。挟天子以令诸侯。那整个蜀汉都在他的手中。
所以说。魏延绝对没有谋反之心。诸葛亮也没有谋害魏延之意。只不过事情走到了那里。最后导致魏延死于蜀汉内斗之中。
这里面。诸葛亮固然有责任。但责任绝对不大。实际上就是杨仪的假公济私。想杀掉魏延。然后独揽大权。
不过。杨仪杀掉魏延后。也没有落下好下场。一年之后。他就彻底失势。最后郁郁不得志的。在狱中绝望自杀。
04魏延之死的影响
魏延的死。是杨仪直接导致的。但杨仪也没有得意多久。就被诸葛亮指定的继承人蒋琬、费祎等人架空。最终只能无奈地在狱中自杀。
可以说。在这场蜀汉内斗中。最大的赢家就是蒋琬、费祎等人。但这也只是对于他们自身利益而言。对于整个蜀汉而言。绝对是不可估量的损失。
文官死去一个。还会有下一个补上来。但像魏延这样的武将死后。蜀汉在当时的情况下。却很难再培养出这样英勇善战的武将。
此后。也出现了:“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的俗语。之后。蜀汉也只剩下姜维一人苦苦支撑。但终究也没有实现诸葛亮当初的北伐愿望。
05总结
魏延之死。实际上死于他与杨仪的内斗之中。归根结底还是性格决定命运。如果魏延能够放下自己高傲的姿态。也不至于英年早逝。
但历史没有如果。魏延与杨仪的争斗。最终受损失的是刘禅的蜀汉。也使得蜀汉最后不得不向魏国投降称臣。
所以说。诸葛亮没有谋害魏延。魏延墓前的石像也不可能是诸葛亮。大家不要被小说《三国演义》误导了。
其他观点:
我来回答:
(魏延剧照)
魏延死后。并不得厚葬。魏延最后定性为反叛人员。怎么可能墓前会有诸葛亮跪像呢?
要知道诸葛亮在三国蜀国里在世是绝对权威。死后亦受万民敬仰。怎么可能会跪魏延。
魏延这个人。按照三国演义说是有反骨的。当然演义不是真实。从一个侧面来说魏延性格多变是不错的。
魏延由开始的一个牙将转变为一代蜀国名将是有过程的。什么过程?就是战功。
刘备入川时。魏延因数有战功。升为牙门将军。
刘备攻下汉中。拔为镇远将军、汉中太守。成为独当一方的大将。镇守汉中十年。
刘备即位后。拜镇北将军。
随同诸葛亮北伐。拜凉州刺史。封都亭侯。曾在阳溪大破魏将郭淮。
你们看。魏延一路战功。因军功成名。
然后我们分析魏延性格。魏延是个什么人?
他是个性格孤傲的人。看不起别的人。
魏延作战勇猛。性格孤傲。与长史杨仪不和。
诸葛亮死后。两人矛盾激化。魏延争斗落败。为马岱所追斩。夷灭三族。
诸葛亮在日尚能镇压的住魏延。诸葛亮不在。魏延必反。这不光是小说三国演义里说的。三国志在介绍的时候也说到魏延杨仪不和这事情。
建兴十二年(234年)。诸葛亮第五次北伐。魏延被任为前锋。
同年秋天。诸葛亮病情加重。秘密与长史杨仪、司马费祎、护军姜维等作身殁之后退军节度。令魏延断后。如果魏延不从命。就随他的便。诸葛亮殁。秘不发丧。杨仪率领大军徐徐后退。
这个时候魏延大怒。日夜兼程。赶在杨仪大军前面。所走过的地方都烧绝阁道。
魏延先占据南谷口。率军出击杨仪大军。杨仪命令王平在前抵御魏延。
王平骂魏延的部队。大意说诸葛丞相尸骨未寒。怎么可以犯上作乱。后来魏延部队人员散去。只剩余魏延与他的儿子还有一些亲信逃跑了。最后魏延为马岱所杀。
魏延与杨仪不和。《三国志》:延既善养士卒。勇猛过人。又性矜高。当时皆避下之。唯杨仪不假借延。延以为至忿。有如水火。
魏延这个人就是居功自傲。目中无人。诸葛亮在时他献计想要奇袭子午谷。诸葛亮素来谨慎不用其计。魏延心有不满。
等到诸葛亮一去世。魏延想要继续北伐。但是被当时掌权的杨仪等人否定。杨带兵退却。本意叫魏延断后。魏延反跑到前军与杨仪交战。
魏延失败被杀。主要原因在自己。无关他人。至于说杨仪借刀杀人。泄私愤。或许有。但是不是主要的。因为。如果魏延听从命令断后。不去与杨的大军战斗。也不会遭受杀身之祸。
以上只是分析。谢谢大家鼓励。
(相关资料取自网络编辑。图为网图。侵删)。
以上就是由优质生活领域创作者 生活常识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本文地址:http://www.shenzhoubaby.com/147547.html,转载请说明来源于:生活常识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qq.com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论(2)
蜀汉,汉中,刘备,文官,等人,雕像,大军,司马,的人,集团
没想到大家都对有人说魏延被诸葛亮设计谋害后,墓前的石像是诸葛亮的跪像,属实吗?为什么?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说实话。这个问题没有新意。这一定是题主游览了岳王庙。看到秦桧等人的跪像。别出心裁地提出来这么一个子虚乌有、牵强附会的问题